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

安和尚率兵出發時,早已做好準備。其下的重慶川東諸地,已由曾英的第十鎮分兵駐紮,確保了後方無虞,使得安和尚可傾全軍之力,全力攻打左良玉部。

唐軍第二鎮兵馬,總計近五萬人,兵精糧足,火器衆多,浩浩蕩蕩殺出川東,直撲左良玉部那防禦極爲薄弱的施州衛而去。

施州衛這帶,即現代中國的恩施地區,其處地瘠山多,多爲貧苦流民藏身之所,算得上是個鳥不拉屎的窮地方。左良玉嫌其地產貧瘠,土司衆多,故對這一塊地方,完全不加重視,整個施州衛也不過駐兵兩千餘人。故而現在唐軍一旦開始進攻,就完全打了左良玉一個措手不及。

唐軍第二鎮兵馬,其中的甲乙兩營從夔州南下,浩蕩兵力直取施州衛府,另有丙營爲單獨一路,從萬縣出發,徑攻磨刀河南岸的劍南司。兩路兵馬分頭出動,皆勢如破竹,所向之處,敵軍望風而降。

短短半個多月裡,唐軍就迅速攻佔了施州衛全境,其境中土司,亦大部降伏,只有極少部分負隅頑抗者,立被唐軍徹底消滅,把他們整個寨子都徹底夷爲平地,全寨男女老少,全部抓爲戰俘,押往川東勞改。

唐軍在施州衛凱歌高奏之際,一封封求援的急信,亦是飛速送到了武昌的寧南侯府。很快,就由其子左夢庚,以生平最快的跑步速度,親手把求援信件,交到了寧南侯左良玉手上。

看到唐軍忽然從川東發兵,在鄂西攻城掠地,原本就爲東南一帶防線十分吃緊而感覺頭痛的左良玉,看到這些可惡的告急信後,心下的鬱悶與焦躁,簡直難以形容。

他全身發顫,牙齒都在格格發響,臉上的表情,卻是莫名的驚懼與惶恐。

沒想到啊!唐軍動手這般迅速,他們纔打敗了張獻忠部,就立刻掉過頭來對付自已,倒是生生在打了自已一個措手不及。

左良玉正惶然不安之際,其子左夢庚驚懼的話語,又從旁邊顫聲傳來。

“父侯,現在這施州衛,已然迅速丟失,那唐軍接下來必然不會就此罷手,一定還會繼續進攻鄖陽與荊州等地,如果我們不快點想辦法,這兩個重要州府,只怕亦會全部落入唐軍手中啊!”

左良玉聞得此言,心下更是憂懼不安,他一發狠,手中的信件,已然被緊緊地攥成一團。

旁邊的兒子左夢庚那顫抖的話語,卻猶在繼續:“父侯,以孩兒看來,現在鄂西一帶,兵力薄弱,根本不足與唐軍對抗。若要保住那些州府縣鎮,唯一可行的辦法,便是從東邊前線,抽調兵力派往鄂西一帶,唯有如此,方可擋住唐軍攻勢,方可暫可保全我軍地盤啊。”

左夢庚的話語一出,讓左良玉愈發焦躁不安,愈發渾身難受。

他何嘗不知,現在唯一可行之計,便是挖東牆補西牆,從東邊那重兵防線處,抽調大批兵力,前去駐守鄂西的州府,以此方式,方可堪堪保住鄂西的州府縣鎮,不致於淪陷於唐軍之手。

只不過,若是這樣做,一個最大的危險與弊端,就在於東邊的防線。

因爲大量抽調兵力入援鄂西,東線駐守的兵力不夠,那唐軍在東邊的兵力,只怕亦是要蠢蠢欲動了。

如果東邊有失,那情況將會更危險。

唐軍在攻破東線的邊防重鎮之後,將會率兵直撲自已的老巢武昌。而武昌一丟,自已在湖廣北部的勢力將會完全崩壞,那接下來,自已若不投降,就只能南逃湘西一帶,以此方式苟延殘喘。

想到這裡,左良玉臉上不禁滲出冷汗,臉色亦是愈發難看。

他從虎頭椅上騰地站起,煩躁地扯開胸前衣襟,然後在臺階前有如困獸一般,來回踱步。

見到父親如此煩躁不安,原本還欲多說幾句的左夢庚,知趣地閉了嘴,他一臉可憐巴巴地望向自已的父親,一副一籌莫展的模樣。

整個房間中,除了左良玉嗒嗒的腳步聲,再無任何聲息,呈現一片壓抑的死寂。

左良玉在臺階來回踱步良久,才站住腳步,聲音低沉地罵道:“他孃的,於令之計,只能賭一把了。”

“但請父侯明示。”

左良玉轉過身來,目光十分複雜,他沉聲道:“鄂西之地,乃我軍之背腹,萬萬不可有失,爲保全其地不受唐軍荼毒,只能從東邊防線抽調兵力,派去西邊,以保其處不再失守。”

“父侯,若是這般,那東邊……”左夢庚一臉急色。

左良玉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再往下說,然後長嘆一聲道:“局勢這般危急,我們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如何還有甚萬全之策啊。以爲父看來,現在東邊的唐軍,危脅最大的,莫過於危逼九江城的唐軍第九鎮,也就是那叛賊黃得功部的兵馬。若九江城一失,唐軍當可從水陸兩地,直逼武昌,其勢再莫可擋,這是萬萬不可出現的情況。”

“父侯的意思是?”

左良玉冷哼一聲,目光如鐵般冰冷:“既然駐守九江的郝效忠部兵力,如此緊要,斷不能調,那就只能從駐守宿松的金聲桓部,駐守麻城的王德仁部這兩處,以及河南南部相關州鎮,總共抽調十萬兵力,去緊急入援鄂西鄖陽府與荊州府兩地,方纔可取。”

“父侯,只是……”

左良玉又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言,然後繼續道:“夢庚,我知道,你一定會說,如果從麻城到宿松一帶,以及整個河南南部,抽調如此之多的兵馬,那整個東面的防線會十分疏鬆,以致唐軍有機可乘。這一點,爲父也仔細想過,但於今之計,只有險中求勝,方是唯一可行之策,我們只能硬着頭皮賭一把了。”

左良玉頓了下,便沉聲道:“現在,我弘光朝廷,已與北面的李自成結成了同盟協議,那麼,我們完全可以緊急向他們求取援兵,讓他們派出兵馬到河南南部來,以此方式,鞏固東邊的防線,讓唐軍不敢輕舉妄動。所以,爲父命令你,速速派出使者,前往河南北部的李自成地界,求取援兵,讓他們緊急入防我河南南部,以免東邊的唐軍趁火打劫侵我地界。”

左夢庚小聲應諾,卻又一臉猶豫地回問道:“父侯,這般計策,孩兒亦是認可,只是你就不擔心,萬一那李自成部兵馬,入得我河南南部諸州縣,就再不退走,來個反客爲主侵我地盤,又當如何呢?”

左良玉一聲輕嘆,臉上隱現不忍之色,他輕喝道:“夢庚!你以爲,爲父就沒看到這一點嗎?只不過,事情有輕重緩急,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就那堪爲我心腹大患的唐軍!爲了解決掉唐軍,休說現在把河南南部讓李自成派兵駐防,若有需要,就是把這武昌城,暫時讓給李自成,都是無妨!”

見左夢庚繃着臉不吭聲,左良玉一臉沉重地繼續道:“那李自成,流寇起家,乃是狼心狗肺全無信義之徒,想讓他這樣的人幫忙,沒有半點甜頭,沒有實際的利益。只憑一個同盟的空頭口號,能指望他們立即派出援兵嗎?豈非只是笑談!所以,這河南南部,也是爲父給他們的一塊誘餌,讓那李自成爲了貪求這塊土地,便立即派出援兵。只要李自成派兵入河南南部,那當地的防務,就可由他們負責,我們只要全力應對麻城到宿松一線便可,這樣的話,就算抽調了十萬兵力入援鄂西,我們在東邊應對唐軍的進攻,亦是頗有勝算。說一千道一萬,只要能把唐軍打退,保住我等存身立命之地盤,那麼,就算這河南南部一時被李自成佔去,亦無不可。我們到時,完全可再想辦法,把李自成的勢力趕出河南南部,重新把這些地方奪過來便是。”

聽了左良玉嘮叨地說了這一堆話,左夢庚雖臉色難看,卻也知道,於今之計,父親的這番話,亦是唯一可行之計了。

甚至更悲觀更恥辱的一點是是,這樣看似屈辱的計策,還需要立即去實施,斷不可拖延,不然的話,這東邊的防線一崩,縱然李自成部入援河南,亦無濟於事了。

左夢庚一聲長嘆,拱手回道:“父侯說的極是,孩兒明白了。孩兒這就安排親信使者,緊急趕往大順國中求援,父侯靜候佳音便是。”

左良玉計劃既定,接下來,立即開始行動。

他立即從麻城、宿松、以及河南南部,抽調了十萬兵力,由自已的兒子左夢庚親自率領,緊急入援鄂西鄖陽與荊州兩府。而在其兵馬到到鄂西之時,左夢庚派出的使者,也急急趕到了河南北部的開封城中。

去年,李自成攻下京師後,河南總兵陳永福收到崇禎皇帝的勤王令,率其下全部兵馬,晝夜兼程北趕而去,整個河南北部的防務,頓是一片空虛。

沒想到,大軍一路向北急趕,疏於偵察,終於在河間府一帶,中了流寇的埋伏,全軍大敗,陳永福父子皆亡,向流寇投降的兵員多達五六萬人。

陳永福的河南主力兵力覆滅後,李自成侄子李過,大將田錦等人,立刻統兵南下,迅速佔領了河南北部諸個州府,象洛陽,開封等大城,亦全部陷於敵手。

駐守於河南南部的左良玉,原本想着趁陳永福統兵北上後,來個黑吃黑,搶佔北部的諸個州縣,結果還未發兵,就聽到陳永福全軍在河間府全軍覆滅的消息,幾乎嚇破了苦膽。

結果,心驚膽戰的他,只能龜縮於河南南部的南陽府與歸德府兩地,再不敢有任何舉動。最終讓流寇勢若破竹般地,奪取了整個河南北部。

不過說起來,左良玉這廝,最終能保住這河南南部,還是多虧李嘯呢。

因爲就在李自成吞下河南北部,正欲大舉南下,一舉消滅整個南明朝廷之時,唐王李嘯迅疾出手,奪取重鎮山海關,生生地讓大順軍的戰略目標轉向。

爲了消滅李嘯,打掉這個有如芒刺在背的後顧之憂,李自成與清廷聯手攻打山海關,沒想到反被唐軍以逸待勞,又以海陸聯合夾擊之勢,給打得大敗而歸。

接着,李自成爲報山海關大敗之仇,又與清廷聯手,派發重兵進攻李嘯的宣府北路,卻又損失折將,無有寸進,時間已過大半年了,至今仍在金湯城外,與唐軍的第四鎮兵馬膠着對戰,誰勝誰負,還難說得緊呢。

大順軍全力北向,去攻打李嘯的勢力,倒是給了左良玉充分的休整與喘息時間,使得他除了更加鞏因賴以起家的河南南部兩府外,更是全部侵吞了整個湖廣以及大半個江西,擁兵多達五六十萬,其在弘光僞朝的雄厚勢力,堪爲傲視羣雄,無人能及。

其他的軍鎮,除了據佔福建與廣東二省之地的鄭芝龍外,勉強可與其相提並論外,象黃得功劉良佐等人,無論是兵力還是地盤,都根本無法與左良玉相比。

因此,這般分析下來,左良玉能這般迅速地發展壯大,倒是多託了李嘯的蔭庇呢。

使者進入開封城後,隨即被鎮守此處的大順軍主將李過,宣入府中召見。

此時的李過,生活正過得憋屈而沉悶。

去年山海關大敗後,李過雖爲副將,但總要承擔敗軍之罪,故在率師回返京城後,被李自成嚴厲斥責,丟盡了臉面。、

接下來,李自成又命他留京待守,不給他再次北伐唐軍宣府北路的機會。李過雖然無奈,卻只能乖乖領命。

結果沒想到,這次與清廷的聯合用兵進攻宣府北路,數十萬大順軍,竟是先小敗後膠着,戰事想要結束根本就遙遙無期,李自成灰溜溜地從前線返回,見到京中留守的侄子李過,雙方更覺顏面難堪。

爲了眼不見心不煩,李自成下令,讓李過率五萬兵力南下,去鎮守河南北部地區。故這段時間以來,李過一直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每天就是喝灑度日而已。相比痛快淋漓的戰場殺伐,這日子過得是平庸而乏味。

聽到左良玉派使者緊急前來,那喝得醉醺醺的李過,瞬間瞪大了充血的眼睛,雙瞳之中,一道寒芒一閃而過。

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二章 伏擊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十八章 軍令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九章 祖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
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二章 伏擊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十八章 軍令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九章 祖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