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

更新時間:2005-9-19 22:38:00 字數:5966

《元寧實錄·順宗卷》

崇明五年五月,湘王病篤,宗人府報仁宣太后,湘王妃上表請諸太后,太后下付宗人府議之,宗正以祖制不赦謀逆陳表,太后默然,命帝親探。

這是陽玄顥第一次踏入宗人府,宗人府所有成員都列隊迎候,年僅十歲的皇帝走下鑾駕,高貴沉穩地與宗正對晤,隨即便讓衆人退下,只留宗正領路去見湘王。

陽玄顥對湘王的印象一隻停留在那個謀逆未遂的夜晚,對於這個皇叔,他不是沒有恐懼,可是,他也從沒有想過,有一天,他會以這種卑微的姿態病倒,甚至於死去,看着已經滿頭銀髮的老者躺在臥榻上,連起身都有困難,陽玄顥不覺有些動容,緩緩地說:“皇叔重病在身,不必拘禮了。”

湘王臉上顯出驚訝的神色,看向皇帝,好一會兒,才低低地笑出聲,淡淡地道:“臣遵旨,謝陛下體恤之意。”

陽玄顥無語地與他對視,揮手讓宗正退下,走近湘王,清澈如水的眼眸卻掩去了所有的心緒,任湘王如何也看不出他到底在想什麼,只能在他站到自己身前時,自嘲地一笑:“太后娘娘將您教得很好。”

陽玄顥不知道該怎麼迴應,只能用沉默表示自己的高深莫測,這應該是正確的態度吧!——“如果你不能做到明察秋毫,那麼就要謹慎,要諱莫如深,要藏而不露,那樣,你纔看清足夠多的情況,才能明辨是非曲直。”紫蘇是這樣教導的,陽玄顥深信自己無法與練達的湘王較量,因此,他採取這種掩人耳目的姿態,不說話,只是靜靜地看着、聽着。

湘王沉默了一會兒,才又一次開口:“陛下過得好嗎?臣受先帝遺命,卻一時失足,無法擔當顧命重任,請陛下恕罪。”

陽玄顥隨意地擺手,表示不在意,卻見湘王眼神一亮,緊緊地盯着,不由一驚,思忖了一下,才緩緩開口:“母后娘娘讓朕轉告皇叔,皇叔行止有差,但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無愧於社稷,無愧於先帝,無愧於無寧,只是,情理之中,法理之外,母后娘娘身擔元寧江山重任,不能違背律法制度,只能委屈皇叔了。”

湘王聞言放聲大笑,不住地點頭,讓陽玄顥心中萬分不解,只能靜靜地看着他,聽他笑了好久才停下,雙眉更是不由自主地皺起,隨即便聽到湘王淡漠地問他:“陛下以爲臣是謀逆罪人嗎?”

陽玄顥不由一愣,眼中顯出一絲迷茫,這讓湘王不由皺眉,心底更是響起一聲無奈的嘆息。“陛下,您太像先帝了。”心底的話語終是出口,卻不知湘王心中是怎樣的複雜滋味——能看透事情的本質,卻難以清醒決斷!——這是爲帝的大忌,偏偏他們都是天生的帝王,必須登位。

“皇叔什麼意思?”陽玄顥冷下臉,淡淡地問道,他自然聽得出他話中另有深意。

“陛下以爲臣是謀逆罪人嗎?”湘王再次問道,卻沒有等他回答,而是直接自己回答了,“臣當然是!太后娘娘已經定罪,臣就是身犯謀逆大罪的不赦之人!陛下,您爲什麼猶豫呢?”

陽玄顥先是不解,十分疑惑,思忖良久,他神色一凜,隨即深深地躬身行禮:“謝皇叔教誨,朕明白了。”因爲,紫蘇是在代他行權,威脅她的地位,也就是在威脅他的皇位,他只能堅持母后的定案,否則便是置疑自己的正統性。

湘王驚訝於陽玄顥的聰慧,不覺笑了,隨即就覺得喉頭一股甜腥上涌,他勉強按捺下去,等這陣不適過去,纔再次開口,從靠枕下摸出一份奏章,交給陽玄顥:“請陛下轉呈太后娘娘,臣身爲元寧皇族,能爲至略大業盡綿薄之力,是臣的榮幸,請陛下務必親自交到太后手上。”

陽玄顥沒料到他話鋒立轉,談起國事,接過奏章正要打開,卻被湘王按住手,擡頭就見湘王輕輕搖頭:“陛下,這不是您現在應該看的,您的眼光還沒有那麼遠,看了對您,對元寧都沒有好處。”

湘王是實話實說,卻忘了陽玄顥尚是個孩子,這樣只會更加引起他的好奇,不過,也不能怪他,畢竟,他長年在外,與自己的孩子並不親近,哪裡知道這些孩童心性?而且,陽玄顥方纔的表現雖談不上有多成熟,可是畢竟也是很老成,他自然而然地也就將他當成大人了。

陽玄顥目光流轉,默默地點頭,繼續聽他說話。

待了半天,陽玄顥才起駕回宮,在鑾駕裡,他摸了好幾次湘王的奏章,一直忍着不去看,可是在進宮門前,他還是忍不打取出奏章,一目十行地飛快瀏覽,但是,還沒等他看明白,鑾駕已經到太政宮了,他不得不收起奏章,理了理衣服,走下鑾駕去見母后。

陽玄顥剛走,鄭雲顏便端着藥走進湘王的房間,立刻就差點失手摔了藥盅,只見湘王正不住地咳血,手中的白絲絹已經染成鮮紅。

“王爺!”總算她還記得手中的藥是救命的,連怕擱下,才衝過去,扶起湘王,用手中的手絹拭去他嘴角的血污。

“我沒事。”等血止住,喝了藥,湘王緩了口氣,才強笑着安扶她。

“王爺……”鄭雲顏知他不喜自己爲此哭泣,只能強忍住盈眶的淚水。

湘王微笑,閉上眼表示自己累了。

“王爺,你這是何苦呢?”鄭雲顏想勸他,卻被他擡手阻止。

“生成皇家,成王敗寇,我認輸,卻不能低頭……只是可惜不能死在南疆戰場!”湘王低嘆,輕輕撫着她的髮絲,“雲顏,我會安排好你的。”

“王爺……”

將奏章呈給母后,陽玄顥在紫蘇身邊坐下,悶悶地道:“皇叔病得好重。”

紫蘇聽他這麼說,不禁皺眉,擱下正想翻閱的奏章,道:“皇帝仁厚,但是,生死有命,也不必如此感懷啊!”言罷便笑道:“皇帝還沒用膳吧?就在這兒用點點心吧!葉尚宮!”

“是,太后娘娘!”葉原秋答應,轉身吩咐其他宮人,不多會兒便上了八碟精緻的點,陽玄顥只能低頭答應,隨意地用了一點,便不動了,擡頭就見母親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

“母后娘娘?”陽玄顥不解地輕喚,隨即便感覺到母親輕輕撫着自己的臉頰。

“皇帝覺得哀家對湘王太狠了?”紫蘇溫和地問道。

陽玄顥低頭,默然無語,好一會兒才低聲道:“母后娘娘,讓皇叔回家休養吧!”

紫蘇收回手,無語地低嘆一聲,在兒子期待的目光中,輕輕搖頭。

“母后娘娘!”陽玄顥不解,“皇叔已經病得很重了,就算再有什麼大罪,也可以了。”

紫蘇還是搖頭,在他想繼續說服前,收回放在他頭上的手,淡淡地道:“那是謀逆重罪,皇帝不會不知道明正典刑是怎麼樣的吧?湘王是皇族,而且,那時,哀家必須穩定局面,根本沒有重責任何人,只是將湘王圈禁在宗人府,現在若是再赦免,皇權的威嚴何在?”

陽玄顥自然明白母親沒有半句虛言,可是,他也聽得出母親話中的冷漠,這讓他有點傷心。

“顥兒,你也累了吧!回寢殿休息吧!”紫蘇拿起湘王的奏章,起身走向書桌,同時微笑着關照兒子,陽玄顥跟着站起,躬身行禮,退出中和殿,卻在門口與一名內官撞在一起,那名內官一看見那明黃的衣袍,嚇得立刻跪下,拼命地磕頭,口中不停地注饒:“奴才該死!皇上恕罪!奴才該死!……”

陽玄顥皺眉,正要發作,卻看見內官手上的封匣,只能冷言:“急奏嗎?還不進去!”

隨即越過內官,徑自走開,那內官正在慶幸,就聽見一聲淡淡地吩咐:“進來吧!等一會兒去內宮執事那裡領罰!”擡頭就見葉原秋冷漠地看着自己。

又是一份北疆的急奏,紫蘇有點不敢看了,距離上一次永寧王的急報不到十天,可是,她知道里面是關於什麼的奏報,正因如此,她不怎麼敢看了。

葉原秋有點疑惑地看着太后,不知道爲什麼她的手只是按在封漆上,卻遲遲不拆封匣,可是她的眼中卻滿是毫不掩飾的急切。

“你們都下去,哀家想一個人呆着。”紫蘇淡淡地吩咐,葉原秋與所有的執事宮人應諾退下。

宮殿的門悄然合上,紫蘇藉着封閉的空間沉澱心神,深吸一口氣,沉穩地打開封匣,一份沒有封套的奏章平整地放在其中,紫蘇再一次深吸一口氣,緩緩地吐出,隨後才伸手取出那折得整齊的素箋。

“臣左議政齊朗稽首,恭請皇上、太后聖安……”只看這一句,紫蘇便鬆了一口氣,無力地倚向椅背,也是這時,她才發現,打開奏章的瞬間,她竟然屏住了呼吸,看到這句毫無意的請安辭,她便明白,事情順利解決了,否則,這種急報式的奏章,齊朗根本不會浪費筆墨在這種文辭上。

十天前,齊朗只領了十名左右的侍衛親兵直奔平關,他本來想的是,成佑皇帝應該是想就周揚向元寧施壓,因爲近來北倫的注意都在西南邊,機會難得,因此,也不必帶太多人過去,便只向永寧王要了他的親衛,可是,當天下午,便在路上接到平關急報,成佑皇帝的御駕未到,古曼的禁軍——天元騎已經在平關前佈防了。

臨行前,夏承正終是不放行,給了齊朗手令,允許他調動平關周圍的軍力,齊朗先到平關,仔細研究了一下,又與平關守將討論了一個時辰,兩人都認爲古曼倒不會進攻,但是,若有機會,可心施加壓力,成佑皇帝也不會放過,畢竟平關並非要塞,守軍不足五千,根本無力與古曼的天元騎相抗衡。

“齊相,卑將以爲,您還是儘快離開比較好。”平關守將袁布認真地進言,他自己是職責所在,與古曼大軍不敵,最多不過戰死,而且,敵人數倍於己,也不會擔上什麼軍法罪責,但是,若是齊朗有了閃失,自己便是死,也要擔個保護重臣不利的罪名,只怕會禍及家門。

齊朗卻搖頭,站在城牆上,看着平關城內正在撤離的百姓,他只說了一句就擋住了袁布的勸辭:“這些平民至少還要一天才能離開平關,這裡是周揚舊土,若是我元寧的軍隊連保護平民都做不,如何收服北疆?”

袁布只是武將,可是,也知道,若不能收服人心,攻佔再多的土地也是無用的,而且,齊朗是一品重臣,他無法違背齊朗的命令。

“袁守備,從現在開始,本相接掌平關防務,請您務必配合!”齊朗邊說邊取出夏承正的手令,雖是地方守將,可是永寧王一直節制北疆所有兵馬,這道手令袁布自然不能違背,因此,他沒有多猶豫便答應了。

齊朗沒有要平關的兵符、將令,而是讓袁布派人急至平關東南的一處軍營,那裡是石雲將軍的大營,石雲是北疆的老將,並沒有名震天下的戰功,但是,前任永寧王曾說他是“善戰者無赫赫之攻。”石雲作戰沒有太多的計謀,,手下將士也不是勇猛善戰,可是,令行禁止,不動如山,向來都能很好地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齊朗將夏承正的手令與自己的命令一起帶給石雲,石雲立刻派偏將領了一半的人馬,近兩萬人馳援平關。

成佑皇帝御駕到達前,援軍已經趕到,齊朗親自出平關相迎,前來的偏將是石雲的侄子石原,年僅二十歲,這讓齊朗不禁皺眉,迷惑地問:“石老將軍怎麼讓你統軍?”這話相當不客氣,不過,大敵當前,禮儀客套也就無足輕重了。

石原也是老實人,看看來的軍隊中,校尉級的人都比他有經驗,也紅了臉,但是,他也有話答:“石將軍說,這次來是聽齊相您調遣的,哪需要什麼統兵之人,讓卑將掛個名,好好向您學!還說,齊相您雖然不是武將,可是用兵犀利,不必別人操心。”

齊朗不禁搖頭,笑道:“我倒不知道石老將軍對我這個晚輩評價如此高!”石原喃喃,不知如何答話,但是,齊朗也沒想他說什麼,問了他兵馬的情況,石原倒也說得頭頭是道,畢竟是將門出身,從小就熟知此道。

“齊相,我們要做什麼?”石原說完情況,便急切地問道,齊朗卻笑道:“不必做什麼,讓所有人先休息吧!平關正在佈防,只能請你們駐紮在關外了。”

看着他們井然有序的行動,齊朗暗暗讚歎,隨即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讓他微微揚眉。

當天晚上,天元軍中樹起帝旗,成佑皇帝的御駕到了,沒多久,就有使者到平關,邀請齊朗明日赴宴。

出使古曼兩年,齊朗自然知道成佑皇帝所謂的宴會可不是歌歡舞樂的宴會,而是,所有人圍成一圈,中間的表演就是各人隨從的比試,成佑皇帝的確有示威之意。

兩國有盟約,成佑皇帝非常大度地將宴會場地設大營之外,齊朗到達時,更是讓自己的親衛相迎,給足了齊朗面子,齊朗也執禮如儀,漫不經心地看了一下陪駕的人,便知道,古曼宮廷進行過一次洗牌了,成佑皇帝的親信已經掌握了實權。

宴會進行過一半,除了齊朗,所有人的隨從都比試過了,成佑皇帝看向齊朗,笑道:“齊相是老朋友了,難道不玩玩嗎?”

“就是,齊相又不是不懂規矩,今天爲什麼不玩啊!總不會是沒帶賭本嗎?”有與齊朗還算有交情的人跟着起鬨,齊朗起身,舉杯敬成佑皇帝,隨後說:“陛下恕罪,外臣此次來,並未帶親衛隨從,這些人都是我元寧的將士,外臣實不敢拿他們取樂。”

成佑皇帝眉頭微皺,不滿地道:“難道場中比試的不是我古曼的勇士嗎?齊相?”

齊朗淡淡一笑:“古曼大軍,閒時爲民,戰時控弦帶甲,可是,元寧不同,外臣的親衛是家中豢養的侍衛,這些卻是元寧北疆的正規軍,怎可命他們比試取樂?”

“齊相可真是公私分明啊!”成佑皇帝冷言,“朕當你是朋友,邀你赴宴,你倒當成公事了!”

“外臣此來北疆,身負皇命,豈能爲私事?”齊朗眼都不眨一下,正色回答,成佑皇帝倒是一時語塞了。

“好!”成佑皇帝大笑出聲,卻讓所有人心驚,“齊相不談私事,我們就議國家大事!”

“陛下請講。”齊朗凝神戒備,面上卻是一片淡然,他非常清楚,這個皇帝可不是尋常之輩。

“朕與你各遣人比試,輸了的一方須派軍協同贏的一方做戰,但是沒有戰利品可拿!”成佑皇帝道出比試的內容,見齊朗皺眉,便補充了一句,“當然只有一次。”

齊朗沉吟了一會兒,搖頭:“陛下,外臣雖爲欽差,可是,派兵協助一事,外臣無權作主,只有元寧朝廷才能決定。”

“齊相似乎沒什麼信心啊!”成佑皇帝笑言,齊朗也不諱言,淡淡地道:“古曼勇士的神威天下皆知,外臣也不敢作掩耳盜鈴之舉。”

“那麼齊相有何高見啊?”成佑皇帝心情大好,笑着問他。

“外臣想,陛下一離開平關,就有開疆拓土之意,就以陛下隨後欲取之地爲注,若是陛下的人贏了,只要此次陛下欲取之地並非至略領土,元寧絕對不干涉,若是陛下輸了,下一次,元寧大軍欲取之地,只要非古曼領土,古曼不得干涉,如何?”齊朗淡淡地道出自己的提議。

成佑皇帝沒有立刻回答,思忖良久,才道:“齊相很聰明。”

齊朗微笑,低頭行禮,回答他:“這是外臣尚可決定的賭注。”

“好!”成佑皇帝答應,齊朗卻再次提出要求:“陛下,外臣可調一千輕騎來此,不過,一次比完未免太枯燥了,不如分三次,第一次,三百人,第二次,六百人,第三次,一千人,三局定勝負,如何?”

成佑皇帝再次沉默了,看了齊朗良久,再輕輕頜首,但隨即道:“除了在場比試的人,任何人都不得協助,讓他們自己發揮如何?”

“自然。”齊朗深深地看了成佑皇帝一眼,纔出聲回答。

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
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