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

更新時間:2005-4-17 20:44:00 字數:7389

永寧王妃立刻告退,紫蘇也未止,齊朗便一個人留在長和宮,與紫蘇商量事情,兩人從小就熟識,說起

話來自是無所顧慮,心中想到的便講出,以供她參考。

“娘娘早就想到了吧?只是,藉助外家之力,心中有所顧忌,今日借我的口說出,自然好些。”齊朗笑說,道出紫蘇的心理。

紫蘇也未否認,笑了笑,道:“從小,我的計算就瞞不過你!”

齊朗聳肩,不太在意:“娘娘從小就心思縝密,這麼點小事還用別人出謀劃策嗎?”

“也不是這樣說的!”紫蘇搖頭,“再說,這也不是小事!”

“哦?”齊朗微訝,“只要將立儲的時間拖到您生產後,一切不都解決了嗎?”

“時間我不擔心!怎麼說,維侯都是陛下的親舅舅,而且,杜氏家族鮮少向陛下開口,陛下怎麼也不會駁回,母親出面,維侯也不會推託,但是,拖下去能不能有效,我是一點把握都沒有。”

齊朗明白了:“您是說,陛下並不想立嫡皇子?”他不禁皺起眉頭。

“陛下鍾愛三皇子,你不會沒聽過這種消息吧?”紫蘇失笑。

齊朗想了想,忽然笑道:“若僅是如此,娘娘就不必擔憂。”

“爲什麼?”紫蘇不解。

齊朗解釋:“陛下偏愛哪位皇子並不重要,皇位的傳承從來就不是以此爲據,陛下是位明君,他定會考慮周全,以天下爲重。”

“以天下爲重?”紫蘇笑着搖頭,“景瀚,若陛下真以天下爲重,他根本就不會讓我入宮!”

景瀚是齊朗的字,紫蘇喚他的字,也就表示,她需要他的意見,而非玩笑了。

齊朗微訝,但是,很快就明白了,他皺眉問道:“娘娘,若真是如此,陛下應該是爲某事所惑了?寧可暫時安撫世族,也要達成某事了,是嗎?”

紫蘇沒有避而不答,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景瀚,宮中不比家中!我這裡的一舉一動可都是在衆目睽睽之下!”

齊朗一凜,半晌方道:“娘娘,您不能放任下去了!尤其是現在,太危險!”

“危險?”紫蘇輕嘆,“景瀚,我剛掌後位沒多久啊!”

入宮以來,她還是第一次聽到對她安危的關心。

“皇后娘娘,無論如何,您首先要做的是活下去!儲位失了,可以再爭!可是,您的命只有一條!”齊朗認真地對他說,眼中滿是擔憂。

“我儘量!”紫蘇點頭,這一切並不是她所能掌握的,她只能說盡量了!在皇帝態度不明的時候,她手上的籌碼實在是太少。

齊朗微微鬆了口氣,看着她的眼睛,清楚地說道:“娘娘,您一定會得償所願的。”

說完,齊朗起身向紫蘇行大禮。

“這是做什麼?”紫蘇奇怪地看着他,不知他此時行禮是何意。

齊朗半真半假地回答:“這表示,從今往後,我會效忠於您;也是祝賀您將成爲掌握大權的皇太后。”

“行了!你少逗我了!”紫蘇笑道,“你是看我不太高興吧!”

她搖頭,很是無奈:“怎麼就沒人認爲我會生下公主呢?”

“因爲您一向順利!”齊朗兩手一攤,“而且,您必須生下皇子!”

“本宮知道!”紫蘇自言自語似的低喃,“否則,本宮和這孩子都將面對最殘酷的命運!”

慈惠太后與雲貴妃的勢力聯手在朝野大造輿論,要陛下儘快在所有皇子中選定太子,隆徽一向寵愛雲貴妃

,對太后也是極爲孝順,因此,他差不多已經決定同意朝臣的建言,可是,就在此時,遠在汜州的維侯忽然上書,道:“儲位不定,人心確有難安之慮,但皇后已妊,置嫡子於不顧,實非有道之舉,雖有祖訓,亦傷人倫,況當日嘉嫺皇后早有先例,於國,陛下應守尊卑之法;於家,陛下當盡孝順之意!吾皇正值春秋盛年,待諸皇子年長,細辨資質,再定儲位亦無不可。”

維侯身份不同尋常,隆徽皇帝年幼喪母,對舅家向來尊崇,而維侯一向行事謹慎,從不輕易開口,故而,隆徽皇帝對其可謂有求必應,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連維侯都請出來了,朕還能說什麼?”事後,隆徽皇帝對紫蘇如此說,“永寧王府的人脈的確是讓朕大開眼界了!”

紫蘇笑說:“陛下是忘記臣妾的母親出身何處了?”

隆徽皇帝恍然大悟:“是啊!永寧太妃是維侯的嫡親表妹,而且是在侯府教養長大的。”

“陛下,”紫蘇忽然正色道,“臣妾是一定會讓腹中的孩子成爲太子的——不是爲了帝位,而是爲了能生活下去。”

隆徽皇帝不由地皺緊眉頭。

“如果臣妾所生的是名皇子,而陛下卻沒有將其立爲太子,那麼,就請陛下賜臣妾與皇子死藥吧!因爲,您的太子是絕不會放心有這樣的弟弟活着的!”

一個擁有強大母族勢力的皇子,如果不能成爲儲君,那麼,他要麼將儲位與皇位一併奪回,要麼就只有不明不白地死去,決沒有第三條路。

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宿命!

隆徽皇帝默然。

“陛下,臣妾身後可倚仗的勢力可以幫助您完成心願,但對一名普通的皇子卻是致命點啊!”

“皇后娘娘,您認爲這樣有效嗎?”趙全有一絲擔憂,“皇上真的會因此而暫緩確立儲位嗎?”

自古有言:“無情最是帝王家!”

紫蘇笑而不語。

“陛下是位仁慈的皇帝,怎麼可能置自己的妻兒於危險的境地?縱使陛下已經下定決心,不到最後的關頭,也不會正式宣佈的,這就是娘娘要的效果!”齊朗淡淡地道出解釋,謝清等人也不由地點頭。

齊朗未說出口的話是:“如果陛下真的能爲某事將大政方針放在一邊,那麼,他必然是個重情的人,既然如此,他又怎麼會傷害自己的骨肉呢?”

“的確,時間拖得越久對娘娘越有利,而且——越急越容易出錯!”謝清笑說。

謝遙卻有幾分顧慮,他皺眉道:“此事先放下,我實在擔心陳氏家族的事——這事也是迫在眉睫了!”

可年輕一輩的人卻不在意,齊朗和謝清相視一笑,謝淇出聲解釋:“祖父也就是擔心會不會動搖人心而已,其實,陳氏家族只是普通的官宦家族,世家是不會關心他們的衰敗的,而一般人家更只會幸災樂禍,畢竟他們是外戚!”

“可太后依然健在。”謝遙提醒。

元寧歷史並不乏一夕覆滅的家族,顯赫的外戚更是易於如此,但那大多是在後妃死後纔會出現的局面,此時,慈惠太后尚在,隆徽皇帝又是孝順之人,罪名很容易落到他們這些做臣子的頭上,一個不小心還會成爲替罪羊。

“太后一向賢惠,一定會大義滅親的。”謝清說得不痛不癢,齊朗也很無辜地一笑置之。

謝遙這才略略放心,對這幾個晚輩的心思暗暗佩服,便說起另一件事:“景瀚是打算在京,還是在外?”

“都無所謂!看旨意吧!”齊朗一言帶過,很是輕描淡寫。

謝清笑道:“景瀚必在一甲之列,我看在京的可能性較大。”

“庶吉士?”齊朗搖頭,“姨丈會爲難的,而且,也沒什麼樣意思!”

“你的意思是……?”謝遙有些疑惑了。

“等見過皇后娘娘再說吧!”齊朗回答。

放榜之日,齊朗得知自己的確在一甲之列,而且是探花,倒也高興,當然,比起寒門學子得知高中的興奮,他自是平靜許多。

未待皇帝賜宴,紫蘇便先召見了他,還有謝清等人,用的是“家宴”的名義。

“你很看重這位探花?”隆徽皇帝不在意地笑說,“你的軍師嗎?”

“算是吧!幼時玩耍,朗表哥一向是出謀劃策之人。”紫蘇並不隱瞞。

隆徽皇帝點頭:“朕看過他的策論,的確是個人才——謝老也很看重齊朗,已經特別推薦過。”他臉色一斂:

“他是世家看中的執權人?”

紫蘇微訝,不知該如何回答。

“朕知道,一直以來,世家爲了掌握實權,都會格外培養一些世家子弟,如謝老。”隆徽皇帝說得很認真,也非虛妄之言。

紫蘇依舊無言相對。

她知道這是真的,執掌永寧王府三年,她自然也接觸過這些事,而且可以說也是親身參與其中過——歷代都是如此,元寧也不例外:皇位是陽氏家族的,可權力,世家貴族也不會拱手奉上。

如果說陽氏的皇權可以遮天蔽日,那麼,名門貴族的族權就絕對可以覆蓋大地。

“紫蘇,知道朕爲什麼想立三皇子嗎?”隆徽皇帝淡淡地開口,“就因爲三皇子的背後沒有任何操縱的細線,那些細線,一條一條,全掌握在一扇扇硃紅高門之後、一層層輕紗帷幕之內的手指中。”

“陛下!”紫蘇驚呼,但當她對上隆徽皇帝淡漠的眼神反倒平靜下來,以一種審慎的語氣說道:

“陛下,帝王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任何尊榮的背後都必須有龐大的支持,這是君臣之間的默契——您怎麼會如此牴觸?”

“這不是什麼默契!世族是在分享皇權的威儀!紫蘇,任何一個帝王都有不會希望這種事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朕也不例外!”隆徽皇帝盯着紫蘇的眼睛,說得無比認真。

——“但是,朕不能不低頭——向你,也向你背後的權勢!”

——“當年,助朕登上皇位的是你的父親,朕做不到全然的絕情,至少是對永寧王府,朕不會對你如何的!”

——“不過,朕也不會再失去應有的平衡了!”

紫蘇沉默地聽着,看似恭順地低頭,她比任何人都明白那種被牽制的無奈與痛苦——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能想,一切都必須按照計劃,如有違抗,將什麼都有無法擁有,因爲,你面對的是真正的權勢!

不過,她不像隆徽皇帝那樣,想與之對抗——權勢沒有錯,擁有權勢也不是什麼壞事,就像世上任何一件武器,可以殺人,一樣可以救人,端看你能不能擁有它,又是如何運用它的!

隆徽皇帝起身,說了最後一句話:“紫蘇說過的——朕的第一個身份是皇帝!”

紫蘇愕然,看着他離開,甚至忘了行禮恭送。

儘管兩人談話時並無第三者在側,可談話的一部分內容仍在一夕之間傳遍宮廷內外。所有人都在悄悄地議論着帝后之間的這場談話,猜測着皇帝到底有何深意。

慈惠太后與雲貴妃在無人時終於笑了——成功的天平似乎開始重新尋找傾斜的方向了。

紫蘇沉默着,對例行請安時妃嬪們複雜的眼神視若無睹,如平常一般,淡淡地笑着,讓她們退下,然後,她換了衣服,在顯毓殿的偏殿等候齊朗與謝清等人。

待謝清等人來了,行禮過後,他們依序入座,上完菜後,紫蘇便讓所有宮女、內侍退下,只留容尚宮和趙全侍奉。

見狀,謝清只是品味着樽中的美酒,帶着笑意的眼中看不思緒;齊朗沉靜地坐着,似乎無所謂地等待時間流逝,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先開口,一時間,偌大的殿內一片寂靜。

“這是做什麼?比誰的定力好嗎?”紫蘇笑着打破沉默。

“尊卑禮法——娘娘不問,草民等豈敢開口?”謝清放下酒樽,輕笑着回答。

“好吧!”紫蘇笑說,“本宮想知道,各位兄長是打算在京還是外放?”

所有人都沉默了,不知該如何回答。

依舊是謝清開口:“草民浪蕩慣了,已稟明祖父,既要入仕,還是在外州如意。”

他說得輕描淡寫,卻認真無比。

“在京雖近,卻難以施展,況且,遠水未必不能救近火。”齊朗也淡淡地說道,顯然是附和謝清的意思。

紫蘇的手在桌下絞緊,指甲已在掌心掐出血絲,面上卻笑着點頭,淡淡地,卻已表明贊同。

其他人已明白了,雖不太明瞭原因,但是,那些已不重要了。

很快,大多數人都告退了,只剩下齊朗、謝清、謝淇,還有夏承思。

紫蘇看向夏承思,對這個堂兄的舉動有幾分不解,在她的印象中,這位遠房堂兄一向沉默,與他們並不親近。

夏承思看到她投向自己的目光,起身行禮:“皇后娘娘,草民請求留京。”

紫蘇微訝,看着他並未回答。

夏承思認真地說:“皇后娘娘,世家子弟入仕是多願留京的,您沒考慮過嗎?而且,草民父亡母病,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妹,請娘娘讓草民留在京都。”

紫蘇沉吟不語,看向齊朗與謝清,兩人均輕輕點頭。

是的,他們需要有人留在京中,以吸引各方的視線;但紫蘇仍有些猶豫:

“留在京都,可是誰都不護你的。”

“草民知道。”夏承思跪下,彎腰行大禮。

“好吧!”紫蘇同意。

“謝皇后娘娘!”他謝恩之後便離開了。

待他離開,齊朗他們才放鬆下來,不再一派輕鬆的模樣,反而皺起眉頭,憂慮之色溢於言表。

“陛下到底想如何?”齊朗問道。

知道他問什麼,紫蘇搖頭:“陛下似乎對世族的權勢感到威脅了!而且,對儲位,他本就未做承諾。”

“那陛下想做什麼?”謝清感到好笑,“剷除世族嗎?”

“根本不可能做到!”謝淇訝異,“陛下在胡思亂想什麼!”

齊朗把玩着精緻的酒樽,淡淡地開口:“趙公公,太后有什麼反應?”

趙全一愣,隨即明白過來,連忙回答:“很高興。”

“那是自然的。”謝淇不解他問這種問題做什麼。

“我只是在想,她還能高興多久。”齊朗的聲音十分冷漠,“本想給陳氏家族留條生路的,現在看來……”

謝清點頭:“我們仁慈,可別人卻未必對我們仁慈。”

“不管怎麼樣,暫時,我們所有人都要收斂鋒芒,免得被拿來作犧牲品。”謝淇總結。

“是的。所以,我希望你們離開。”紫蘇無奈地說,“一旦皇帝要找你們的麻煩,誰也幫不了什麼的。”

“在外也沒什麼。”齊朗並不在意這些,他關心的是:“倒是娘娘,您要小心了!不過,有承正表哥在邊疆,明裡,誰也不敢對您如何!但是……還是要小心點!”

紫蘇明白地點頭。

謝清與謝淇見齊朗似乎還有話要對紫蘇說,便起身告退。紫蘇也讓趙全和容尚宮退下,與齊朗單獨談話。

“娘娘,請寬心等待最好的時機。您是高貴的皇后,保持您的器度,對您和嫡皇子而言,那就夠了!陛下

的心思,您不必去捉摸,一切還有姨丈在。”

“我明白,景瀚。”

“——珍重!”

兩人都明白,這也許是隆徽皇帝在世時,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了。齊朗只能說這些了,他默默地行禮告退。

從小的默契讓紫蘇只是沉默地看着他離開,一如當年他返鄉爲祖父守制時。

第二天,三司輿論開始對陳氏家族發難,甚至連多年的舊帳也一併翻出,一條一條的罪狀俱是觸目驚心,

彷彿不將陳氏剷除就會愧對天下蒼生。

“讀書人啊!”齊朗漫不經心地評價,“難怪連帝王都怕昭昭史筆!”

謝清笑道:“那些人都將聖人之言當成人生真理,不貫徹就有愧於心。”

“不過,皇后娘娘也是這樣——喜歡用輿論——跟你學的嗎?”謝清有些好奇地試探。

“這是永寧王生前說過的話。”齊朗淡語,不想如他的意。

“好了,不跟你兜圈子,你和皇后娘娘的定力一向是最好的。”謝清認輸,直截了當地問:“你昨天和娘娘說了什麼?”

“叮囑幾句而已。你以爲說什麼?”齊朗不太在意地說。

謝清搖頭,知道是白問了,便轉回正題:“失去了太后的牽制,雲貴妃會肆無忌憚的,你考慮過嗎?”

“你不會真的認爲雲貴妃是對手吧?”齊朗失笑。

“輕敵是兵家大忌。”謝清很認真。

“的確!”齊朗點頭,“不過,想讓皇室宗族對一個卑賤奴婢的兒子稱臣,雲貴妃還要花很多的功夫,再說,三皇子並無帝王風範,雲貴妃又太張揚,皇族並不喜歡他們母子。——你還擔心缺少牽制她的人?”

齊朗仔細地分析給他聽,謝清不得不承認其中的道理。

“所以,祖父近來才頻頻與皇親接觸!”謝清了然一笑。

“其實……這也是不得已之舉!”齊朗苦笑,“於我們無益,唯一有益的是皇后娘娘!”

“什麼意思?”謝清有些不解。

“你不覺得太過平衡的局面對皇后娘娘很危險嗎?”齊朗解釋,“尤其是在陛下覺得世族的力量有點太過份的時候。誰知道陛下會怎麼想?”

謝清愣了半晌才明白他話中的意思,卻說不出任何話。

“相信陳氏的事情能給娘娘一個真正掌握後宮的機會!”齊朗輕笑。

不幾日,皇上在御苑賜宴,所有恩科進士俱得此榮,還有就是世族中被推舉的賢良子弟,齊朗第一次見到隆徽皇帝。

“探花出身世族,策論更是見識不凡,朕的確是有幸!”隆徽皇帝對齊朗很是讚賞,只是也有幾分冷淡之意。

齊朗並不在意,溫和恭順地按臣子應有的分寸應對,連隆徽皇帝也不由地在心底歎服,不過,這並未讓他改變主意。

宴後,授職的旨意依次下達,所有人都注意到,所有世族出身的人俱被外放爲官,留京的都是些出身寒族的進士,這是空前絕後的一次,在元寧皇朝只此一次。

同時,隆徽皇帝正式命刑部、大理寺會同宗人府處理陳氏家族的罪責,慈惠太后病倒。

一時間,雲貴妃的景昌宮門庭若市,紫蘇以害喜爲由,深居簡出,雲貴妃的勢力再次擡頭,甚至在一段時間裡達到鼎盛。

“娘娘,請就寢吧!”容尚宮提醒在書桌前的紫蘇,已是二更天了。

紫蘇沉默地起身,就寢。

容尚宮只能默默地熄滅宮燈,離開寢殿,她知道皇后在想什麼——今天早朝時,皇上宣佈,“考察皇子,只論才德,不分嫡庶”。

“好吧!陛下,就如您所願——反正,也不急於一時!”紫蘇躺在牀上,默默地在心中說,她撫上已隆起的肚子,“放心,我一定會讓你坐到皇位上的。”

隆徽十四年二月初十,皇后於寧泰殿生下五皇子,皇帝賜名玄顥;禮部按例爲皇后上尊號,皇帝欽定——

“文端”。

無人知曉,那一天,在寧泰殿到底發生了什麼,在元寧皇朝太醫院的醫案記錄上,文端皇后分娩的記錄也很簡單,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時,皇后生下嫡皇子後,發生了十分危險的事情,在換了幾位太醫之後,皇后才渡過危險,這也導致了文端皇后一生再無子嗣。

懷抱着年幼的皇子,紫蘇與皇帝一同在正儀殿接受百官朝拜,但是,紫蘇微笑的表情下,並無一絲喜悅,與她冰冷的手心一樣,她的心也是冷的。

史書上記載,這是文端皇后第一次在太政宮接受朝拜,那時,她年僅十四歲。

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
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