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

更新時間:2005-9-16 22:48:00 字數:5641

永寧王麾下的軍力,平時便超過三十萬,戰時近百萬也不稀奇,畢竟元寧的北疆防線不僅漫長,而且衝突不斷,古曼與周揚都是尚武的國家,從不會放棄侵襲的機會,與南疆的防務不同,北疆防務還必須時刻注意兩國的交往,因此,永寧王升帳中最與衆不同的一點就是,軍中的幕僚也允許參與,便是他手下將領的幕僚,若是比較傑出,也會被允許列席,因此,當齊朗走進大帳時,並沒有任何人覺得驚訝,齊朗看了一下到場的人,並不是所有的北疆將領都在,只是留在行轅附近的領軍將領,再有就是永寧王的隨行幕僚了。

“齊相,請坐。”因爲齊朗是一品大臣,又是欽差,永寧王在自己的左首邊安了座位,齊朗微微點頭便坐下,其餘人自然無此殊榮,恭敬地給齊朗行過禮便按品階分立兩側,幕僚都站在後排,大帳的中間則是一個地形沙盤。

“各位將軍,情況你們的清楚,有什麼意見就暢所欲言。”夏承正神色嚴肅,一身戎裝,莊重地坐在首位。

帳中的衆人同聲應諾,隨後按品階依次發言,意見都很中肯,差別卻不大,只是手段運用的程度上有些不同,齊朗聽着不由微微點頭,明白這些人必是夏承正一手帶出的,用兵與處事的心思都相當正統平穩,先立不敗之地,再圖勝績,北疆防線的穩固可見一斑。

“齊相以爲呢?”夏承正見各人都已說,轉頭問一直一言不發的齊朗。

齊朗笑了笑,道:“王爺是掌兵之人,加強防禦不過是正常的軍務,何必問我這個外行人呢?”

“那麼,齊相也認爲成佑皇帝意不在我元寧,是嗎?”夏承正瞭然地一笑。

齊朗微微揚眉,笑而不語,他哪會聽不出夏承正揶揄之意,只能不語了。

夏承正見狀也不好再提,正色下令,其實也沒什麼太大變化,只是讓北疆沿線全備戒備,卻不能輕舉妄動,只要古曼大兵不越境,沒有夏承正的命令,一兵一卒不準戰,一箭一矢不準放。

各個將領迅速退出大帳,各自回營,同時大營中也一陣營忙碌,將命令傳到未來的各個將領處,齊朗看着那些幕僚來回地請命,擬文,夏承正卻徑自站在沙盤旁,沉吟着,似乎在思量着什麼,便也走到他身邊,與他並肩而立,仔細地看着沙盤。

不一會兒,齊朗的雙眉漸漸皺起,眼神也變得凝重起來。

“是高州城?”齊朗不確定地開口。

“你也看出來了?”夏承正驀地擡頭,眉目間還有一絲恍忽,隨即便恢復了清明意識,靜靜地看着齊朗。

“高州城是周揚南部咽喉,也是周揚南部目前僅存的一座重鎮城池,不僅控制着周揚與元寧的通道,還緊領周揚的最大港——蘇西。”齊朗回憶着高州城的說明,眉頭皺得更緊了,脫口而出的竟是:“上次怎麼沒有要這個地方?”

夏承正失笑,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是周揚與普蘭聯繫的關鍵之地,普蘭僑民集中,當時,我們的意見,避免給第三方介入的藉口,因此,特別繞開了這裡。”夏承正的手指着沙盤,說明得相當詳細。

“普蘭?!”齊朗冷哼,意味不明,還在帳內的幕僚卻都是一驚,停下手上的事,看着主帥與左相,眼中俱是驚疑不定的神情,能在這裡出入的,誰不是七竅玲瓏心,察言觀色的本事更在尋常人之上,又都是久經沙場的人,只聽齊朗簡單的一句話,便已明白其中的殺機。

“成佑皇帝應該也是看出了其中的玄機,所以才跑來的吧?”齊朗淡淡一笑。

夏承正默然,好一會兒才道:“我正是擔心這種情況!”

齊朗走到一旁的地圖前,看了一會兒,問旁邊的幕僚:“從這裡到平關要多久?”

“若是立刻起程,快馬加鞭的話,明天日落之前一定到。”幕僚都在北疆呆了許久,這種軍事上的計算還是很有握的。

夏承正也走到他身邊,皺眉問他:“你要去平關?”

齊朗點頭,面色凝重:“古曼太無所顧忌了!”

高州城與元寧的北疆防線形同一體,若是讓古曼得到,

短時還看不出,可長久下去,等於在元寧北疆釘了一個楔子,後竄無窮,成佑皇帝是隻記得自己的利益,還是根本另有謀劃?無論哪一種答案都是將元寧朝廷的眼力看低了!——齊朗的殺氣也是因此而來。

夏承正想了想,才道:“我陪你一起去!”他可不敢讓齊朗一人隻身去平關。

齊朗搖頭:“不必,王爺還是坐鎮大營比較好!我畢竟是文官!”

夏承正皺眉,不言語,齊朗卻拍拍手,道:“給我備馬吧!若是不放心,你就把親衛借我用一用。”

“也好!”夏承正只能鬆口,畢竟他身負北疆重任,的確不能擅離,而且,他對自己的親衛還是很有信心的,卻不知齊朗只是想着,若是真有不豫之事,最不濟,那些親衛也能將消息傳出,不至於誤了大事。

送齊朗離開大營,夏承正想了想,還是寫一份加急奏章,命人急送皇宮,可再如何急,等奏章到紫蘇手上已經是五天後了,這還是軍情急報,直接送呈紫蘇的關係,否則,至少還要再花兩天的時間在兵部與議政廳傳遞。

葉原秋看到內正司的內官捧着一個封匣快步走近,不由一愣,隨即迎了上去,皺眉道:“太后娘娘正與皇上和各位娘娘遊園,什麼東西非急着遞過來?”

那內官十八九歲,眉目清秀,十分討喜,聽到葉原秋的話,立刻苦了臉,委屈地回答:“葉尚宮,這是北邊來的加急奏報,中府哪敢耽擱?方纔掌事公公還對我說,一柱香內不把這奏章呈給太后娘娘,我也不必回去了。”

葉原秋是典書尚儀出身,看了一眼,便知道他說得不差,點頭,領他走近紫蘇。

陽玄顥正與母親說着不知哪裡聽來的典故,引來幾位後宮的陣陣笑聲,紫蘇也笑容滿面,聽到離奇處,不覺輕輕搖頭,陽玄顥正想繼續說,眼角瞥葉原秋與內官的身影,便停了下來,驚訝地看着兩人,紫蘇見狀,轉身看去,一眼便看見內官手上的封匣,神色不由一凝。

“太后娘娘,永寧王加急奏章。”內正司的內官呈上封匣,葉原秋接過封匣,遞給紫蘇,紫蘇看了一下封漆上的永寧王的徽記,雙眉皺起,伸手取過,卻沒有打開,看向幾位尚且年幼的後宮。

謝紋見狀,明白地低頭,對紫蘇道:“太后娘娘政務繁忙,臣妾等人先告退了,請娘娘恕罪。”

紫蘇點頭,笑道:“不必告退了!你們繼續玩吧!哀家先回中和殿了。”

“孩兒送母后娘娘回去吧!”陽玄顥乖巧地應聲,卻被紫蘇阻止了:“天氣這麼好,你還是好好玩吧!”

“是,母后娘娘。”陽玄顥不再堅持,行禮恭送母親。

到了中和殿,紫蘇還沒坐下便拆開封匣,取出裡面的奏章,隨手將空匣交給一旁的宮女,便開始看奏章,剛看了兩個字,神色便立變,揚聲道:“傳尹相與兵部尚書。”

“是,太后娘娘!”葉原秋跟在她身後,連忙答應,轉頭吩咐外面的宮人。

紫蘇坐到書桌前,凝神細看手中的奏章,眉頭鎖得更緊,不一會兒又擡頭,對葉原秋道:“把北疆的地圖取來,要興寧殿送來的、最新的那份。”

“是!”葉原秋不禁驚訝,聲音卻還算平穩,迅速找來上個月興寧殿送來的那份北疆地圖,又讓人移過案几,在上面展開,紫蘇走到案旁,目光在上面來回巡遊,葉原秋見狀也緊張起來,正在不知所措的時候,外面的執事宮人恭敬地稟報:“太后娘娘,尹相大人與兵部尚書大人晉見。”

“請他們進來。”紫蘇頭也不擡,揚聲答應,隨即又道:“葉尚宮留下,其他人都出去,殿外三丈之內不許有人。”

尹朔與江楠剛進殿就是一驚,總算兩人還能下意識地行禮,只是目光卻一直緊盯着案几上的地圖,紫蘇也不以爲忤,看了兩人一眼,直接說:“兩位都起來吧!過來看一看。”

兩人應聲站起,走到案几旁,心中卻疑惑着不知道應該看什麼。

“江大人也在北疆呆過,先看一下吧!等一下給哀家與尹相解釋一下!”紫蘇皺眉想了想,轉手將奏章交給江楠。

江楠低頭接過,看了尹朔一眼,纔打開奏章看起來,看完便交還紫蘇,紫蘇卻擺手示意他交給尹朔,同時問他:“怎麼看?”

“臣以爲殿下的想法是正確的,處理措施也沒有失誤。”江楠說得中肯。

“高州城!哀家問的是,你認爲高州城該怎麼處理?”紫蘇從地圖上擡頭,皺着眉對江楠說,眼中隱隱閃動着不滿。

江楠算是永寧王府的家將,紫蘇可不認爲他會不知道自己的想法,而他如此迴避,顯然是在試探了,因此,她也僅僅是不滿,畢竟,身處官場,再謹慎也不爲過。

江楠見尹朔也看完奏章,滿眼深思地看着自己,不由皺着眉道:“高州城雖然也是周揚重鎮,倒不算難攻,只是,臣以爲,奪取高州城是爲控制蘇西港,這就有點難辦了……”

“爲什麼?”尹朔在紫蘇的示意下,將奏章交給葉原秋,隨後就聽到江楠,不禁脫口而出。

紫蘇也皺眉,指着地圖道:“從高州城到蘇西港只有半天的路程,怎麼會很難控制呢?”永寧王的奏章也是這麼說的,因此,她與尹朔都很疑惑

江楠搖頭,擡手指向地圖,口中道:“太后娘娘恕臣放肆!這幅地圖並非軍營用的地圖,因此,很多細節都沒有標,從高州城到蘇西,的確只有半天路程,可是,束江的一道小支流正好從中間經過,河上只有一座橋,據說周揚的將軍府給這座橋守軍的命令就是,高州城一旦城破,便毀橋,這樣一來,我軍至少要耽誤兩天的行程,蘇西港居民中,佔最多數的並非周揚人,而是普蘭人,三天的時間,已經足夠普蘭介入了。”若是不顧及普蘭,他們當年便不會繞過高州城了。

紫蘇點頭,明白他的意思了,再想到兄長的奏章,低聲喃語:“還有古曼也在打高州城的主意……”

“古曼還不滿足嗎?”尹朔輕嘆,紫蘇笑道:“成佑皇帝不是會甘心偏安一隅的人。——比起北倫那對相得益彰的叔侄,周揚更易得手,他怎麼會放過,古曼十部只怕也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尹朔恍悟,低頭思忖了一會兒,才道:“古曼倒不是大麻煩,齊相已經去見成佑皇帝了,以齊相的才智,應當不難解決!只是,北疆新土始終沒有真正安定,這次若是再與周揚開戰,恐怕局勢會更不穩!”

紫蘇嘆了一口氣,走回書桌後的位置坐下,她自然明白這一點,周揚的民心不是那麼好收服的,這也是她不怎麼願意再與古曼聯手的原因,周揚現在是弱,可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她並不想給對手復甦的機會,可是,周揚不是別的地方,那裡的人有自己的歸屬感,大正皇朝佔領了一百多年,卻也在周揚耗了大半的精力,最後仍未能平安,她不想重蹈這個覆轍,現在北疆雖說沒有平定,可是,畢竟也算是至略的故土,尚可應付,而且每年的收益仍能讓她的滿意,若是擴大戰果,只怕會被拖入泥沼。

江楠沉默不語,他也明白朝廷的難處,其實,他方纔也沒有將原因全部說出,不過,開疆擴土要的是最後的利益能對元寧的發展有好處,現在,很明顯,若是不能控制蘇西港,一個高州城根本沒有多大用處,說不定還會引發北疆的動亂,既然不出兵,那個原因也就不必對太后與尹相說了,反正永寧王很清楚,也就足夠了。

紫蘇雖然在想着什麼,可是也沒有忽略江楠微微閃爍的目光,只是,她並不認爲那會是什麼重要的事,也就沒有放在心上,半晌,她開口:“尹相,擬一道旨意,密發給齊朗,從現在開始,北疆事務由他全權處理,讓永寧王全力配合他的計劃,只有一個原則,若戰,蘇西港必須全部拿下,若不戰,北疆新土必須平定!”

“是!”尹朔應聲,江楠卻一愣,隨即上前一步急道:“太后娘娘,年初調防,北疆防線多是新兵,若是開戰,只怕戰力不夠。”這就是他方纔未出口的原因。

紫蘇皺着眉看了他一會兒,忽然笑道:“伯安,你過慮了,這種事情,大哥難道還處理不好嗎?你似乎看輕他的本事了!”

江楠沒料到太后居然用這種話語回答他,還以字稱呼他,不禁臉紅,便不再言語了,與尹朔一起行過禮退下。

見兩人退下,紫蘇擺手讓葉原秋將地圖收起,隨後便坐一動不動,葉原秋得不吩咐,只能站在一旁候命。

“原秋,你是哪裡人?”紫蘇似乎想到了什麼,忽然開口,同時也看向她,葉原秋不由一凜,隨即低頭回答:“回太后娘娘,奴婢是燕州人。”

“燕州人?燕州緊鄰周揚,你見過周揚人嗎?”紫蘇微笑着問道。

葉原秋搖頭,見紫蘇不太相信,解釋道:“燕州荒蕪,除了幾處通商邊城,周揚人不會到別處,奴婢的家不在邊城。”

“哀家想起來了!”紫蘇微微頜首,隨即彷彿想到了什麼,再次沉吟不語。

葉原秋不明白,爲什麼太后今天總是在沉默地思考,方纔不是已經解決問題了嗎?難道還有什麼更困難的事嗎?還是……在爲齊相擔心?可是不太像啊!而且,若是擔心,爲什麼還下那道旨意呢?

“葉尚宮!”紫蘇忽然出聲,打斷了她的走神。

葉原秋連忙凝神,看向太后,只見紫蘇正在寫一張便箋,不一會兒便寫完了,等墨跡收乾的時間,紫蘇只是定定地看着她,好一會兒,慢慢摺好便箋,遞給她,沉聲交代:

“你去一趟宗人府,就說哀家派你去看望湘王的,把這個給湘王看。”

葉原秋一愣,覺得手中的便箋重逾千鈞,卻只能低頭應諾,退出中和殿。一出殿門,葉原秋便擡頭按住左胸,感覺手下的心臟急跳,彷彿隨時會跳出胸膛,旁邊的宮人都驚訝地看着她,卻不敢出聲,葉原秋想,也許自己的臉色早已蒼白如雪了吧?

不多會兒,她便恢復了正常,微微一笑向看着自己的宮人點了點頭,便離開了。

打着太后的名義,葉原秋自然很順利地進了宗人府,也見到了湘王,那是個不透光的房間,即使是白天也點着蠟燭,也許是因爲大病初癒,湘王的形容憔悴,旁邊是他的妾室在伺候,葉原秋一進門便低頭行禮,恭敬地奉上紫蘇的便箋,口中道:“太后娘娘命奴婢代她問候殿下。”

湘王沒有答話,示意鄭雲顏接過便箋,又讓她退到看不見便箋內容的地方,纔打開便箋,上面只有一行字,湘王卻緊銷眉頭,良久不語。

“發生什麼事了?”湘王淡淡地開口,卻不知問誰,只見葉原秋的身子微顫,隨即平靜下來,沉穩地回答:“永寧王上奏,言及高州城,太后全權交予齊相定奪。”

“哦?”湘王漫應着,隨即吩咐妾室:“雲顏,取紙筆。”

湘王寫好之後,讓雲顏交給葉原秋,隨即將紫蘇的那紙便箋置於燭火之上,看着它焚燬。

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
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