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

郝澤仁一說完,豪格那原本還堆着假笑的長條臉,立刻僵住了。

不是吧,這個狗入的李嘯,竟然在吞了外滿一半土地之後,還要打蒙古諸部的主意?!

他只不過是一個區區的明朝平遼王,卻想着要成爲內外喀爾喀蒙古的宗主,並還要接替清朝皇帝,成爲蒙古共主的博格達徹辰汗,這個李嘯的野心,也忒大了。

“奶奶的,李嘯實實欺人太甚了!”

鰲拜忍不住站起身來,大聲罵道:“想我大清先後征戰數十載,犧牲極多軍兵,纔好不容易征服了整個蒙古地界,成爲了蒙古共主。我大清皇帝才衆望所歸地成了蒙古各部尊奉的博格達徹辰汗。現在倒好,李嘯這廝僅憑一紙盟約,就要把我大清辛辛苦苦,費了無數人力物力,費了無數兵馬錢糧,纔拿下的整個內外蒙古諸部,就這般全部輕而易舉地吞入肚中,這算盤倒是打得真好哇!告訴你們,這個條件,着實過份,我大清絕不接受!”

鰲拜大聲說完,雙眼瞪得有如銅鈴,一臉極爲憤怒的神情,他說完話後,又狠狠地跺了跺腳,才恨恨地重新坐下。

而這時,他一旁的索尼與豪格,則皆是沉默無語,兩個人的臉上,皆是十分嚴肅而沉重的表情。

二人心下,皆是認爲,鰲拜這番粗魯而直接的話語,倒是十分清楚地表明瞭自已的態度,傳達了自已的心聲,接下來,卻看郝澤仁與陳舉義二人,如何應對。

郝澤仁環視了他們三人一遍,不由得輕輕皺了皺眉,他下意識地與陳舉義對望一眼,發現對方也在心照不宣地看着他。

二人對望之際,郝澤仁的臉上,卻浮起了淡淡的笑容。

郝澤仁知道,現在的自已,若不能成功說服豪格等人,那麼,這場談判,極可能會就此中止,再沒談成的可能。

郝澤仁輕輕地嘆了口氣,對鰲拜沉聲道:“護軍統領,你這番話語,郝某可以理解。但是恕郝某直言,你所說的,在下皆不能認同。“

“不能認同?憑什麼?難道本統領說錯了嗎?那你倒給本統領說出個子醜寅卯來!“鰲拜氣沖沖地說道。

郝澤仁輕輕一笑,便回道:“好,統領既發問,那在下也就直說了。你說,這蒙古之地,是清朝經數十年征戰才最終臣服的。那郝某倒想問問下,這蒙古之地,既然會被清朝以鐵腕以征服,那麼也就是說,蒙古諸部僅僅是畏於清朝的武力,才被迫臣服的。那麼,在清朝實力衰退,又要經歷這樣一場規模宏大的內戰後,清朝還有沒有實力繼續讓蒙古諸部臣服?如果蒙古諸部中,有部落見清國內戰而心生叛意,清朝還有沒有實力去加以鎮壓,還有沒有實力去千里征伐?更極端一點來說,若是一個蒙古部落反叛,而清朝無力鎮壓,那麼其他的蒙古部落見到清朝這麼無能衰敗,定是絕對會蜂起而叛,那整個蒙古諸部,定會以此爲契機,全部脫離清朝管轄,不是自立爲主,便是共擁出新的可汗出來,那清朝的宗主國之名,豈非僅剩一個虛詞了麼?恕在下說得直接,真到了那時,這樣的宗主國之名,也許不是什麼美譽之詞,反而只是個恥辱的稱呼了吧。統領大人,對於這一點,郝某沒有說錯吧?“

鰲拜聽到這裡,心中又怒又愧,臉色頓是更加漲紅,但他本是粗人,不善口舌,此時郝澤仁這番話又說得無懈可擊,頓是讓他有無話可說之感。他大張着嘴,卻再說不出甚話來。

郝澤仁卻沒有停口,只是冷冷地掃了一眼鰲拜的窘狀,便繼續說道:“統領大人,你以爲,你們清朝皇帝的博格達徹辰汗的頭銜,真的是蒙古諸部心甘情願地奉上的麼?還不是他們畏於當時強盛的清朝那可懼的武力,所以纔不得不由各部落聯合上稱,尊奉那清朝皇帝爲博格達徹辰汗。當時的清朝強盛壯大,故蒙古諸部自是畏服,但現在清朝實力大損,又內戰不休,那蒙古諸部又如何還會繼續尊奉清朝皇帝爲所謂的博格達汗。古話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而這個博格達徹辰汗,一旦不能被蒙古諸部繼續尊奉,那麼,對於清朝來說,就算再繼續佔據這樣一個無人尊奉的稱號,又還有什麼意義呢?“

郝澤仁的話,可謂字字誅心,讓豪格、索尼、鰲拜三人皆是無言以對。鰲拜現在,更無方纔質問時的囂張氣焰,他木然呆坐着,低垂着頭,看不清他的表情。

郝澤仁見豪格等人皆是無語,又趁熱打鐵地繼續說道:“各位,郝某對你們也直說了罷。那蒙古諸部,原本就實力孱弱,又被徵入蒙古八旗跟隨多爾袞與貴部作戰,故而蒙古諸部的實際兵力只會是更加空虛,根本就不是我兵精將銳戰力勇悍的唐軍對手。只要我家李大人想要出兵征伐,必能所向披靡,橫掃草原,又能有誰能遏我唐軍兵鋒?而真到那裡,清朝空有宗主國的虛名,空有博格達徹辰汗的稱號,卻不能發一兵一卒前去救援,豈非更讓蒙古諸部看輕,更給自已憑添羞辱。”

郝澤仁說到這裡,索尼在一旁插話道:“郝掌櫃,你所說的,也有一定道理。但以本學士度之,李嘯想讓其治下想要成爲蒙古諸部的宗主國,想要這博格達徹辰汗的尊號,也是爲了更方便征服蒙古諸部吧?他有了這個名號,便可打着宗主國的名義,打得博格達徹辰汗的尊號,名正言順地討伐不服從自已的蒙古部落,而且因爲有這樣名義上的東西,那些蒙古部落也無法擰成一股繩來對付他,從而任由李嘯各個擊破一統草原,郝掌櫃,我之所說,可是實情?”

郝澤仁微笑起來,他點了點頭稱讚道:“大學士果是敏銳精明之人,對我家李大人之舉,看得甚是透徹。實話跟你們說吧,這個宗主國的名義,以及這個博格達汗的頭銜,對於內戰不休國力大損的清國來說,已是形成雞肋,除了只會增加無盡的煩惱與羞辱外,不能再帶來任何的實際利益。而對於我軍來說,卻是一件可以立刻發揮用處的上好武器,這也是我們李大人下定決心要拿下的原因。”

郝澤仁頓了下,複道:“肅親王,大學士,護軍統領,古人有話道,爲人行事,萬萬不可慕虛名而招實禍。請恕在下說得直接,若你們定要護住這樣不能帶來實際利益的虛名,而讓談判無法進行下去的話,那麼,對於現狀岌岌可危的你們來說,是不是最爲不智之舉。再說了,我家李大人若拿不到這宗主國的名義與博格達汗的尊號,也可憑實力去征服草原,只不過相對來說,名義沒那麼正式,征服的時間也會多花費一些罷了,卻也談不上有什麼實質上的損失。這兩相對比,肅親王是何其聰明之人,定能一下就知道,接下來自已到底要如何決斷了吧?”

郝澤仁把這說得這般直白後,他轉過頭,雙眼平靜而堅定地望向豪格。他的眼神,彷彿在看一隻被自已捕獲,雖在掙扎不已,卻是最終再難逃脫的獵物一般。

此時的豪格,緊皺着雙眉,臉上的表情十分糾結,心下亦在喟然長嘆。

他知道,現在的自已,其實除了答應這一條外,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加以反對。而且,對於這個徒有虛名的宗主國,和已成恥辱之義的博格達徹辰汗,對於現在的自已來說,確是毫無實際意義的東西,把這些虛名送給李嘯,倒也確無不可。

只不過,豪格心下知道,這個李嘯,在東邊吞了一半的外滿之地後,又把西邊的蒙古諸部盡數吞入肚中,那對於唐軍來說,他們的實力將會得到極大的增強與壯大。而對於清朝來說,則是相當於自已的左右臂膀俱皆喪失,其國家實力更是極大受損。這樣一樣,清國與李嘯治下那個隱形帝國相對比,可謂是差距越來越大,幾乎到了再難追趕的地步。那怕到了這場可怕內戰結束後,清朝再休養生息,能夠恢復的實力,也達不到現在的程度了。

一時間,豪格心下,充滿了莫名的悲哀,而整個房間中,又是一片令人壓抑的沉寂。

只不過,他很快就從這樣毫無意義的感傷中回過神來,他輕咳了一聲,便嘆道:“好吧,這個宗主國的名義,與這個博格達汗的稱號,就由我大清正式轉給李嘯吧。現實比人強,本王心下雖然糾結不堪,卻也明白時務。這一條件,本王也同意了。”

郝澤仁立即讚歎道:“好,肅親王真真英明果決,郝某甚是敬佩。能與肅親王這個識明務善決斷之人談判,郝某亦不勝快意矣。好了,那這一條件既已通過,那在下就來談談,李大人所提出的最後一項要求吧。”

“好吧,請郝掌櫃儘快告之。”豪格心下十分無奈,臉上擠出了一個苦澀的笑容,對郝澤仁輕聲說道。

聽了豪格的話,郝澤仁那微眯的雙眼,忽地閃過一道光芒,他朗聲道:“好,那在下就來告訴各位,我們李大人的最後一項條件,便是希望在幫助貴部打敗多爾袞之後,可以把錦州、金州、復州三地,割讓給我軍,作爲此次結盟出兵的報酬。”

郝澤仁的這句話,又有如一柄重錘一般,狠狠地敲擊在豪格、索尼、與鰲拜心上。

如果說,先前的兩個條件,李嘯要的僅僅是些虛的東西,豪格心下雖然不不甘,卻也不是萬難割捨。只不過,現在李嘯開的這個第三個條件,那可是真真實實地從清朝身上割肉,是真真切切的割地求存賣國求榮,這個條件,着實太難讓人答應了。

鰲拜再度從椅子上騰起站了起來,他粗大的手指,顫顫地直指着郝澤仁的鼻樑,然後厲聲大罵道:“郝澤仁,你們這些漢人尼堪,不要這般蹬鼻子上臉,欺人太甚了!你們拿了外滿,又要吞併蒙古,我大清都可以忍了,現在倒好,連我大清的本土都不肯放過了,你們的心腸,如何這般歹毒,你們的野心,又如何這般貪得無厭。你們提這樣的條件,我大清絕不能接受!”

鰲拜說完,索尼也冷冷地插話道:“郝掌櫃,得饒人處且饒人,根據協議,你們已經吞了外滿一半的土地,又佔了蒙古宗主國的名分和博格達汗的稱號,已是賺得盆滿鉢滿,爲何還要這般獅子大開口,要鯨吞我大清三州之地呢?你們這般條件,實在是太過分了,使我方不得不懷疑,貴方是否真有誠心來與我等結盟了。”

聽了鰲拜與索尼的話,郝澤仁卻是微微一笑,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二位,你們也應該知道,這天底下,就沒有免費的午飯,就沒有義務的幫忙,我唐軍勞師遠征,耗費錢糧,犧牲軍兵,這一切加起來,怕是一個天大的開銷。如果沒有半點真正的收穫,如何撫卹將士安定軍心?況且,說難聽點,無利不起早,李大人也不是聖人,你我兩軍之間,先前亦是敵對關係,現在要捐棄前嫌,結盟合作,清朝不出半點血本,不付出半點代價,就想坐收其利,那又怎麼可能呢?”

豪格長嘆一聲,他長久地凝視着郝澤仁那一直笑微微的臉孔,心下卻是五味雜陳。

這個郝澤仁,話說到現在,基本已是處於半威脅的狀態了,這個傢伙清楚地知道,自已現在內外交困,隨時都處於崩潰的邊緣,如果自已膽敢不答應,那他一定會就此翻臉,談判就會徹底完蛋。那麼,唐軍頂多是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罷了,而接下來岌岌可危以至生死攸關的,就是自已了吧。

豪格正在考慮怎麼回答郝澤仁,一旁的鰲拜已是冷笑着對郝澤仁說道:“郝掌櫃,你這般咄咄逼人,開出這般獅子大開口的條件,你就不怕,我等一旦發怒翻臉,將會對你們不利麼?”

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十章 門第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
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十章 門第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