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崔氏父子

翌日一早,王九娘足足睡到卯時末才醒過來。擁着帶有熟悉味道的衾被坐起來,她半睜着有些朦朧的睡眼,滿足地伸了個大懶腰。邸店的四足矮牀光禿禿的,並未掛任何紗帳遮蔽,她一眼便望見半支開的窗外透入的淺淡日光,略有些不習慣。

“九娘睡得可好?”聽見響動後,青娘從牀前那扇粗糙的屏風後探出頭,眼下一片青黑。

“很好,昨日你們收拾得很不錯了。”王九娘淺笑道。這家邸店的尋常客房就像長秋寺的寮舍那般簡陋:一張四足矮牀、一扇屏風、屏風外鋪着蘆葦編成的長榻,便再也放不下旁的東西了。昨天丹娘、青娘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勉強佈置出她們認爲能睡下的牀鋪。但在這樣樸素簡單的房間內,她倒是睡得很是安穩。

青娘利索地爬了起來,穿上裙衫:“丹娘還說我呢。說是九娘都受得委屈,偏我竟受不得……”她嘟噥着,“她這回卻是冤枉我了。我前半夜的時候還睡得好好的,後來聽見外頭響起了怪聲,才翻來覆去睡不着了。”

“怪聲?我倒是未曾聽見。”王九娘道,“丹娘聽見了麼?”

“奴也什麼都未聽見。”丹娘捧着清水走了進來,“偏就她說聽到了刀劍的聲響。”

王九娘蹙了蹙眉:“阿兄可回來了?”刀劍的聲響,令她聯想到了各種打劫、追殺之類的惡性事件。但潼關城是屯兵之處,尋常惡人盜賊哪裡敢在城內肆虐?如今又是太平盛世,潼關守兵也不可能隨意調動。算了,這種事,像她這樣的後世人怎麼想也想不清楚,只求別牽累了兄長便罷了。

“七郎剛入城不久,瞧着很是精神。”丹娘看出了她眼底的擔心之意,回道,“許是青娘聽錯了,九娘千萬別將此事放在心上。”

青娘也忙跟着點頭:“許是我做夢了罷。待會兒在馬車上,可得好好補足了覺。”

“橫豎沒什麼事,睡上一整日也無妨。”王九娘神色微鬆,由着她幫她挽發換衫。烏黑密實的長髮在頭頂綰了個髻,用玄色的襆頭巾綁住,身着檀色圓領長袍,菸灰色腰帶上繫了件葡萄穿枝碧玉佩,雙足套上皁色小短靴。

裝扮妥當後,依舊又是一位風姿俊逸的少年郎。而且,穿“丈夫衣”穿得久了,王九娘舉手投足間也多了幾分英氣、幾分隨意。若是不熟識之人,一眼看上去,已是很難發現她女嬌娥的真實身份了。

“稍後便要啓程了,九娘是去大堂用朝食,還是在房間中用?”

王九娘想起兄長那幾位朋友,不得不選擇了後者:“取來在房間中用罷。”

丹娘、青娘將春娘和夏娘喚進來收拾牀鋪,這才一齊出去了。不多時,她們便端了羊肉湯餅、蜜豆蒸餅、葵葉湯過來。

王九娘吃了幾口,突然想起了昨日遇見的懂事小傢伙,“崔小郎的阿爺可回來了?”她昨夜睡下之前,那人確實還未回來。晚上城門關閉,又有宵禁,就算要回邸店,也應是像她家兄長那樣,一大早才進城。按理說,趙九等人應該會注意到纔是。

丹娘搖了搖首,以目光詢問消息比較靈通的青娘。

而青娘皺了皺秀氣的鼻子,頗有些不情不願地回道:“聽趙九大兄說,一早他們便離開了邸店,留了一千錢作爲酬謝。咱們還缺那一千錢麼?九娘待崔小郎那麼好,他阿爺竟然也不過來拜訪致謝,實在是太不知禮了。虧丹娘先前還猜他們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分支呢!行事做派一點也不像世家子弟!”

王九娘笑了笑,不知爲何卻想到了青娘夜半聽見的刀劍聲響:“這倒是無妨,或許他們只是急着趕路罷了。”她幫那個小傢伙也不過是舉手之勞,並不求對方感謝。只願那位父親能吸取教訓,別再一次將孩子隨意地拋在人來人往的陌生之地便足矣。

辰時左右,潼關城內唯一的邸店前越發熱鬧了。從邸店內走出的旅人們或匆忙或悠然地分赴東西,帶着厚重行李或貨物的車輛則慢慢地在一旁的角落裡匯聚成了車隊,去往了不同的方向。隨着一隊隊人馬的離開,有些嘈雜混亂的邸店前終於漸漸安靜下來,只留下了一支車隊停留在原地。

那車隊裡足足有十來輛牛車、驢車,不僅拉着沉重的行李,還裝了二十來個老弱婦孺。趕車人且不說,另還有一羣穿着短打的精壯漢子守在一旁,半是警惕半是漫不經心地打量着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羣。

邸店對面的某條小巷中,一匹通體烏黑的駿馬正安靜地站着。騎在它身上的,是位身着紅褐色窄袖圓領衫的年輕男子。他大約二十餘歲,身形挺拔,膚色卻很白皙,視線略有些散漫,似乎正在出神。而他懷裡抱着個四五歲的幼童,倒是目光炯炯地盯着邸店前面不放。

“阿爺,那些人,是部曲?這些部曲瞧起來挺厲害。”

“唔。”

年輕男子答得很隨意,顯然並沒有仔細聽兒子在說些什麼。但孩童也絲毫不在意,似乎早就已經習慣了。

這時候,自邸店的門內,走出三位衣着輕便、容貌俊美的少年郎。緊跟在他們身後的,便是幾個年紀略長一些的年輕文士。爲首的少年郎朝着年輕文士中的一人說了幾句話,又簡單地向其他人點頭致意,這才快步走到馬車邊,利索地登了上去。

“阿爺,那位就是王娘子。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險些將她認成是男子了。”

“嗯。”年輕男子有些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雖然穿着胡服,但對方是位女眷,所以他並未細看,便挪開了視線。不過,他很快就在翻身上馬的那羣人中,發現了一張熟悉的面孔。

“王?”輕輕地念着這個字,他微微勾了勾嘴角。依稀記得,好像這一支確實是只有一兄一妹。既然是他們,那昨天的事,的確僅僅是巧合而已。晚上的意外,應該也和他們沒什麼干係。

“阿爺,不用過去謝謝她麼?他們已經朝西城門走了。”小傢伙眨了眨眼睛。

“不必了。”年輕男子撥馬轉身,驅馬小步地跑了起來,留下一陣煙塵。

“王娘子幫了我,阿爺怎麼能不去當面致謝?”小傢伙固執地擡起頭,抿緊了嘴脣,滿臉都是不贊同之色,“記得以前祖父教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是施飯之恩呢?雖然這是給我的恩情,但我還小,報不得恩,當然只有阿爺去報了。”他小小年紀,說得頭頭是道,越說眉頭便皺得越緊。

本來他以爲,阿爺一早就會去拜會王娘子致謝——但當他把他夾在手臂下匆匆離開邸店後,他發現自己徹底錯了。本來他還以爲,阿爺是因爲昨晚出了事,不想牽累王娘子才趕忙離開邸店,打算日後再去致謝——但當他帶着他驅馬轉進了這條小巷後,他發現自己再一次錯了。本來他又以爲,阿爺是想等着王娘子出邸店再去致謝——但他如今打算轉身就走,他發現自己又一次錯了。他家阿爺,好像總是在做一些五歲的他完全無法理解的事。

年輕男子只覺得他氣得雙頰微微鼓起,顯得格外可愛,卻並不把他的怒氣放在心上:“王家與我們也算是世交。你回頭寫封信給祖母,她便會替我們好生謝謝她了。”而且,作爲世族女子,她或許也更需要那樣“實實在在”的感謝。

“真的麼?世交,又姓王,是太原王氏?”小傢伙轉怒爲喜,迅速地想出了他最熟悉的郡望名稱,“阿爺,我以後還能見到王娘子麼?”

“以她的年紀,應該已經出嫁了。若是嫁在長安,倒是能見着。若是嫁在外地,或許也能像昨日那樣偶遇上罷。”

“我總覺得王娘子有些眼熟,我以前見過她麼?”

“呵。”年輕男子挑起眉,“或許你出生的時候,她給你添過盆。”

早慧的小傢伙自然知道父親是在敷衍自己,想了想,又道:“阿爺,他們像是要回長安,我們也許久沒有回去了。”

“你想回長安?”

“阿爺不想回,我就不想回。”小傢伙將自己完全縮進了父親溫暖的懷裡,“阿爺去哪裡,我就去哪裡。”想了想,他又補充了一句:“下一回,阿爺不能再把我丟下來了。”

年輕男子微微一怔,神色溫和了許多,輕輕地揉了揉兒子的發頂:“好,我答應你,再也不會把你丟下來了。”

“那……阿爺,我們接下來要去哪裡?”小傢伙有些依依不捨地看着那輛遠去的馬車,心裡暗暗想着,如果下回還能遇到王娘子,他一定要自己好好地謝謝她。

“不如仍舊讓阿玄來決定罷。隨便它怎麼走,它將我們帶到哪裡,就去哪裡,如何?”

“好。”小傢伙撫了撫身下駿馬脖頸上油亮的皮毛,“阿玄,都看你的了。”

原本安安靜靜的烏黑駿馬竟像是能聽懂主人的話般,從鼻中噴出一口氣,長嘶一聲,接着便踢踢踏踏地轉了個彎,又回到了邸店面前。而後,它順着邸店的街道往前走,慢騰騰地在這小小的潼關城內逛了一圈。它甚至還在賣胡餅的小食鋪前停了一會兒,等着小主人包了十幾個芝麻胡餅、餅餌、環餅回來,這才心滿意足地出了西城門。

耽擱了這麼久,王家的車隊早便已經不見蹤影了,西城門附近有些空空蕩蕩的。阿玄也並不理會修得整整齊齊、延綿向遠方的官道,專門尋了一條羊腸小徑,也不管自己是不是能通過,便小跑着撒歡扎進了小徑盡頭的密林裡。

馬上的一大一小對視了一眼,兩張相似的面孔上不約而同地露出了無奈的笑容。照這樣走下去,今夜他們又得在野外露宿了。幸好方纔還準備了一些乾糧,行李中也帶足了各類所需之物。不過,這些乾糧也吃不了幾天,少不得又必須打獵果腹了。

待這父子二人與一匹馬消失在密林中後,幾個高大結實的虯髯大漢循着這條小徑跟了上去。

“昨夜發生了那種事,四郎還敢帶着小郎君往這種荒郊野外跑,膽子也太大了些。”

“老魏你有所不知,四郎十來歲就外出遊歷,這天下都快要走遍了。別的暫且不說,膽子卻是比你我都大了不少。”

“是啊,咱們一直跟着,也沒幫上什麼忙。只能多傳傳信,也好教郎主和夫人能放心些。”

“別光顧着說了,莫追丟了!”

他們的低語聲隨着清風傳了沒多遠,便消失了。

而已經繼續朝着長安前行的王九娘,自然並不知道這對崔氏父子還在暗中觀察了她一陣,更不知道他們似乎來頭還不小。她只覺得,自己大概再也不會再遇上那對父子了,於是很快便將那個成熟懂事的小傢伙也放進了記憶深處,再也不曾想起。

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87章 崔郎報復第29章 兄長貢舉第84章 終成密友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37章 道觀生活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79章 天命不違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38章 影響王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49章 崔家四郎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39章 形形□□第74章 登高相會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36章 高人支招第76章 相見恨晚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3章 長秋尼寺第45章 道門歸家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59章 續絃之意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5章 和離之因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9章 洛陽坊市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86章 準備雪恥第3章 長秋尼寺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57章 久仰大名第3章 長秋尼寺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74章 登高相會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98章 喜結青廬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2章 崔氏父子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30章 雙喜一怒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6章 王家夜談
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87章 崔郎報復第29章 兄長貢舉第84章 終成密友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37章 道觀生活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79章 天命不違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38章 影響王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49章 崔家四郎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39章 形形□□第74章 登高相會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36章 高人支招第76章 相見恨晚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3章 長秋尼寺第45章 道門歸家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59章 續絃之意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5章 和離之因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9章 洛陽坊市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86章 準備雪恥第3章 長秋尼寺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57章 久仰大名第3章 長秋尼寺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74章 登高相會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98章 喜結青廬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2章 崔氏父子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30章 雙喜一怒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6章 王家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