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丹朱不失時機地啓動他的樂隊,八音交響,五聲和諧,鏗鏗鏘鏘,嘈嘈切切,《簫韶》演奏大幕拉開。三曲過後,丹朱指揮男女演員趨進兩陣之間,圍繞帝舜一邊奏樂一邊載歌載舞。陣上肅殺之氣一掃而光,戰士們丟下兵器,搖頭晃腦、擊節和合。六曲過後,飛禽走獸相繼登場,翩翩起舞;《簫韶》九成,只見彩雲飄飄,麒麟出沒,鳳凰來儀!
“哇——”兩陣上一片譁然,四周也傳來陣陣歡呼。此時,令帝舜和丹朱都沒有想到的一幕出現了:從兩邊山坡上跑來數十名俏男俊女,加入了歌舞行列,他們個個衣冠鮮豔,身姿妖嬈,賽若天仙。兩陣上的小夥子們再也按捺不住激昂的情緒,一個個走到陣前,踏着節拍手舞足蹈起來。近處的姑娘小夥被吸引來了,遠方的姑娘小夥也聞訊趕來了,原本是搏殺戰場的苗山,在《簫韶》的感召下,變成了各部族青年男女歡歌狂舞的大舞臺。
丹朱見時機成熟,登高大呼:“俏男靚女們,你們知道這首能夠招來鳳凰的樂曲叫什麼名字嗎?叫《簫韶》!你們知道《簫韶》的主創是誰嗎?他就是眼前這位排簫的演奏家!我還要告訴大家,這位出色的演奏家,就是前來江南巡狩的海內帝王、天之轎子帝舜!讓我們聽聽天子的教喻吧!”
鼓掌聲、踏地聲、呼叫聲震撼羣山。
“我雖爲天子,但早已把朝政禪讓給治水的大禹了,因此纔有時間來這裡同大家歌舞娛樂。”虞舜說,依然聲若洪鐘,“既然大家喜歡《簫韶》,我就在這裡演奏七天七夜,讓它的音調旋律永遠迴盪在苗山。苗山是個好地方,在它身上埋葬屍骨,會辜負上蒼造物的苦心;而在這塊寶地上播撒愛情的種子,則會帶來子孫繁衍、族羣昌盛、地方和諧、萬世太平。大家快快行動起來,讓苗山變成男女青年歌舞會友、相親相愛的聖山吧!”
《簫韶》響起來,篝火燃起來,越來越多的男女手拉手地跳起來。夜幕下,有情人成雙
成對地走進樹林,盡情地燃燒着他們的青春之火。苗山沉浸在歡樂和幸福的海洋裡,血腥仇殺之氣蕩然無存。苗山,成了愛情之山,人*融之山,青山依舊,《韶》韻長存,後人改其名爲韶山。
從苗山下來,丹朱的花船繼續沿江行駛。姑娘們受到苗山氣氛的薰陶,好像着了魔似的,個個激情似火、春心蕩漾,都跑上岸陪伴男孩兒拉縴玩耍去了,只剩下了兩位百歲老人,坐在在船頭小憩。
“還是年輕好哇,我是多麼羨慕他們啊!”丹朱望着打打鬧鬧的青年男女,感嘆地說,“人們追求長生不老,老態龍鍾地苟活在世有什麼情趣?到了你我這樣的年紀,我倒是希望早死早投生,再從頭享受人生。”
“生死由命吧,也不是誰都有機會體驗百歲感受的。”帝舜漫不經心地說,他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你說,如果當初讓你當天子,由我協助你處理政務,會不會像在苗山上那樣配合默契呢?”
“我看不會。”丹朱肯定地說。
“爲什麼?”帝舜問。
“因爲上蒼沒有做如此安排,肯定是認爲其後果不盡人意。”丹朱進一步闡發見解說,“我們年輕時都有自己的打算,好高騖遠,又顧及面子,還各有一幫擁護者,內心常存高下強弱之爭,難免發生摩擦。據本人觀察,一對關係密切的人,如果發生權力和財產交叉,遲早是會破裂的。如今你我都經歷了百年的人生歷練,心如止水,物我兩忘,纔有瞭如此毫無隔膜地神交與默契。”
“有你這樣說,虞舜就沒有什麼遺憾了。”帝舜如釋重負地說。
一日,花船來到湘水與瀟水的交匯處。丹朱說:“沿瀟水向上就是蒼梧了,最後的一位炎帝俞罔就葬在這裡。”
“你知道炎帝墳墓在哪裡嗎?我們應該去祭奠一下。”帝舜說。
“不知道。”丹朱說,“當時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埋葬,不封不樹,沒有留下永久痕跡,大體就在蒼梧山
陰這一帶就是了。…一個大仁大愛的人,我死了願意在這裡陪伴他。”
“你還記得那個許由嗎?”帝舜說,“他也到蒼梧來了,也像你這麼說呢!”
迎面遇見幾只怪鳥,人面鳥喙,背生雙翅,但不能飛,只能把翅膀當作柺杖,相互牽扯着魚貫而行。丹朱一見,忽然亢奮起來,對虞舜說:“你知道這些鳥是什麼嗎?它們就是驩兜氏家族死後的原形驩頭。領頭的那個是老臣驩兜,走在最後的是你的大舅嫂旦鵲,她是三年前去世的。”說道這裡,只見驩頭們昂首鼓翅、連叫三聲,然後一齊沒入水中。
“等等我!”丹朱突然大叫一聲,一頭扎進水裡。
“丹朱!”帝舜隨即跳下,伸手抓住丹朱的腳脖子。但此時的丹朱已經拽住了旦鵲,在她的牽引下順流而下。帝舜被拖出好遠,但仍然死死抓住丹朱不放,最後失去了知覺。
一隻大象把昏迷不醒帝舜和丹朱拖上岸來。丹朱面帶微笑,似是沉浸在甜蜜的夢鄉里。旦鵲返身回來,圍繞丹朱“嘎嘎”叫個不停,似是喚他上路。丹朱忽然就地一滾,化作一隻驩頭,同旦鵲肩並肩地逐浪而去,留下的只是一具木乃伊。依照丹朱的遺願,“簫韶樂舞團”的男女團員把他葬在蒼梧之陰,大哭一場,登船回洞庭成婚過日子去了。沒有了丹朱,世上少卻了一些歡樂,帝舜失去了最後的知己和搭檔。
救起帝舜的是他的弟弟象。他的長鼻子可以伸出水面呼吸,因此可以潛入水底搜救。
“你怎麼來了?”帝舜驚訝地問。
“得知你一個人過江了,我不放心,就找來了。”象說。
“弟妹和侄子們知道嗎?”帝舜不放心地問。
“祁原過世三年了,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象說,“來前我到商地找到侄子義均,讓他去蒲阪告訴兩位嫂子。”
注(1)《山海經•海內南經》:“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