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

去見弘光監國朱由崧的過程,比范文程自已所想象的,還要順利得多。

由於有鄭芝龍這個弘光朝廷中真正的當權者陪同,當范文程把來意向弘光監國朱由崧說出來後,他二話不說,立即就答應了。

一個傀儡應有的覺悟,在朱由崧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既然鄭芝龍都肯陪這清廷使臣范文程一同前來,那麼,朱由崧如果還要表達出半點懷疑乃至不滿,都是一件極其愚蠢之事。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所以,無論范文程說什麼,要他配合做什麼,朱由崧都是連連點頭表示同意,完全沒有半點的置疑與反對。以至於這次見面談完後,范文程嘴角,泛起隱忍不住的輕蔑微笑。

而同樣面帶笑容的朱由崧,雖然一臉滿不在乎的表情,但內心的悲傷與難過,卻是難以言表。

他望着鄭芝龍與范文程二人滿意離去的背影,臉上的笑容驟然消失,心下更是悲哀地想道,唉,此事不論成否,自已都撈不到什麼好果子吃啊。

因爲,此事若成,那重興皇帝,說起來也不過是由李嘯手下,轉至鄭芝龍手中繼續當傀儡罷了,又哪裡會輪到他這樣一個無兵馬無實權的空頭皇帝,來真正行使大明帝王的權力呢。

就象當年的漢獻帝,好不容易從李催郭汜手中逃走,卻又落入曹操手中,繼續成爲一個可有可無的傀儡與橡皮圖章,這樣的結果,倒更象是一種辛辣的諷刺。

更何況,重興皇帝除掉李嘯之後,自已這個所謂的監國,也就真的當到頭了,除了上表自去封號外,還能有什麼作爲呢?

而且,萬一此計不成,那重興皇帝逃到福州,自已一樣要乖乖讓位,到時的境況更加悲慘,就是想當一個傀儡,都不可得了。

到時候,最好的結局,無非是自去監國之號後,回家當個普普通通的富家翁。而萬一鄭芝龍覺得自已這個當過監國的人,礙手礙腳,於事不便,他一不耐煩將自已一刀殺了,那也只能算自已點背。

這一刻,朱由崧忽然覺得,自已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無奈最可憐的小丑了。

任人宰割,任人欺辱,毫無還手之力,這就是自已這個所謂的監國,最真實也最可悲的處境。

接下來的事情,自然順理成章。很快,鄭芝龍與朱由崧一起,宣召那工部尚書高宏圖,來議事殿中相見。高宏圖一至,鄭芝龍便安排他出使山東,去面見重興皇帝朱慈烺。

高宏圖,字研文,山東膠州人,歷任中書舍人、陝西監察御史等職,弘光政權成立後,被任命爲戶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算得上了弘光政權中的一員重臣。

李嘯率兵馬南下,一路攻入南京後,高宏圖率全族老小,盡隨弘光監國朱由崧一路南撤,逃至福州,繼續在弘光政權中效力。

之所以讓高宏圖來這裡覲見,並任命其爲使臣,是因爲他自跟隨朱由崧從南京逃到福州後,迅速地攀上了鄭芝龍這個大粗腿,因其能言善辨,善於逢迎,深得鄭芝龍信任。

而此人爲人圓滑,一邊抱上了鄭芝龍的粗腿,一邊又與朱由崧關係亦是不錯。故鄭芝龍思來想去,覺得派此人作爲密使,前去遊說重興皇帝朱慈烺最爲合適。

鄭芝龍既然提議此人,朱由崧自是隻有完全答應的份,遂立即按鄭芝龍與范文程要求,親手寫下密信一封,交給高宏圖。

而高宏圖本人,則被鄭芝龍向朱由崧保奏爲文淵閣大學士,並加封爲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給予四世封誥,蔭其孫高璪爲中書舍人,以此方式,來對這位即將出使山東的重臣,大加恩寵與籠絡,讓他此番前去,哪怕是出於維護家族利益來考慮,也會全力以赴去遊說重興皇帝。

高宏圖領命後,復向鄭芝龍與朱由崧慷慨陳詞一番,便拜別而去,乘上由鄭家戰船改扮成的商隊,從福州港口出發,一路乘船北上,直往山東。

二十天後,一直頂着北風北上的高宏圖,終於到達膠州港處。

他是膠州本地人,此番重歸故土,少小離家老大回,自是感慨萬千。只不過,他也知道,現在有要事在事,自已可是再無心情與時間,去觀賞這故鄉風景了。

上得岸來,一行人匆匆趕往濟南,這沿途上,見到道路闊直,阡陌縱橫,屋舍儼然,村舍市鎮皆是井然有序,所過之處一片安堵,這山東之地,到處是一派安謐和睦的景象。高宏圖見此情狀,又想起崇禎年間,山東兵禍相結,饑民遍地的慘景,不由得又是在心下無限感慨。

看來李嘯的治世之功,確是明朝中不出其右的存在。可嘆現在自已,卻是要來想盡辦法,將這位明朝的中興之臣給幹掉,這可真是一種莫名諷刺。

說來說去,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

來到濟南城下,已是天晚,各人在驛館暫歇了一宿,次日清晨,高宏圖便前去由德王府改建的臨時皇宮中,求見重興皇帝。

此時,這皇宮的外臣接見安排工作,是由李嘯的親信吳亮負責。吳亮原本在濟州島負責管理之事,因爲李嘯的謀臣陳子龍與姜曰廣皆被調往南京隨行贊畫,故李嘯把吳亮從濟州島調回,讓他負責整個皇宮的安全與管理。

因爲這段時間以來,多有弘光政權的降臣前來覲見重興皇帝,也沒有發生什麼異常之事。故吳亮對於高宏圖這一行人的到來,也並沒有特別放在心上,略略地盤問了幾句後,便放高宏圖一人入宮覲見。

高宏圖入得宮來,一路看着裡面的雕樑畫棟與湖光山色,他想起先前被劉澤清屠滅的德王一家,心下又不由得是唏噓連連。

很快,他在太監王承恩的帶領下,一路從前殿行到後殿,在這裡覲見重興皇帝朱慈烺。

遙遙見到那個端坐在龍椅上,年僅十八歲,面目酷似崇禎的年輕人,高宏圖一時有種幻覺。

彷彿自已忽然回到了崇禎初年,那端坐龍椅上的,不是現在的重興皇帝朱慈烺,而是剛剛即位的崇禎皇帝。

崇禎初年的皇帝,就是這樣,以年少之身,君臨天下,在金鑾殿中接見羣臣,也接見剛剛被任命爲中書舍人的自已吧……

轉眼之間,十八年時間飛過,大明朝已是物是人非,這世事滄桑人情變化,真真何以言表。

一時間,他心潮難抑,眼睛都有點泛溼,在離丹階十步外顫顫跪下,拱手道:“微臣高宏圖,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

龍椅上傳來的聲音,亦是極象當年的崇禎皇帝,令下跪的高宏圖不禁又渾身一顫。

他顫巍巍的起身,上頭的重興皇帝朱慈烺便笑道:“愛卿,這多年不見,你這形容,卻是老了許多呢。”

高宏圖訕訕一笑,拱手道:“唉,多謝陛下掛念。可嘆老臣這十多年來,顛沛流離,一事無成,於國於家無用,對不起先帝,更對不起皇上。”

朱慈烺見他這般頹然,便出言撫慰道:“愛卿何出此言。現在國中局勢,已然日漸變好,一片欣然之景,愛卿又何必再這般沮喪。現在我大明之中,有唐王替朕四處奔忙,掃滅羣醜,寧靖宇內,不日定當廓清天下,掃滅流賊與韃子,到時候天下人一齊共享太平,再圖中興……”

朱慈烺一語未完,下面的高宏圖卻是苦笑着搖了搖頭,一副完全不以爲然的模樣。

見高宏圖這副模樣,朱慈烺頓覺奇怪:“愛卿爲何苦笑?難道朕之所言,可有不對麼?”

高宏圖微微一嘆,便擡起頭來,目光灼灼地望向朱慈烺:“陛下,現在國事雖然大勢向好,但依老臣直言,這國家之中,卻是有重大隱憂呢。”

“哦?高愛卿爲何說出這般話來?莫非,你此番前來,可是有甚要事要對朕說麼?”朱慈烺臉現慍色,他直直瞪着高宏圖,皺起了眉頭。

高宏圖卻並不說話,只是微微左右一望,看向那些侍立左右的侍女與太監。

朱慈烺見他這般模樣,自是知道他想要讓自已摒退衆人,想要單獨對自已述話。他略一猶疑,便揮了揮手,就那一衆太監與宮女退下。

偌大一個大殿之中,僅剩下高宏圖與朱慈烺,以及皇帝最爲信得過的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

這王承恩,自跟隨朱慈烺從京城逃出,一路上與主子相依爲命,故頗受朱慈烺信重,從登基到現來,也越來越受寵,被朱慈烺視爲親信耳目,凡事無論大小,皆會讓其參與。

皇帝與臣子二人,彼此目光稍一對視,高宏圖又撲通一聲,伏跪於地,然後,他小心地從懷裡掏出那朱由崧的親筆書信,高高地舉過頭頂,向重興皇帝大聲道:“皇上,微臣此來,實是奉了弘光監國之命,有密信要呈給皇上過目。只不過,此信中內容,極爲機密重要,萬不可輕易示人,故在下只能讓皇上摒退奴僕,方敢進言。此信一路上被微臣貼肉細藏,現呈予皇上親自審看。”

高宏圖此言一出,朱慈烺不覺又是一怔。他略一沉吟,便對旁邊侍立的王承恩低聲喝道:“去,把高愛卿的書信拿來,朕要親自閱覽。”

王承恩急喏一聲,立即下去拿了高宏圖那高高舉起的書信,小心地遞給皇帝。

朱慈烺展信細閱,越看臉色越是蒼白,他雙眼瞪大,嘴脣顫抖,甚至額頭都開始滲出冷汗。

見他這般神情變化,旁邊的王承恩一臉擔心,下面的高宏圖則是臉色肅然,嘴角緊繃。

終於,朱慈烺將此信看完,臉色瞬間漲成紫紅一片,他騰的站起身來,一把將這封密信攥成紙團,朝地上的高宏圖狠狠摜去。

這團紙球極其準確地擊了高宏圖額頭,啵的一聲彈起,骨碌碌地滾向角落。

高宏圖受此突然攻擊,卻是依然面無表情,彷彿面前這位暴怒的重興皇帝的所做所爲,都與自已無關一般。

而在他上頭,皇帝暴怒的聲音,終於有如霹靂一般炸響:“高宏圖!你且說,那弘光監國朱由崧,給朕送來此信,究竟是何居心!”

高宏圖未及回答,皇帝的聲音又凌厲響起:“哼!這個擅立朝廷,不服朕管的朱由崧,現在見到唐王即將掃滅僞朝,定是着實再無應對之策,纔想出這挑拔離間借刀殺人之策,又命你來遊說於朕,想借朕之手來殺掉唐王,是不是?!哼,他定是想讓朕如當年父皇屈殺袁督師一般,自毀棟樑,自掘墳墓,讓我大明重陷內亂,讓爾等重新獲得喘息之機。哼!這廝還說什麼,朕若除去李嘯,定會自去監國之號,奉朕爲尊,天下一統,這般無恥謊言,真真騙鬼去吧!你們的險惡居心,朕早就一眼看透!你且說,朕之所言,是也不是?!”

聽到重興皇帝朱慈烺竟似一眼就看穿了已方圖謀,高宏圖內心發顫,只不過表面卻還故作鎮定,他故意長嘆一聲,緩緩回道:“皇上,弘光監國此信中所言,決非挑拔離間,再不是要借刀殺人,而是確爲一片憂國憂民之意,可見其拳拳忠君之心哪。”

“胡說!你們,你們真當朕還是三歲小孩,可以任由你們擺佈麼?他這信中,說得如此直接明白,無非就是朕與唐王君臣互鬥,最終借朕之手殺了李嘯,讓你們這幫宵小漁人得利罷了!”朱慈糧瞪着眼睛,手指顫顫地指着伏跪於地的高宏圖。

高宏圖見朱慈烺這般憤怒,心下也不由得開始打鼓。暗暗想道,莫非這重興皇帝朱慈烺,難道真的還不懂事,願意甘當傀儡,任由李嘯操弄不成?

他偷偷地仔細觀察朱慈烺那看似憤怒的眼神,卻終於在其中,覓得一絲慌亂與猶疑。

這一刻,他心下暗喜。

哼,這臥榻之側,焉有可令他人安睡之理!

這人間最高的權力,乃是毒藥一般的存在。多少人可以爲了這魔幻無邊的權力,父子反目,夫妻仇殺,手足相殘。親人之間尚且如此,更惶論帝王與其手下的大臣了。

這位看似憤怒的少年帝王,他的眼神,已然背叛了他的表情與言辭,向自已展示了他最爲虛弱與真實的一面。

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十四章 考校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
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十四章 考校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