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

更新時間:2006-5-8 22:56:00 字數:5812

崇明六年的正月在西南戰事中度過,在西南捷報傳來後,朝臣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久未露面的皇帝身上,但是,此時的宮廷已經被紫蘇完全掌握,半點消息都沒有走漏,而已經知曉原委的人也不會魯莽到露出半絲的口風。

真相可以掩下,人們的議論卻無法制止,二月初十的萬壽節成了無法迴避的焦點。

正月二十七,少府司服陽琮上書,請太后爲陛下行元服之禮。

“尹相選的人不錯,宗室皇親的身份,少府的職位,進言倒也是理所當然!”

“隨陽太輕視尹相了,畢竟有三十多年的仕途經歷,又是謝老最得力的助手,這點事肯定難不倒他,只是,陽琮是他的學生,太后不會不知道。”

退朝後,齊朗便邀了謝清上飲冰茶莊,自從夏承思相邀之後,齊朗便常來這裡,聽這裡的士子談論時政倒也不失爲一件調節情緒的事情,茶莊的掌櫃也是個聰明人,知道齊朗身份不凡,只是更加服侍周到,並沒有打聽什麼。

謝清是第一次來,一邊與齊朗說話,一邊聽得津津有味。

“這裡是個好地方,以後要常來纔是。”謝清不由點頭。

齊朗笑出聲,搖頭道:“那你記着自備茶葉,這裡的茶……嘖……我可不敢恭維。”這是實話,他每次來都是用自己的茶葉,他可不想太委屈自己。

謝清一愣,隨即笑道:“我還奇怪,這裡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茶!”獅峰龍井比不上大紅袍一年不到二兩的珍貴,卻也是產量極少的極品,謝清不好茶道,卻也愛其沁人肺腑的香氣。

“知道你喜歡!前些天,皇上才賜下的。”龍井並非齊朗最喜歡的茶,但上賜之物並不依臣下的喜惡決定。

“倒便宜你了!”謝清嘀咕了一句,想想就明白,現在他與尹朔皆是國戚,不宜有親疏之別,這種稀少的東西賜給齊朗自然是上策。

“行了,不扯遠了!方允韶那邊,你有說嗎?”齊朗正色問道,“尹相已經進言,皇上若是沒有相應的迴應,太后可不好下臺階!”

謝清一怔,苦笑着道:“我請不動他!”

齊朗皺眉,沒有說什麼,只是嘆了口氣,道:“隨陽,方允韶向來不與人深交,可是,他對陛下的影響力並不小,你需要這一點,多費點心吧!”

畢竟,現在,陽玄顥對他們都有戒心,只有方允韶,從來不涉政務,才能讓陽玄顥聽進諫言。

謝清也明白這點,只能點頭。

回到家中,謝清再一次下了帖子給方允韶,只是這一次,措辭相當強硬。

知道謝清一直待在書房中,倩儀皺着眉走到書房門口,敲了門卻沒有迴應,只得出聲:“隨陽,是我,能進來嗎?”

“……進來吧!”好一會兒,謝清才淡淡地回答,倩儀推門進去,看到謝清坐在書桌前,雙肘撐在桌,手掩住臉,很煩躁的樣子。

她關上門,走到丈夫身邊,手搭上他的肩,輕輕撫慰着,柔聲問道:“發生什麼事了?”

“方——允——韶!”謝清咬牙切齒,憤恨無比。

“與方太傅有什麼關係?”倩儀愕然。

謝清放開手,靠向椅背,一手握住妻子的手,冷哼一聲,說:“景瀚讓我勸方允韶說服陛下向太后退讓,他居然對我的邀請我置之不理!”

“方太傅會這麼有膽量?”倩儀有些驚訝,“河荊方氏並非名門望族,方允韶是方氏的嫡系長子,怎麼敢與您對抗呢?”

“我也不知道他的膽量來自於何處,不過,不可否認,方家的人還是有些膽量的!”謝清冷言,他的確動怒了。

倩儀不解,卻沒有詢問,事實上,也沒有機會詢問,因爲下人稟報:“少爺,太傅方大人拜見。”

謝清看了倩儀一眼,隨即冷嘲地一笑:“你回房吧!看來,有些人還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

倩儀低頭,看着丈夫出門,隨後也離開書房。

方允韶並不是真的想激怒謝清,他只是很單純地想置身事外,可是,很明顯,這是一個不可能的選擇。

走到大廳,謝清已經收拾好心情,一臉平靜地步入大廳,坦然接受方允韶的行禮,擺手請他坐下。

“謝相大人……”方允韶不知該如何開口,他並擅長交際。

“方太傅很難請啊!”謝清淡淡地微笑,“想請您過府一敘而已,居然要本相下了五份貼子!”

方允韶無言以對,額上已經有汗珠滲出,連忙想起身。

“坐着吧,方太傅!”謝清緩了語氣,他是請方允韶做事的,並不是要恐嚇他。

“下官惶恐!”方允韶放棄瞭解釋,低頭服軟,他很清楚,自己沒任何籌碼可以與謝清對抗。

謝清冷淡地一笑,神色卻溫和了些,揚聲吩咐:“上茶!”這纔是真正的待客禮

謝清不開口,方允韶自然也不敢開口,只能默默地飲茶。

“方太傅也是世族出身,不會不瞭解太傅之位的重要纔是。”謝清說得淡漠,“本相原本是這麼認爲,只是,現在,不得不懷疑了。”

方允韶擱下茶杯,是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只能皺眉看着謝清。

“太傅認爲本相言過其實?”謝清反問。

方允韶苦笑,訕訕道:“謝相稱下官君瑞即可,也不必如此複雜,能得謝相的指點,是下官的榮幸!”

“恭敬不從命,統領大人比本相年長,本相就叫大人一聲君瑞兄,談不上什麼指點,只是有幾句話想和君瑞兄說說。”

“謝相請說。”

“君瑞兄知道王家如此顯赫的原因嗎?”謝清漫不經心似地問了一句,隨即就端起茶杯,啜飲了一口。

“謝相說笑了,這個問題,至略誰人不知?王氏詩書傳家,幾乎代代元寧帝王都有王氏子弟爲太傅。”方允韶也不是傻子,這個問題怎麼會不清楚。

謝清笑着點頭,隨即就問道:“君瑞兄既然清楚,怎麼還想在此時置身事外呢?”

平靜下來,謝清立刻就明白了方允韶的想法,心中對此更爲不屑。

方允韶有些不知所措了,只能低頭嘆了口氣。

“君瑞兄,王氏一直沒有能夠成爲世族,但是,太傅的榮耀已經足夠他們在面對世族,無需低頭,也無需保持謙卑的姿態,這樣的榮耀,君瑞兄不想要嗎?”

方允韶語塞,的確,王氏家族雖然是寒族,但是,絕大多數的世族也沒有王氏那般的榮耀,河荊方氏只擁有世族的地位,無論是名望,還是資產,都無法與王氏相比,身爲方氏的下任宗主,他不可能不想要王氏那樣的榮耀。

“君瑞兄,機會就在眼前,可是,你似乎沒有伸手的打算,本相不能不爲你可惜。”謝清淡淡地評說。

“謝相是指現在宮中的局勢?”方允韶是負責宮廷安全的禁軍統領,自然明白宮中的真實情況。

“不錯。”謝清笑着點頭,“君瑞兄看得很清楚嘛!”

“我能做什麼呢?”方允韶苦笑,他不是妄自菲薄,他只有四品,是太傅中品級最低的,他能夠做什麼呢?能自保已是萬幸。

“你可以影響陛下的判斷!”謝清直白地回答。

“這一點,您與齊相都比下官有影響力!”方允韶看得很清楚,陽玄顥對所有的太傅皆是禮敬有加,但是,只有齊朗與謝清的教誨,他是真正放在心上的。

“君瑞兄,你別忘了,所有人都認爲本相與齊相是太后的心腹,陛下此時此刻,最不見的,只怕也正是我等。”謝清也是無可奈何,幾次上昭信殿,陽玄顥皆是一言不發,他根本無從說起,又談什麼勸諫。

“不是還有王家人嗎?爲什麼是下官呢?”方允韶的笑容更加苦澀。

“王家人不足大用,你是陛下最親近的太傅,這兩點還不夠嗎?”謝清反問,眼中的笑意絲毫未變。

“謝相希望下官怎麼做?”方允韶知道自己已無退路,只能暗自咬牙,面上卻只能無可奈何地一笑,低頭請示。

謝清伸手虛扶了一下,示意他擡頭,一字一句地說明:“自從去年臘月起,陛下就沒有給太后進過請安的箋表,連新年也是,方太傅要勸陛下遵從孝道纔是!”

“如此即可?”方允韶見他再無下文,不由驚訝地確認。

“如此即可!”

“下官會盡力勸說陛下的!”方允韶應承,也鬆了一口氣。

謝清輕笑,搖了搖手,溫和地對方允韶道:“君瑞兄,這只是底線,你若能做得更好,於你,於方氏,都會有更大的好處。”

方允韶苦笑,沒有出聲。

“顯宗皇帝以嫡次子入主東宮,其時,嫡長子猶在,方大傅以爲是何故?”謝清淡淡地問道。

“史載,顯宗皇帝在世祖諸子中最爲賢明。”方允韶不解謝清的意思,回答得中規中矩。

謝清沒有評價,只是微笑着背了一段話說:“帝南巡,永寧王隨駕,以皇三子、皇六子爲從,至江南,王不勝累,病,皇六子親至榻前,執弟子禮,躬身侍奉,帝以爲賢。”這是《元寧實錄•世祖卷》的原話。

“謝相……”方允韶似懂非懂,不由出聲。

“一日爲師,終身不改的制度,深究起來,也就從顯宗開始的,即使正位東宮,顯宗仍以弟子之禮尊崇永寧王,世祖皇帝也正因爲才以爲嫡次子最賢明,君瑞兄以爲善否?”謝清平靜地問道,只是方允韶卻不敢出聲,他並沒有謝清那樣大膽,敢如此直白地評價先帝。

“即使是顯宗皇帝自己也承認,論謀略,他不及出繼夏氏的皇五子,論政略,他不及任職議政首臣的皇七子,論軍略,他不及收復靈郡的皇次子,但是,他有一位好師傅。”謝清似乎有了興致,竟說開了,“不是永寧貞王,而是太學司教風然,正是風然在永寧貞王臥病時,進言顯宗,以皇子之尊,執弟子禮,親身侍奉,才讓顯宗脫穎而出。顯宗即位後,除了對欽命的太傅,唯一執弟子禮的便是隻有從五品官位的風然,並在即位三年後,爲風然加了太傅之銜,以此成定例。”

“謝相,陛下已經即位,與顯宗皇帝不同啊!”方允韶提醒謝清。

“君瑞兄,本相只是提醒你,一個真正的太傅,榮辱全繫於弟子之身,只有真正爲弟子打算的太傅,才能得到無上的榮耀,當然,如果那位太傅與永寧貞王一樣,擁有‘再無及此之寵’,那麼,不必太盡心也無妨。”謝清冷淡地迴應,“君瑞兄好好思量一下吧!”

“本相就不煩擾方太傅了。”謝清道出送客之辭,方允韶不及多想,只能起身告辭。

“好難得!我們的謝相大人居然好言相勸,一點脾氣都沒發作!”

方允韶剛離開,一個調侃的聲音就響起,謝清只能搖頭苦笑,看着從後堂步出的妻子。

“方允韶這種人,一味威壓會起反作用的,好歹陛下都叫他一聲‘太傅’,也不能太落他的面子。”謝清走向妻子,攜手離開大廳。

“呵!給你三分,你便當十分啊?”倩儀好笑地搖頭,“我看方纔方太傅的冷汗都快滲到外衣上了!”

那種不是威脅的威脅,有時候給人的壓力更大,即使話中只有五分壓力,聽的人也會自己放大成十二分,回想起來更是後怕!——不過,也就嚇嚇沒見識過的外人,對她,這種手段小時候就玩膩了。

謝清也不否認,爽快地笑出聲:“這招的確好用,只是太費神了,以後還是要少用。”

“別把自己說得那麼有先見之明,你也就是歪打正着。”倩儀見不慣他得意。

她還不瞭解自己的丈夫,讓他玩這種水磨的功夫,還如讓他把事情惹到極糟再收拾,合他的心,方纔也就是因爲不好明着發火,才陰陽怪氣了一通,見效果不錯,纔有意地用了,也是他今天的心情合適,要不然,方允韶哪還能有機會那麼安穩地和他說話。

謝清這次斂起了笑容,若有所思地看向妻子,倩儀被他的神色一驚,不安,更不解。

“夫妻本是同林鳥嗎?倩儀,你也是這麼認爲的?”謝清說的每一個字都仿若鈍刀一般,在她的心上狠狠地劃了一下。

“你知道了?”倩儀的聲音幽冷,卻隱約透着一分輕鬆。

謝清的手撫上妻子的臉頰,微笑着說:“我總不至於笨到這個地步吧?我的夫人!”溫柔的聲音如果情人在耳邊訴說愛語,倩儀卻只能低頭避開丈夫的手。

“你想怎麼處置我?”背叛是不可饒恕的,永遠沒有懺悔的機會!——倩儀沒有奢望。

“爲什麼要處置你?”謝清的手溫柔而堅定地擡起妻子的臉,眼中是淡然的笑意,“你做得很對,沒有必要的爭鬥還是及早抽身爲好!景瀚總比其它人好吧!”

“隨陽……”倩儀被他話中的冷意驚呆了。

“我的夫人,只是,你不該忘記,我不是景瀚!景瀚永遠不會因爲他的女人爲了他而做的小動作生氣,而我會!”謝清平靜地道出令她恐懼的話語。

倩儀欲言又止,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多高傲,此時此刻,任何解釋對他而言都是多餘,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發泄心中的怒氣,這一點上,他與紫蘇一模一樣。

“等陛下的萬壽節過後,就準備寧蘭的奉茶儀式吧!”謝清收回手,道出他的決定。

“我會好好準備的。”倩儀的手在袖死死握緊,才能平靜地道這句話。

寧蘭是謝清的侍妾,是他行過元服禮的,謝遙送的,奉茶儀式就意味她正式成爲謝清的側室,對元寧世族而言,側夫人與妾室有着天壤之別,妾室僅僅是臥房的飾物,並不算是家人,而側夫人卻是記入族譜的正式家人,對女人而言,妾室意味着她們永遠沒有資格親近自己的孩子,更不要奢望孩子叫自己一聲母親,而側室卻可以撫養自己的孩子,並得到孩子的承認。

僅僅一個奉茶儀式就區隔二者的雲泥之別,一步之遙,卻是很多女人一生都無法跨過的,因爲,確立側室必須得到正妻的應允,儀式必須由正妻主持,而很多女人可以容忍丈夫侍妾滿堂,也不會應允舉行這個儀式,因爲按照元寧的慣例,儘管側室所出仍爲庶,但是,在家族中卻與嫡出無異,包括家族的繼承權也是同等。

謝清與倩儀的感情和睦,逢場作戲之外,身邊的侍妾並不多,也沒有妾室育有子嗣,現在這麼要求,倩儀明白是警告,如果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那麼,謝清要她知道,在大難來前,夫爲磐石,妻如藤羅,她最好懂得適可而止。

謝清沒有再說話,伸手擁住妻子,輕輕地撫着她的背,算是安慰。

倩儀也挺委屈的,謝清在尹相那邊有安排,她也只是知道,並不清楚,更沒有想過告訴別人,這點輕重她還是知道的,謝清不避她是信任,或者說是不在乎,她若是泄露半個字,就是她的背叛,那天也是齊朗無意中一句話讓她想起了這事,雖然沒說話,卻足已讓齊朗明白五成了,她當時就後悔不迭,擔心不已,後來一直沒動靜,她正要放心,就得到謝清整肅家門的消息,話中的意思讓她心驚膽戰,現在謝清說她背叛,她又能解釋什麼呢?

PS:上一章的標題出錯,很抱歉!更新的速度一直食言,更是抱歉,我都快無地自容,很感謝至今仍保留此文的讀者,從今天起,我會盡量完成自己的承諾,至少保證每天都有更新,是否一章就不敢保證了,畢竟我的一章基本都在五千字以上,而我每天的實驗也很忙,能否打出那麼多字就不敢保證了。

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
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