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

更新時間:2005-6-21 22:38:00 字數:5500

《元寧史記·后妃列傳》

恭慧皇貴妃尹氏,父湖州學政尹致,祖父議政大臣尹朔,妃嫺雅貞靜,文采斐然,父祖珍愛,京中頗有令名,仁宣太后憐其才情,召之陪伴,妃十一入宮,遇順宗,尚在青梅之齡,於順宗諸妃中伴駕最早。

尹韞歡入宮前,祖父曾經千叮嚀萬囑咐:“皇宮內苑不比家中,萬事都須謹慎,不可多說,也不可多做,凡事以不引人注意爲要。”因此,她很乖巧地住在儲羽宮的偏殿,安靜地看書、臨帖,偶爾也做些女紅,只在每日的傍晚時分,由尚儀引領到中和殿陪伴太后,一般都是太后指定幾個題目,她即興發揮地作些詩句,博太后一笑,或是爲太后讀些文章歌賦,遇到一些冷僻的字句,太后會很溫和地爲她解釋,教她發音、斷句。

日子過得很平靜,沒有尹韞歡原先想得那麼困難,可是她知道,祖父並不滿意,入宮後,尹朔來見過她一次,問了些近況,臨走前,祖父問了一句:“可見過陛下?”

尹韞歡不解,但是,還是如實地回答:“不曾。”祖父沒有再說話,不過那意味深長的眼神讓她知道,祖父很不滿意這個回答,小時候,在聯詩時,自己說出的詩句合不合祖父的心意,自己只要一看祖父的神色,就能知道,現在也不例外。

可是,她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葉尚儀……”走進太政宮時,韞歡怯怯地喚引領的宮人。

葉原秋心中詫異,面上卻無表示,只是停下腳步,轉身看向她,現在,尹韞歡只是奉旨入宮陪伴太后的官宦家眷,葉原秋並不需要執臣僕之禮。

“爲什麼我從沒見到陛下給太后請安?在家中,這個時候正應該向長輩請安……”她的聲音越說越小,最後更是自動消音了,不過,葉原秋卻明白她的意思,十分溫柔有禮地回答:“尹小姐,皇上向太后請安自然與臣下家中不同。”

“是……”韞歡的雙頰緋紅。

走到中和殿前,卻見宮人都神色肅穆,與往常大爲不同,葉原秋也不由一愣,見到她們倆,另一個尚儀立刻迎了上來,悄聲道:“葉尚儀,先領尹小姐到側殿等候吧!尹相大人、齊相大人都在裡面。”

葉原秋點頭:“好的,趙尚儀。”

隨後,尹韞歡就一直在側殿呆着,葉原秋安置好她,便立刻離開了。

尹韞歡雖然疑惑,卻不知道,中和殿的這種情況表示太后正在發火,而且肯定是議政中產生了不可轉寰的分歧,葉原秋自然明白太后的性子,因此,她才匆忙過去,免得太后召喚時找不到人。

“議政廳就是這個結論?僅僅是問罪賀家與方家?”紫蘇是不是真的惱怒,只有她自己知道,不過,不滿卻是肯定的。

齊朗無奈地站在尹朔身後,他之前就對尹朔說:“通敵不是小罪,從嚴方是上策,太后雖然對世族不無偏袒,但是,叛國之罪也不容寬赦,尹相請三思。”可是,尹朔不知爲什麼,還是按大理寺正的意見,只問罪涉案之人,甚至不建議繼續調查,齊朗也不好反駁他,畢竟,他纔是首席議政大臣,現在,他站在這裡,陪着尹朔一起面對紫蘇的怒火,他還真有一點氣憤,他真不明白,尹朔怎麼會不明白紫蘇的意思,就算紫蘇沒有說,以尹朔多年的官場經驗,當真會不知道紫蘇這次要借題發揮嗎?

“太后娘娘,容臣稟告下情。”尹朔在紫蘇的話語告一段落之後,急忙上前進言,紫蘇不由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犀利,卻不感興趣一般,冷冷地道:“下情?原來尹相尚有下情啊?說來聽聽?什麼樣的下情讓您如此寬待通敵之人?”

尹朔定了定神,冷靜地稟告:“太后娘娘,至略全境的海港不多,除了南郡的永昌、平寧等港,只有雲州與湖州各有一個優良的深海港,這些港口的營運都在當地世族的手中,但是,舉國上下,沒有一個世族不參與海路貿易的,就是太后娘娘您的孃家也有參與,與周揚開戰期間,出港的船隊數目與規模雖然都銳減,但是,卻也沒有間斷,請問娘娘,賀家組織船隊不假,可是,其他世族就沒有參與其中嗎?參與了,就一定知道賀家的舉動嗎?這些都不好查,也無法查清。現在,戰事平息不久,雖然勝了周揚與古曼,可是,事情也是千頭萬緒,如今,一動不如一靜,這些事情可大可小,娘娘何必急在一時?”

這一番話說出來,尹朔自己心裡也沒有底,畢竟違背上意的事情,他還是第一次做,雖然覺得是十拿九穩,可是,他也知道紫蘇是喜怒無常的性子,一個不小心,自己便先倒黴了。

“尹相說得倒也不無道理……景瀚,你認爲呢?”紫蘇不得不承認,尹朔講的是事實,而且,現在的確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去辦,像剛得到的那片土地,至今還是由永寧王率軍隊在當地駐紮,同時處理一切政務,且不說,夏承正本就不擅處理地方事務,便是他麾下衆多幕僚也是叫苦不迭,那些多是永寧王府的親信出身,紫蘇的手上除永寧王的正式奏章,還有許多通過不同途徑轉來的信件。

齊朗上前一步,邊說邊想:“太后娘娘,臣以爲尹相說得有理,太后娘娘攝政以來,一直在用兵,雖然都是勝仗,可是,國力畢竟不是無窮無盡的,趁這段時間整合朝政,發展民生,絕對是上善之策。”

見齊朗也這樣說,紫蘇暗暗反省自己的想法是否真的有錯,可是,她總覺得尹朔的說法有些古怪,一時間,殿內只剩下宮漏希希索索的細微聲響。

齊朗也覺得尹朔的進言不太合常理,可是,聽來卻沒有半點錯誤,那麼,那種不合諧的感覺是從何而來呢?

“……太后娘娘,若要整合朝政,發展民生,最重要的就是政令通暢,令出禁止,無不從命,可是,若是不處置那些懷有異心雜念之人,如何保證這一點呢?”齊朗總算想通了一些,猶豫地道出,紫蘇一怔,卻只是看着尹朔,似乎料定他會有解釋。

“太后娘娘,齊相所說的正是關鍵所在。”尹朔果然不負紫蘇的期望,從容地迴應,“臣以爲,治標不如治本,世族之所以敢在兩國交戰之時,依舊我行我素,甚至與敵國交易,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朝廷根本無力控制海路!從港口到海上,完全是朝廷鞭長莫及的地方——港口不是朝廷管理的地方,他們大可隨時出海,報備都無須太認真,至於海上,那就完全是他們的了!”

“所以,哀家才如此看重海軍的建設啊!”紫蘇淡淡地回了一句,“不過,按尹相的意思,朝廷本就無力阻止,就不必多此一舉了,是不是?”

“難不成,海軍一日未建成,通敵之舉便一日無可察究?”

紫蘇平靜無比地道出質問之辭,齊朗不着痕跡地低頭,眼中有淡淡的笑意一閃而過,聽了尹朔的話,他就知道,尹朔想借此事讓紫蘇接受自己對海軍的計劃,而紫蘇也是順着他的意思問下去,兩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但是,會如何收場卻是不難猜。

尹朔也猶疑了一會兒,他在中樞多年,入內閣以來,對紫蘇的個性雖不能說了如指掌,可是也多少知道個六七分,他可不認爲紫蘇是故意給自己機會,但是,若不說,以後只怕更沒有機會了,想了想,他還是開口:“太后娘娘,察究自是可以察究,可是,臣以爲,與其事倍功半地調查通敵一事,倒不如從根本斷絕世族的想法,海軍倒不是關鍵,港口才是。”

“只要加重朝廷在各大海港的權力,嚴格進出港的檢查、備案,警告之意已經是顯而易見,各個家族除了收斂行爲以外,必然也會畏懼朝廷的力量而上下游走,這樣一來,調查也就方便了許多。”尹朔婉轉地進言,表示自己並非庇護通敵之人,只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做了一些表面上的讓步。

紫蘇點頭,擺手道:“還有什麼?”

“關於海軍,平南大將軍認爲,應該突出戰艦與火炮的靈活性,但是,臣認爲,無論是從對內,還是從對外的威攝力上考慮,都應該更加突出戰力上的威力,同時在各大港與處海島嶼建設要塞……”尹朔還是道出自己對海軍的看法,卻沒能說完。

“尹相偏向防禦的考慮……”紫蘇打斷了他的話,總結了一下他的想法,尹朔微微一驚之後,躬身回答:“是的!”

紫蘇硬是壓下口中的長嘆,頜首回答他:“哀家會考慮的,海軍的事情十分重要,必須慎之又慎,等隨陽回京再仔細議一議吧,景瀚,擬一道旨意,發給康焓,讓他也回京一趟!”

“是!”齊朗答應。

“退下吧!刑部的事歸隨陽管,賀家與方家的案子到底怎麼辦,也等他回京再定。”紫蘇有些疲憊地說道,尹朔與齊朗一起行禮退下。

兩位議政大臣離開之後,葉原秋才入殿稟報:“太后娘娘,尹小姐已經在等候宣召了。”

紫蘇閉着眼睛,淡淡地說:“讓她回寢處,哀家今天不能與她說話了。”

“是!”葉原秋平靜地答應,正要退下,紫蘇卻忽然道:“皇帝現在在哪兒?”

葉原秋一驚,卻又無法回答,她只是典書尚儀,很多事情都不能過問,幸好趙全也在,他連忙回答:“看時間,皇上現在應該在興寧殿閱讀以前的奏章。”

紫蘇默然,趙全等了一會兒,小心地問道:“太后娘娘,要請皇上過來嗎?”紫蘇很少這樣過問皇帝的行蹤,應該是要見兒子吧?趙全認爲自己的猜測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不了。”紫蘇輕嘆,睜開眼睛,“哀家也要去興寧殿,你們準備一下。”

“是!”趙全沒有多說,走出中和殿,招呼宮人擺駕。

興寧殿收藏着元寧歷代皇帝批閱的奏章,不僅有正式的奏章,也有密奏,官員是不能私留奏章的,即使是密奏也必須在看完後重新上呈,從北疆回京之後,紫蘇開始讓陽玄顥每天花一個時辰閱讀這些奏章。

聽說母親要來興寧殿,陽玄顥連忙擱下手中的事,到殿前迎侯。

“母后娘娘,您也來看奏章嗎?”陽玄顥陪在母親身邊,好奇地問道,“朕聽總管說,您一向都是差人過來取的。”

紫蘇微笑,走到皇帝方纔看奏章的地方,翻了一下,不由點頭:“昌和王請冊皇子疏……皇帝看得懂這些奏章嗎?”

“有的還好,有的就太晦澀了,齊太傅說,興寧殿只有皇帝、攝政的后妃與史官能進,他們也不知道有些什麼,就讓朕按時間看,先找些比較有名的人所上的奏章來看,再找議政廳每年所上總表,這樣也許有點頭緒。”陽玄顥好實回答,他雖然聰穎,可是,有些臣下就喜歡引經據典,把簡單的事情說得晦澀難懂,齊朗的意思是,那樣的人多是迂不可及,奏章中的內容也不會有太多的意義,倒不如說得淺顯明白,多是一矢中的,言辭鋒利。

“看不懂的就先擱下,以後慢慢看,興寧殿裡的奏章是不能外傳的,不懂也不必去問太傅,直接來問母后就可以了。”紫蘇同意齊朗的說法。

“是!”有人可以問,總比不明白的事放在心裡要好,陽玄顥十分高興。

領着皇帝走到內殿的一扇門前,門不大,毫不起眼,卻是緊鎖着的,那鎖十分古老,卻與平常的鎖完全不同。

“皇帝沒進去過吧?”紫蘇斂起笑意,認真地問道,卻是明知故問,因此,也沒有要陽玄顥回答,便繼續說道:“這間書閣纔是興寧殿最機密的所在,能進這裡,只有皇帝與攝政的后妃,所以,哀家纔過來的。”

“啊?”陽玄顥訝異非常。

“你還太小,等你大婚之後,哀家會把鑰匙交給你的。”輕撫着兒子的頭,紫蘇的眼中閃過一絲心疼。

“那時,你就是元寧真正的主宰了。”

陽玄顥不解,但是,也知道母親前來一定有重要的事情,便道:“那麼,孩兒先告退了。”

紫蘇點頭:“繼續看今天的功課,等一會兒,隨哀家一起用膳。”

打開書閣的門,紫蘇走進之後,立刻重新關上了那道門,說這裡是元寧最機密的所在,因爲,這裡存放的是元寧皇朝最不能見光的文書記錄,儘管當事人無不想毀掉這些,可是,從沒有人真正做到,這裡不僅僅有一些密奏,也有皇帝自己的隨筆文字,更多的是一些不能放到檯面說的事情,像推演戰事、建設海軍。

紫蘇在隆徽皇帝駕崩後才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鑰匙是一方金印——歷代皇帝一直收藏的一方私印。

元寧沒有太多的優良港口,東部漫長的海岸線,除了三四個港口,便全是暗礁林立的海區,只有小舢板能勉強通過,不過,海產品卻十分豐富,因此,儘管看到普蘭等國強大的海軍,歷代掌權者都沒有急於建設海軍,但是,討論卻沒有少過,尤其是對各國海軍情況的分析,更是有滿滿五架的文書,紫蘇正是爲此而來,不過,她要找的只有一份,就是第五代永寧王夏祈年的分析文書。

元寧歷史上,夏祈年是唯一一個進過這間書閣的臣下,而他也留下足以讓後人感激的東西,從對外戰略到對內治世,從治理騰河到開墾耕地,這位永寧王似乎有無窮無盡的智慧,自然也有對海軍建設的見解。

“……海港匱乏,難作軍用,舍海事以利民生經濟,海防借地利足矣,若得西格之優良深港,則應以速度爲優先之慮。兵者,詭道也,海洋之上,無可依之勢,一旦開戰,進退攻守皆一目瞭然,唯有以靈活之速方可搶得先機……艦隻火力,應以遠、快、猛爲要……”

看完先祖的遺訓,紫蘇揚起一抹笑容——畢竟,她也是這麼想的。自從上次,康焓用舢板襲擾普蘭得手之後,紫蘇對海軍艦隻建設一直偏向加強機動性,現在再看先人的推論,更讓她堅信自己是沒錯的。

因爲擔心自己的判斷有誤,紫蘇沒有否定尹朔的建言,可是,對他的計劃,紫蘇卻沒有辦法同意,只能前來翻閱前人的推論,讓康焓回京,也是想聽聽親自指揮過海戰的人的見解。

看到了自己要看的東西,紫蘇便離開了書閣,陽玄顥早已經在等候了,一見到母親便起身,道:“母后娘娘,可以走了嗎?”能與母親一起用膳的機會並不多,陽玄顥自是興奮無比。

“好。”紫蘇微笑,“皇帝想在哪兒用膳?”

陽玄顥想了想,回答:“在沁依榭吧!離中和殿近些,母后娘娘來回也方便。”

“那就走吧!”紫蘇暫時放下政務,專心陪兒子,政事總是麻煩的,既然說了等謝清回來,那就等謝清回來再研究。

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
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