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

“夠了!”

左良玉臉上騰起怒色,他憤怒地拂袖而起,哏聲道:“仲霖,你可知道,若如此行事,那這湖廣之地,必然會不費吹灰之力,盡落於李嘯賊廝之手。而我軍失此基業,縱得保全手下大部軍兵,將來局縮於湘西南這僻野之地,地瘠民貧,想要發展恢復,豈非盡是空談?仲霖此言,本侯以爲,非爲高明之策。”

黃澍見他這般激烈反對,亦是一愣,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那依寧南侯之見,我軍現在卻該如何行事,方爲妥當?”

左良玉冷冷一笑,他來回踱了數步,臉上便有了決然之色,沉聲回道:“仲霖,你方纔的意見,本侯細細想來,也有一些可取之處。那就是,現在東邊防線,已是必不可保,若如此,索性盡皆棄了,讓東線全軍疾退武昌,憑藉武昌堅城,以抵禦唐軍的進攻。力求在武昌城下,逼退唐軍。本侯以爲,如果需要,不但東線要棄,就連鄂西之地,也數盡棄了,全軍精銳,齊集武昌要地,以衛我基業根本。與此同時,派人速速聯繫河南南部的李過部兵馬,讓他們與我軍互爲拱衛,以爲互助之勢。本侯認爲,有這般雄厚兵力,這武昌城中的糧草軍械亦十分豐足,當可與唐軍長久對抗下去。這時間未到,鹿死誰手,哼,還難說得很呢。”

黃澍聽到左良玉這般安排,心下忍不住連連長嘆,只不過,他明白左良玉性子執拗,難聽勸諫,自已也再無勇氣去捋虎鬚,來反駁左良玉的觀點。

他沉吟了一下,便吶吶回道:“寧南侯想死守武昌,此計雖然危險,但寧南侯若執意行之,倒是亦可一試。只不過,凡事還需考慮周全,在下以爲,還是不能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爲好。”

“哦,你這話卻是何意?”

“寧南侯,在下以爲,天有不測風雲,凡事皆需作最壞打算。我軍精銳齊集武昌,雖可與唐軍對抗一時,但終非長久之計啊。以在下看來,能給自已準備一條退路,還是十分必要的。恕在下說句無禮之話,哪怕寧南侯自身不作此想,也該爲左公子,作長久打算啊。”

“仲霖你到底想說什麼?!”

黃澍聽得左良玉聲音峻厲,便撲通一聲,伏跪於地,大聲稟道:“寧南侯死守武昌,氣節可嘉,若能擊退唐軍,自是最好之事。只是,萬一事不可爲,這武昌丟失,落入唐軍之手,而大人與公子父子二人,卻皆沒能及時突圍逃走,那千辛萬苦打拼出來的左家基業,豈非要盡崩於一時?故在下認爲,寧南侯務必作最壞打算,方爲妥當啊。”

未等左良玉說話,黃澍又急急言道:“故依在下之見,寧南侯要死守武昌,亦無不可。但在下還是要請寧南侯下令,讓左公子率其鄂西部衆,立即放棄鄂西,徑撤往湘西南一帶,以保存左家根本。萬一主公有失,則公子尚可在湘西南一帶徐圖恢復,將來興兵進取,爲寧南侯復此大仇,亦未可知。若寧南侯硬要召集公子一道歸守武昌,且不說鄂西路途遙遠,這時間上能否來得及尚且不論,就算左公子能攜其部衆及時迴歸武昌,這將來萬一武昌城破,豈非只能落個父子俱亡的下場?!若真到這般境地,將來再來後悔,復有何益?在下言雖粗鄙,但一片忠心,天日可鑑,萬望主公慎決之!”

黃澍說完,兀自磕頭不止,腦袋磕在水磨青磚地板上,砰砰直響。

左良玉跌坐回椅上,雙眼空洞無物,整個人有如一具毫無生命力的木頭。

最終,他一聲長嘆,緩緩言道:“仲霖之語,足見忠心。本侯思來想去,也只有如此了。”

“主公明鑑,在下十分感念。”

左良玉點點頭,略頓了頓,便大聲傳令道:“傳本侯之令,命東線金聲桓王德仁二將,如你之計,表面虛張聲勢,暗中疾疾撤走,領全軍盡歸武昌,與本侯一道守城。另外,速派使者,前往河南求援,讓李自成速派援兵,以救我軍危勢,事成之後,本侯割地送錢,以爲酬謝,決不會有半點吝嗇。”

說到這裡,左良玉喉頭哽咽,眼中竟有淚光閃動。

唉,割地送錢,以此求人,面子與裡子盡失,若非情況實在糟糕,自已如何會出此下策啊!

而地上的黃澍,雖唯唯諾諾,卻一直在盯着左良玉,期望他說出下面的話來。

左良玉直視着黃澍的眼神,神情十分複雜,沉默了一下,才低聲道:“仲霖,本侯再派你爲代表,緊急趕往鄂西,讓夢庚棄守鄂西,統領全軍精銳,徑自退往湘西南一帶,以保我軍最後之根本。當然,本侯也會迅速從武昌城中調拔大批錢糧軍械,緊急運往湘西南,確保他及全軍將士糧餉無憂。”

“嗯,寧南侯之令,在下記下了。”黃澍拱手致禮,眼中亦有淚光閃動。

左良玉安排既定,立即開始按計劃實施。

很快,正在固守東邊防線的金聲桓與王德仁二將,皆得到了這道連夜送來的密令,二將皆是大驚,全軍亦是譁然不已。

軍令在前,二將不敢違抗,遂立即按左良玉指示,虛作聲勢,佯作出擊之態,暗中卻在收拾行李軍械,準備放棄東邊防線,撤回武昌。

東邊敵兵的異動態態勢,立即引起了正與其對峙的唐軍的注意。

很快便有哨騎將對面防線的敵軍異狀,向唐軍第六鎮鎮長劉國能緊急稟報。

正在專心查看軍用地圖的劉國能,聽到這個消息,頓是頗爲驚訝。

此時,唐軍第六鎮的兵馬分佈狀態爲,鎮長劉國能與副鎮長額弼綸所率的甲乙二營,與正那駐守宿松的左軍金聲桓相對峙。而丙營營長祖大弼,則是在北邊麻城一帶,與駐守此處的左軍王德仁相峙對戰,與本陣倒是相距甚遠。

因情況緊急,那祖大弼部離本營太過遙遠,劉國能只來得及召見副鎮長額弼綸,一道來帳中議事。

額弼綸一入帳內,劉國能立即把現在對面的敵軍異動,向他簡述了一番。

額弼綸聞言,不覺亦是眉頭大皺,表情也頗爲驚異,他吶吶道:“這倒是怪了,那對面的左軍,與我軍對峙了數月之久,一直龜縮城中,未敢出戰,怎麼現在忽然這般大膽,竟要出城與我軍對戰了麼?”

“是啊,此事頗爲怪異。按說現在我軍第二鎮兵馬,正在鄂西一帶四處攻略,左軍不得已,復從東邊抽調了近十萬兵馬西援,其東線守備兵力已是不足,如何竟有這般膽略,來與我軍正面決戰,這事確是頗爲奇怪。”劉國能捋着鬍鬚,一臉沉思。

額弼綸眨着眼睛,彷彿忽然想起了什麼,對劉國能試探地說了一句:“劉鎮長,該不是敵軍虛張聲勢,明爲進攻我軍,暗則私自退兵了吧?”

劉國能哦了一聲,半晌不語。

他沉吟良久,卻還是搖了搖頭道:“弼綸,你這番話,皆是猜測,非有實據,不足爲信。若是敵軍真要退兵,那就只說明,現在武昌十分危急,他們纔會不得已而退走。而武昌果有危情,只可能是九江城被我軍奪取,我唐軍第九鎮兵馬,正要從九江水陸兩路進攻武昌,纔會讓左良玉這廝不得不忍痛下令,令東邊兵馬撤出防線,全軍退守武昌。只不過,現在九江城中尚未有消息傳來,我等不可輕率,還需稍安勿躁纔是。”

額弼綸點了點頭,認同了劉國能的看法。隨後,劉國能下令,令唐軍第二鎮兵馬,全軍作好準備,準備與出城作戰的左軍正面大戰,一決雌雄。

當然,他也立即派出信使,前往麻城外圍,去通知那正與王德仁部對峙的祖大弼,讓他也作好準備,不可輕敵。

劉國能沒想到的是,他派出的信使尚在路上,那邊的祖大弼,已得到手下哨騎稟報,說現在王德仁部敵軍,異動頻繁,似有出城與自已決一死戰的態勢。

這段時間一直閒來無事的祖大弼,聽了手下的稟報後,反而興奮異常,原本懶洋洋蜷在椅上的他,立即從中軍大帳椅子上,騰地站起。

“奶奶的,你小子所說,可是實情?那狗入的王德仁,真的要出城與俺決一死戰麼?”

“稟將軍,敵軍確有此意。小的遠遠探得,那麻城城牆上,旗幟與兵員數量,皆是大爲增長,出城哨探的敵騎,亦是增加了許多。城外異動連連,煙塵大起,似在擺陣準備一般。可見,敵軍估計是得了不少增援,想要出城與我軍對決一戰呢。”

“哦,竟有這等事?”

“只是,先前劉鎮長不是說,現在我軍正在攻打鄂西,敵軍不得不從東邊抽調大批兵力入援鄂西麼?他們又是從哪兒得來這恁多援兵,真他孃的奇怪。”祖大弼捋着有如蝟刺般的鬍鬚,一臉的猶疑之色。

他暗自沉思了一陣,便猛地一拍案桌,大叫道:“他孃的,耳聽爲虛,眼見爲實,俺倒要看看,王德仁這半年都不敢與我軍對戰的狗賊,到底是哪來的勇氣,竟敢出城與我軍正面對戰了。來人啊,速速給俺備馬!”

“得令!”

很快,披掛整齊一身甲冑的祖大弼,在近百名精銳騎兵的護衛下,從城外大帳中奔出,一路徑往王德仁駐守的麻城而來。

一路行得近了,祖大弼立即遠遠看到,那麻城上,點插的旗幟確是比往日多了許多,上面來回巡視的兵丁,亦至少增加了一倍,看上去,這麻城中的兵員,確是比往日多了不少呢。

而在城外,遠遠可看十多名左軍的野外哨騎,正遠遠觀察着自已,在這些哨騎的外面,隱隱可見煙塵涌動,倒似敵軍在裝運軍械糧草,以做好作戰準備一般。

祖大弼心下大疑,卻又不便發作。他略略沉吟,臉上閃過一道狠色,隨即喝令全軍回營。

回得營中,臉色狠厲的祖大弼,二話不說,拿起案桌上的一罈老酒,一掌拍去封泥,提將起來,大口大口地直往口中灌去,大股的淡黃色酒液,順着嘴角流下,將他胸前的鐵甲洗染得閃閃發亮。

須臾酒盡,祖大弼晃了晃空壇,嘿的一聲,將此壇朝地上狠狠一摜,砰的一聲爆響,將此壇摔得粉碎。

“奶奶的!狗入的王德仁狗膽包天,膽敢出城去跟老子作戰,好,長本事了,老子就成全他!”喝得一臉通紅雙眼血絲瀰漫的祖大弼,打着飽嗝大聲道:“傳俺軍令,全軍立即集結,全營作戰,俺此番前去,倒要與王德仁那廝好好會會,不斬了那廝狗頭,爺爺不姓祖!”

“祖將軍,此事重大,敵軍援兵數量亦是不明,可要向劉鎮長先行稟報麼?”旁邊一名副將猶豫着提出建議。

“哼!先殺敗了王德仁這廝,再報不遲!奶奶的,快半年沒殺人了,爺爺我手癢得很!”祖大弼冷冷丟下這句話,遂大步出帳而去。

不多時,祖大弼的丙營全部兵馬集結完畢,祖大弼立即下令,全軍進逼麻城,在王德仁動手進攻之前,搶先向其邀戰。

戰鼓隆隆,軍號嘹亮,唐軍排出慣用的一字長陣,推着營中的三十門重型龍擊炮,一路煙塵滾滾地向麻城推進。

“將軍!不好了!不好了!”

正指揮全軍士卒,緊急裝運倉庫中的糧草軍械的王德仁,忽見到有哨騎遠遠高喊着,一臉急色地向自已疾跑過來。

“何事這般驚慌,真真不成體統。”王德仁皺起眉頭。

“將軍,不好了!唐軍似來攻城了!小人在城外,發現那祖大弼部兵馬,已全軍齊出,正一路煙塵浩浩蕩蕩地向我麻城殺奔而來呢!”那一臉灰塵與汗水的哨騎,來到王德仁十步開外,立即下跪奏稟。

“啊!竟有這等事?唐軍怎麼會現在來攻,難道,他們已知曉了我軍的計劃麼?”聽到哨騎的稟報,王德仁不覺瞪大了眼睛。

細細一想,又感覺不對,這左良玉下令撤退的密旨,昨天深夜方到,今天全軍尚在籌備後撤,這消息就算要泄漏,也不可能這麼快啊。

“將軍,唐軍此番前來,其勢甚大,倒似要與我軍決一死戰一般,現在我軍何去何從,還請將軍速作決斷啊!”見王德仁捋胡不言,那哨騎一臉焦急,又急急地追問了一句。

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六章 選擇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二十章 突襲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四章 歸途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三章 女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一章 穿越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
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六章 選擇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二十章 突襲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四章 歸途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三章 女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一章 穿越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