驩兜說:“嗯!共工氏孔任組織號召能力很強,這些年發動了很多民衆防治洪水,頗見成效,我看可以。”
帝堯搖頭說:“哼!這個共工呀,說的到是好聽,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貌似恭順,其實對老天也輕慢不敬。我看不行。”(1)
帝堯看一個人,總是把道德品質放在第一位,如果這一關過不了他的眼,其他條件就不要討論了。共工氏的祖輩曾和顓頊爭帝,頭觸不周之山,造成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雖然英雄了得,但也給人留下了強悍霸氣的形象。不過,眼下的孔任並沒有多少劣跡顯現,大臣們不知帝堯從哪裡得來的印象。由於孔任平時與臣僚們不怎麼交往,此時也沒人替他說話,於是就這樣被帝堯幾句話否定了。
丹朱的提拔沒有通過庭議,引起帝堯家族的強烈不滿。中山公主首先發難:“不要忘記,你是從中山起家的,是狄人幫你打的天下,在你退位之前,要提前佈局,把帝位傳給狄人才是最重要的事。眼下各部落首領的繼承人,都是首領一個人說了算,連長老院也不過問了。你倒好,不僅拿去搞什麼庭議,別人推薦了,反而得不到你的支持。誰人沒有毛病,你不要老拿自己的長處去衡量他人,看着別人都不行,就你行。現在丹朱的歲數,早就超過了你登基時的年齡,還拖到何時是了?”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北狄的天下。天子繼承人應從普天下臣民中產生,得到各部族的認可才行。”帝堯耐心解釋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如今雖說海內平定,但中原豪族恃強稱霸之心未泯,四夷部落聚衆鬧事者不斷,洪災肆虐,怪異頻仍,如果不是一個包容天下的仁者、一個具有大智大勇的聖賢,如何能坐穩這萬里江山!君不見,前任帝摯就是一個現實的例子。我何嘗不想讓丹朱接班呢,但他自幼嬌生慣養,沒有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練,只怕是吃不了這份苦,也沒有這份福氣啊!”
中山公主不服氣地說:“像丹朱這樣的年輕人,已是萬里挑一,你到哪裡去找什麼聖賢呢?”
“天地之大,包容萬物,靈異神秀,無所不有,不信就孕育不出一個人傑來。”帝堯豪放地說,“我放勳懷抱天下爲公之心,定會感動上天,降下治世雄才,光大我錦繡河山!但願丹朱真的有上天眷顧,當此大任。”
兒子當不上接班人,中山公主心裡一直忿忿不平。放齊及一般北狄要人、共工氏孔任和三苗驩兜等人,更是對帝堯產生怨恨之心。領導集團內部產生嚴重分歧,其原因往往是來自用人上,這是一點兒不錯的。家族和權臣們的牴觸情緒,使帝堯受到很大壓力。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結束了這場有關丹朱的是非爭論。
原來,共工治水的主戰場在太行山以東的平原地帶。這裡地域廣
袤,人煙稠密,都邑星羅棋佈,其中就有先帝顓頊的首都帝丘,那裡如今仍然供奉着顓頊的神廟玄宮。顓頊是大巫,他的後代繼承其衣鉢,作爲大巫師主持玄宮。每逢大的征伐,天子御駕親征前,都要到玄宮來進行祈禱。距帝丘幾十裡之外有個土丘叫狄山,是顓頊和帝嚳的葬地,人稱二帝陵,後世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行祭祖大典。帝堯的母親慶都死後,也葬在狄山東北方向幾十裡的地方。帝丘處於大河下游,地勢低下,遠道而來的大河之水猶如從天而降,再加上源自太行山的衛水、共水、淇水和漳水等多條河流,每到汛期便險情不斷。有一年帝堯到此巡狩,曾告誡孔任,要格外加強二帝陵的防洪,保證每年一度的祭祀活動順利進行。祭祀和戰爭,是當時氏族、部落和國家最重要的兩項活動,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耽誤的。
由於洪水泛區的居民衆多,移民難度太大,共工只好削平大大小小的土丘,在其上修建城邑,或者就地取土,墊成凸出地面丈多高的平臺,作爲災民避難所。洪水到來時,這些高臺避難所都成了孤島,但人們的生命財產可免受損失。《淮南子》中說共工“墮高湮埤”,就是把高處鏟低、低窪處填高,大概指的就是這種做法。直到近代,華北平原上居民建房時,還要花費很大的力氣運土墊高宅基,以防水災。
爲了儘快瀉洪,共工還加強了濟水的疏浚。但要通過區區一條濟水,把上游大面積的降水短期內瀉入大海是不可能的。爲保護二帝陵不被水淹,共工組織人力修了一條綿延百里的衛水大堤,這項工程的總管,就委任給丹朱。孔任認爲,這項工程的完成,可以給丹朱帶來驕人的業績。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它帶給丹朱的,竟是政治前途的毀滅。
一場百年不遇的水災降臨了。大暴雨不歇氣地連降七天七夜,西部山區的洪水居高臨下、排山倒海般地壓將下來。大堤潰塌,洪峰直奔二帝陵。也就在這期間,海嘯不斷,海水逆流,西來的山洪與東來的海潮會師,把廣闊無垠的平原變成汪洋大海,很多避洪高臺坍塌。只有那些位於高阜處的城邑,一個個變成孤島,在波濤中飄搖。共工氏孔任領導治水失敗,引咎辭職;共工氏因此也被認爲是振濤洪水的惡人,載入史冊,(2)豈不冤哉!丹朱被撤職了,回到帝都重*舊業。至於接班人,眼下看來是無望了。
共工不幹了,但洪水還是愈演愈烈。帝堯召開朝廷會議,說:“如今河、濟、江、淮四瀆一齊氾濫成災,淹沒了平原,包圍了山嶺,很多地方的臣民百姓都在苦難中哀嘆。當初驩兜推薦共工治水,反而越治越厲害了。四嶽啊!你們推薦一下,有誰還能使洪水得到治理呀?”
“啊!鯀吧!”四嶽異口同聲地說。
“哼!這個人抗命不尊,毀敗同族
,我看上天不會護佑他。”帝堯對鯀竟然不接受他的美意,抗命拒婚,固執地堅守獨身主義,大惑不解,給他下了個很壞的評語。
“伯鯀不是這樣的人吧!”帝堯對鯀的評價讓四嶽感到莫名其妙,堅持說,“除了鯀再沒有合適的人選了,就讓他去試一試吧!”
“好吧,那就讓鯀試試吧。”(3)帝堯也想不起合適的人選,只好答應下來。
鯀受命於危難之際,擔當起治水重任。他全面規劃治水方略,上游和下游一併考慮,着手實施堵防和疏導相結合的方針,揭開治水歷史上新的一頁。
帝堯相信天命。他不是不相信共工的能力,而是認爲他德性不強,得不到上天的護佑,結果是不幸被他言中了。同樣,通過第一次與鯀交談,他認爲鯀在修身、治家的理念上有問題,上天不會關愛這種不通人情事理的人,弄不好怕也會被拋棄。帝堯是個*守嚴謹的人。他穿的是葛麻衣杉,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普通房間,出門時輕車簡從,從來不敢有絲毫的奢華,怕給黎民增加負擔。這樣的天子,應該說修爲已經很高了,天下再也難找了。但近來,帝堯對自己的德行卻產生了懷疑。“爲什麼十日並出、連年水災、妖孽橫行都發生在我的任內?爲什麼股閎之臣羿死於非命?天災人禍難道都是臣下惹來的嗎?這是不是上天對自己的警示和懲罰呢?”他捫心自問,夜不能寐,最後決定頒佈《罪己詔》。詔曰:“放勳德薄,皇天不佑。十日燒烤下土,天河傾泄人間。妖孽禍害不已,山崩海嘯頻現。可憐黎民流離失所,無以爲家;忍見鳥獸困臥孤島,情景慘淡。下臣或有過錯,不致惹天公雷霆之怒;蒼生又有何罪?竟遭如此塗炭!放勳御宇有年,德行不足感動天地,能力難解萬民於倒懸。如此庸碌之身,焉何持久戀棧?思慮至此,放勳決定退位,讓賢者居之,以此向衆生謝罪,祈求上天垂憐。”
《罪己詔》一經頒佈,朝野譁然,勸阻的奏摺雪片一般飛來,四嶽、放齊等一幫老臣更是惶惶不已,輪流勸奏。君臣最後達成一致:先找到一位合格的繼任者,帝堯再宣佈下野不遲。
帝堯想到了單卷,但單卷已經兩次表示不肯出山;於是又想到了單卷的朋友許由,決定親自到穎水去迎請。
帝堯只要紀昌、鴻鈞兩位同行,其他中山公主給他打點的車馬隨護一律不帶。君臣三人一路馬不停蹄,趕到穎水許由部落聚居的地方。族人告知說,許由歸隱山林後,很久沒有回來過了;西山獵戶曾在穎水上游的箕山看到一個人,好像是他,族人去找,又沒有找見,此後再也沒有音信。
注(1)、(3)見《尚書•堯典》。
(2)《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濤洪水,以薄空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