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

李自成看到遠遠行來的劉宗敏,心下惱恨無以復加,他低哏一聲,立即拿過馬鞭,緊緊地攥在手中。

劉宗敏一行人走得近了,劉宗敏前行數步,便撲通一聲,跪倒在李自成面前。

李自成二話不說,他陰沉着臉,拿起馬鞭,就對着劉宗敏沒頭沒腦地用力地抽打。

此時,周圍業已安靜下來,遠遠的喧譁業已沉寂,只有那抽動的馬鞭,在空中不停飛舞,啪啪的抽打聲,在夜空中格外令人心悸。

飛舞如電的皮鞭,兇狠地抽打在劉宗敏身上與臉上,抽得得他臉上皮開肉綻,血水淋漓,望之令人心驚。

饒是如此,李自成卻依然一鞭緊似一鞭,完全沒有要停手的樣子。而地上跪着的劉宗敏,亦是低垂着頭,緊咬牙關,一聲不吭。

直到連抽了數十鞭後,李自成才停下手來。

他用一種兇暴又痛恨的目光,緊盯着地上跪倒的劉宗敏,咬着牙喘着粗氣道:“劉宗敏,你可知道,俺爲什麼要這般打你麼?”

劉宗敏沒有擡頭,一臉血糊糊的他,沉聲回道:“在下無能,讓唐軍偷襲得手,以至坑道被毀,營地大損,竟有多達五千餘軍兵或死或傷,闖王這頓抽打,實在教訓得極是。”

李自成一聲長嘆,將馬鞭一丟,恨聲道:“哼,你這賊廝,實實壞我大事!現在可好,我軍近一個月的努力與辛苦,竟在你這兒毀於一旦!連同挖掘地道在內的數千軍兵,皆成了枉死之鬼!你說,俺該不該打你?!”

“闖王打得好,在下身爲主將,鑄此大錯,縱是殺頭亦是咎由自取。又安敢說半個不字。”劉宗敏低着頭,悶聲回道。

“入你娘!現在說這些又有甚用!可恨我軍白忙乎了這近一個月,這下好了,全功盡棄,接下來要如何拿下這金湯城,卻是一件大麻煩了。”李自成一臉焦躁地來回踱步。

就在這時,忽有軍兵緊急來報:“報!闖王,清軍攝政王緊急求見。”

“哦,他來了麼?”李自成眉頭一擰,又長嘆了一聲,便轉身對劉宗敏道:“好了,現多爾袞到來,必是有事商量,你且先退去吧,今日之過,且容你他日戴罪立功。”

“臣下告退。”劉宗敏拱手一禮,終於起身帶着一衆護衛快速退走。

隨即,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在一衆護衛簇擁下,急急來到李自成帳前。

遠遠地看到站在帳門外,那一臉陰沉的李自成,多爾袞忍不住一聲長嘆。

此時的他,已然知曉在金湯城南面所發生的一切。從千里鏡中,遙遙地看到,南面流寇營地火光沖天一片混亂的情景之際,多爾袞內心糾結得無以復加。

精心設計的妙策,至此成了百無一用的笑話。也許,連帶着這位大清攝政王的英名,也要一齊跌墮了。

不過,這一切不良情緒,他努力加以控制,然後快步朝李自成走去。

見到多爾袞前來,李自成雖然滿臉不快,卻依然客氣地招呼他入帳敘談。

屏退衆人後,李自成便向多爾袞問道:“攝政王,現在的情況你也應該知道了。你我兩軍,接下又當如何行事,攝政王可有甚想法?”

多爾袞長嘆一聲,苦笑道:“現在局面如此崩壞,本王又復能有何計可想。唐軍今天的反殺之計,實是大大出乎了本王的想象。本王還真沒想到,唐軍竟會早有對策,在城牆下私挖洞穴,正好針對我等之計,實是歹毒之至。他們以有備對貴軍的不備,來個地道反殺,真真事先斷然預料。想來這般不可收拾之局面,以及給貴軍所造成之損失,本王亦是有失慮之過也。”

李自成不想聽他廢話,便擺了擺手道:“攝政王,過去之失誤,現在再多提,又有何益:?過去之事就不必多說了,你且和俺談談,現在這般局面,且要如何處置吧。”

多爾袞搖了搖頭,臉現憂鬱之色,他略一沉吟,便徑直說道:“闖王,現在坑道已毀,偷襲之計已是不成,那唐軍又已早有防備,故現在唯一之計,便是強攻了。“

他頓了下,複道:“以本看來,需是你我兩軍,趁着士氣未墮,軍心可用之機,趁現在還未到師老兵疲之時,集中力量全力攻城,以求一舉成功,拿下金湯城,方爲善策也。”

李自成皺着眉頭,半晌不語,最終亦是長嘆着點了點頭道:“攝政王說得是,眼下之計,也只得如此了。好在這近一月來,各類攻城的器械用具俱已修造齊全,那就且等數日,你我兩軍一道合力攻城吧。”

多爾袞嗯了一聲,卻又目光灼灼地繼續說道:“闖王,按我軍善觀天時之策士來看,三日之內,必有大風天氣。在這塞北之地,大風一起,塵沙飛揚,對我軍進攻雖多有遲阻,但對極其依賴火器的唐軍來說,其影響與困難,怕是更大呢。”

“哦?”

“闖王,風沙既起,定會對火器打放產生極大妨礙,從而讓唐軍的守城火炮,威力大大下降。這對於我軍攻城來說,卻是一個大爲有利的條件呢。”

“很好,那就是等風沙大起之日,你我兩軍一道合力攻城,定要將這金湯城一舉拿下!”李自成狠狠地捶了下大腿,一錘定音。

二人商議既定,在又商量了一下配合細節之後,多爾袞便告辭而去。隨即二人,分別下去安排不提。

而在這時,整個金湯城中,則一片歡騰。

唐軍第四鎮鎮長段時棨,一臉喜色的他,親自表彰一衆有功軍兵與將領,整個金湯城中,一片喜氣洋洋。得此一勝,唐軍士氣十分高漲,對於接下來的守城之戰,更是信心百倍。

說起來,現在的局面,在唐軍接連挫敗流寇與清軍的攻勢後,對於守城的唐軍來說,他們似乎覺得,這優勢已漸漸轉移到了自已這邊。他們更是相信,象統帥段時棨與劉文秀等人,現在更是有了充足的預案與兵力,來應對清軍接下來的進攻了。

每個人都隱隱能感覺知道,一場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就快要開始了。

當然,這樣的緊迫感,對於唐軍統帥段時棨與劉文秀二人來說,感受更爲強烈。

他們知道,現在的天氣裡,塞北之地,風沙之日極多,敵軍恐怕接下來,極可能會利用颳大風的開氣,開始新一輪的進攻。

對於這樣的情況,二人其實早有準備,就等到清順兩軍聯合來攻之時,再給他們來個迎頭痛擊。

三天後的凌晨,在尖銳刺耳的海螺號中,清軍與大順軍,正式開始進攻金湯城。

這時,果然如那名策士所言一般,忽然風沙大起,塞北開始颳起了兇猛的沙塵暴。淒厲的蕭風,捲起無數紛揚的黃塵,將整個天地塗抹成一片渾沌的稀黃。

在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依稀可見,密密麻麻的軍隊,鋪滿了金湯城北東南三面城牆之外,無數軍兵扛着諸如攻城梯,攻城楯車等形形色色的攻城器具,清順兩軍的兵士,皆有如野獸一般縱聲高喊着,一齊前來攻打城池。從天空下望,清順兩軍聯合攻城的氣勢,端的駭人。

站在陣後的多爾袞與李自成二人,皆以滿是期待的目光,投向前面黑壓壓前行的軍陣。兩人都滿心希望,能以此威壓之勢,一舉拿下這座塞北雄城,拔掉唐軍最後的落腳點。

漫天沙塵滾涌,天地一片昏黃,此時的他們,心下反而十分快意。

因爲他們知道,這樣瀰漫不休的沙塵暴,雖然讓自已這次進攻的速度大爲減緩,但對於守城的唐軍來說,情況卻是隻會更加不利。

因爲在這樣的沙塵天氣裡,對唐軍火器的打放,確實如多爾袞所言,會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象火炮火銃的火門與槍管,很容易因爲進了沙塵導致無法打放,甚至還會有炸膛的風險。而且因爲視線受阻,唐軍對於目標的瞄準射擊,亦會大受影響。

重兵圍城,敵軍聯袂而攻,讓偌大一座金湯城,竟好似在浪潮中的翻涌的一隻小扁舟,情況看似已然岌岌可危。

只是在城頭之上,看着清軍步步走近,唐軍統帥段時棨,雖然臉色凝重,卻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

而他旁邊的守城軍兵,各各就守其位,手持各類武器,亦是人人一臉警惕而自信的表情。

最關鍵的一場戰鬥,終於要來到了。

這些可惡的流寇與韃虜,終於使出了最終的手段,要開始憑藉兵力優勢,開始強行攻城了。

只不過,他們絕不會想到,唐軍已然撒開大網,就等他們前面攻城呢。

在依稀看到,清軍遠遠地進入唐軍城頭火炮最遠射程之後,隨着段時棨一聲令下,已緊急加護了防塵木板外罩的數百門各種類型的大小龍擊炮,立即隆隆打響。

“砰砰砰砰!”

城頭火炮輪流打放,震耳欲聾的炮聲裡,那炮口噴吐的餘焰,有如無數朵在冷風中嫣然綻放的金黃色花朵。大團大團的硝煙噴涌瀰漫,五百餘顆大大小小的烏黑而熾熱的鐵彈,帶着尖銳的死亡嘯音,穿透硝煙與沙幕,向岸上的流寇軍兵猛撲而去。

鐵彈從正拼力奔行的敵軍人羣中,呼嘯穿過,以絕對強橫的可怕力量,犁出了一道道血肉橫飛的筆直血路。

鐵彈所及之處,慘叫連連,殘碎肢骸與人體內臟四處飛濺,給奔行的流寇與清虜軍兵,造成絕對恐怖的死亡與傷害。

其實,這樣激射而來的鐵彈,因爲已處射擊範圍的邊緣,又因爲風沙所阻,所以談不上任何準確性,但是,因爲流寇與清虜的衝陣攻城的人員相對密集,這五百多顆鐵彈,給他們造成的傷害,依然十分可觀。

在轉瞬之間,第一輪炮擊就造成了五百名清順聯軍的死亡,更近千名敵軍身受重傷,再無戰力。

當然,相比流寇與清軍的龐大兵力來說,這樣的密集炮火齊射,對流寇們的殺傷強度,倒是有限。只是,對於流寇士氣的打擊,卻是極其強大而可怕。

原本在風沙中艱難行進的一衆敵軍,在突然之間,捱了唐軍這樣的迎頭炮火襲擊,其所造成的巨大恐慌極具傳染性,讓整個進攻的軍陣,在原本還算有序的狀態下,突然產生了一陣不小的混亂。

這時,那些押陣的清順兩軍的監陣隊,立刻吼叫着衝上前去,喝令他們不許擅自崗位,而是要繼續徑衝上前,趁着唐軍火炮調整的間歇,迅速衝到護城河下。

因爲,只要到了護城河處,唐軍的火炮因爲射程過於抵近,再難以進行後繼射擊,這樣一來,清順兩軍可在護城河上順利地鋪板而過,就可立即將攻城楯車抵近,開始撞擊城門。同時,那一排排有如巨型蜈蚣一般的攻城梯,亦可繼續抵近城牆,開始對城牆發動蟻附攻擊。

只不過,就在此時,第二輪炮擊又開始了。

“砰砰砰砰!……”

幾乎可以震爆耳膜的炮聲中,金黃色的火光大起,又是數百顆烏黑而熾熱的鐵彈,呼嘯而出。

這第二輪射擊,同樣造成了可怕的殺傷與愈發巨大的恐慌,又是近千名敵軍或死或傷,再無攻擊能力。原本就軍心動搖的流寇軍兵,深深畏懼於這樣近乎絕對的死亡與恐怖,很多人幾乎出於本能地開始後撤潰逃。整個攻城的流寇與清虜軍陣,皆是如此。

這樣的潰逃,當然是有感染性的,一時間,清順兩軍陣型不穩,人心大亂,衝擊前進的速度瞬間降低了極多。每個人的臉上,竟然皆滿是驚訝恐慌的神情。

在這關鍵之際,多爾袞與李自成的督戰隊,又立刻派上了用場。

他們怒吼着衝上前去,將敢於後退的潰兵當場斬殺,滾滾沙塵中,一名又一名逃兵被揮舞的馬刀迅速砍死,在接連砍殺了近百人後,兩軍的潰退勢頭,才稍稍止住。

“不許逃!敵軍城池護城湖口已近,只要衝到前面,就是勝利!”督戰隊們衝着惶惶不安的進攻隊伍,聲嘶力竭的大聲吼叫,而兩軍後面助威的鼓陣,更是隆隆震耳大力敲擊,幾乎可以掩蓋方纔的炮聲。

於是,兩軍軍兵,在這般威壓之下,只能奮起餘勇,硬着頭皮,抗起攻城器械,向不遠處的護城河,大步衝去。

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
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