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

這樣刺耳連綿的警報聲,有如一顆顆投擲入耳朵中的炸彈,又有如死神的一道道催命符一般,讓耀州城守城主將吞齊喀,頭痛欲裂又茫然無措。

吞齊喀在這一瞬間,忽地感覺到,彷彿從腰間開始,一股冰寒的涼氣直竄而起,一直竄入自已的腦頂,把自已整個人全部冰凍。

怎麼辦?

唐軍已然就要登陸,估計接下來就要全軍攻擊耀州城了,現在的自已,卻該何去何從?

吞齊喀好不容易纔穩住心神,隨即連連下達命令。

“傳本將之令,立即前往沒溝營一帶哨探,看看所來的唐軍兵馬,到底有多少,一有消息,及時回報。”

“嗻,奴才遵令。”

“傳本將之令,立即去查看李率泰部兵馬到了何處,如若見到,請他們加快前來,儘早與我軍匯合一處。”

“嗻!奴才明白。”

“傳令全軍,立即集結城中,作好戰鬥準備,對整個耀州城嚴加守衛,務必要守住耀州城!”

“嗻!”

……

在吞齊喀急急下達命令,令全軍作好準備,打算就在這耀州城中,好好迎擊李嘯軍兵之時,李嘯的各條艦船已然靠岸,立即開始放下沉重的舷板,各名軍兵頓時有如開閘的洪水一般,紛紛登陸。

盾兵,槍兵,玄虎重騎,飛鷂子輕騎,橫行總,火銃手,重炮隊,輔兵、馬匹、軍械、糧食、帳篷……等等形形色色的唐軍部隊與物資,從舷板上逶迤而下,忙而有序。

登時,這個荒涼的牛莊沒溝營海灘,立刻被唐軍的近五萬兵馬,鋪天蓋地地覆蓋了,整個海灘處,人喊馬嘶,一片熱鬧的景象。

李嘯依然佇立船頭,他的臉上帶着隱現的笑容,目光卻更加銳利。

好麼,清軍果然全無防備,立刻棄了巡守的崗樓倉皇逃命,由此可見,自已這次遠征襲擊,十分地成功,完全打了多爾袞一個措手不及。

那麼,現在的自已,要立刻開始攻擊那清軍的屯兵要地耀州城嗎?

李嘯擡起頭,看了看漸漸西沉的太陽,心裡頭卻不由得輕嘆一聲。

他知道,現在天氣已晚,自已對這營口地區也根本不熟悉,若是強行進軍,卻是十分不便。更何況,全體將士經過了這十多天的辛苦航行,皆是十分疲憊,暈船生病的將士亦有許多,若再要他們不經休息,就還要強行進軍並戰鬥的話,也確實勉爲其難了。

於是,李嘯立刻下令,全軍就在海邊紮營,同時埋鍋造飯,就此休息一晚。除了安排的警戒人員外,其餘各人,均在搭好的帳篷裡休息。

李嘯自已,也下得船來,在一間早已爲他搭好的牛皮大帳篷中安頓下來,與將士們一起在海灘上休息。

在唐軍剛剛休息之後,被吞齊喀派出,遠遠地外面打探查情況的清軍哨騎,看到海灘處這連綿不斷一眼望不到頭的唐軍帳蓬,已是驚駭得一臉煞白,急急地返回耀州城中稟報。

“主子,主子不好了!以奴才觀之,唐軍兵馬,只怕足有數萬,那暫紮在海邊的帳篷,一眼望均,無邊無際,近乎看不到頭,可見唐軍兵馬之盛,何其壯觀哪。以奴才看來,這部唐軍,絕非佯攻,應是下決心要拿我整個營口呢。”跪在地上的清軍哨騎,一臉驚惶地向吞齊喀急急稟報。

聽了這番稟報,吞齊喀亦是神情大變,他臉上的震怖之色,幾乎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他無力地揮了揮手,示意這名哨騎退下。

隨後,他有如一具木偶一般,失魂落魄地在椅子上呆坐着,頭腦中,更是一片迷茫。

最可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原本自已還在僥倖地想着,可能唐軍此來,不過是發動小部分兵力來佯攻耀州,以策應唐軍大部隊去進攻遼南,卻沒想到,他們的主要進攻方向,竟是營口,竟是首先就拿自已開刀。

若這數萬唐軍齊來進攻耀州城,自已這千餘兵力,根本無法守住。而且,就算李率泰部的一千五百名漢軍及時趕到,耀州城中的兵馬也只有不到三千之數,與唐軍多達數萬的兵力相比,只怕亦是杯水車薪,根本於事無補。

可恨呀,這些狗入的唐軍,這下可真是徹底打亂了自已的如意算盤了。吞齊喀忽然感覺,現在的自已,有如一條被命運之手抓上砧板上的魚兒,在突如其來的一瞬間,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

怎麼辦?現在到底要怎麼辦?

吞齊喀在心中不停地問自已,心中卻沒有答案。

不過,現在的他,卻還有如一個快溺水的人想要抓住一根稻草一般,在心下把最後一絲希望,寄託在李率泰身上,希望這名漢人梅勒額真來後,能給自已提供一個有可行性的參考方案,最終抵擋住唐軍進攻。

冬天的晚上,總是來臨得很快,太陽迅速地消失在了西邊,天色很快就黑了下來,這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夜晚。

這個夜裡,無星無月,天地一片昏沉。只有北風呼嘯如刀,十分強勁,有如在天地間縱橫嘶吼的狼羣。這夜晚的北風十分勁烈,竟把好幾個沒有紮結實的帳逢給當頭吹翻,讓這些傢伙凍得呲牙裂嘴,不得不打着火把,急急加固,才免了自已露宿帳外的可怕局面。

這樣寒冷的夜晚,唐軍士兵們就算是在睡在這帳篷裡,每個人身上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又鑽在厚實的呢絨睡袋之中,依然凍得瑟瑟發抖,好在每個人都是緊挨着入睡,互相靠得極近,纔可以彼此用體溫取暖。

而李嘯作爲全軍主將,卻沒有這麼早休息。

此時,在他的牛皮大帳中,卻點着熊熊火把,照得帳內一片明亮。而中帳中的靠牀位置,擺着一個巨大的白雲銅炭火盆,其中的積炭堆積如塔,燒得劈啪作響,讓整個帳蓬溫暖了不少。而在帳篷牆上,則掛着一幅巨大的遼東地形圖,李嘯在這裡,與興中鎮鎮長田威和副鎮長劉國能二人,在其中商定明天的作戰計劃。

“明天一早,全軍飽食畢,由田威率甲營兵馬,帶上全部的火炮部隊與火銃手,團團圍攻耀州城,而國能你則率乙營兵馬,徑插到北面,將海城到營口的這條要道給本王牢牢截住,萬一有敵兵來援的話,不得放任其過來。本王之意,你二人明白了嗎?”李嘯手指地圖,目光灼灼地向二說道。

“李大人,我們明白。”田威率先回話:“總之,大人的意思就是,就是要讓這耀州城中的兵馬,無處遁逃,同時又力阻清軍援兵,確保這耀州城被我軍順利拿下吧?”

李嘯點點頭,臉上便滿是凝重之色,他回答道:“你說得對,現在天氣突然變得這般寒冷,估計可能很快就要大雪來臨了。這樣的話,我軍若陷步此處,一定要拿下這耀州城,作爲我軍的落腳之地。再以此地爲憑依,才能繼續向海城,向遼陽發動進攻。故這耀州城,本王要求你們務必一擊拿下,以爲我軍立足之本。況且,此戰爲我軍登陸後的首戰,意義更是重在,決不能出現半點紕漏。”

劉國能立刻回答道:“李大人您放心吧,明天我們一定按你所定之計劃行動,在下保證徹底截斷海城至營口的通道,絕對不會放敵軍一兵一卒過來,確保耀州城順利地落入我軍手中。”

田威亦拱手稟道:“嗯,李大人放心,明天我親率軍兵進攻耀州城,一定儘快將此城拿下,絕不會讓您失望的。”

李嘯滿意地掃視他二人一眼,復點點頭道:“二位將軍這般表態,本王甚是欣慰,那現在計劃既定,兩位將軍就先回去休息吧,且待明天天亮後,立即開始行動。”

“在下遵令!”田威與劉國能二人,一同拱手大聲應道。

李嘯等人不知道,就在他們連夜商談明天的作戰計劃之時,在耀州城北邊,一隻長長的隊伍,打着火把,忍受着有如刀割的老北風,一路逶迤向南,直往耀州城而來。

這隻隊伍,便是李率泰帶領的漢軍正藍旗部兵馬,總兵力一千五百餘人,現在的他們,正在頂着凜風,忍受着酷寒,加緊向耀州行進,整個隊伍沉默而整齊,只有刷刷的快步行走的腳步聲,在這個靜夜裡,有如春蠶咀嚼桑葉一般,連綿不停。

夜色昏黑,縱然有火把引路,可見度亦是極差,故沒有人注意到那押陣在隊尾的主帥李率泰,那一臉黑沉的表情。

原來,早在前一個時辰,正率部不緊不慢地往耀州城趕去的李率泰,便見到了耀州城主將吞齊喀派來的軍兵,向他緊急稟報,說現在有唐軍兵馬渡海而來,正在牛莊沒溝營處登陸,耀州城主將吞齊喀請他儘快率兵馬趕至耀州,緊急商議下一步要如何禦敵。

聽到這個消息,李率泰當下臉色大變,整個人的感覺都不好了。

這個李率泰,今年三十來歲,是漢奸李永芳之子,字延齡,屬於漢軍正藍旗,是其父娶阿巴泰之女所生。而他自已,也在十六歲時,娶了清廷宗室之女,算起來,倒算是清廷的皇親國戚了。

此人在正史上,倒是赫赫有名,爲清廷南征北戰,立下赫赫功勳。而他的雙手上,卻是沾滿是無數漢人的鮮血與怨魂,被他殺害的漢人軍民百姓,多達數百萬之多,可謂罪惡累累,縱挫皮扒骨,亦難解其恨矣。而此人,最後竟能得以善終,在59歲時死於任上,時爲都督同知兼兵部侍郎。

而清廷爲了表彰他,對他追贈了兵部尚書一職,並賜諡號忠襄,以顯哀榮。

當初,在聽聞皇太極重傷不能理事之後,政治嗅覺敏銳的李率泰,立刻明白,大清內部,可能會有一場血腥的權利爭奪戰了。而爭奪的焦點,無非是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二人,只有這二人,才最有可能奪取清廷的最高權力。

於是,他在經過一番慎重思考後,最終決定,還是把寶押在多爾袞身上,畢竟多爾袞無論是威望與智謀,皆遠過豪格,阿附他的勢力與兵馬,亦比豪格多得多,押注給他的話,自然最有成功的可能。於是,李率泰帶領家人親眷,以及本部兵馬,一齊離開盛京,前往多爾袞的老巢遼陽,投靠了多爾袞。

李率泰這番識時務的舉動,自然頗受多爾袞欣賞,他立即下令,將這位大清的皇親國戚,從原先的三等梅勒章京,提拔一階,成爲二等梅勒章京,以示嘉寵。

隨後,就在前段時間,李率泰受多爾袞之令,率漢軍正藍旗兵馬一千五百人,入援營口,以防唐軍偏師佯攻。

說實話,對於多爾袞這個命令,李率泰心下並不以爲然,他暗暗想道,唐軍兩次進攻清朝,皆是從金州登陸,這次縱然唐軍再度來襲,應當也是與先前一樣,首先攻打金復二州,方是最有可能的。

所以,他辭別家人後,這一路上,一直行進得不緊不慢,完全沒想過,唐軍會有突然來襲之事。

而現在,在聽了軍兵的稟報,李率泰的心頭,頓是有如壓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一般,令他再也輕鬆不起來。

於是,他立刻下令,全軍加速行軍,務必在今天晚上子時前趕到耀州城,去與吞齊喀部的正白旗兵馬合兵一處,共同守備耀州城。

李率泰知道,耀州乃是營口最重要的屯兵之地,如果此地有失,那整個營口將只會剩下幾個諸如東昌堡、博羅堡、太平堡等孤零零的小軍堡,根本無濟於事,這塊大清背面最爲重要的領土,勢必被唐軍所全部佔據。

這是李率泰所絕不能接受的結果。

他知道,大清軍律嚴苟,若耀州有失,營口不保,那縱然自已是皇親國戚,多爾袞這個薄情寡義的傢伙,也是會毫不猶豫地拿自已開刀的。

只不過,李率泰還是認爲,唐軍此來,應該只是偏師偷襲,卻是爲唐軍主力進攻遼南的策應之舉,只要自已與那吞齊喀好生守衛,打敗唐軍當非難事。

於是,李率泰略一沉吟,立即決定,派出親信手下,緊急返回遼陽,去向多爾袞稟報唐軍來襲的消息。同時,自已率領全軍,一路向南加緊急行,終於在子時之前,順利地趕到了耀州城中。

吞齊喀迎接李率泰部入城後,一見到李率泰,臉色倉皇的他,立刻緊緊拉着李率泰的手腕,顫聲問道:“延齡兄啊,據哨騎來報,唐軍此來,兵馬足有五萬之數,卻是要將營口全部吞下之勢呀!現在局勢如此危急,我等卻到底該如何行事,還望延齡兄速速告知!”

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六十章 劫持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十六章 暗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一百章 到達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
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六十章 劫持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十六章 暗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一百章 到達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