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

更新時間:2005-8-28 12:18:00 字數:5671

暮春時節,江南早已是煙花滿天,暖洋洋的溫度讓人心曠神怡,惟願沉醉其中,可是,位於北方的成越,早晚卻仍有隱隱的涼意沁人肺腑,尤其是那穿堂而過的北風,若是穿得稍單薄些,禁不得要打個寒顫,因此,見書房仍開着窗,尹夫人也就不免進去嘮叨幾句,先吩咐跟着的侍女關了窗,轉臉便對尹朔道:“老爺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怎麼還這般不知保重?”

尹朔對夫人向來客氣,倒也不反駁,只是陪着笑命人上茶,才解釋:“方纔覺得房裡有些悶人,才讓下人開了窗,夫人也是來得巧了。”

尹夫人自然不會真與丈夫爭辯什麼,也就一笑置之了,侍女接過下人送上的茶盞,恭恭敬敬地遞到尹夫人手上,正是尹夫人最愛的碧螺春。

“老爺是不是有什麼煩心事啊?”尹夫人也不飲茶,將茶盞擱在一邊,關切地問道。

尹朔知道夫人也是好意,卻因爲心中實在煩悶,被她這麼一問,更是煩躁,便擺手不語,只是眉頭緊皺,面上是難掩的不耐,幾十年的結髮夫妻,尹夫人哪會不懂他的心思,便笑笑放過不提,說些另一樁事:“前幾日,慧婕妤派人來,說宮中沒什麼遊戲之物,想讓我們把她平常玩的那些物件送進宮,我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忌諱,就含糊地回了一通,老爺以爲呢?”

尹朔凝神想了想,回答:“倒沒什麼忌諱,只是私下傳遞畢竟不好,讓婕妤回太后娘娘一聲,你再命人送進去吧!”

尹朔也知道近來皇上對尹韞歡有些冷落,孫女的那些玩具也的確精巧,也許可以引起皇上的注意,畢竟陽玄顥正是愛玩的年紀。

尹夫人應承了一聲,便準備起身離開,這時就聽門外有下人通報:“老爺,宮裡有人來。”

尹朔神色一凜,眉頭皺得更緊了,揚聲讓人進來,問道:“是什麼人?說了是奉誰的意思嗎?”

下人遞上一塊玉,垂手答道:“來人有宮裡的腰牌,沒說旁的,只讓奴才把這個交給您,說是您看了就明白了。”

那是一塊上好的翡翠,更難得的是,式樣樸而不拙,雕工精而不媚,一面刻着寒山居士的山水圖,一面是兩行字,倒不是大家手筆,卻也是不拘一格的灑脫隨意,不謅媚,不張揚,如流雲散風一般,透着一股清靈。

“江山千古秀。天地一家春。”尹夫人看了一眼,念出上面的字,不解地道:“這是哪位啊?”擡頭還想說什麼,卻看見尹朔已經變了臉色,不由也緊張起來。

“夫人先回房吧!”尹朔也不解釋,擺手讓夫人離開,自己已經走了出去,尹夫人本想讓他加件衣服,見他根本沒聽見,只得作罷,嘆了口氣,徑自離開了。

尹朔認得這塊玉,是年前康焓進貢的一些珍寶中的一件,不是最珍貴的,只是太后一眼便看中了,一直放在身邊,他倒不認爲是太后親至,只是肯定來人是奉太后的意思來的,自然是不好怠慢,心中盤算着如何應對,也就沒注意到外面的涼風。

因爲是宮裡來的人,下人自然不敢讓人在外面等,早就迎進了大廳,又奉了茶,尹朔一進大廳就見紫蘇坐在主位,閒適地品着香茗,身邊站在趙全,趙全似乎在說什麼,讓紫蘇微笑着點頭,很贊同的樣子,尹朔自己是一驚,愣在門口,有些不知所措了。

“臣參見太后娘娘。”尹朔回過神,連忙行禮,紫蘇卻起身走到他面前,親自扶起他,笑道:“尹相也要注意身體,雖然已經三月了,夜裡還是有些涼的。”

尹朔這時才覺得身上穿得單薄了些,不由苦笑,幸好大廳門窗緊閉,還不算太涼。

“謝太后娘娘關心!”尹朔低頭回答,隨即看向紫蘇,不解地問道:“夜深風寒,太后娘娘親臨臣宅,不知有何吩咐?”

紫蘇坐回上位,擺手示意尹朔坐下,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只是關切地道:“尹相先用些熱茶,事情,我們慢慢說。”

下人得了命令不準入內,這倒茶奉水的事自然落在趙全頭上,紫蘇話音剛落,趙全已經倒了杯茶,送到尹朔的手邊,尹朔恭敬地接過,用了一口,便擱下,平靜地看着紫蘇,鎮定下來,他也就大概明白紫蘇的來意了。

應該是想安撫自己吧!——明天就是朝議的日子了。

用晚膳的時候,尹朔便接到消息,本來答應明天協助自己的大臣,超過半數都告了假,他自然明白是紫蘇的手段,這讓自己惱火,方纔在書房,他連破釜沉舟的心都有了。

紫蘇彷彿沒有感覺一般,依舊細細地品着手中的茶。

“太后娘娘不是隻喝洞頂烏龍嗎?倒不知娘娘對毛峰也很喜愛啊!”尹朔不好莽撞地追問,只能找個話題來說。

紫蘇擱下茶杯,笑着道:“不過是以訛傳訛,哀家對這些東西素來不挑剔,特別喜歡也是下人送的多了。”

尹朔同樣微笑着迴應:“娘娘仁厚。”

“仁厚?這是尹相的真心話嗎?”紫蘇微微側頭,眼中有一絲冷意若隱若現。

“太后娘娘一向以元寧爲重,臣說的自然是真心話!”尹朔眸光一斂,依舊笑着回答,語氣十分誠懇。

紫蘇不禁揚眉,笑容中帶着淡淡的嘲諷,尹朔卻起身,上前一步,很認真地道:“臣請太后娘娘申斥齊朗與謝清,以定衆臣之心!”

這一句話讓紫蘇斂去笑容,緊皺的眉頭顯出不解,冰冷的怒意也更重了。

尹朔卻沒有退讓,擡頭直視紫蘇的眼睛,重重地說了一句話:“太后娘娘既有歸政之意,又爲陛下鋪設坦途,那就該爲齊相與謝相思慮周全!”

“啪!”

紫蘇一手拍在手邊的小案上,精巧的茶盅震動了兩下,終是翻落,茶水金傾在案上,趙全連忙收拾,手下不停,心中卻也是一驚,他再一次覺得自己與尹朔相交那麼久,居然如此不瞭解他,他可沒想到尹朔竟然敢說這種話。

紫蘇並沒有後續的動作,說她動怒,可是面上卻是相當平淡,說她無動於衷,只怕在場的兩個人沒一個會信。

掌心有些痛,紫蘇不必看,也知道掌心肯定是紅了,那一瞬間,她是憤怒了,可是,她知道自己不能發火,看着尹朔堅持的目光,她明白尹朔並非挑釁,而是真的在想勸說自己。

“這是哀家應該考慮的事,與尹相無關。”平淡地開口,紫蘇的告誡之意十分清楚,尹朔卻笑了,低下頭輕輕嘆息,隨即擡頭,苦澀地道:

“太后娘娘,這些是與臣無關,臣在這個位置上,但求無過便可安享尊榮,再過幾年,便可致仕還鄉,想來史書上也不會留下什麼惡名,可是,位極人臣就當爲主君分憂,臣入相閣以久,雖不及謝老,可是也算曆經三朝,太后娘娘生來就尊崇無比,所知不會比臣少,臣不敢賣弄,只請太后娘娘爲元寧安定,明斷聖裁!”

“說了這麼多,尹相倒真是大公無私了!”紫蘇冷笑,相當不悅,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尹朔都是逾越了,而且,他也未必就沒有私心。

尹朔一時無語,紫蘇也不再開口,她還不想現在與他攤牌,一片寂靜中,趙全拭去最後的水漬,走回自己原先站的位置,小心地進言:“太后娘娘,尹相一向中立,公正忠誠之心,無人不知。”

廳裡的氣氛稍稍緩了一些,尹朔沉默了一會兒,手碰觸到收在袖中的玉,微微一怔,隨即取出玉,將玉放到紫蘇的手邊,接着退回原位,紫蘇的目光投向玉,沒有說什麼,擡手取過,手指輕輕撫過玉上的刻痕,卻沒有收起,尹朔看着她的動作,眸光一閃,隨即低低一嘆,淡淡地開口:“世人皆有私心,臣亦難免!千古江山沉浮,汗青猶記幾多風流?太后娘娘將臣推到如此的位置,本就是將臣置之死地了!聖賢尚且知權變之道,何況臣本非固執之輩,只是太后娘娘,臣今日所言雖有私心,但是還是以公義爲重,娘娘本是玲瓏之人,不會不知。”

尹朔說完這些話,神色之間的疲乏已經顯而易見。

紫蘇還是沒有開口,只是不再擺弄手中的玉,而是將玉緊緊攥在手心,甚至可以看出她手指的關節已經發白。

的確,她明白尹朔的意思了,可是被窺破心思絕對不是什麼愉快的事情!

將尹朔推上首相的位置,卻從未真的賦予實權,先是謝清挾家族勢力毫不退讓,接着,齊朗又在自己的偏袒與世族的匡扶下步步緊逼,雖不曾明目張膽地損他的體面,可是,尹朔的首相當得有多難,她心知肚明,更何況,他是先帝詔命的顧命大臣,不可否認,尹朔退讓得徹底,他也動過爭權的心,卻不曾真的引起黨爭,他到底不願元寧內亂!

最近,她一再地托起尹朔的權勢,一再地退讓,也不過是希望他在齊朗與謝清的擋箭牌!

尹朔看得清楚,因此也疲憊不堪!

身居相位多年,元寧的情況,尹朔比任何人都瞭解,出生寒族,他有更多的進取心,卻不得不將心力耗在朝中勢力的平衡上,可是,權位之爭,他真的是很生疏!

看着紫蘇仍握於手中的玉,尹朔不由閉了閉眼,他並非不知進退之人,察言觀色,他知道紫蘇已經動了殺機,卻又強自按捺,明知應該緩和一下氣氛,可是,沉吟了一會兒,尹朔還是道:“太后娘娘,三司輿論是君主的明鏡,知得失,明損益,請娘娘爲元寧後世着想,不要因私心輕毀此制!娘娘有鴻鵠之志,應該明白孰輕孰重!”

人貴自知,一個貴已道盡一切,言官的存在就是提醒所有人隨時自省,若非事關謝清與齊朗,紫蘇也不願對三司的言官出手,控制輿論是一回事,真正讓三司對某人忌諱,甚至從此不敢彈劾參奏卻是另一回事!

這個風險她不是明白,可是,現在的她不能自斷手足啊!

看着眼前神色莊重的尹朔,紫蘇鬆開太過用的手,那塊晶瑩翠綠的玉穩穩地置於掌心,朝上的正是刻字的一面。

“江山千古秀,天地一家春——寒山居士本是亡國遺臣,這幅《秋意山水》雖是佳作,哀家卻素來不喜其中的悲愴之意,偏偏這兩句話投了哀家的眼。”紫蘇淡淡地說着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話,手指卻一一拂過每一個字。

“所以,哀家收了這塊玉。”平靜的話語道出理所當然的結論,尹朔卻不由皺眉,隱隱覺出了其中的深意,再看到紫蘇柔和的笑意,以及與之不相襯的冰冷目光,不禁更肯定自己的想法。

“尹相,這世上沒有幾樣東西是能夠讓人全然喜愛或者全厭惡的!你說是嗎?”紫蘇用冰冷的目光與他對視,說話的語氣卻依然平淡。

尹朔沉吟,隨即便領悟她的意思,瞪圓了眼睛盯着紫蘇,卻見她眼中已經褪去冰冷,周身盈動着淡淡的平和氣息,與那此養尊處優的名門少婦毫無二致,他不由又是一愣,暗想自己是否想錯了。

“太后娘娘是暗喻取捨之道嗎?”思忖片刻,他還是按照原先的想法開口,想知道她是否真的動了殺機。

紫蘇聞言眼中竟閃過一絲驚愕,似乎很意外:“取捨?”她挑眉反問。

“尹相,哀家可不是在與你討論什麼取捨!”紫蘇笑言,心中卻不由嘆息,尹朔畢竟不是能領會她意思的人,不過聽他的話,或者該說,他想得太複雜了。

“尹相想多,哀家只是想告訴尹相,但凡有一絲一毫投了哀家的眼,哀家都想留着那整件東西,玉是如此,人也是如此!只有全然厭惡之物,纔會讓人有毀的心思!”紫蘇的笑意輕淺,語氣卻是認真的。

“尹相你縱有萬般的不是,哀家卻也記得你的好處。”紫蘇看着尹朔,一字一字地認真地對他說出口,尹朔卻是駭然,立刻跪伏在地。

“太后娘娘!”

“尹相,不避諱的說,朝廷何時都有派別,爭鬥不止也是事實,可是,哀家掌權以來卻是令行禁止,下面從沒推託拖沓之舉,哀家知道,尹相你在其中用了不少心。”紫蘇說的是實話,內閣議事,尹朔對決定不無保留,卻向來是盡心策劃,努力達成目標,很多事情,書面計劃與具體實行還是有區別的。

“是娘娘決策英明,臣不敢居功。”尹朔真心實意地回答,元寧有完備的典章制度,可是,想精益求精就是權變之道,龐大的國土不可能處處安寧,更何況還有強敵在側,上位者的每個決定都是成敗的關鍵,也曾懷疑過年輕的太后能否真正掌控大權,畢竟,她不曾接觸朝政,卻不得不佩服她後來的每一個決定,她的彈精竭慮可以從每一份認真的批示中輕易讀出,因此他認真地貫徹她的決定,配合她的行動,權勢是後來纔有的想法,他最初的想法很簡單,真的很簡單!

紫蘇的神色十分複雜,靜靜地看着跪伏叩頭的尹朔,良久,她起身走到尹朔身邊,輕輕地扶他起身,隨後,以尹朔從未見過的莊重姿態,認真地問道:

“尹相,就如你所說,哀家要歸政,就必須思慮周全,你願意幫哀家嗎?”

尹朔全身一震,定定地注視着皇太后,心中不由苦笑:年紀不過二十出頭的她何來這麼深沉的心機,步步進逼不算,還要別人心甘情願!

“太后娘娘,微臣不堪……”

“周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北疆新土,反抗從未停息;古曼,兵強馬壯,鐵騎千萬,無往不利;西格,心有不甘,富可敵國,虎視眈眈;兆閩,盛氣凌人,伺機而動!尹相,這些只是元寧的鄰國,還沒有算上他們的盟友!”紫蘇毫不客氣地打斷他的話,“元寧沒有足以自保的防禦屏障,哀家攝政之始,爲何對外用兵?什麼冠冕堂皇的話都是假的,安定民心,穩固朝廷纔是真的,皇帝年幼,哀家又默默無聞,這些國家哪個不是蠢蠢欲動,朝廷內又有先帝遺留的黨爭未止,哀家只能用雷霆手段穩定國本!六年!哀家六年心血,纔有現在的局面!——皇帝親政是另一道坎,對所有的勢力都是一次絕無僅有的機會,一旦出失控,便是元寧的大難!尹相,哀家可說錯了?”

不再平靜的語氣略顯激昂,尹朔看得見紫蘇眼中閃動的火花,也聽得到自己更快更重的心跳。

“哀家不求別的,只求一個穩!”紫蘇再次壓下激盪的心緒,力持鎮定地開口,“尹相,你願意幫哀家嗎?”

“臣可以說不嗎?”尹朔終於回答,有些無奈,卻不再掙扎,“太后娘娘,臣身爲議政首臣,可以看着元寧陷入那一步嗎?”

不是不知道助她的後果,但是,他拒得了嗎?

身在至略,長在至略,他怎麼能看着皇朝好不容易纔有優勢消失無蹤?

看着放心微笑的太后,尹朔卻收斂神色,十分認真地問道:“太后娘娘,您真的打算歸政?”

紫蘇沒有驚訝,也沒有回答,只是走回原位坐下,同時,也收起了笑容,趙全知道,真正的交鋒纔開始,尹朔也非易與之輩,怎麼會不讓太后付出代價,而太后執意如此,只怕也不得不答應他。

趙全的思緒飛轉,計算着自己的得失。

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
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