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

更新時間:2005-6-7 21:08:00 字數:5844

紫蘇一行是在九月初十離開燕州的,鑾駕經官道入雲州至平津渡,換舟沿騰河返京,十月抵京,紫蘇並不着急,一路上不停地召見當地世族的掌權人,恩威並重,宣示皇家威嚴,對朝臣反倒不大宣召,便是尹朔、齊朗與謝清三個人也難得見到她一面。

從雲州進入承州,一路上都是歌舞昇平的景象,承州太守還特別獻上了一座十三幅的真繡屏風,內容是元寧十三州的風景名勝,當真是引人入勝,紫蘇自然也是讚不絕口,對承州太守方守望也是大加褒獎。

“太后娘娘,奴才聽說方太守最讓人敬佩並不是他的政績。”待承州的官員退下御舟,趙全才笑咪咪地對正在欣賞屏風的紫蘇說。

“哦?那是什麼?”紫蘇問了一聲,目光還仍然放在屏風上,心中並不以爲然,方守望破落世族出身,家無恆產,入仕之後從九品小吏升到如今的正二品的封疆大吏,政績斐然,連隆徽皇帝都讚揚過他處事嚴明、無人可及,這樣的官員除了政績,還有人什麼可讓人敬佩的。

趙全看了一下紫蘇的神色,確認她還有點興趣,才說下去:“太后娘娘有所不知,方太守家中可是有雙誥命呢!”

“雙誥命?”紫蘇不由驚訝,轉頭看向趙全,皺眉思索了一會兒,“哀家似乎有點印象,當年先帝曾經給過一個大臣雙誥命。”

元寧皇朝正三品以上的大臣,其夫人都有同品的誥命冊封,雙誥命是指一位大臣家中有兩個夫人得到相同的誥命冊封,這在元寧歷史上不多見的,嫡庶之間是要嚴格區別的,讓兩人女人獲得同等的地位,也就是亂了宗法,是不忠不孝的大罪,當然法理之外不過人情,元寧最初的一次雙誥命是宣祖敕封給右議政大臣韓時宣的兩位夫人的,韓時宣出身湖州世族,幼時即與承州盧氏的一位小姐有婚約,可是,宣祖乾寧五年,盧家因爲牽涉揚王謀逆一案,舉族流放北疆,只有身份未被剝奪,韓時宣的未婚妻自然也在其中,當時韓家已經準備退婚,卻傳來消息,那個女子病死途中,後來韓時宣奉父母之命另娶他人也就是順理成章了,乾寧十年,宣祖因睿王完婚,大赦天下,當時韓時宣已經是正三品的按察御史,沒想到盧家小姐竟然沒死而且找上了韓時宣,那也是烈性女子,只要韓家完成退聘之禮,韓時宣心中有愧,上表宣祖,宣祖對此大爲讚賞,不僅欽命賜婚,而且給韓時宣的兩位夫人同品誥命,因此開了雙誥命的先例。

“方氏與賀氏本就是世代聯姻的家族,方太守七歲時便與賀家的一位小姐定親,後來方氏因故敗落,賀家也有救濟,可是卻不願自己女兒嫁過去,只是不好開口,方太守十八歲時,正逢上恩科開試,便打算入京赴試,但念及老母無人照料,便請賀家嫁女完婚,賀家老爺不願女兒受罪,便讓小姐的丫環代嫁入方家,方守望也是無奈,沒有爭辯,後來金榜提名,官職在身,也無暇顧及家事,等到環境略好些,他纔回鄉迎接老母與妻子,回去之後,才發現,賀家小姐也沒有另嫁,反而與丫環一起侍候老母,甚至與家中斷了來往,不由大爲感動,因此,在爲夫人請封誥命時,方太守陳情懇切,爲兩位夫人請了雙誥命,聽說,賀家小姐前些年舊疾復發,長年臥榻不起,方太守是不離不棄,承州上下都說他是至情至性之人呢!”趙全說得十分生動,到最後,語氣更是歎服不已,紫蘇也不由點頭。

“照此看來,方太守的確是性情中人。”但是,她也只是淡淡地說了這麼一句。

在一旁伺候的葉尚儀也不在意地說了一句:“糟糠之妻不下堂——本就是理所當然,有何可敬佩的?”

趙全笑道:“話是這麼說不假,但是,真正能做到有幾人?”

紫蘇也輕輕一笑,道:“這話不假,是該找個機會嘉獎一下。”

“那麼,主子是不是在承州多停留一陣子?”趙全陪着笑問道。

“不忙。反正明天要到承州的首府,到那兒在說吧!”紫蘇擺手,“把屏風收了吧!哀家也該看奏章了。”

“是!”

看着紫蘇所在的樓船換上表示休息的燈籠,齊朗與謝清便走回船艙,隨行的宮人早已點亮了船裡的燈,見兩位大人進來,便順次退下。

“方守望倒是人才。”齊朗笑着對謝清評價,“封疆大吏能揣透上意的並不多。”

謝清無所謂地笑道:“那就可惜了!不過,真繡的確出衆,與湖州的臨繡比起來,是毫不遜色啊!”

“到真合時,你帶一些回去給倩儀與老夫人吧!”齊朗的手指在茶杯的邊緣輕輕划動,說得是漫不經心,“反正,我們會停留一陣子。”

“大少爺,客人來了!”船艙處有人低聲稟告。

“帶進來吧!”謝清神色一凜,回答下人,齊朗卻起身走到窗口,撐開雕窗,目光投向外面的水面夜景。

領人進來的是謝清的貼身侍衛,身後跟着一位錦衣華服的中年男子,經紅潤的肌膚顯示出此人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溫和的笑容卻掩不住眼中的精明。

“孫世兄別來無恙?怎麼人到了,也不來與小弟打聲招呼啊?”謝清笑着起身,招呼來人坐下,親自倒了一杯茶給他,隨即揮手示意侍衛退下。

來的是承州孫氏的當家人,孫海天,年紀比齊朗與謝清大了不少,卻是平輩,而現在謝清又有官位在身,孫海天也連忙陪笑接過茶杯,小心地說:“惶恐惶恐,賢弟現在位高權重,愚兄也是怕打擾你啊!”

“孫世兄也是事多吧!”謝清坐下之後,笑道,“今年孫家的事可不少!”

孫海天心中馬上活絡,口中卻是長嘆:“家門不幸,徒惹人笑話罷了。”

謝清點頭,關切地詢問現狀:“我在京中也聽刑部的人說過了,大理寺不是改判了嗎?世妹應該會無恙的。”

“無恙?人都瘋了,還怎麼無恙?”孫海天一時激動,道出實情。

“瘋了?”謝清一驚,連齊朗都轉身看向孫海天。

孫海天定了定神,嘆息着說:“海靜是什麼樣的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好好的一個妹妹,嫁過去不到一個月竟然連話都不會說了,整日裡只是呆坐着,就這樣,賀家還不放過她,非要將她置於死地不可!謝清,你看在兩家世交不淺的份上,幫幫海靜吧!”孫海天本來是三分真情,七分作戲,說到最後,卻是真正情不自禁了,那畢竟是捧在手心嬌養如掌上明珠的幼妹。

謝清微微頜首,卻是面露難色,道:“世兄也知道,我如今掌着刑部的事,可是,也沒有無緣無故推翻判決的道理,而且,承州的案卷上明白地寫着孫氏是自動交代的,這是鐵證如山,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孫海天臉色微變,目光閃爍地看着謝清,又轉向站在窗口的齊朗,不清楚這兩人是什麼意思。本來,他是認爲謝清與齊朗想爲他解決這件事,再討得一些代價,現在看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世兄,真是抱歉,我是真的不方便插手,這案子連大理寺都過問過了,刑部畢竟是刑部,做事要有理有據……”謝清淡淡地說着,也是在指點。

孫海天若有思地看着兩人,目光從謝清身上轉到齊朗身上,又轉回謝清身上。

“太后娘娘過幾日應該會到真合,娘娘對方太守似乎十分欣賞,應該會有所褒獎。”齊朗道出自己的猜測,,同時轉身,將目光投向窗外映着點點燈火光亮的河水。

“你們的意思是……”孫海天不由駭然。

謝清微笑不語,齊朗淡淡地回答:“我們有說什麼嗎?”

孫海天干笑幾聲:“兩位都是朝中重臣,在下卻只是江湖閒人一個,只怕難以明白兩位的深意,而且,在下直到明早,一直因爲家事難過,留在小妾那裡尋求安慰呢!”牽涉到朝中的事情,再多的謹慎也不過分。

“孫世兄,方守望與賀家的關係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也不想知道,我們唯一想知道的是,你有沒膽量拉方守望下臺!”謝清收起笑意,正色相告,話說到這裡,挑明也無妨了。

“……爲什麼?”孫海天也不是省油的燈,轉而沉穩地問他,“據我所知,方家和賀家都沒有犯到謝家與齊家的利益吧?”孫海天不由警覺。

齊朗失笑,溫和地對孫海天道:“世兄不知道嗎?方守望的座師是尹相,與我們可談不上什麼交情。”

“原來是這樣……”孫海天放下戒心,笑道,“既然如此,兩位是已經有打算了?”

“這個,世兄就不必知道太多了吧?”謝清笑了笑,傲然之氣一展無遺,“我們只希望世兄在太后娘娘面前言辭懇切地陳情哀求一番,至於方守望在不在場,都無妨。”

“隨便說嗎?”孫海天追問了一句。

謝清笑出聲,不禁搖頭,卻很認真地回答他:“世兄,你只要說出實情,指控什麼的儘管隨意,便是說方守望與賀家意圖謀反,也無不可,我們都可以替你圓下來,卻有一條,不要牽涉他人,只在方守望與賀家身上尋不是。”

孫海天心領神會,點頭應承:“兩位放心,我知道分寸。”

“這個分寸可是最難掌握的!”齊朗並不諱言,“太后娘娘很聰明,尹相也不笨,若是你弄巧成拙,我們也只能袖手旁觀,你明白了嗎?”

言下之意,他們並不保證一定會護他周全。

孫海天點頭,卻笑道:“聽說太后娘娘與永寧王情誼深厚,想必一定會體諒兄長對妹妹的維護之心是如何急切。”他也不笨,一族之長不是那麼好當的,若沒有幾分實力,他如何掌得住家族大權?

謝清與齊朗都沒有回答,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隨即便讓人送孫海天離開了。

“……果然是老狐狸!”謝清冷笑着評價剛離開的孫海天。

齊朗也關上窗子,重新坐下,一臉淡然的笑容,卻不太在意:“只顧眼前利益,哪裡算得上老狐狸?還是你自己變笨了?”

謝清莞爾,笑了一聲,道:“若是承州世族都是這種人,也就不奇怪關中世族爲什麼如此看不清世局了?”想要北疆之地,絕對是愚蠢至極的人才會做的打算。

齊朗不由搖頭。

“隨陽,忘了告訴你一件事情。”齊朗彷彿忽然想到了什麼,手指輕釦桌面,慢悠悠地道出一個消息:

“太后娘娘打算讓尹家小姐入宮。”

“什麼?”謝清目瞪口呆,半晌才道,“陛下還不到十歲呢!”

“明年就到了!”齊朗失笑,想看謝清失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可是……”謝清想反駁,但一時竟找不到合適的詞句,好一會兒,他才定神問道:“是大婚?還是納秀?”

齊朗搖頭:“應該說兩者都不是!太后娘娘很喜歡尹家小姐的詩詞,可能會讓她入宮陪伴一些時日,至於其他,就要看緣份了。”他說得清楚,卻也很模糊,讓謝清會意地一笑,也放鬆下來。

“說起來,夏家似乎並沒有合適的女孩可以入宮啊!”既然說到這裡,謝清也有意談一談,畢竟後位還是很誘人的。

“的確!”齊朗點頭,“依永寧王府一貫的作風,也不會讓自己家中連續出后妃;不知道太后屬意哪個家族佔據皇后的位置。”太后健在,立後便不是皇帝能夠做主的事情,就是成宗皇帝廢立皇后之時,也要讓章懿太后加印方可實行,更何陽玄顥尚且年幼,皇后的人選肯定要紫蘇確定。

謝清卻想到一個傳言:“聽說,當年立儲之時,太后娘娘以後位爲交換,纔得到王家的支持的,是不是真的?”

齊朗皺眉,很奇怪地看着他,思忖了一下才開口:“隨陽,你想讓謝家的女孩入宮爲後?”若非如此,他怎麼會問出這種話?——連王家向永寧王府求婚,紫蘇都不是太願意,何況讓王家的女孩做皇后?——關己則亂是一點不假。

“景瀚,你認爲可行嗎?”謝清想了一下,還是徵詢齊朗的看法,他的確有這個意思,也一直在物色家族中的女孩,畢竟謝淇成爲駙馬之後,謝家有三代子弟不能入仕,三代之後是什麼樣的光景,誰知道?身爲謝家的族長,他不能不爲自己的家族考慮。

齊朗輕笑:“隨陽,這個……你要去問紫蘇了……”他無法說什麼,這是皇室的家事,他不想插手,最主要是不想與陽玄顥起衝突,而且,這件事與他關係不大,他並不想讓齊家的女孩入宮,因此,也沒有流露過這方面的疑問,紫蘇也沒提過,上次說到尹相的事,才第一次說起這件事。

謝清看了他好一會兒,才笑着開口:“景瀚,我比較想聽聽你的看法。”很無賴的語氣表示出他的堅持,齊朗知道,這表示,自己若是不說,謝清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應該可行……”還是不想太爲難謝清,齊朗思索了一下,便回答了他——不是敷衍,對於紫蘇的心思,齊朗還從來沒猜獵過,而且,說白了,紫蘇也不可能讓一個外人執掌宮中的大權,選自己人的女孩應該是最有可能的,唯一不確定的因素在陽玄顥身上,若是他不願意,紫蘇是否會遷就,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你可以問一問紫蘇的……”齊朗還是那句話,謝清微微點頭,眼中卻難掩欣喜之情。

真合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城市,緊靠着騰河,因此也是重要的戰略之地,這座城市中南北客商雲集,因爲真合出產的寒緞與真繡都是天下聞名的珍品,紫蘇也來過這裡,但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因爲有心褒獎方守望,紫蘇與皇帝下船,住在真合城中的城防行轅,承州的世族也到那裡晉見太后與皇帝。

到達的當晚,紫蘇便帶着皇帝去了方家,對方守望與其兩位夫人多有厚賞,對那位賀氏夫人,紫蘇更是旌表嘉恩,接下來的幾天,紫蘇便一直在接見前來問安的世族。

“太后娘娘似乎很累。”齊朗一眼就看出紫蘇的疲憊,稟報了幾件軍機之事後,便關切地問候。

紫蘇苦笑:“應酬本來就很累人。”

“要不然,今天休息一下,如何?”齊朗關心地提議。

紫蘇搖了搖頭:“無妨的,都是要見的,哪個都不能輕忽!”

齊朗便不再說什麼了,退出行轅,正好見到孫海天攜家眷前謁見,兩人都只是微笑着點頭,便算打招呼。

“孫卿別來無恙?”紫蘇與孫海天也算熟識,便笑着問候,並無客套。

孫海天勉強笑了笑,點頭應聲:“謝太后娘娘關懷,草臣一切安好。”

他那點掩飾自然瞞不過紫蘇,她不禁皺眉:“孫卿有話不妨直言。”

“沒事,太后娘娘過慮了!”孫海天低頭笑語,讓紫蘇看不清他的神色。

“當真是哀家多慮?”紫蘇面色一沉,聲音也冷了下來。

“太后娘娘……”孫海天忙跪下,卻是欲言又止,彷彿無從說起。

紫蘇的眉頭更緊了,卻淡淡地說了一句:“孫卿也算是哀家的世交,若有什麼話,但說無妨,哀家不會加罪的!”

孫海天雙手抵在地毯上,緊緊地攥成拳頭,好半天,他竟痛哭出聲,紫蘇又是一驚,她記得很清楚,孫海天在同輩人中年紀最長,向來老成,這般失態卻是她第一次見到,她忙道:“孫卿,到底怎麼回事?”

同時,紫蘇示意趙全上前扶起孫海天,孫海天站起來,還沒立穩,卻再次跪倒,淚水竟不弄溼的面前的地毯,聲音更是哀慼。

“這到底是怎麼了?”紫蘇不由急了。

“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孫海天泣不成聲。

“求您爲海靜作主啊!”

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
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