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

更新時間:2005-4-19 20:00:00 字數:7756

紫蘇與王氏見面的事無人知曉,趙全跟在紫蘇的身後,心中不禁歎服:自己的主子竟然在不動聲色間掌握了更多的籌碼,而且,至今仍能不焦不躁!他也竊喜,自己果然選對了主子。

就在他沉浸於自己的思緒時,他忽然看到假山旁閃過一張熟悉的臉,他腳步一停,悄悄地走開,不一會兒,他從假山後繞出,趕上正在御花園中散步的紫蘇一行人,湊近紫蘇,悄聲稟報:

“娘娘,齊朗大人調任都察司正,陛下已下旨了。”

紫蘇停下腳步,所有跟隨的人也停在那裡,過了一會兒,她轉過身,神色平靜如常,命令趙全:“請謝老議過事到長和宮。”

“謝老,是誰要景瀚回京的?”紫蘇眉頭緊皺,有些擔憂。

她知道謝遙是很看重齊朗的,不會讓他輕易涉險,白白犧牲性命和前途,應該是謝遙無法拒絕的人要求的。

“是永寧太妃的要求。”謝遙如實稟告,但對此事,他也有樂觀的看法:

“娘娘,景瀚回京雖有些冒險,但也未嘗不可。——此事是陛下先提出的,臣只是表示贊同。”

“這樣嗎?”紫蘇略略放心。

“陛下也需要安撫一下世族的不滿,而調齊朗回京不失爲上策。”謝遙解釋,“而且,吏部考績,齊朗屬上品,調任也是情理之中的。”

紫蘇點頭,但仍有些不解:“母親爲什麼要讓景瀚回京呢?”她自言自語般低語,卻想不出滿意的答案。

謝遙無聲地在心中感嘆,他明白永寧太妃的意思,可身爲外人的他又豈能插手此事,只能讓紫蘇自己領悟了。

紫蘇的腦海中靈光一現,但隨即就被她否定了,定了定心神,她問謝遙:“景瀚打算何時完婚?”

謝遙搖了搖頭:“盧家老太太病倒,這婚事得拖上一陣子了。”

紫蘇冷淡地點頭,他們都明白,盧家是想左右逢緣,誰都不敢得罪。

“謝老,若聯合王氏的力量,嫡皇子有幾成把握?”紫蘇想聽聽謝遙的看法。

謝遙想了想,道:“五成。”

紫蘇微微頜首,笑了笑,又提了另一個假設:“將陛下的考量排除了呢?”

謝遙一驚,但他還是回答道:“那樣,除非有奇蹟,嫡皇子纔會失去帝位。”

“本宮也這麼認爲。”紫蘇笑語。

“娘娘,您有何打算?”謝遙有些心驚地問道。

“怎麼樣才能讓貓兒心甘情願地去吃辣椒?”紫蘇淡漠地笑着,“謝老,什麼都不用做,只要讓辣椒沾上貓的屁股。”

謝遙愣住了。

紫蘇站起來,走到窗口,已經入夏了,外面景色如畫,紫蘇緩緩地對他說:“謝爺爺,這是你教的啊。”

謝遙看着窗前的皇后,也想起了當年的情況,那是在紫蘇的父親死後沒多久,剛處理完葬事,永寧王府的幾個小妾就不安分起來,紫蘇被弄得心煩不已。

那天,紫蘇到謝府議事,早到了一會兒,謝遙正在花園逗貓,見到她,就問了一個問題:“紫蘇,你說貓兒吃不吃辣椒?”

“當然不吃!”紫蘇很肯定。

謝遙笑着招過下人,下人抱過貓,看了一下謝遙的眼色,便將一罐辣椒醬塗到貓的屁股上,隨後,將貓放下,那隻貓痛苦難當,淒厲地慘叫,不停地舔自己屁股上的辣椒。

紫蘇定定地看了好一會兒,才擡起頭,對謝遙說:“謝謝!”

“娘娘,陛下是一國之君啊!”謝遙提醒。

“一國之君也是人。”紫蘇依舊看着窗外,淡淡地言道。

“陛下不該真的認爲他的意見很重要。”紫蘇轉過身,“我完成了他的心願,可是,他卻認爲,這樣,他就是最重要的人物了!荒唐!竟然想與整個世族爲敵!也不想想,失去世族支持的皇室會遭遇什麼樣的情況!”

謝遙沉默了,出身世族的他本就代表世族的權益,雖效忠皇帝,但當皇權與世族的特權發生矛盾時,本能地,他要維護世族。

“其實,世族的特權,於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陛下也是爲國家考慮。”作爲議政廳的首席大臣,謝遙不得不承認,陛下打壓世族的行動還是有不少支持者的。

紫蘇搖頭苦笑:“陛下哪是爲國家考慮?謝老應該比我更清楚陛下這樣下去的後果!”

謝遙再也無可反駁了,他明白,隆徽皇帝的行動毫無計劃,只是近乎無理地不讓世族子弟擔任重要官職,又一次次地剝奪世族的既得利益,世族已是怨聲載道。

“陛下並不愚蠢!”紫蘇重新坐回位置,輕輕地將衣裳理好,連腰間的絲絛都無一絲紊亂,她沒有看站在下首的謝遙,右手緩緩地搭上雕飾着飛龍的扶手,垂下頭淡淡地低語,但聲量足以讓謝遙聽清楚每一個字,“也許在很多臣子眼中,陛下只是個不算昏庸的君主,可是,他一直都是很清醒的!對帝王而言,文韜武略並不是最需要的素質,那麼多的臣子不就是爲皇帝做事的嗎?行軍征戰、撫定民心,甚至於捉筆行文,每一件事都有人做,皇帝其實只要做一件事——用人!

“陛下一直以來都是明智的,賞罰分明,十分公正,所以,他的身邊從不乏爲他盡心盡力的臣子,而他也能真正地接納他們的建言;可是,現在的陛下卻被私心雜念矇蔽了心神,他在深陷在自制的泥淖中,不能自拔,而看到身邊的人都是乾淨清爽的模樣,他也就認爲,自己沒有任何不妥!

“這種狀態不能再持續了,必須讓陛下明白他的錯誤。”

聽着她的話,謝遙漸漸領會了她的意思,同時,也有了明確的思路。

“老臣遵旨。”謝遙低頭,而這句話已不是平常禮節性的答覆,其中多了許多複雜的意味,比如敬意,比如臣服。

齊朗調回京都,但官階只是四品,每日的公事也不過就是整理報告,十分清閒,不過,都察司正卻有真正的權力,對官吏的升降有絕對的影響力,因此,公事以外的事卻是很多。

齊家也是望族,齊朗的父親又曾官居二品,京中自然有住處,齊朗的調令一下,謝遙便派人將那處舊宅收拾了一下,齊朗回去京後便一直住在那裡,由幾個老僕人服侍着。

應酬完,齊朗回到家中,老管家便呈上了一堆拜貼,他不在意地隨手扔到一邊,並不打算細看,但剛離手,就覺得那裡面似乎有什麼眼熟的東西,不禁微微皺眉,重新拿起細細翻看,不一會兒,就看到了,打出封套,取出裡面的便箋,閱後,他沉吟了一會兒,老管家正好指揮下人進來,要服侍他就寢,齊朗揮手陰止,道:“先不忙,我還要去趟永寧王府。”

“這會兒?”老管家訝然,“少爺,都這麼晚了,還是明天去吧!”

齊朗淡笑着搖頭:“永寧太妃親筆邀請,連皇帝陛下都有不會拖延的!快去讓人準備。”

“是。”

“齊朗表哥,母親一直在等你。”永寧王妃陪着齊朗走向太妃的寢室。

“太妃有什麼吩咐嗎?”齊朗問道,“派人說一聲就是,還等我到這麼晚。”

永寧王妃搖頭:“母親沒說。”

到了寢室門口,永寧王妃放輕腳步,走進去,服侍的人一見他們,便道:“太妃娘娘說了,齊少爺一來就叫醒她,這會兒,正等着呢!”

王妃點頭,領着齊朗進了內室。

“齊朗來了,坐吧,我這藥味重,委屈一下了。”永寧太妃招呼齊朗,又對王妃說:“你讓下人都有出去,你在門口守着,我有話跟齊朗說。”

“是。”王妃應聲出去,讓下人都有出去後,就讓人在迴廊上擺了個座,按婆婆的吩咐守着。

“書桌上有本《聖清雜史》,你拿過來。”永寧太妃輕聲對齊朗說,齊朗雖不解,仍將書取來。

“讀過嗎?”太妃問道。

齊朗點頭。

“那你最喜歡誰?”太妃淡淡地問他。

聖清是至略國的第一個皇朝,這本《聖清雜史》是後世著名史學家譚慶秀所撰,按時間順序依次爲皇朝的重要人物作傳,十分真實。

“張翊君。”齊朗想都沒想便回答,畢竟這也不是秘密。

張翊君,聖清的一代名相,也是《聖清雜史》中最後一位丞相,自他以後,“聖清無相矣!”——譚慶秀如此感嘆,因爲此後,爲相者皆碌碌無爲;張翊君去世後不到八十年,聖清滅亡,後世史學家曾研究,若無張翊君的一番努力,聖清就不會再有那近八十年的統治。

太妃點頭,看着他又問了一個問題:“景瀚可願效張翊君?”

“願!”齊朗回答得很肯定。

“此心永不更改?”永寧太妃再問,看着他的眼睛,認真無比。

齊朗也看着她的眼睛,似乎要看到她的心靈一般,良久,他看着永寧太妃的眼睛回答:“此心若變,短折而終,永不超生!”

永寧太妃垂下頭,笑了:“齊朗,不要怪我,我只是一個母親。”

“晚輩不怪。”齊朗淺淡的笑容沒在一絲不滿,“這也是晚輩一直以來的想法。”

《聖清雜史》上記載了一段野史:張翊君爲相二十年,施行了一系列改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效,在於得到當時聖清攝政——孝儀公主的支持,而孝儀公主與張翊君不僅是合作密切的君臣,還是彼此相愛的情人,因此,張翊君才一直爲孝儀公主充當謀臣,使其掌握天下三十餘年,張翊君去世後不到五年,孝儀公主也病逝。

永寧太妃病逝!

隆徽皇帝爲此罷朝一日,以示哀悼。礙於禮制,紫蘇不能親自致奠,便派遣容尚宮代她前去。

容尚宮返回宮中,臉色蒼白,似乎受了不小的驚嚇,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怎麼了?娘娘問了好幾遍了!”趙全皺眉提醒,紫蘇也的確有些不悅了。

“娘娘……”容尚宮期期艾艾地開口,“一些朝臣在靈堂打了起來。”

“啊!”所在人都有一愣,紫蘇也不例外。

好一會兒,紫蘇才重新開口:“怎麼回事?說清楚!”

“奴婢剛準備回宮,就聽見一個官員感嘆,說‘永寧太妃病故,邊疆再如何,永寧王也該回來!畢竟王妃年輕,娘娘又不便出面!’王妃也在,自然也聽見了,就不高興地沉下臉,這時,另一個官員冷哼了一聲,說‘忠孝怎麼寫都忘了!連這種話都有說得出來!’,好些人都附和,說邊疆戰局有變,自然要以國爲重,臨陣換將也是兵家大忌!可另一個人又冒了一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那場面就開始亂了,就那時,一個人揪住了說這話的人,很氣憤地嚷嚷:‘你小子讀過幾本兵書?上過幾次戰場?不就是考中了進士嗎?在這裡……’”

“說重點!”紫蘇打斷她的話。

容尚宮打住,想了想,說“那人說‘你們這些人奪了我們的官職不說,現在居然還想爭兵權!’說着就動手了,然後一羣人分成兩派都動手了!”

紫蘇聽完,臉色雖平靜,卻也很沉重,沒表示什麼,只是讓她下去休息,隨後,她招過趙全吩咐:“你注意一下太政宮的狀況,有消息馬上來通報!”

趙全忙領命。

紫蘇坐在殿中,思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兵權是她最重要的籌碼,絕對不容有失!這點是永寧王府歷代相傳的秘訓,紫蘇早已熟記於心,所以,他們的父親死後,她的兄長並未回京,直到兵權確定,才請了恩旨,而這一次,謝清和齊朗在信中也說明,“不宜回京”,而且,“很巧的”,邊疆又有了新情況,自然,兄長也就沒回來。

但是,這會兒,怎麼出了這事?

是雲貴妃爭權嗎?

不是!她不需要這麼誇張!

可是,這種低劣的手段也不像是別人的!

紫蘇暗自思忖,漸漸有了些頭緒,不禁愕然。

接到監察司的奏摺,隆徽皇帝也愣了好一會兒,不禁搖頭,看了一下同時送來的都察司正對此事的處置意見,提筆批覆:“議政廳照此擬旨。”

讓內侍將這些較緊要的奏摺先送往議政廳,隆徽皇帝纔開始處理其它不太急的奏摺,正在這時,候在殿外的孟濤恭敬地稟奏:“陛下,皇后娘娘求見。”

隆徽皇帝不禁詫異——紫蘇從不曾主動到太政宮的。

“快請她進來。”

隆徽皇帝合上奏摺,離開書案。

紫蘇走進御書房,斂首行禮:“臣妾參見陛下!”

隆徽皇帝伸手扶起她,笑道:“免禮。”說着,將她引到偏殿落坐。“紫蘇有事嗎?”隆徽皇帝先開口詢問,其實,他大概也猜到她是爲何事而來了。

紫蘇淺淺地笑了一下,道:“臣妾想知道,在永寧王府鬧事的是哪些人?”

隆徽皇帝看出她的不解以及一絲苦澀,安慰她:“朕已經處理了,紫蘇不必爲此事傷神!”

紫蘇默默地點頭,但未告退。

“紫蘇!”隆徽皇帝挽住她的手,認真地說,“軍隊是國家的根本,不要將軍隊牽涉進朝廷的事!軍人的使命是保衛他們的國家!軍人的榮耀在於對君主的忠誠!政治,不是他們該知道的事情,也不是他們該涉及的領域!你明白嗎?”

紫蘇看着他,靜靜地聽着他的話,直到他說完,她纔開口:“讓軍隊效忠並服從一切指令,那也是陛下必須考慮的!”

紫蘇屈膝跪下:“陛下,永寧王府對皇室的忠誠是不容懷疑的,臣妾自然不會以元寧皇朝的安危爲注!——這是臣妾對您的保證。”

紫蘇站起,看着隆徽皇帝,問道:“陛下,您能對臣妾保證什麼嗎?”

隆徽皇帝無語。

“那麼,請您不要再要求什麼了!因爲,臣妾早已說過,臣妾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讓臣妾與嫡皇子能活下去!”

“太過強勢的后妃與外戚都是帝王最忌諱的!”隆徽皇帝皺眉警告。

紫蘇笑了,這是隆徽皇帝第一次真正說出這一點。

“陛下,只有君弱臣強的時候,帝王纔會格外注重君主的權威:‘權臣不可怕,真正的帝王就要善於駕馭權臣!’——陛下不會不知道高宗皇帝的這句話吧?”

隆徽皇帝沒有說什麼,只是放開手,紫蘇行禮退下。

回到長和宮,紫蘇淡淡地笑了,在心中默唸:“以最敏感的軍權作餌!——景瀚,你也太大膽了!”

容尚宮看到紫蘇的笑容,心中也就放鬆了,那種篤定的笑容表明,一切都在掌握中了!

“娘娘……”猶豫了再猶豫,容尚宮還是遲疑地喚了一聲,但又不敢逾越本分問出口。

“想問什麼?容尚宮,你想知道什麼?”紫蘇笑容不變,容尚卻有些心虛地低頭:“奴婢不敢!”

“其實也沒什麼敢不敢的?你從本宮入宮就跟在本宮的身邊,也可以說是本宮的心腹了。”紫蘇微笑,手指輕釦桌面,“這事很簡單,有人想用不孝的罪名奪本宮兄長的兵權,自然引來一場爭執,本宮以退爲進,讓陛下明白不要動那個心思,所以,本宮現在的心情很好!”紫蘇不避諱地笑說,當然也沒說全,不過,至少可以讓不少人相信。

容尚宮若有有思,但是,還是不太明白,紫蘇卻沒再給她機會,擺手道:“你先退下吧!本宮累了。”

“是!”容尚宮忙行禮退下,看着她的背影,紫蘇不由輕嘆。

心腹?在這個後宮中,心腹往往是最厲害的殺招啊!

景瀚,安排下這一切的你可還對誰有信任?

人心是最複雜也最容易明白的東西啊!

面對隆徽皇帝忽然下的調令,謝遙終於放心了。剛開始聽齊朗說這個計劃時,他是一點也不敢苟同,可是,聽齊朗分析了幾句,他就被說服了,雖然還是很不安,但是,的確是個不錯的計劃,不過,直到真正得到預期的結果,他才放心下來,儘管,昨天紫蘇就說了,陛下會清醒了。

回到家中,齊朗已經在等他了。

“如你所料!”謝遙笑說,“只要這次考績是上品的,全都有了新的任命。!”

齊朗點頭,很滿意這個結果。

“你也有調令。”謝遙繼續說,“少府詹尹,正三品。”

“調我到少府?”齊朗愕然。

少府,說白了,就是皇室的私庫,掌握整個皇室的用度,可以說是與皇室最親近了,當然,也算是皇帝的親信,許多世家子弟都想到少府任職。

齊朗有理由驚訝,畢竟,怎麼看,皇帝也不像太喜歡他的樣子;只是,隆徽皇帝還真的是很欣賞他的,只不過,當時有心結在,這會兒,心結解了大半,自然也就想重用他了。

雲貴妃接到這個消息,雖然心下是氣急敗壞,可是還是力持冷靜地讓宮人去請劉桑弘,劉桑弘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猜到,這個結果必然與皇后去太政宮有關。

“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我們才擁有今天的實力!眼看着就能讓皇兒入主賢睿宮了!居然,讓陛下的心血來潮給毀了!”雲貴妃冷冷地將手握成拳,“皇后,你真的以爲單憑你的力量就可以讓一個剛滿週歲的小孩成儲君嗎?我們就好好鬥上一場吧!”

“貴妃娘娘,現在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一切都還是有轉機的!”劉桑弘深思之後,緩緩地分析,“陛下有言在先,立儲不分嫡庶,您要相信三皇子的資質,也要相信,陛下是絕對不會捨棄您的!”

雲貴妃不由地笑了,對於這點,她還是很自信的:“那是當然,陛下怎麼會捨棄我?”

“嫡皇子還小,‘國賴長君’,只要以此爲立足點,還是能得到朝中輿論的支持的。”劉桑弘也非一般人,冷靜地爲她分析朝局,細細計算有多少人可以相信。

雲貴妃點頭,正要說什麼,卻聽到自己的尚宮在外稟奏:

“娘娘,皇后有旨:所有三品以上的後宮立刻到長和宮。”

“有什麼事?”雲貴妃疑惑地問,這是從未有過的事。

“據傳旨的尚宮說,是關於選秀的事。”

“選秀?”

紫蘇看了一下眼前的妃嬪,見已到齊,便淡淡地交代:“五年一次鱗選宮女,自然是不用你們操心;不過,爲陛下選擇新秀卻是不能馬虎,你們的後宮的品級都算高的,本宮怕看漏了好的,你們也一起來看看!選中的都是主子,也不能讓奴才去調教,所以,你們還要負擔一下調教之責,都明白了嗎?”

“臣妾明白。”所有的妃嬪齊聲答道。

“大皇子、二皇子還有三皇子都行過冠禮了,也該儘早完婚纔好,雲貴妃、榮妃,你們自己留心一下,看中了知會本宮一聲。貞淑媛不能去,安昭儀,你就代她看一下吧!與她商量一下。”紫蘇吩咐。

“是。”安昭儀忙應聲,她是慈惠太后的外甥女。

“你們沒事就退下吧!”

“是。”所有人行禮後離開長和宮。

雲貴妃頗有深意地回頭望了紫蘇一眼,端坐在上位的紫蘇只是笑着目送她們離開,對雲貴妃的回頭彷彿沒看到。

雲貴妃轉過頭,離開這座宮殿,她沒有如其他妃嬪那樣,從側門離開,儘管那樣會近很多,她從長和宮那富麗堂皇的正門走出,然後轉過身,望着這顯赫的宮殿,她冷冷地笑了,十分嘲弄地看着“長和宮”三個大字,感到無比可笑:

長和?這是全天下最難的事!在這座尊貴的宮殿中,上演過多少幕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的權位之爭?

文端皇后,今天坐在那高貴無比的位置上的你,又是如何渴望保住你現在擁有的尊貴呢?我想你一定不曾向任何人低過頭!你的驕傲滲透在你的每一滴血中,揉在你的骨髓中!在你的眼中,我看到是不在意的笑!——你已不再視我爲對手了!

你竟是如此自信!

真想知道,等到我比你尊貴的那一天,皇后娘娘,你要如何維持你的高貴!

總有那麼一天的!

看到雲貴妃最後回頭的眼神,紫蘇知道——她不會放棄的!

她緩緩地起身,離開已經空蕩蕩的宮殿,在心中說着任何人都不會聽到的話:

“雲貴妃,再不放棄,你會輸得很慘很慘!你還不相信啊!已經狼狽不堪的你爲什麼永遠都有精力來對抗呢?是不是即使一無所有了,你還是不會絕望?”

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
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