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

此時,李嘯已下得船來。

他舉目四望,清楚看到,這皮島之上,除了各名軍官的住所更爲華麗外,其他地方,與他數年前來皮島時一模一樣,心下不由得莫名感慨。

數年過去,這原爲明朝東江鎮駐守的皮島之地,本是明朝安插在清廷背部的一把尖刀,卻最終全部消亡覆滅,原總兵沈利奎被清軍砍了頭,這皮島以及附屬島嶼,自然成了清朝的屬地。而這殘餘的東江鎮的軍兵,也全部轉而成了清軍水師的主力。

如果自已沒有穿越來到這個世界,那投降清軍的東江鎮副總兵沈志祥,會成爲清廷的一條忠實走狗,整個投降的東江鎮,也只會成爲清廷手下的得力鷹犬。這支部隊,會追隨着入關的清軍,一路從遼東打到廣東,爲清廷立下大功,用同胞的鮮血,染紅自已的頂珠。

而現在,這支被自已暗中掌控的沈志祥部,已成了自已安插在清廷中的耳目,完全地改變了歷史上的真實角色。

用李嘯的話來說,那就是他可以對清廷陽奉陰違,卻不敢對自已兩面三刀。

這是因爲,自已在軍事實力上,可以牢牢壓制住他,又能在經濟貿易上,對他實現強力管控,這才使得沈志祥這個唯利是圖貪財好鐵貨的傢伙,對自已能言聽計從。

隨後,當看到沈志祥與王庭瑞二人,一臉笑得稀爛地從遠處走過來時,李嘯的臉上,不覺泛起了微笑。

“哎呀呀,在下萬萬沒想到,竟是唐國公大駕光臨,在下措手無及,實是該死。唐國公遠行到此,真真令我皮島蓬蓽生輝呀,在下疏於迎迓,有失禮儀,還望李大人莫爲怪罪。“

在離李嘯遠五步外,沈志祥一邊奉承套話連連,一邊與王庭瑞等皮島主要將領,一齊跪在李嘯面前。

李嘯微微一笑,身形一動,虛扶起他二人,便道:“本公前往朝鮮,不過是途經貴島罷了,各位不知其情,又何足爲怪。“

沈志祥等人順勢而起,卻又諂笑着問道:“原來李大人要去朝鮮,卻是所謂何事?“

李嘯還未說話,一旁的王庭瑞急急插言:“沈大人,此處非說話之地,我等還是請李大人入官廳說話,方是妥當。”

沈志詳一愣,連連點頭:“庭瑞說得是,那就請李大人隨我等入官廳敘話。”

他說完,又向王庭瑞招呼道:“這些唐軍將士,皆是我等友軍,卻是難得來此。就由你好生犒勞安頓,讓全體唐軍將士,在我皮島之處,好好休息,我等一盡地主之誼。”

王庭瑞大聲應諾後,沈志祥便自然在前引路,領着李嘯,後面跟着李嘯的一衆護衛,一同前往官廳而去。

很快,二人來到官廳之中,分賓主落坐後,沈志祥屏退左右,對李嘯低聲說道:“唐國公,在下前些時日,收到金州守將勒克德渾的來信,說你發兵攻打金州,要我等緊急來援。說實話,當日見他送來此信,我心下十分吃驚不已。”

“哦,志祥你有何吃驚的?”

沈志祥輕嘆一聲道:“唐國公,實話實說,我真沒想到,三年前,唐國公偷襲了金州,打得金復二州成爲一片白地,赫赫威名遍傳遼東。卻沒想到,現在金州之地,駐屯了清廷一萬兵馬,城池也多有加固,李大人還敢如前番一樣,再度渡海來攻,倒讓在下十分震驚也。”

李嘯笑了起來:“我軍悍銳,豈是韃虜所能比。莫說區區金州,若非後勤難續,就是瀋陽,本公亦敢攻之!那接下來我軍的戰況,志祥你也知道了吧?”

沈志祥點點頭:“三天前,我收到了濟爾哈朗的塘報,才得知李大人已然順利攻克旅順,掃平金州。在下對李大人之卓功偉績,十分佩服,連日感嘆不已。原本以爲,唐國公在獲此大勝後,會就此回返山東,卻沒想到,今天唐國公,竟還北渡浩海,來到我皮島,倒是大出乎了在下所料。”

李嘯嘴角一揚,低聲道:“志祥,本公說過,此來貴島,雖有專來拜訪貴部之意,然而最主要的任務,還是要去朝鮮有緊要軍務公幹,至於所爲何事,因涉我大明機密,恕本公不得相告。”

沈志祥忙道:“這等軍國之事,唐國公既不便言,在下又如何敢多問。想來唐國公你遠拓南洋,又去攻奪蝦夷島庫頁島等地,戎馬倥傯,南北征戰,在下實是難得與唐國公相聚呢。遙祝想當年,你我兄弟相識相交,何其緣份湊巧,於今想來,更讓沈某心下感慨呀。李大人今天能親來我皮島,實是大長沈某顏面,讓我皮島蓬蓽生輝啊。在下若是沒有把李大人給招待好,那可是大爲無禮呢。在下已下令大擺宴席,等會卻要與李大人好好喝兩杯,咱倆邊喝邊聊,好好敘敘舊情。”

李嘯大笑道:“好,今天本公與志祥喝個痛快,一醉方休!”

不多時,宴席做好,兩人攜手入席,見到滿滿一桌山珍海味,李嘯大悅。

很快,觥籌交錯中,兩人皆喝得臉色酡紅,不覺頗有醉意。

沈志祥睜着被酒精泡紅的雙眼,對李嘯沉聲道:“李大人,這杯酒,在下再來敬你。現在在下能在這皮島之中,讓一衆原東江鎮將士生活無憂,人人家有餘財,在下自已也能多有積蓄,銀錢豐足,此皆李大人之恩德也。沈某非是不知恩圖報之人,這杯酒,謝意盡在其中,我先乾爲敬。”

沈志祥說完,一仰脖子,一杯水酒咕嘟咕嘟全部喝完。

李嘯見他爽快,也舉了酒杯,同樣一飲而盡。

沈志祥喝完這杯酒,又給李嘯和自已重新滿滿地篩上,複道:“李大人,你放心,沈某現在雖然在清朝做事,但我心下卻有如明鏡一般,知道何事可爲何不可爲。象當天,沈某收到勒克德渾來信後,便尋個理由搪塞了他,決不去爲清廷忠心效力,而與李大人做對之事,在下更是從不肯爲。那清廷想用我來對付大人您,卻是註定不能如願。”

李嘯笑道:“好,沈總兵身在敵營,心懷故國,又能有這番見識,亦是令人欽佩,本公心下十分欣慰。那這杯酒,本公也回敬你了。”

見李嘯向自已敬酒,沈志祥慌忙舉杯相迎,兩人又一同盡飲。然後空杯相對,不覺大笑。

沈志祥重新給二人篩酒,嘴中卻喃喃道:“唉,唐國公這般說我,卻是讓在下羞慚無地了。沈某叛明投清,名節已投濁泥之中,這些年來,倒也是看透了,什麼忠君愛國,什麼大義爲先,都不過是一番虛詞罷了。這亂世之中,什麼都不比能有一衆人馬保全身家,同時還能大把賺錢獲利,更能讓人有安全感。在下名節已污,也不怕唐國公笑話我胸無大志,碌碌苟且。在下更不怕對大人說,現在我只想着,錢財豐盈,佳麗相伴,將來死後,也能做個風流鬼,就知足啦。”

沈志祥呵呵笑着說完,一臉自嘲之色。見他這般形狀,李嘯微笑道:“沈總兵這是何話,如何可這般自貶。有道是,各人志向不同,又如何可一言而蔽之。只要志祥你能堅持本心,不與本公爲敵,且能爲本公及時探查清廷消息。咱們這生意,當可長久地做下去,你我二人,也是可永遠地做兄弟。”

李嘯這話,說得沈志祥感動不已,二人復飲酣斗酒,直到大醉方休。李嘯全軍在皮島休息了一天,給各條船隻補齊了淡水與糧食後,便重新上船出發,徑往東行,前往朝鮮義州地界。

皮島離義州海岸頗近,不過一天功夫,全軍便已到達。

說來也巧,此時,這義州之地的守將,正好是當年李嘯在入援朝鮮時,所搭救的朝鮮大將李仁瞻。

李仁瞻聽了手下稟報,說李嘯率大軍前來義州,不由得大驚失色,他不及多想,急急出城,帶着一衆手下,縱馬來到海邊迎接。

“臣,朝鮮大將李仁瞻,叩見天朝唐國公。“

“嗯,你平身吧。“

“是,在下謝唐國公。“

李仁瞻站起身來,臉上便滿是討好的笑容,他向李嘯躬身問道:“在下不知道李大人渡海而來,未曾遠迎,卻是該死。“

李嘯搖搖頭道:“本公來朝鮮,乃是有重要軍務在身,故不曾提前知會貴國,李將軍不必這般自責。“

李仁瞻聞言,不覺好奇:“李大人有何軍務,下官可知否?”

他剛說完,隨即又反應過來,一臉自責之色道:“在下唐突,此處如何是可以說話之地,還請李大人隨在下前往義州官廳敘話。”

李嘯搖了搖頭,輕聲道:“此地離義州城距離遙遠,我軍也不想叨擾百姓,還是請李將軍隨本官入船上說吧。”

李仁瞻哦了一聲,他心下十分擔心李嘯這般說話,是對自已有所不滿,斜眼瞥去,只見李嘯臉色淡然,並沒有慍怒之色,心下才稍稍放鬆了點。

隨後,他也只能老實地與李嘯一同登上升龍號,來到船中的一間密室中暗談。

在這裡,李嘯把自已要從這裡上岸,再率軍前往鴨綠江邊的雩時鎮,然後橫渡鴨綠江,再一路西去攻打清朝的龍興地赫圖阿拉一事,對李仁瞻簡略地說了一遍。

李仁瞻聞言大驚,心下對李嘯這大膽而新奇的作戰計劃卻是十分佩服。

他略一思考,便大聲對李嘯說道:“李大人此番千里進擊,何其勇壯,必能料敵所不及,收得全功而返也。在下對李大人之計劃,可謂感佩之至。不過,在下想知道,李大人這般計劃行動,可需要我朝鮮下邦,提供什麼幫助麼?”

李嘯凝視着他的眼睛道:“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幫助,你只需要幫我軍提供幾名得力嚮導便可。另外,你再及時告訴從這裡到雩時鎮的各地朝鮮官府與軍兵,讓他們在我軍行進時,不得干擾,也不必驚慌,讓我軍能順利行進,到時從雩時鎮安全渡過鴨綠江便可。”

“李大人放心,這些事情,在下自是明白,一定爲大人全部辦好。”李仁瞻臉色輕鬆了下來,他頓了下,又道:“那李大人若成功襲破赫圖阿拉,可是要再從雩時鎮退回麼?”

李嘯點頭道:“正是如此。我軍若攻下赫圖阿拉,便已達到了戰略目的,隨即回返朝鮮,再從這海岸之地乘船回國,到時還請李將軍多多接應。”

李仁瞻笑道:“大人放心,這點小事,包在在下身上了,又何消吩咐。”

隨後,李仁瞻又與李嘯閒聊了一陣,李嘯向李仁瞻,簡述了一遍自已攻下金州的整個過程。

在瞭解到,李嘯已將金州掃滅,攻克了旅順,且將全部清軍守軍一鼓消滅時,李仁瞻心下極其佩服,對李嘯愈發尊敬了幾分。

隨後,李仁瞻退下,就在海邊安排宴席爲李嘯接風洗塵,而一衆唐軍,李仁瞻亦是安排下人準備豐盛酒食,對他們大加慰勞與犒賞。

次日清晨,李嘯點齊兵馬,又給水師交待了一些留守事項,便率軍出發。

此時,李仁瞻已給唐軍備了兩名嚮導,帶着他們一路橫穿朝鮮北部,前往雩時鎮。

有李仁瞻的刻意關照,李嘯這次出征十分順利。三天後,全軍順利到達了雩時鎮外。

李嘯下令,全軍在雩時鎮外紮營,暫歇一天,明天便渡江而過,直攻赫圖阿拉。

當天晚上,月色溶溶,李嘯正在中軍帳上,觀看地圖,研究接下來要如何進攻清朝內地,直取那清朝龍興地赫圖阿拉,卻忽聽到有手下來報,說有一名名叫方中吉的相士求見他。

李嘯向來不喜黃冠之流,總覺得這幫裝神弄鬼神神叨叨的傢伙惹人討厭,又因時刻已晚,正欲拒絕,卻忽聽帳外有人高喊:“唐國公,若要滅掉清朝之氣運,非得帶上本道不可啊!”

李嘯聞言,不覺一怔,便命軍兵將此人帶入帳中。

很快,手下軍兵,帶着一名氣宇軒昂的青年道士,從帳門外昂然入內。

“在下方中吉,拜見唐國公。”

道士在離李嘯五步外,雙手互扣,向他恭敬地行了一個道禮。

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二十章 突襲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十九章 北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二章 伏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四十章 祖寬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
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二十章 突襲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十九章 北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二章 伏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四十章 祖寬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