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

更新時間:2005-9-25 23:49:00 字數:5686

此消彼長

《元寧實錄·順宗卷》

崇明五年七月,帝奉母后北幸,後宮隨駕,齊相自北疆歸,入謁帝與太后,上言三策,仁宣太后嘉許,朝中或有云三策無仁無道,帝師王素告之於帝,帝忿然曰:“其心可誅。”

因爲齊朗自北疆回來復旨,紫蘇便免了陽玄顥半日的課業,讓他一同接見,並不是在正殿,而是在煙爽齋,謝清仍在江南未回,便只有尹朔在側,還有新晉的議政廳侍中曹芾。

齊朗行過禮之後纔看到曹芾,微微皺眉,但沒有失態,陽玄顥與尹朔只當他看到不熟悉的人而感覺驚訝,只有紫蘇眼中閃過一絲戒意。

“這是新晉的侍中曹芾,齊相沒有見過吧?議政廳近來事多,本相就請太后娘娘允許調些人進來,齊相不會見怪吧?”尹朔笑言。

齊朗謙辭,笑道:“尹相客氣了!在下怎麼敢當?再說,曹大人與在下的同年,怎麼會沒見過呢?”齊朗一邊說,一邊看着曹芾的反應。

曹芾沒有迴應,只是低頭給齊朗行禮。

“景瀚這次辛苦了,公事都差不多了結了,今天也就不必談什麼正事了,皇帝說很久沒見你了,今天要爲單獨設宴呢!”因爲齊朗方纔的神色,紫蘇將原本想談的事放下,隨意地說着。

坐在紫蘇身邊的陽玄顥點頭附和,很雀躍的樣子。

“臣遵旨。”齊朗恭敬地回答,但是,話鋒一轉,還是說起正事:“臣奉旨入北疆,考證實情,一切所見所聞都具奏上,以期太后決斷,不過,臨行前,臣與永寧王又詳談過,對治理北疆有幾條成形的想法,請太后娘娘與陛下容稟。”

紫蘇不禁愕然,再想想,這些事總要下議政廳討論,說也無妨,便道:“說來聽聽。”

“是。”齊朗的神色很是嚴肅,“上一戰,我朝與古曼互相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周揚之地,雖然此舉避免了我軍的損失,可是,對於周揚舊民來說,震攝遠遠不夠,加上永寧王治邊執法雖嚴,卻是一視同仁,法不苛責,雖是我朝仁義之表,但是,那些冥頑不靈之輩卻視此爲可趁之機,臣的第一個想法是,攻高州城,務求狠厲,以求震攝人心之效,第二,對於北疆頑抗之輩,先驅後誅,驅出北疆,因爲他們忠於周揚,畢竟可敬,可是,北疆本是至略舊土,復土自求長治久安,逐離方可保全邊關安全,也免北疆大軍受內外相應之苦,限期不離者,若無歸順之意,臣請娘娘下旨,盡誅其親族,如此北疆方平,第三,治理北疆不用吏部另調官員,而從當地揀選順從之人,尤其是在至略舊民,以其中有名望者爲官,賦予治邊重任,教化民衆,示元寧方是北疆正統,只是要害部門的官吏須從朝中選取忠誠之士擔當。請娘娘考慮。”

紫蘇沒有什麼表示,只是點頭表示聽到,目光轉向尹朔:“尹相認爲呢?”

“太后娘娘,其它兩策先不說,第二條實在不妥,當日攻取北疆之後,朝廷就說過對周揚舊民一視同仁,絕不加罪,如此失信之舉,天下人豈能不非議?”尹朔皺眉,道出自己的見解。

“既然他們是周揚舊民,就表示,他們現在是我元寧的臣民,再對我朝有不敬不從,便是謀逆大罪,不是嗎?”第一個反駁的是陽玄顥,他同樣皺着眉頭,不解地看着尹朔。

“正是如此,陛下。”齊朗低頭回應,沒有理會尹朔的反對。

“侍中大人的意思呢?”紫蘇端起茶杯,輕輕地撫着杯沿,神色平淡。

曹芾微訝,隨即低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但是,他只是恭敬地回稟:“臣職位卑微,不敢妄言,而且,臣對北疆事務毫不熟悉,更不敢擅言是非,請娘娘見諒。”這些都是實話,他只是個侍中,朝廷中樞的決策他是沒資格參與的。

紫蘇淡淡地一笑,放下茶杯,顯然沒有加罪的意思,看了看時間,轉頭回趙全:“午膳準備好了嗎?”

“回娘娘,御膳房回過話,都準備好了。”趙全躬身答話。

“這件事先擱下,不急在這一時半會,先用膳吧!今天可是皇帝作的東道。”紫蘇起身笑言,尹朔與曹芾便行禮要退下,卻被紫蘇叫住:

“你們等一會兒!景瀚,你隨皇帝去吧!今天的膳席哀家就不去了!”紫蘇不在意地道,卻讓齊朗一驚,看了一眼她的眼色,便低頭應諾。

陽玄顥也不驚訝,起身給母后行過禮便與齊朗一起離開了。

“太后娘娘有什麼旨意嗎?”尹朔不解地問紫蘇,不知道她爲何將他們留下來。

“兩位大人都不贊成齊相的意見對嗎?”紫蘇淡淡地道出兩人的想法。

“臣惶恐。”尹朔尚未出聲,曹芾便誠惶誠恐地回答,尹朔聞言,便低頭不語,無聲地表示自己的回答。

紫蘇不在意地擺手,並沒有看兩人,目光垂下,落在手中的茶杯上,口中淡淡地道:“尹相當年剛出仕便有‘愛民如子’的美譽,自然見不得百姓受苦,侍中大人卻是有名的執法嚴苛,當年治下饑民圍困府衙,大人一夜之間就將首腦處死,更將所有參與者流放戍邊,爲何也不贊成呢?”

曹芾並不驚訝紫蘇對自己如此瞭解,神色如常,平靜地回答:“太后娘娘,臣不贊成,只是因爲臣認爲齊相的策略不妥,但是,臣的確不知北疆的詳情,所以不敢輕言反對,請娘娘恕罪!”

紫蘇點頭,沒有再問什麼,只是道:“哀家明白了,你們退下吧!”

“是。”尹朔與曹芾應聲行禮,畢恭畢敬地退下。

“曹大人認識鄭秋嗎?”紫蘇忽然出聲。

曹芾一驚,駭然擡頭,正對上紫蘇冷然的目光,不由驚慌地低頭,喃喃道:“鄭秋是狀元,臣豈有不識之理。”

“哀家倒忘了這一點,曹大人不必多想,下去吧!”紫蘇莞爾,溫言撫慰。

退出煙爽齋,曹芾一放鬆下來,便發現自己的中衣已經溼透,全粘在身上,不由苦笑,尹朔微笑着道:“曹大人還真被太后娘娘嚇住啊!”

曹芾苦笑,道:“畢竟是攝政之人,威儀天成也不爲過譽。”

“太后娘娘是喜怒不形於的色的性子,你頭一次遇上,也不算難堪!”尹朔笑言,兩人邊說邊離開行宮,走得遠些之後,尹朔才正色問道:“聽你方纔的話,齊相的意見一定會被施行了,是嗎?”

曹芾神色一凜,點頭:“應該有六七成的可能了!”

“爲什麼?”尹朔想不出紫蘇爲何要如此做。

曹芾一笑,回答他:“尹相,您還沒發現嗎?太后娘娘可不是稀罕虛名的人,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她只怕是會不擇手段!齊相的三策雖然狠毒些,可是的確是一勞永逸的法子,北疆必定平定了!不過,太后娘娘爲何要答應?若是下官想得不錯,必定還與江南的事有關。”

“江南?謝相?”尹朔不由皺眉,冷冷地道,“想必齊相是爲此纔想出這三個主意的!只是,他現在自身都有麻煩了,不知如何顧及別人!”

曹芾無語,默默地跟在尹朔身後,對這種問題,他還是少牽涉的好。

與陽玄顥一同離開的齊朗,剛出煙爽齋就被問上了,陽玄顥顯然是等了好幾天了,一直想不出答案,因此根本等不及。

“太傅,朕還是不明白,比試三場,元寧明明是一負、一和、一勝,成佑皇帝爲什麼要認輸呢?”陽玄顥皺着眉,不明白那場比試的結果爲何如此。

齊朗輕笑,想了想,問道:“陛下,太后娘娘是怎麼回答您的?”

陽玄顥眉頭皺得更緊了,不滿地道:“母后娘娘只說,成佑皇帝果然是一代聖主,朕卻還有待學習。”

齊朗斂起笑容,淡淡地道:“太后娘娘的話也算是一種答案,陛下想通了嗎?”有些事紫蘇能說笑,身爲臣下的卻不能逾越。

陽玄顥愕然,但是,還是老實地搖頭。

“陛下,兩國爭勝,非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更非在一兵一卒的輸贏,勝負之面無所不在,古人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就是勝負之所在,就是所有因素都包括其中了,您往這上面想,應該會有得。”齊朗引導他的思路,卻不願直接給答案,這是以前不曾有過的。

陽玄顥敏銳地察覺了這一點,不由停下腳步,皺着眉看向齊朗。

齊朗見狀,微微斂首,悄然避開他的目光。

“太傅,你在迴避朕嗎?”揮退隨行的宮人,陽玄顥走近齊朗身邊,擡頭看入他的眼睛。

“陛下,臣不敢。”齊朗在心中輕嘆,面上卻是不動聲色地與他對視。

陽玄顥不相信他的回答,卻也沒有動怒,只是靜靜地看着齊朗,無聲地表達自己的堅持。

“陛下!”感覺到陽玄顥的固執,齊朗無奈地開口,不明白他爲何如此浮躁。

陽玄顥懊惱地轉身,吐了一口氣,纔開口:“太傅,母后娘娘說,朕想真正親政,必須自己動手。爲什麼?難道朕不是元寧的皇帝的嗎?親政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你教朕要孝順母后,難道母后娘娘就可以這樣對朕嗎?”他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卻沒有再看向齊朗,只是負手而立,看着前方。

齊朗靜靜地聽着,臉上並沒有明顯的表情,彷彿陽玄顥說的只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直到陽玄顥不再出聲,他才淡淡地道:“陛下很生氣嗎?您是不是認爲太后娘娘在佔據屬您的東西?”

“難道不是嗎?”陽玄顥愕然轉身,對他的平淡表示不滿。

“陛下,您是先帝的嫡皇子,但是,先帝駕崩時,您年僅五歲,便是現在,您真的可以駕御羣臣嗎?——並不是登上帝位就可以擁有皇權的!如果那麼簡單就能得到掌握天下的權力,誰又會珍惜呢?”齊朗低頭反問,卻是針鋒相對,最後的話語更像是嘆息。

陽玄顥默然,似乎有所領悟了。

“母后娘娘的意思是……”陽玄顥喃語,訝然地看着齊朗。

齊朗淡淡一笑,嘆了口氣:“按太后娘娘的想法,陛下不知道這些會更好!臣自作主張,請陛下不要聲張。”

“朕知道了。”陽玄顥微笑。

“不過,”見陽玄顥如此高興,齊朗皺眉提醒,“太后娘娘雖然並不戀棧權位,可是,既然這麼說,陛下若是做不到,她也會言出必諾。”

陽玄顥一愣,回過神之後才默默點頭,隨即笑道:“太傅請吧!朕讓人在沁依榭擺宴,請太傅不必過於拘禮。”

“謝陛下。”齊朗行禮,笑着答應。

走進沁依榭,齊朗才發現,陽玄顥的幾個後宮也在,不由停步,微微皺眉,他可不想惹來非議,這種非正式的宴會,只有他一個朝臣,陽玄顥召後宮來是逾矩,他若是不推辭,明天,三司的彈劾就會壓下來。

“你們在這裡做什麼?”陽玄顥首先發難,皺着眉,眼中滿是不悅之色。

“臣妾等聽說陛下招待齊相,一時好奇。”尹韞歡小心翼翼地開口,可是仍然讓陽玄顥生氣,他冷言:“這是你們該好奇的事嗎?”

陽玄顥從不曾如此嚴厲過,幾個後宮同時一驚,就要跪倒,連尹韞歡也是心驚不已,對祖父說過的“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現在是更有感觸了。

“免了!你們下去!”陽玄顥不想再理會這件事,冷淡地吩咐,看了一下在場的人,眼中閃過一道銳利的精芒,卻沒有開口,等她們退下之後,才微笑着讓齊朗入內。

“太傅請入席吧!”

席間,兩人漫無邊際地聊着,不曾冷場,卻也沒什麼實際的話題,陽玄顥認爲自己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齊朗現在不表示也沒什麼,齊朗卻是在想自己方纔的舉動是否太莽撞了,陽玄顥畢竟不是一般的天真孩童,這些年的學業不僅豐富了他的知識,也讓他的心機得到了發展,齊朗至少可以肯定,陽玄顥對政治鬥爭已經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了。

“方纔,只有宜婕妤沒有來,聽說宜婕妤入宮前與齊相府上有幾分交情,看來是真的了?”陽玄顥舉杯,笑着道。

齊朗端杯的手稍停,飲下之後,才皺着眉回答:“宜婕妤與內人是舊時鄰居,應該很熟悉,不過,臣並不認識。”

“是嗎?那她倒是沒什麼好奇心啊!”陽玄顥隨意地笑道。

“那倒未必。不過,謝相夫人調教人的手段頗有家學淵源,婕妤娘娘不敢逾矩的可能性應該更大些。”齊朗也說得隨意,隨即就皺眉,“陛下,不知臣做了什麼,連後宮都如些好奇?”

紫蘇選定的這些後宮都是世宦家族出身,家教應該都很嚴,方纔行爲明顯逾制,她們不會不知,只是,他不明明白對自己有什麼好奇的!

陽玄顥一怔,訝異地道:“太傅不知道嗎?”

“臣確實不知!”齊朗不由皺眉,細細思忖,卻想不到自己有什麼驚悚人心的行爲。

“大司憲大人上了一分改革三司制度的條呈,據說,上面的內容其實是齊相的構想。”陽玄顥雖然不掌權,但是,這種消息還是知道的。

齊朗眼神一斂,沒有開口,陽玄顥倒是起了興致,追問道:“太傅,那的確是你的構想嗎?朕特別看過那份條呈,雖然驚世駭俗了些,不過,倒也很中肯,剛纔大傅對北疆的建言也有異曲同工之意呢!”

這下,齊朗不能不開口。

他微微一笑,回答陽玄顥:“陛下,那份條呈的內容,臣也聽說了,不過,那不是臣的構想,只是一些年輕官員一時意氣之言,大司憲初入三司,可能真的想大展身手,便將衆人之言整理個大概,呈報了上去,依臣之見,那份條呈實施的難度太大,並不實際,只是書生意氣罷了,陛下不必太認真!”

其實,齊朗說得認真,心裡想的卻是另一樁:是誰在推波助瀾?——吳靖成的條呈雖然驚心,可是,並不足以讓朝廷上下如此在意,因爲,就如他方纔所說,吳靖成提的三條,施行起來都有難度,阻力不會小,因此,不應該有如此大的聲勢。

“可是,母后娘娘將條呈轉至議政廳,要尹相主持討論,三司、吏部、刑部、大理寺都要參加!母后娘娘應該還是很看重的。”陽玄顥卻笑着反駁他的說法,同時也爲他解釋了疑惑。

“這樣……”齊朗不由深思,沉吟着,只說了個開頭,便不說了。

紫蘇會這麼做嗎?這個時候挑起這種事,對自己,對她都沒有好處,她會做這種事嗎?還是另有原因?或者是有人誤導?

齊朗思索着,但是面上卻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對陽玄顥道:“太后娘娘的想法一向高深莫測,臣也不明白,若是有機會,臣會問清楚的。”

“那真的不是太傅的想法?”陽玄顥笑着又問了一聲,“朕以爲太傅志向宏遠,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呢!”

齊朗眸光一閃,低下頭恭敬地道:“臣受先帝所託,太后信任,忝居其位,自當奮發,‘志向宏遠’?陛下謬讚了,臣只是盡忠職守罷了!”

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
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