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

更新時間:2006-9-5 8:09:00 字數:5554

論對紫蘇的瞭解,齊朗不會排在第一,但也出不了三甲,不過,在某些事情上,齊朗絕對是第一個明白紫蘇想法的人,這種敏感即使是趙全也做不到,畢竟,那需要的不僅是對當事人的瞭解,還要有對時局的掌握,這一點上,趙全顯然還沒有足夠的閱歷,而且,紫蘇入宮後並沒將真實的自己都表表現出來,趙全瞭解的僅僅是紫蘇作爲國母的表現,齊朗則不一樣,他們是青梅竹馬!因此,趙全與葉原秋對尹韞歡的舉動並沒有太在意,齊朗卻明白尹韞歡正在碰觸紫蘇的逆鱗。

與很多人所想的不同,紫蘇對於權勢並沒有過分的執着,畢竟,她是皇帝的生母,按照元寧孝道爲先的要求,又有成宗皇帝的先例在,陽玄顥即使掌權,也不會對自己的母親絕情之事,更何況,知子莫若母,紫蘇一直不輕易放權的原因就在於,陽玄顥並不是一個能夠穩妥掌權的皇帝。

無庸置疑,陽玄顥擁有出衆聰明才智,與元代歷代皇帝相比,毫不遜色,但是,他的性格,由於太過順遂的緣故,有時顯得有些柔軟,當然,身爲陽氏子孫,他同樣有着元寧皇族應有血性與壯志,正是這兩個因素,使得紫蘇對兒子總是有除了作爲母親以外的擔憂。

身爲永寧王府的掌權人,紫蘇對於很多皇室秘密可謂瞭如指掌,因此,她很清楚,陽玄顥這樣的性子,一旦大權在握,平時無事,可是,若是到需要決斷的時,往往會猶豫不決,這種情況下,最後作出的決策自然容易出錯。這還不是她最擔心的,她最擔心的是,陽玄顥時不時顯出的柔軟心性會讓他很容易地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從而失去自己的立場,這對於一個皇帝,一個掌握帝國命運的皇帝,絕對是最致命的缺陷。

齊朗很清楚這一點,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

紫蘇並不介意兒子爭權,但是,必須是陽玄顥自己想要權力,而不是受其他人的影響,纔想到爭權,尹韞歡以爲鼓勵皇帝掌權可以增加自己在皇帝心中份量,卻不知正給了紫蘇打擊她的理由。

陽玄顥對尹韞歡近來的表現是又驚又怒,卻又無處訴說,他畢竟是喜歡尹韞歡的,並不願意她受到責難,因此,當樑應不安地勸諫他不要見尹韞歡時,他表現得很輕鬆:“慧昭儀與朕最談得來,路上無事,不找她找誰?宜婕妤倒也好,只是凡事都只說三分,閒聊的話當要思忖再三才出口,怎麼打發時間?”

這是實話,樑應無話可說,畢竟陽玄顥是可以隨心所欲的皇帝,好一會兒,他才婉轉地進言:“奴才斗膽,勸陛下一句,雖說如今是太后攝政,可是畢竟我朝也有明文:後宮不得干政!慧昭儀近來頻言政事,實在是與禮不合,與法不合。”

陽玄顥自然是聽懂了,樑應是在提醒他,若真喜歡尹韞歡就不要讓她一錯再錯。

只是他真的喜歡尹韞歡嗎?

陽玄顥的腦海中隨即就反應出這個問題。這種下意識的反應讓陽玄顥愣在當場,也讓他發現,他其實從沒有真正考慮過“喜歡”與否,也許是因爲母親當時的教導,他很清楚,身爲帝王,他絕對不可以用喜歡與否爲準繩來對待自己的後宮。

“樑應,你退下吧!”陽玄顥擺手讓他退下,樑應說完之前的諫言就一直不安地等待陽玄顥的反應,可是,陽玄顥卻久久沒有表示,正感到奇怪,卻聽到他這麼一句沒頭沒尾的吩咐,當時就怔住了,不過,很明顯,他的身子比腦袋先有反應,等他想到無論如何先照做時,他已經在寢殿外了,不由又是一頭冷汗。

樑應一聲不吭地退下本來是極逾制的行爲,不過,陽玄顥正陷在自己的情緒之中,並沒有在意,殿內伺候的宮人都是他的心腹,自然也不會多舌,只是,回想,仍然不後怕。

陽玄顥在殿內漫不經心地踱着步子,直到趙全將他今天需要看的奏章送來,他才坐到書案前,拿起一份奏章,在自己面前攤開,卻根本看不進去,心中煩躁不安,按捺了一會兒,他還是忍不住一把推開奏章站起,這時才擡頭的他忽然發現趙全仍站在書案前,不曾離去。

“趙公公還有事?”陽玄顥無法不驚訝。

陽玄顥說得客氣,趙全也不奇怪,仍然恭敬執禮,道:“奴才奉太后娘娘之命,轉告陛下兩件事。”

“請說。”陽玄顥眼中閃過不安之色,卻仍然力持平靜地對趙全說。

“第一件是,太后娘娘傳諭,昭儀尹氏言行不當,擅議朝政,離間兩宮天倫,暫停昭儀供奉,籠閉自省,待迴鑾抵京再頒懿旨。”趙全說這些話時,目光一直沒有離開陽玄顥的臉。

陽玄顥明知這是一種試探,也無法保持平靜的神,驚詫不已地瞪着趙全,心中卻升騰起一股無法形容的情緒。

不是不知道母后的眼線遍佈宮中,任何人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她的耳目,可是,這樣明確的告知簡直就是警告,他無法不怒,可是,他又很清楚,從一開始,他就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必然的,也並非他所不樂見的,他又如何怒?——“似乎有點哭笑不得的意味了!”陽玄顥在心中自嘲。

“第二件是,明日議事,請陛下今晚好好準備。”落在奏章上的視線告訴陽玄顥,明天議事的內容就在那些奏章中,陽玄顥點頭應承。

趙全是太后身邊的第一人,不但宮人不敢對他失禮,陽玄顥也同樣不願得罪他,見他離開,便送了幾步,趙全誠惶誠恐,連聲道不敢,陽玄顥也就停步了,看到他走到門口,便轉身走向書案,沒想到趙全走了幾步又回頭,畢恭畢敬地對陽玄顥道:“皇上,太后娘娘對尹昭儀近來的言行十分不滿,對您卻沒有表示,您行事請千萬謹慎。”停進品秩昭儀供奉,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宮人不再尊稱其封號,也不會也敬稱其爲娘娘。

聽完趙全的話,陽玄顥沒有轉身,只是稍稍皺眉,淡淡地道:“煩趙公公費心了。”心下卻是冷笑,趙全怎麼會有心情來奉承他了!

這其實是陽玄顥過慮了,趙全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很清楚,自己在紫蘇心目中的位置,而他的閱歷也告訴他,在權力交接的時候,必然伴隨着犧牲品的鮮血,如果說,齊朗與謝清擁有無法輕動的權位,葉原秋不引人注目,那麼,最合適的犧牲品顯然只有他自己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以趙全的周詳與謹慎,自然會考慮退步之策,不過,在這一點上,趙全做來並不突兀,因爲,他雖然在後宮位高權重,但是,也一直很約束自己的行爲,在後宮之中,他的威信也並非全靠權勢威壓而來,所以,陽玄顥也只是在心中冷笑

面對太后毫無徵兆的雷霆手段,尹韞歡絲毫沒有招架之力,那是釜底抽薪的一招,她這才明白爲什麼紫蘇明明溫和可親,後宮上至太妃下至宮人仍對她敬畏有加。

誰是後宮的主宰?這個問題的答案到目前都沒有改變,尹韞歡一直清楚,卻從沒有真正理解主宰的意義。

對於紫蘇而言,她可以容忍朝堂上持有異見的臣下,卻無法容忍後宮中膽敢對自己挑釁的妃嬪。與皇帝的寵愛無關,僅僅是爲了維護自己的立身之本——如果說攝政權的基礎在於皇帝的話,那麼,紫蘇所有尊榮的根本就是皇太后的權位。

陽玄顥不明白母親的想法,但是,他也不打算頂撞母親。

至略重父權,但弒父卻非不赦之罪——禽獸知母不知父,殺害母親是禽獸不如的行徑,因此,至略人雖然只祭父系先祖,但是,大多更親近母系親人,家宅內院之中,母親的權威是最重的,每一個至略男子從小就會被長輩教導:“不干涉母親與妻子的權力纔是家門安寧之道。”因此,陽玄顥雖然年少,卻也不會爲母親處置自己的後宮而與其發生衝突,至少現在,在他的認識中,即使母親對他的後宮要求嚴苛,也沒有什麼不對。

尹韞歡在後宮的人緣並不差,她不似謝紋那般謹慎,尤其她是寒族出身,不可能像其他世族妃嬪那樣端起自傲的架子,這樣的尹韞歡在後宮中還是很得宮人的敬愛的,聽到太后的諭旨,隨行的宮人明裡不敢議論,暗地裡卻也有不少非議,只是礙着紫蘇素來處事公正,沒人敢說其處置的不對,事實上,尹韞歡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並不是什麼秘密,只是沒人願意擔“挑撥是非”的罪名,再說,太后耳目靈通也是衆所周知的,沒人認爲這件事瞞得過紫蘇,因此,等着看尹韞歡下場的人也不少,

謝紋是最平靜的一個,即使當晚陽玄顥問她對此事的看法,她也只是很中肯地回答:“太后先前贊昭儀恭謹嫺雅,昭儀卻辜負這四個字,太后惱怒也是正常的。”滴水不漏,更沒有透露出自己的任何看法。

陽玄顥也就是一問,根本沒有指望從她這兒得到什麼話,另一件事,他是真的想聽聽謝紋的看法。

“母后是這麼容易動怒的人嗎?”陽玄顥搖頭。

謝紋的目光閃動,卻沒有回答,默默地端過一杯涼茶放在陽玄顥面前。

“謝紋,你真的認爲母后只是爲此惱怒嗎?”陽玄顥不肯放過她。

“太后娘娘謀慮深遠,豈是臣妾能揣度?”謝紋淡淡地微笑。

這倒不是推諉,而是實情。雖然比起其他後宮妃嬪,謝紋要更加洞明世事,但是,那也只是在人情世故上而已,與紫蘇相比,她的閱歷還是淺薄得很,要她回答這個問題,陽玄顥強求了。

“你姑且說之,朕姑且聽之。”陽玄顥狡黠地笑道。

陽玄顥這麼說了,謝紋也不好再沉默,想了想,才小心地回答:“臣妾以爲,昭儀畢竟是寒族出身,位居後宮之首總是不合適的,縱使之前的晉封是依制而行,仍會有人對太后不滿,太后當然要撫平此事,昭儀的舉動只是給了太后一個無可置疑的理由。”

陽玄顥不滿地冷哼一聲:“寒族就不能爲後宮之主嗎?”

謝紋聽了這句話幾乎是大驚失色,看着皇帝道:“那是自然,本朝並沒有給予世族很多特權,可是,畢竟有身份上的區別。尊卑嫡庶乃是禮制的根本,讓世族向一個寒族女子稱臣,就是世祖皇帝也做不到啊!”

元寧皇朝視世祖皇帝爲聖君典範,幾乎事事都以世祖爲標準,就如同聖清皇朝將聖祖敬奉若神一樣,唯一的區別是,聖祖皇帝的繼承人爲了證明自己,選擇了對外發動戰爭,結果大敗而歸,還因此失去格桑高原西北商道的控制權,聖清由此盛極而衰,聖祖也成爲不可逾越的高山;而元寧的顯宗皇帝發動的戰爭勝利了,爲元寧皇朝迎來了立國以來的第一次開疆拓土的高潮,因此,後世的皇帝視世祖爲典範,卻也以超越爲榮。

陽玄顥自然也是如此,尤其是他正是年少氣盛的時候,雖然之前有過挫折,可是,包括紫蘇在內,所有人仍然對他抱有極大的期望。聽到謝紋這麼說,他直覺地感到不悅,卻也明白,她說的實話,元寧對世族的限制很多,世族本身也是矛盾重重,陽氏皇族更不會給世族造反的機會,但是,後位是世族的底線,一旦碰觸這一點,所有的世族便會聯合起來,那時,世族的力量才真的稱得上是“一手遮天”!

“朕自然知道世族的底線。”與謝紋對視良久,陽玄顥才淡淡地擠出這麼一句話。

陽玄顥說是如此說,實際上,內心深處,他仍然對些十分不滿,如同歷來的每一位皇帝,當世族對皇帝的行爲進行干涉時,他們都會產生一種不滿與屈辱的心情。

與前朝前代相比,陽氏的皇帝實在有太多的拘束了,在經歷了聖清末年的腐敗與大正皇朝迅速的崩潰之後,至略的有識之士認爲,毫無限制的集中大權並非最佳的掌權方式,而名門宗族龐大的權勢在成爲太祖皇帝助力的同時,也要求分享皇權的尊榮,這使得陽氏的皇權擁有前所未有的限制。

這個時候,陽玄顥才發覺與謝紋討論與後位與關的話題是很不妥的,畢竟,謝紋也是皇后的人選之一,而且,她正是世族認同的皇后人選,雖然謝紋向來不在意名位,但是,他知道,她出身旁系,宮中也有傳言,她的家境甚至不比殷實的寒族家門,只怕,她爲了家人以後在謝氏的生活,也不得不爭一爭後位,這樣一來,她只怕也無法維持公正的態度吧!

這樣一想,陽玄顥也就不再與她說這些事了,而是談起一些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其實陽玄顥現在更喜歡與謝紋閒聊,眼界與經歷的關係,尹韞歡所知的事情多在風花雪月與詩詞歌賦上,謝紋沒有尹韞歡那般的才情,卻有着更深刻、更現實的見地,這讓從小就規行矩步,連皇宮都沒有走遍的陽玄顥很是興味盎然。

當天晚上,葉原秋就將皇帝的行蹤告知了紫蘇,紫蘇未置可否地點了一下頭,表示自己已經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陽玄顥去見母后時,朝臣已經在等着了,顯然,就等他一人。

紫蘇主持的議事都是小範圍的,但是,卻都是做決定的討論,今天到場的除了尹朔與齊朗,還有戶部、兵部、太府與少府的正堂,陽玄顥並不意外,昨天看奏章時,他就知道,今日要討論的是南疆的戰事,或者說,是應否議和的問題。

這種議事不會像朝會上那樣,爭執不下,在這裡的都是實權者,沒有那麼多的道德文章可講,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不會有太大的分歧,這次也不例外,所有人都贊同議和,紫蘇也沒有異議,因此,接下來討論的是最現實的問題,如維持多少軍力、設置多大的緩衝帶以及索賠多少之類的,很快就有了定論。

“景瀚,給隨陽發道訓諭,他知道怎麼做的。尹相,你留一會兒,其他退下吧!”紫蘇下了命令,所有人都向皇帝與太后行禮,隨後退下。

“皇帝也回去吧!休息一下,我們準備走程。”紫蘇看向兒子,溫言吩咐,一臉微笑。

“是,母后娘娘。”陽玄顥遵命,只是低頭行禮時,暗暗地皺了一眉頭。

“尹相知道哀家的諭旨了嗎?”紫蘇沒有與尹朔兜圈子,直接問道。

“臣惶恐。昭儀自小被臣寵壞了。”尹朔不敢推諉,急着要請罪。

紫蘇卻淡淡一笑,虛扶了一把,道:“昭儀素來聰明,行止有度,哀家也很喜歡她,可是,有時候,聰明人會犯愚不可及的錯誤。哀家本以爲,昭儀不是那種小聰明的人,畢竟,尹相深得明哲進退之意,沒想到,哀家卻是高估了昭儀的見識。”

“臣惶恐。”紫蘇這麼說,尹朔只能如此回答。

“哀家希望尹相不要誤會哀家的意思,陽家的媳婦不是那麼做的。”紫蘇無意多說,輕輕地點了一句,就讓尹朔退下了。

此時,距紫蘇正式言明後位歸屬不到一個月。

PS登錄成功,心懷感激……激動啊!

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
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