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

聽了侍衛的稟報,多爾袞登時站住。

他那雙被酒精浸得血紅的眼珠一轉,便沉聲道:“既是小弟來了,那你們就收拾下,我就在這裡見他吧。”

“主子,這……”侍衛見滿地的酒罈碎渣和流了一地的殘剩酒液,臉現猶疑爲難之色。

“嗯,我的話沒聽到嗎?自家兄弟來訪,又不是外人,何需這般計較。”醉矄矄的多爾袞暴怒起來。

“是,是,奴才這就趕緊收拾。”侍衛連聲點頭應道。

很快,侍衛帶着幾名家僕,手忙腳亂地將整個房間粗粗地收拾了一遍。

這時,爛醉如泥的多爾袞,已趴在桌子上,呼嚕打得震天響。

侍衛正猶豫要不要將他叫醒時,多鐸已從外面大踏步進來。

“豫親王……”

多擇揮了揮手,示意這些侍衛家僕先退下。

在依然酒氣薰人的房間中,多鐸搬過來一把椅子,就在多爾袞對面坐下。

多鐸用一種關切地目光,注視着在桌子上沉沉睡去的多爾袞,一臉的複雜神色,最終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房間中,多鐸沉默靜坐,多爾袞鼾聲如雷,組成了一幅怪異的圖畫。

約一刻來鍾後,多爾袞才猛地抖了一下,醒了過來。

“哥,你醒了麼?”多鐸在一旁輕聲問道。

多爾袞睜開沉重的眼皮,好不容易纔從模糊的視線中,看清了面前坐着的人,便是自已的小弟豫親王多鐸,才緩緩地直起身來。

“多鐸,你來了。“多爾袞拭了拭嘴角的殘餘酒液,臉上涌起苦笑。

多鐸輕輕地點了點頭,便沉聲勸道:“二哥,還望多加節制酒量。要知道,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現在事情已過,何必這般消沉。“

多爾袞直視着多鐸關切的面孔,卻緩緩地搖了搖頭道:“多鐸,安慰我的話,就別再說了。我現在已是待罪之人,無職無權,多喝幾口,又有何妨?“

多鐸嘆道:“二哥,我們兄弟三人,大哥魯莽操切,小弟缺威少智,只有你智勇雙全,可是我們的主心骨啊!你這般消沉,小弟心下着實憂慮。要是我們額孃的在天之靈,看到她最心愛的兒子,現在卻是這般頹廢,該會是怎樣的難過。”

多爾袞臉上抽搐了一下,擠出一絲苦笑,卻沒有說話。

多鐸扭頭四顧了一下,確定四面無人,便低聲道:“二哥,小弟此次前來,是想請問下,你對現在時局,究竟是何看法。”

多爾袞用手支持着下巴,又久久地看了看多鐸,才沉聲回道:“多鐸,你想聽真話,還是想聽假話?”

“當然是真話。”

多爾袞臉現苦笑,他嘆息着說道:“真話就是,此次濟南戰敗後,我大清已遭重挫,國力大損矣。至少在這幾年裡,大清將再無南侵之能力,只能採取固守防衛之勢,從而歇養生息,以圖重振。而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的話,大清國中,各類反叛勢力,卻會是紛涌而起,那樣的話,時局堪危矣。”

“哦?”多鐸臉上閃過一絲猙獰,他低聲道:“若果真局勢到了那一步,豈不是說,我們的機會,來了?”

多爾袞血紅的眼睛中,一道寒光閃過:“國家還未到這般動亂之地步,此事不可急切。多鐸,有一點你要知道,我們與皇太極這廝的矛盾,再怎麼說,也是愛新覺羅家族內部之事,只要保得大清在,此事卻可徐徐圖之。而我大清真正的致命之處,卻是那盤踞山東的李嘯啊!“

“哦,二哥何以這般高看此人?“

“唉,李嘯這人,只有跟他打過交道,你纔會知道此人之厲害!“多爾袞長嘆一聲道:”想當日,我大軍以勢若破竹之勢,一路南下,無乎未遇敵手,直到兵不血刃攻下濟南,兵威之盛,可謂已致極點。卻沒想到,那李嘯竟能連夜出兵,馳援濟南,反而打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讓我4萬大軍潰滅,嶽託尼堪等人盡皆戰死,合我軍遭到了自天命汗建立大金起來,最爲慘重的失敗,實是令人扼腕嘆惜!”

“二哥,那李嘯的唐軍,能剛好趕在我軍入城擄掠之時進來奪城,確也多有僥倖之故吧。據小弟所知,唐軍雖將我軍擊潰,但其部自身損失亦是極多,可謂只是慘勝而已。”多鐸皺着眉頭說道。

多爾袞搖了搖頭,不認同他的看法。

“多鐸,你把李嘯想得太簡單了。”多爾袞冷冷道:“此人與其他的明軍將領,最大的一點不同就是,此人敢於投注,肯下血本,並且膽大心狠,狡詐非常。在明知濟南城中有我4萬重兵之際,依然敢於將手下全部兵馬盡派入城,與我軍血戰不休,直到將我軍徹底擊潰。而此戰雖勝,唐軍也確實是損失慘重,可謂險勝。但這卻足以說明,李嘯此人,統馭有方,治下極嚴,能讓部下爲自已效死作戰。且爲了搏取勝利,此人心腸極狠,視部下如草芥,視人命如螻蟻,完全不在乎其部下用多少鮮血與生命,才能來堆出這慘烈的勝利。這樣一個只重結果不管過程的狠角色,你若小看了他,只怕日後會吃大虧。“

多爾袞說完,房間中一片沉靜,只有二人粗重的呼吸聲,清晰可聞。

“二哥,那據你這麼說,李嘯在將來,豈非無人能制,無人可敵?”多鐸終於低低地拋出了一句話。

多爾袞苦笑道:“小弟,這時局變幻,瞬息萬變,將來如何,孰能定料。只不過,此人終將爲我大清巨患,卻是必定無疑之事。“

多爾袞頓了下,臉色陰沉地繼續說道:“多鐸,你記往,現在局勢還未到完全崩壞之時,老四的皇位,還是相當穩固的,你我切不可輕動,以免被其抓到把柄。還有一點極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分清內外有別,不可做兄弟鬩牆外人得利之事。我們將來若要動手,一定要在李嘯與明朝對我們毫無威脅的情況下進行,方是最爲妥當。不然的話,爲兄只怕我們的努力,只會給他人作嫁衣裳啊。“

多鐸臉色凝重地點點頭:“二哥,小弟明白了,你就放心吧。“

…………

在多鐸與多爾袞二人密議之時,李嘯的報捷奏章,連同近萬顆用石灰硝好的韃子頭顱,亦送達了北京城中。

見到這近萬顆頭顱,在午門外堆積如山,崇禎十分激動。

他遂即親自撰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華文,率領京中文武百官,去太廟隆重祭奠,報捷奏功。

只不過,在這些表面功夫做完後,崇禎皇帝心下,卻有着無可言說的憂慮。

因爲,他清楚地記得,那個立下大功的李嘯,在奏章的末尾,以極謙恭的語氣,向自已稟報道:“微臣爲防韃虜再度入寇,特令已部兵馬,分駐山東各重要州縣,以守衛城池,檄防韃子。爲確保山東長治久安,治下平靖,懇請皇上同意,讓微臣長駐山東各地……”

李嘯的這段話,象刀子一樣,紮在崇禎皇帝的心中。

崇禎不是笨蛋,現在當了十多年皇帝的他,當然知道,李嘯的這段話,真正目的是什麼。

這個唐國公李嘯,想把自已的勢力,擴展到整個山東!

說什麼只駐軍防守,不插手地方治理,你真當朕是個傻瓜麼?

整個山東之地,都在你的控制之下了,那山東各地的官員,縱然是由朝廷派遣治理,但他們畏於你的權勢兵威,還不是得對你言聽計從。

這個李嘯啊,據佔了整個登州,又有了大片的海外領地,卻還不滿足,竟然還想以這樣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整個山東吞入肚中!

真真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說實話,崇禎在看完李嘯這封奏章後,他第一反應,就是想把李嘯的這個要求給立刻駁回去,同時,再把李嘯狠狠地斥責一番。

予取予奪,莫非君恩,這個世界上,哪裡還有臣子敢直接向皇帝提要求的道理!

崇禎越來越有種強烈的直覺,那就是,這個李嘯,開始越來越失去管控,自已對他已然漸漸無可奈何了。

李嘯此人,到底是奸是忠,到底是國之肱骨,還是國之巨賊,崇禎皇帝心下極度迷茫。

只不過,崇禎最終還是忍住了內心衝動,沒有匆忙作出決定。而是在經過仔細思慮後,才把最心愛的禮部尚書楊嗣昌,招到了乾清宮中密議此事。

臉色陰沉的崇禎,把李嘯的奏章,給斜簽着身子坐在一個小錦墩上的楊嗣昌,看了一遍。

“楊愛卿,對李嘯的這封奏章,你有什麼看法麼?“龍椅上的崇禎淡淡地說道。

楊嗣昌木然地擡起頭,拱手而道:“陛下所慮,可是李嘯要全面駐防山東一事麼?“

崇禎一怔,鐵青着臉,沒有說話。

楊嗣昌嘆息道:“陛下,現在李嘯已然生米做成熟飯,陛下縱然想要反對,怕亦是不能夠啊。”

“哦,爲什麼朕不能反對?難道李嘯不是大明臣子了麼,難道,朕的諭令,他也敢違抗不聽麼?!“崇禎聲音低沉,臉色十分難看。

楊嗣昌聞言,撲通一聲跪地,拱手苦笑道:“皇上,恕微臣直言,如果沒有李嘯手下的唐軍浴血奮戰,與韃虜拼死搏殺,則臣只怕,我大明休說可以奪回濟南,這清軍還要在我國中肆虐多久才能撤兵回國,都未可知啊。“

“文弱,你話是什麼意思?“

“皇上,微臣之意,皇上不明白麼?現在唐國公李嘯手下的唐軍,已強大到能把不可一世的清軍打敗,雖然多有僥倖,亦可其戰力強悍到了何種可畏的地步。那在我大明之中,還有哪部兵馬,可與其抗衡?“

“你!……“

楊嗣昌頓了下,繼續說道:“皇上,李嘯其勢已大,部下又驍勇能戰,可謂我大明國中一重鎮也。對於這樣的屬下,微臣認爲,在我大明這般多事之秋,還請皇上對他多多容忍,勿傷和氣,方是最爲緊要之事啊。“

楊嗣昌說完,連連磕頭。

一股無比悲涼的心緒,從崇禎心頭油然冒出。

他騰起站起,臉色十分激憤,大聲喝道:“好麼!李嘯終於坐大到可以要挾朕了麼?!所謂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依朕看來,也莫過於此吧?!他難道忘了,他早先不過是一名村野獵戶,正是由於朕的賞識,才讓他得以步步提拔,直到現在成爲唐國公了麼?!他難道忘了,是朕不嫌他出身低微,刻意與他結親,把宗室之女配給他爲妻麼?!他難道忘了,這大明之中,只有他一人,在如此年輕之際,就被朕提拔爲公爵,得到這樣舉國罕見前所未有的榮寵麼?!朕都把心肝掏給他看了,把能給榮譽爵銜都給他了,爲什麼這李嘯還不知足?!難道一定要逼得朕與他翻臉,逼得朕與他君臣互鬥,他才趁心如意了麼?!“

崇禎說完,眼中噙淚,頹然跌坐於龍椅上。

乾清宮中,一片死寂。

楊嗣昌有如木偶一樣伏跪於地,半天不敢擡頭。

只是他在心下,卻在暗歎。

這崇禎所說的,與他所做的,還是相差太大了啊。

要知道,如果崇禎真正信任李嘯,就不會給他這般處處掣肘,讓他不得施展了。象在這場山東守衛戰中,如果崇禎能及時任命李嘯爲山東兵馬總指揮,那千年古城濟南,如何會被韃子攻陷屠戮,各地抽調來的大明官軍,又如何會一盤散沙地各自爲戰,最終被清軍摧枯拉朽般全部掃滅呢。

只是這些話,楊嗣昌只能憋在心裡,永遠也不會對崇禎說出來。

“楊愛卿,如果朕答應李嘯,讓他全面駐守山東的話,難道就沒有半點方法,可以表達朕對他的不滿麼?“

沉默了許久,崇禎終於咬着牙說出這句話。

“陛下,一定要這麼做麼?“楊嗣昌臉色頹然。

“對!一定要這麼做!不然,朕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崇禎恨恨說,臉孔都有些扭曲。

楊嗣昌長嘆一聲,便道:“若陛下真要刻意打壓李嘯的話,那就在同意讓李嘯駐守山東之時,再不對他進行任何官職爵街以及錢物等獎勵,讓李嘯明白,皇上雖然同意他全面駐守山東,卻也是忍耐到了極點,再不可由他胡作非爲了。“

崇禎點點頭,長嘆一聲道:“好,就這麼辦,那就着楊愛卿你傳旨吧。“

“是,微臣謹遵聖意。“

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八章 船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十一章 酒樓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十八章 軍令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四章 歸途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四十章 祖寬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
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八章 船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十一章 酒樓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十八章 軍令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四章 歸途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四十章 祖寬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