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

更新時間:2007-7-26 8:09:00 字數:5644

很久沒有聞過蘇合香了,齊朗在步入長寧殿時不由自主地停了一下,隨後才走進去,只有片刻而已,並沒有人察覺。

紫蘇坐在長榻上,手旁的矮几上擺着一串玉製的念珠,陽玄顥站在她的左手邊,兩個人都沒有看對方,殿內很安靜。

趙全與葉原秋都不在,尹朔、齊朗與謝清道明來意,呈上奏章後,便沉默不語,那些奏章擺在紫蘇的手邊,但是,紫蘇根本沒有碰,擺手示意陽玄顥處理。陽玄顥沒有伸手,反而恭敬地對母親說:“孩兒知錯了!請母后教訓!”

皇帝先開口顯然是最好的,三人都鬆了一口氣,紫蘇卻依舊一臉的淡漠,擡手輕撫那一串水潤光澤的念珠,漫不經心地道:“皇帝怎麼會錯呢?是哀家錯了!應該早點讓皇帝起身,也免得議政廳把奏章送到慈和宮來!”

“母后娘娘……”陽玄顥低頭,卻沒有將話說完。

手指摩挲着那串佛珠,紫蘇卻始終沒有將他拿起,只是靜靜地看着在自己面前低頭的兒子,黑眸中卻有夜空寒星般的光彩。

“這些是什麼?”陽玄顥不知道該對母親說什麼,只能用低啞的嗓音詢問眼前的事情。

事實上,昨天夜裡,謝紋暈倒之後,葉原秋便一直在勸陽玄顥起身,他卻堅持着,直到今天早晨,天剛矇矇亮,他還在昏沉間,紫蘇卻走到了他的面前,看了他一會兒,嘆息了一聲,吩咐趙全:“請皇帝進來吧!”

三個人無聲地交流了一番,由執掌禮部的齊朗出面回答:“這些是朝中官員對恩科試的一些看法!”

陽玄顥有些驚訝,取了一本翻看細看,不禁皺了眉頭。

齊朗看向紫蘇,卻見紫蘇神色淡漠地看着陽玄顥,眉目間更有三分冷誚的意味。

陽玄顥擱下奏本,沒有再看第二本,只是問道:“都是一樣的內容嗎?”

齊朗斟酌着看向尹朔與謝清,隨後,纔回答皇帝:“並無太大的差別!”

“並無太大的差別?”陽玄顥重複他的話,目光投向尹朔:“尹相,你以爲呢?”

尹朔低着頭,無奈地苦笑:“確實如此!”

對於這番對話,紫蘇輕輕揚眉,取了陽玄顥剛看過的奏本翻閱,看完也不置一辭,擱在一邊,又看下一本,看了三本之後,她便不看了,擡眼便看到皇帝正注視着自己,不禁微微一笑,卻轉頭對尹朔道:“尹相以詩書傳家,哀家想請教,皇帝昨日之舉可有良解?”語氣平淡得聽不出情緒,也正是因此纔可怕。

尹朔不由閉上眼,片刻之後才睜開眼:“臣家教有失,無顏見太后娘娘與陛下!”

他只能攬下所有責任,面對太后的舉動,尹家上下都緊張無比,如果說湖州案是一把殃及尹家的火,慧妃的事無疑是助長火勢的一勺熱油,而且,更加可怕。

父母之事不涉出嫁之女,只要慧妃還宮中無恙,尹家都還有一線生機,若是慧妃不在了,尹家纔是再無機會了。

家人如此分析,言外之意不需再說,尹朔不能否認——在他的首相之位搖搖欲墜的時候,慧妃纔是尹家最後的支柱!

當初送尹韞歡入宮,也正是爲此!今日不過是派上用場而已。

“家教有失?尹相何擔此語?”紫蘇卻笑了,“哀家擔此語才合適!”言罷,笑容卻是極冷的。

話如此重,陽玄顥除了請罪別無他法。

面對皇帝的請罪之舉,紫蘇只是看着,手指在念珠上輕劃,淡淡地尹相道:“皇后方纔呈箋表,言慧妃無罪,哀家也找不出駁斥的理由,便允了!”

“娘娘仁慈!”尹朔謝恩。

“但是,尹相,慧妃並非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紫蘇的語氣忽然變得嚴厲,“尹相你身爲議政首臣,此事處理得極爲不妥!何爲人臣表率?尹相該好好想想了!”

“……是!”尹相應下。

陽玄顥忽然明白母親打算如何了!她根本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她是太后,她可以認同慧妃無罪,自然也可以認同慧妃有罪,這個後宮本就不似朝堂那般講正當,後宮法度全在禮法二字上,上位者的想法便是最正當的理由,而她只是選了一個最好的時機,透露出一些訊息而已!她最有力的威脅不是慧妃,而是他手邊的這堆奏章。

“孩兒不舒服,想先行告退了,母后娘娘!”陽玄顥不想再在慈和宮呆下去了。

紫蘇看了他一會兒,終是緩了臉色:“皇帝好好休息,萬金之體更要自己好好保重才行!”

“謝母后關心!”陽玄顥匆匆回了一句,便離開了,還是紫蘇吩咐正要跟着走的樑應:“把這些奏本一起帶走!”

三位議政大臣這時候反而不好告退了,紫蘇卻淡淡地道:“哀家也累了,三位大人去太政宮吧!”

“是,太后娘娘!”

“等一下!”紫蘇忽然又想起什麼,叫回三人,轉頭低聲吩咐了葉原秋幾句,葉原秋立刻離開,不一會兒捧着一個雕飾精美的木匣返回,將那支木匣放在紫蘇手邊的矮几上。

“景瀚在喪中,不行吉禮,長女出生時,宮中也就沒賞賜,但是,既然回來了,總不能缺了定例的事情,這是我準備的!權當給世子妃的!”語氣溫和,並無特別。

齊朗本來正要謝恩,聽了最後一句,才苦笑着道:“娘娘,臣女與世子並未行定聘之禮!”

紫蘇笑道:“是嗎?總有婚約吧!再說,王妃已經在宗人府備註了!”

這話聽在三人耳中的感覺各不相同,尹朔與齊朗還從沒有從自己的情緒中反應過,謝清卻是先笑了,擡頭看了紫蘇一眼,紫蘇也只回以微笑,隨即便讓三人離開。

齊朗接過那個木匣,有些爲難,葉原秋稍驚訝了一下,便明白了,對紫蘇道:“娘娘,齊相要去太政宮……”

紫蘇輕輕頜首,笑道:“也是!趙全,遣個人送到齊府吧!”

齊朗連忙阻止:“太后娘娘,永寧王妃請臣的家眷過府,臣府上實在不方便受賜!”

紫蘇稍皺了一下眉,但是,並沒有多問,只是道:“那就先擱着,你離宮前再來一趟吧!”

“是!”齊朗這才與尹朔、謝清一起告退。

慈和宮的氣氛還算輕鬆,太政宮的氣氛就很緊張了,其實陽玄顥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情緒,只是宮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哪兒敢大意,一舉一動自然是再小心翼翼不過了,也就營造出了緊張的氣氛。

尹朔一行也因此緊張了一下,見到陽玄顥後,三人才放鬆下來——只要陽玄顥還鎮靜,事情就都可以解決。

天子一旦固執起來,事情就會向極端發展。

等三人行禮,陽玄顥就把問題拋了出去:“三位太傅以爲,這些奏章如何處理才妥當?”他已經將所有的奏章都瀏覽了一遍,對事態的嚴重不無認識,甚至還有些驚訝

光看這些奏章的話,他會以爲湖州科考弊案與謀逆叛國無異了!

不過是秋考作弊而已!?還只是州試!?——陽玄顥很困惑,也很不滿,他不認爲這個案子有必要引起這麼大波瀾。

通過州試也只是具有參加大考的資格而已,元寧轄十三州,三年一次的大考,每次錄取從不過百,這其中還牽涉到各方面的利益,相比之下,州試的確不算什麼。

對於皇帝的疑惑,尹朔有些訝異,他從沒想過陽玄顥對於此事的嚴重程度一無所知,他只能委婉地解釋:“陛下,按律,朝廷的大考與州、郡試同時舉行,寒族士子苦讀多年,入仕的希望全在此一搏,錯過一次便是三年!”

陽玄顥表示理解,但是,仍然對朝臣的反應不滿:“在乎這一朝一夕?更何況,即使有弊案,各州的試題都是一樣的,朕不可能允許那些人提的重考!”

“陛下聖明!”齊朗接過話頭,“陛下加行一次恩科試是再合適不過的決定,但是,湖州案不了結,天下士子心存疑慮也並非虛妄之辭,臣以爲,陛下需儘早決定!”

殿內立時安靜下來,謝清一直沒有開口,此時更是凝神觀察三人的反應,但是,收穫並不大,尹朔默然,神色卻很平靜,陽玄顥只是看着齊朗,眼神閃爍,倒是齊朗的表情因爲正背對他,一時看不到。

“……朕知道了……”陽玄顥用一個模糊的答覆結束了這次見面。

晚上,陽玄顥沒有召後宮侍寢,而是去了長和宮看望謝紋。謝紋服了藥,已經睡着。陽玄顥沒有讓宮人喚醒,只是寢牀邊坐了一陣兒,直到宮漏轉到下一個時辰才離開。宮人離得遠,並不知道皇帝在做什麼,居然就這樣在皇后身邊坐了大半個時辰。

第二天,謝紋醒來後,宮人稟告了這件事,謝紋思忖了好一會兒,纔想到一個問題:“皇上後來去哪兒了?昨夜是在何處就寢的?”

這不是一般宮人能知道的事情,謝紋是召了長和宮的總管詢問的,總管不緊不慢地回答:“皇上離開長和宮後去了啓祥宮,沒一刻鐘便離開了,後來便在太政宮休息,並無後宮伴駕。”

謝紋聽完便輕笑着搖頭,轉頭對尚宮吩咐:“替本宮擬一份謝恩的奏表遞上去吧!”

長和宮的上下都知道皇后的性子,並不喜歡與人談論事情,因此,尚宮雖然是她的親信卻也什麼都沒有說,只是依她的話照辦而已。

這個消息自然也到了謝府,謝清聽妻子說完,也不解地皺眉,好一會兒,才能舒展眉心,失笑不已。

“笑什麼?想通了?”倩儀一直沒想明白,這會兒見丈夫這副模樣,便似嗔似惱地追問。

謝清推開面前的公文,笑道:“想通了!也總算明白皇上的心思了!”

“什麼意思?”倩儀更糊塗了。

“我這會兒倒想起景瀚曾對我說過的一句話了!”謝清稍斂笑意,起身擁着妻子坐到一旁的椅子上,“他說我沒見過陛下讀禮書時候的樣子……”

說着,謝清的笑意又濃了幾分,“咱們這位陛下呀,其實是很在乎禮的!”

“我忘了這點了!本來還以爲陛下是對景瀚心有不滿,恐怕他是對自己不滿呢!”謝清輕笑着對妻子解釋。

倩儀愕然,不敢置信地道:“你的意思是……陛下在賭氣!?因爲他對景瀚的態度……”倩儀找不出合適的詞來形容,比劃了半天,被謝清笑着按下亂動的手,聽謝清笑道:“不滿是有的,但是,還沒有到不想見的地步,但是,陛下又覺得不應該是那樣的感覺……矛盾!不該忘的……”謝清搖頭自嘲,“陛下其實只是個孩子!我們這麼大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倩儀點頭,認同他的說法,卻又想到另一個問題,猶豫了一會兒,終是沒有問出口,謝清敏感地發現了,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但是,他同樣不想談這個問題,兩人都沉默了。不一會兒,倩儀覺得不便再留,謝清總還有公事未完,便離開。

謝清處理過兩份公文,心情卻更加不爽,便丟開公事,扯了一張紙,等回神來,紙上重重疊疊地全是兩句話——

“……涉江爲誰採芙蓉,我再來時人已去……”謝清低聲念出,輕輕搖頭。

那是當年他去汜州迎親,半路上特地去齊府走了一趟,晚上齊朗陪他豪飲,醉了之後,齊朗反覆說的便是這兩句,他裝作什麼都沒聽到,第二天平靜地離開,但是,他已明白,齊朗的負疚有多深,那麼紫蘇呢?

謝清知道妻子想問什麼——那樣的情況到底該是什麼反應纔對?

陽玄顥矛盾地想避開這個問題,如果是他呢?

半晌,謝清只能搖頭——他不知道,所以,事實上,陽玄顥做得很好了!真的不能強求了!

靠得近,所以,謝清再清楚不過,那兩人的性子是最冷情灑脫的,或者說,無論是齊朗還是紫蘇,都不會強求過分的東西,卻也不會輕易放開任何可能有價值的東西!——所以,謝清纔會不明白,兩人爲何會放任彼此的關係到如此地步!

真是無所顧忌嗎?——謝清不信,因爲紫蘇是太后,看似尊貴的位置其實並非不可動搖,而紫蘇現在所做的事情正是最可怕的罪名之一,僅僅因爲是皇帝的生母,她就可以保證安全?

皇室畢竟不是世族!世族家門中,這樣的事情並非什麼重大事情,只要未被擺到明面,只要沒有混亂家族的血統,這樣的事情是可以被容忍的,尤其是女方的家族夠高貴時。

世族子弟看得很透徹,什麼需要在意,什麼不需要清楚。

皇室不一樣,因爲皇權是至高無上的,也因爲天下人都是皇帝的臣下,生殺予奪都由其發落!

那兩個絕對聰明的人怎麼會讓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

謝清有時候想起來,就會擔心,有一天,皇帝真的與紫蘇反目了,他該持何種立場?

很多事情是不能出口的!謝清很清楚那個疑問永遠無解,因爲,那是隻有本人才能回答的疑問,而除了他們自己,誰也不可能問出口。

可是,那個偶爾冒出來的問題卻是他自己要回答的!

染滿墨漬的紙被點燃,眨眼便成了灰燼,只留下滿室的灼燒味,謝清的心情遠沒有平靜下來,紛亂的思緒還沒有全部被按捺下去,而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處於矛盾中的陽玄顥到底會做出怎麼樣的決定;比如,尹朔又會怎麼樣處理;比如……

謝清揉着自己的眉心,細細地計算,這個時候也只有風過竹林的蕭索聲音相伴左右。

十月在紛亂中結束,十一月十七,湖州案涉案官吏押抵京都,刑部、都察司與大理寺開始真正審理該案。

定罪是無疑的,量刑纔是需要斟酌的,此外就是牽涉面了。

謝清曖昧不清的言辭已經表明了態度,而三司言官不斷地上書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本不復雜的案子卻很難最終裁決,最後,三部衙還是恭請皇帝聖裁了,齊朗也沒有反對。

陽玄顥卻將奏章發到議政廳。在欽明殿,陽玄顥對謝清與齊朗說:“此案請二位太傅先擬出章程吧!”

齊朗與謝清同時一愣,正要推辭,陽玄顥又道:“二位先擬,朕再定奪,本也是慣例。”

謝清忍不住說:“陛下,三部衙會審向來由天子獨斷,從未再下議政廳!”

陽玄顥彷彿這才注意到,恍然大悟,卻仍道:“朕不敢輕斷,二位太傅是何意見?”

年少總是任性的理由,天子也不例外!

齊朗與謝清這時候也明白陽玄顥的意思了!——他就是要他們兩人表態!

重不得!輕不得!這個態若是能表,他們也就不會把這份奏章遞到御前了!

陽玄顥並不着急,他靜靜地看着兩人,這一次,他很有耐心,等了一會兒,他笑道:“朕知道此事難辦,請二位太傅慢慢想!賜座!賜茶!”

----------------

PS:週末不更新!

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
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