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

最終,這次系關明廷命運,堪稱生死修關的緊急朝議,令人可悲又可笑地,在一片混亂中草草結束。

這一天,陰風怒號,濃雲蔽空,散朝後的崇禎,孤自一人,在乾清宮內呆坐到深夜。

直到太監來親勸,崇禎才從椅子上艱難起身,前往寢宮而去。

離開宮門的一刻,崇禎仰頭望向墨濛濛的灰空,忍不住厲聲大吼:“諸臣誤朕,諸臣誤朕啊!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矣!可憐我大明二百餘年基業,今遭要毀於一旦,今遭要毀在朕的手裡啊!”

夜色茫茫,崇禎的悽聲呼號,迅速隨風而散,在夜空化成虛無。

直到次日下午,思慮了一整天卻又百思無計的崇禎,最終不知在何種心態驅動下,親筆了寫了六個字:“朕計定,另有旨。”

然後他令小太監將這六個字,送達給了城外的大順軍。

李自成看完這六個字的回信,忍不住仰天大笑。

“瓜慫!崇禎佬兒真是個瓜慫!這都火燒眉毛,狗咬褲襠了,他還在擺着皇帝譜兒,說些不着四六的慫話,真他孃的笑死人了!罷罷罷,給你陽關大道不肯走,自尋死路你偏來,那俺老李就成全了你咧!”

李自成大笑說完,臉上閃過一絲狠色,厲聲下令道:“全軍聽令,整備攻城器械,明日天明,立即四面攻城,定要一舉拿下京城,活擒了那崇禎佬兒!”

“得令!”

下面傳來了山呼海嘯般的怒吼,有如春雷滾滾,響徹在京城上空。

就連處身深宮的崇禎,亦清楚聽到了這如雷般的喝喊,竟是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他下意識感覺到了,自已的生命,也許從這聲喝喴開始,進行倒計時了。

終於到了這一天,終於到了這一步了……

此時此刻,倒好象沒有了太多的恐懼與驚惶,更多了一絲安之若素的從容。

想想自已,從信王當到皇帝,一路憂患,一路艱難,勉力支撐到現在,終於要與這氣息奄奄的大明王朝一起,走到生命的心頭了。

也許,這就是宿命吧。

崇禎忽然慘笑起來,他的聲音,有如梟鳥一般淒厲,最終,變成了一個人的捂面痛哭。

蒼天不公啊!

爲什麼,爲什麼自已這麼努力,這麼勤政,這麼宵衣旰食日效操勞地爲了挽救大明王朝而奔忙,最終卻是落到這般結局!

朕非亡國之君,臣盡亡國之臣,這般該死的朝臣,真真個個可殺是也!

崇禎痛哭感慨了一陣,漸漸冷靜下來。他知道,現在的自已,要開始早點爲後路作好準備了。

“去,把鞏永固給朕叫來。”崇禎悶悶地說了一句。

“是,奴婢遵旨。”

很快,難馬都尉鞏永固,急匆匆來到乾清宮中。

鞏永固,字洪圖,宛平人,因娶了永安公主而成爲駙馬。此人愛讀書,好收藏字畫,好擊劍任俠,結交的也都是有豪爽氣的文人,倒是頗有些古代遊俠的風采。

而且,鞏永固身材英挺,也懂一些國政軍事,並且擅長騎射,故崇禎皇帝對其十分信賴與看重,每次出行時,總是讓他在近旁跟隨。這份信重寵愛,直到永安公主因病故去,駙馬鞏永固另娶他人之後,依然眷隆不衰。

故而,現在事情緊急之際,皇帝最先想到的,便是找駙馬鞏永固過來議事。

其實在前段時間,侍郎李明睿向皇帝提出南遷之議後,駙馬鞏永固也對皇帝提出一個差不多完全一樣的建議。

他在奏章中向皇帝說道:“現在京城危急,無兵無食,不如趕緊遷都到南京,方可重新振作,再圖恢復。而且現在時間尚是充裕,憑藉我的力量,招募幾萬人保護陛下南行,也應該沒有問題。況且大明從前的都城在南京,南方人對大明一直很有感情,比北方人更忠誠,陛下南遷之後,完全可以以江南爲基業,從長計議,再圖復興!“

只不過,崇禎皇帝看過奏摺後,依然如先前見李明睿一般,猶豫不決,舉棋不定,最終也還是沒有聽從他遷都的建議。

在這京城被圍,將被攻破的倉皇前日,崇禎皇帝見到駙馬鞏永固,孤身一人匆匆前來,不由得心下百感交集。

當鞏永固欲跪地行禮之際,被崇禎立即制住。

他一臉憂色直接了當地說道:“洪圖,現在的險惡局勢,就不用朕多說了,相信你亦十分明瞭。朕想告訴你,朕已決心殉國,死志已堅,你斷不必再勸。但是朕的三位皇子,朕卻不想讓他們這般毫無意義地徒死京城。朕今晚召你前來,只想問你,你現在能不能招募人手,趕緊把太子、永王與定王三人,帶離京城,前往南京登基?“

崇禎這番急切而直白的話,讓鞏永固熱淚盈眶。

鞏永固撲通一聲,跪倒於地,聲音哀慼地回道:“陛下,若是京城未曾被圍,那在下還有把握,而現在,現在……”

“現在怎麼了?”崇禎逼問了一句。

“陛下,現在人心離散,只圖自保,恕在下直言,現在滿朝大臣,都在等着城破之日,另投新主呢。這些利祿之徒,又有誰能去爲皇家拼死效力?只恨我本是文人,機謀手段皆是平庸,是真的沒有辦法去緊急招募兵丁士卒。請陛下恕在下無能,現在這緊急時刻,我實在是一個人都招募不到啊!“

皇帝臉上的肌肉在痛苦地抽動,他沉默了一下,又問道:“既招不到兵卒,那麼,你能不能帶上你的家丁,護送太子到南方去?“

鞏永固躲避着皇帝探詢的目光,繼續囁嚅說道:“區區家丁,武藝稀平常,又怎麼能抵擋強賊,又怎能殺出城去呢!再說,我一向恪守本分,從來不蓄養太多家丁,家丁人數,實是有限得很。不要說家丁,就連我自己,也是一向跟在皇帝身邊,且爲了避嫌,手裡連半個武器都沒有,實在無法對抗賊兵啊!“

聽到鞏永固這番無奈卻實在回話,崇禎心如刀割,君臣二人一時無言,相對垂淚。

事情發展到這裡,到時與《明史》上的記載基本一樣了。

及事急,帝密召永固及新樂侯劉文炳護行。叩頭言:“親臣不藏甲,臣等難以空手搏賊。“皆相向涕泣。

只不過,在這被李嘯改變的歷史空間裡,事情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崇禎忽然感覺,自已身爲帝王,卻有如一個女人一般,和自已的臣下相對垂淚,實在是太過無能,也太過丟臉。

崇禎忽然想起了,那個從村野獵戶起家,現在卻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的李嘯。

李嘯一介平民,出身何其寒微,尚能憑自身努力,一步一步奮鬥到這般成果。而自已一代帝王,面對困局,如何反而沒有半點陽剛之氣,在此暗自垂淚乎?

反正現在的自已,既已下必死之決心,又何其再露出這般憂戚之態呢?

崇禎憤然而起,衝着鞏永固厲聲喝道:“自古事在人爲,朕與汝豈能在此徒做兒女態!不用多說了,這事,朕決定了。明天趁流賊攻城之際,朕率宮中殘餘之甲士與宦人,死守皇宮,戰死方休!朕願以此方式,爲你們作好行動掩護。你自率你全府家丁,帶上三名皇子,一齊化妝出城!”

見皇帝心思已決,鞏永固臉上亦涌出決然之色,他朗聲回道:“陛下放下,兒臣會盡心去做,更知道要如何處事。”

崇禎點了點頭,臉上又閃過一絲憂傷之色,他沉聲道:“洪圖,至於你家中後事,望你好自處置,不要留有牽絆……”

皇帝這話說得隱晦,鞏永固卻是一聽便明。

兩行晶瑩淚水,瞬間從他眼中奪眶而出。

他朝皇帝一拱手,全身伏拜於地,顫聲回道:“臣之身家性命,皆是皇上所賜,理當爲國盡忠,與國同休。陛下不必多言,在下知道要怎麼去做。”

鞏永固說這句話時,在內心中,便已然做好了,全家盡皆爲明朝殉死的準備了。

真實歷史上,如《明實錄》所記:“十九日,都城陷。時公主已薨,未葬,永固以黃繩縛子女五人系柩旁,曰:“此帝甥也,不可污賊手。“舉劍自刎,闔室自焚死。”

這個世界的鞏永固,同樣下定了決心,準備好了在辭別皇帝回家之後,便去做同樣的事情,讓全家爲大明齊齊殉葬。從而讓自已徹底拋棄雜念,一心一意帶着三位皇子出城逃亡。

“那就好,那就好。”聽了鞏永固的回話,崇視眼中,亦是泛起點點淚花,他喃喃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做汗青。人生在世,橫豎不過幾十年,早死晚亡,又有甚太大區別。到了明天,朕與流賊決一死戰之際,卻也不留下後患。後宮諸事,朕亦會好好料理,不會讓她們,落入流賊之手,白白受了污辱。”

“陛下啊!……”

鞏永固在地上,已是哭得泣不成聲。

崇禎眼中噙淚,他緩步走了過去,親手將他扶起,安慰道:”洪圖,什麼也別說了。你先回家準備吧,準備好後,便帶家丁到宮中來,朕再親手將三位皇子交予你。“

鞏永固連連點頭,涕泣而去。崇禎望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宮門外,兩行濁淚頓時奪眶而出。

“去,把朕的三位主兒喚來。”

“奴婢遵旨。”

所謂“主兒”,乃是宮中稱呼,就是他的三個兒子——太子及定王、永王。

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皆在宮人的帶領下,匆匆來到乾清宮中。

望着面前三個高矮不一的孩子,崇禎內心滿是疼愛,又充滿了感傷。

他緩緩走過去,逐一摸了摸他們的臉蛋,拍了拍他們的肩膀,便叫宮女去取來已準備好的舊衣服。

衣服送來後,崇禎親自給他們換上,幫他們穿好衣服,繫好衣帶,戴好發帽。

”父皇……“

見到父皇象個婦人一樣,逐一爲三兄弟仔細地穿衣着帽,太子朱慈烺心下哀慼,他的眼中,淚光不停閃爍。定王朱慈炯與永王朱慈照,亦小聲抽泣起來。

崇禎用極度愛憐的目光,緩緩環視三人,然後擺擺手,示意他們不必哭泣。待三人平靜下來後,他緩緩說道:”三位孩兒,你們今日,還是太子、親王,但是,明天城破以後,就都是普通小民了。父皇已作了安排,讓駙馬都尉鞏永固帶你逃出城去,徑往南京。你們明天,就各各逃生去吧,如能順利出城,到達南京,再行登基,重振朝綱,那可真是祖宗有靈,皇天護佑了……“

他頓了下,又繼續說道:”孩兒,你們此去,不必懷戀朕,朕必定要爲社稷而死,否則沒有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你們也不必懷念你們的母妃,她們都會由父皇妥善安排好的,你們只管放心離去,不必記掛任何人……“

崇禎說到這裡,聲調哽咽,眼中熱淚涌動,強忍着沒讓眼淚落下。三個孩子又開始小聲抽泣起來,尤其年紀最小,剛剛十歲的定王朱慈照,哭得最爲悲傷。

崇禎抹了一下眼睛,又哽咽着說道:”孩兒們,你們此去,路上千萬要小心謹慎,一切都聽鞏駙馬安排。如果遇到做官的人,年老的稱呼老爺,年輕的稱呼相公。如果遇到平民,年老的稱呼老爹,年輕的稱呼老兄。文人稱呼先生,軍人稱呼長官。要記住,你們一旦離開,便是普通小民,切莫擺出皇子身份,以免平添事端,節外生枝,你們記住了嗎?“

”父皇,您放心,孩兒們都記住了。“

聽到父皇象個喋喋不休的婦女一樣反覆叮囑交待,太子朱慈烺抽泣着點頭回答道。

崇禎疼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臉色卻驟然一變,哏聲說道:”烺兒,萬一你們能順利到達南京,將來絕不要忘了報父母之仇!若將來你中興大明,能替父母報仇手刃巨賊,則朕縱魂歸地下,亦足以含笑九泉了。“

三個孩子聽到這裡,一齊用心點頭,又一齊放聲痛哭。

崇禎喉頭涌動,淚落如霰,壓抑已久的心緒,終於在這臨別之時,猛烈地爆發出來。

他仰起頭,雙眼充血如兩盞紅燈,象一頭受了重傷的雄獅一般,衝着天空大聲吼叫:”爾等三人,何其不幸,生於我帝王之家耶!“

一語說罷,他再不顧忌帝王尊嚴與天子顏面,象個無路可走的普通百姓一樣,捂面大哭起來。

此時,左右的侍從,都被這生離死別的情景,紛紛感動得失聲痛哭,乾清宮裡,一片慘雲愁霧。

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十章 門第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七章 攢典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十章 規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
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十章 門第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七章 攢典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十章 規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