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

更新時間:2005-4-15 22:36:00 字數:4169

當晚,隆徽皇帝召了紫蘇侍寢,自然也是爲了談此事。

“紫蘇到底打算如何?”他直接問道。

紫蘇輕笑:“沒什麼!陛下怎麼能直接授意宣政廳呢?傳出去也不好聽啊?”

隆徽皇帝一笑:“朕不是在幫你嗎?”

紫蘇看了他一會兒,心中暗忖,皇帝到底是想幫她,還是想將後宮的權力架空!不過,隆徽皇帝只是看着她,並無什麼特別之舉,她也只能暗暗警戒,面上也未露一分。

“謝陛下厚愛了。”紫蘇笑言,“可是,陛下,您的理由也太牽強了!自古就沒有父母之罪牽連出嫁之女的。陳氏家族再如何,也不能牽連到太后與貞貴妃,這也是律法規定的。”

隆徽皇帝只是聽着,然後道:“你怎麼想?”

“臣妾在想貞敬皇后對容妃的處置。”紫蘇淡言。

“貞敬皇后是朕的祖母,朕還記得她總是十分嚴謹,那種皇后的威儀是朕再也沒見過的。太后也告訴過我容妃的事。那時,容妃正倍受寵愛,可是她卻派人打聽宣政廳的情況,被貞敬皇后發覺後,就被貶至永巷爲奴了。”隆徽皇帝回憶。

“一石三鳥啊!”他笑說,“樹立皇后之威;警告寵妃;還廢了貞貴妃——朕還真沒挑錯人!”

“陛下是明君!”紫蘇迴應。

隆徽皇帝坐到她身邊,正色言道:“朕告訴你一件事,昨日禮部侍郎上奏,乞朕早立太子,以定人心。”

“是雲貴妃的人吧!紫蘇很肯定。

“是。這會兒談儲君,只對雲貴妃的三皇子有利——誰讓紫蘇一直不見喜呢?”隆徽皇帝回答。

“陛下再拖一下吧!等科舉之後再定儲位可以嗎?”紫蘇請求。

“可以。”隆徽皇帝答應,但又提醒,“不過,還是那句話,朕想立三皇子,這儲位,朕不會幫你的。”

“臣妾明白。”紫蘇說得很淡。

說完此事,隆徽皇帝很輕鬆地與紫蘇笑言:“朕記得,貞敬皇后也是出身永寧王府,只是她非嫡系,對吧?”

“是。”紫蘇點頭,“永寧王府鮮少讓女子入宮,即使入宮,也大多是旁系。”

“也是怕樹大招風吧!”隆徽皇帝猜測,“一般來說,紫蘇應該早已定下婚約纔對,怎麼例外呢?”

“臣妾出生時,父王還在與兆閩大軍對陣,自然無暇考慮臣妾的婚事,後來,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就錯過了。”紫蘇邊思索,邊回答。

當宣政廳執事到貞貴妃的景榮宮宣讀懿旨時,貞貴妃差點暈倒。——

“貞貴妃以一品之尊,不思爲表,竟違《宮法》,窺探旨意,本宮念及皇子,不加重罰,降爲淑媛,移居明秀殿,以儆效尤。”

慈惠太后對哭訴的侄女只安慰了一句:“什麼都不重要,只有賢睿宮的歸屬最重要。”

賢睿宮即太子的居所,在中宮位定後,儲位又成焦點,尤其是隆徽皇帝即位以來,一直未曾立儲,理由更加充分,不過,在皇帝一句“先查戶銀,大考之後再議儲位”之下,爭執暫時平息。

三年一次的恩科是元寧寒族學子唯一的晉身之路,隆徽皇帝也十分重視,尤其是主考的人選,那是一點都不馬虎,與往年一樣,由謝遙擔任主考,其餘人選由謝遙提出,永寧王妃給紫蘇請安時說起此事,沒說別的,只說到謝遙的身子。

“外祖的身子也越發的不好了,聽外婆說,這夜裡也不睡不踏實,真不知那十幾天外祖能不能吃得消!”

紫蘇不好說什麼,只是笑着安慰:“不會有事的!謝老是主考,主要是監察、督促,不會怎樣的!你安心就是!”

“今年,齊朗表哥也要參加大考,外祖本想避嫌的,可是監察司說什麼不在五服之內,不必!”永寧王妃想起,當笑話說給紫蘇聽。

紫蘇想起以往的事,不禁奇怪地問:“他早該入仕了,怎麼還要參加大考?”

“齊家姨父三年前過世,齊朗表哥要守孝,所以拖到這會兒,外祖開始勸他不用參加大考,可他說,那是姨父的遺願,外祖只得依了他!”

“是啊!小時候,我們在一起讀書,只有他是真的在學,我們這些人,都是打發時間的!”紫蘇笑說,永寧王妃也笑出聲,兩人說起以前的趣事,好不開心!

晚上,紫蘇讓嫂子用完晚膳再走,一盤盤皇家美食讓人眼花繚亂,永寧王妃笑說:“臣妾還以爲上次立後時的宴席已是絕好,想不到今天有開了眼界!”

“也就是想讓你嚐嚐鮮,不然,本宮也不傳這一桌全席!”紫蘇笑說,招呼她隨意用。

容尚宮在紫蘇身邊佈菜。

“嫂子,這是新到的海鮮,本宮記得你最喜歡吃了!”紫蘇招呼她,自己也正要嘗一口,卻馬上放下筷子,掩住口鼻。

“這麼腥,能吃嗎?”紫蘇對容尚宮斥責,容尚宮一愣,隨即跪下回答:

“娘娘,御膳房的菜都經過嘗驗,奴婢們怎敢拿不潔的食物進獻?”

永寧王妃奇怪地吃了一口,說:“娘娘,這海鮮很正常啊!”

紫蘇皺眉,放下手,卻馬上離席,很不舒服的樣子,永寧王妃與尚宮們忙跟上去,容尚宮恭敬地問:“娘娘,要不要傳太醫?”

“還問什麼!快傳!”永寧王妃扶住紫蘇,大聲吩咐。

“是!”

扶着紫蘇坐下,永寧王妃才問道:“娘娘……是不是有喜了?”

紫蘇一愣,臉登時紅了,隨後說:“等太醫診脈後就知道了!”

皇后傳太醫是件大事,所有的妃嬪馬上到長和宮問候,連太后也派了人來。

三名老太醫隔着紗簾爲紫蘇懸絲診脈,好長時間還得不出結論,永寧王妃有寫着急了,責問:“只是診個脈,你們還要多久才能得出結論?”

爲首太醫與另兩人商量了一下,才跪下回稟:“皇后娘娘是有喜了!臣等恭喜皇后娘娘!”

一聽到這個喜訊,殿內的奴才馬上跪下給紫蘇道喜,頓時,道喜聲由內向外傳遍整個長和宮,那邊早有人向太后、皇上報告去了。

江尚宮接到消息,臉色頓時難看,卻也只能很無奈地、小心翼翼地向慈惠太后稟報,慈惠太后一愣,正要翻書的手懸在半空中,好一會兒,她合上書,吩咐江尚宮去長和宮祝賀。

江尚宮一走,慈惠太后的手握成拳,指節有節奏地叩着書桌,低垂的目光讓人完全不清楚她的情緒,殿內只有她一人,寂靜的環境正適合思考,在宮中那麼多年,慈惠太后每逢緊要時刻都是一個人獨處,直到想出一個妥貼的解決之法。

她很清楚,本來情況對雲貴妃最有利,但現在,皇后有孕,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不過,是否是大逆轉就不好說了,可是,無論如何,對自己的家族和剛降爲淑媛的侄女都無半點助益,而且,還有無窮的阻礙。

“這一次,哀家決不會將帝位讓出的!”慈惠太后自言自語道,保養得宜的臉上是一種不擇手段的陰狠。

當年,先帝獨寵長子,慈惠太后也是因撫養皇長子之故,才得以立爲皇后,爲了保住後位,在立儲的關鍵時刻,她聽從永寧王的“建議”,主動擁立隆徽皇帝。

“陛下鍾愛皇長子殿下,娘娘若違聖意,臣真要爲娘娘擔心了,畢竟娘娘的後位可有不少出身和勢力都不遜的後宮在覬覦!娘娘若失去皇上的愛護,不知……”

——當年永寧王半是勸說,半是威脅的話,慈惠太后永遠都忘不了。

於是,她只得上書擁立隆徽皇帝。

隆徽皇帝卻沒有那麼多煩惱,十分開心地到長和宮慰問紫蘇。

皇嗣繁多對皇室總是喜事,尤其隆徽皇帝即位以來還沒有嫡子,朝臣見皇帝高興,自然也立刻向長和宮敬賀,一時間,宮廷內外一片喜氣,至於喜氣背後的真心,只有天知道!

雲貴妃是最惱怒的人,可是她還是得去笑着恭喜皇后,只是回到自己的景昌宮,發了一通火,她立刻將自己倚重的輔政大臣劉桑弘找了來,商量對策。

劉桑弘也是眉頭緊皺,本來,他們計劃利用恩科大考之際,大造輿論,讓隆徽皇帝在恩科之後,立刻立三皇子爲太子,現在,皇后有孕,講究禮法的讀書人都會擁立嫡皇子,而且,皇后背後的勢力也不會讓他們如願。

“只能用陛下的話作文章,在皇后產子前,讓陛下確立太子!娘娘,恩科十月結束,那時,一定要讓陛下早作決定,越早對娘娘和三皇子越有利。”劉桑弘仔細地分析。

雲貴妃卻不滿意:“謝遙會讓我們成功?劉大人,你怎麼如此天真?”

“如果聯合太后的勢力呢?”劉桑弘提醒。

“與太后聯手?你認爲本宮會嗎?”雲貴妃冷言。

“娘娘,爲了三皇子的前途,您就算暫時向太后低頭又有何不可呢?”劉桑弘不以爲然,“您要知道,現在,只要對三皇子有利的人,就是您的朋友!”

雲貴妃默然。

與此同時,慈惠太后也想到了與雲貴妃聯手的可能性,細想之後,她沒有猶豫什麼,立刻行動。

“江尚宮,哀家要去景昌宮。”

“太后娘娘已經在景昌宮呆了一個時辰了,另外,輔政大人也進了景昌宮……”趙全詳細地稟報,紫蘇只是聽着,沒有任何表示。

“行了!”紫蘇打斷他的話,“意料之內的事,你知道該如何處理!”

趙全點頭,退了出去。

兩天前,紫蘇忽然下旨,任命趙全做長和宮總管,別說趙全,連容尚宮都沒想到,紫蘇也沒解釋,倒是趙全自己琢磨出了些意思——皇后用他不外兩條原因:一是當初的事他辦得利索漂亮,皇后欣賞他的能力;二是皇后要用自己在太后身邊的人脈。

十月初九,大考結束,十天後放榜,本該緊張的紫蘇卻很悠閒地招待起了客人。

“朗表哥,早就知道你來京了,只是,你要參加恩科,不敢打擾,所以,今天才請你來。”紫蘇很開心地對齊朗說。

齊朗也是笑說:“娘娘此時還能如此從容,小民也就放心了。”

“朗表哥,你存心的!明知我是什麼意思!”紫蘇佯怒。

“小民惶恐!”齊朗忙謝罪,只是根本就沒掩飾臉上的笑意。

“娘娘,您還有心情玩鬧?”永寧王妃打斷他們的對話,“齊朗表哥,你又不是不知道外祖那兒的狀況!”

齊朗不在意地聳肩,道:“王妃,皇后娘娘與姨丈都沒急,您怎麼這麼沉不住氣?”

“嫂子,朗表哥一向知曉輕重!——現在還不必擔心,對嗎?”紫蘇安撫她的焦躁。

齊朗淡笑:“不就是太后與雲貴妃聯手嗎?王妃急什麼!只是‘拖’字訣而已!”

“那麼容易,誰不知道?”永寧王妃氣極,“現在是拖不下去!”不明白這兩人怎麼還有心情在這裡玩猜謎遊戲!

“還真氣了呀!”齊朗失笑,“王妃陪太妃回趟汜州吧!回來時,一定是心情大好!”

汜州?

永寧王妃不解地皺眉,隨即了悟,笑開。

紫蘇也是一笑,說道:“這下嫂子可以安心了!”

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
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