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路過潼關

一行人日行七八十里,不緊不慢地走了七八日之後,終於來到了潼關。潼關是扼守關中的要衝,京師長安的門戶,亦是自東向西去往京畿地區的必經之路。它南鄰延綿千里的秦嶺,西接險峻孤絕的華山,北依渭河與黃河交匯之處,東面亦是山峰相連,只有中間一條羊腸小道通往關內。如此險要之處,從古至今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戰場與傳說無數。由此,憑弔往昔、懷古思今的文人騷客也始終絡繹不絕。

王九娘早便聽兄長提過,他們會在潼關附近逗留一日。於是,當車隊徐徐在潼關外停下來後,她亦絲毫不意外,甚至心中還有些許雀躍。這些日子她都悶在馬車裡,早晚也只能在邸店的房間內轉幾圈,渾身早便是又酸又麻了。因而,她比任何人都期待兄長趕緊帶着那幾個友人走遠些,她也好抽空下馬車鬆鬆筋骨。

“九娘。”青娘掀開車簾,左右瞧了瞧,欣喜道,“七郎他們下馬了。”

王九娘瞥了車外一眼,示意她繼續實況播報。

“趙九大兄去旁邊的食肆買了酒。咦,七郎過來了!”青娘趕緊縮了回來,小臉煞白。

緊接着,王九娘便見竹編的車簾被緩緩地拉了起來,露出兄長那張雖然風塵僕僕但仍然不掩風度的臉。

“九娘,阿兄與鍾十四郎幾人去一趟大河河谷,打算邊飲酒邊吃炙羊肉,至少須得費上三四個時辰,你去麼?”最後那句詢問,彷彿是不經意之間順帶提起,絲毫聽不出什麼特別之處。

早就已經放鬆了戒心的王九娘眼睛一亮:“阿兄儘管去罷,我就在這附近走一走便罷了。”她對這種文士聚會當真沒有任何興趣,一則很可能聽不懂,二則萬一兄長興致上來讓她點評一二,她到底說什麼纔好?妙口生花是決計不可能了,太原王氏三房嫡支嫡女的面子也委實丟不起。

王七郎挑了挑眉,發現她似乎確實不感興趣之後,幾不可聞地嘆了口氣:“也罷。我把趙九留下來保護你。若是我們回來得晚,你便先入關城,到裡頭的邸店投宿,歇息一夜再走。”

“阿兄放心。”王九娘彎起了嘴角。

她自以爲掩飾得很好,但王七郎早便已經看穿了她那期盼他們早點離開的小眼神。即使知道妹妹這幾天是拘得有些狠了,他也算是被那幾位朋友無辜牽累,做兄長的也仍覺着微微有些內傷。於是,他輕咳一聲,吩咐丹娘、青娘好好服侍之後,便有些蕭索地離開了。

“九娘。”不多時,馬車外便傳來趙九一貫冷靜的聲音,“七郎與客人都離開了,可要下車走一走?”

“好。”王九娘忙不迭地下了馬車,頓覺神清氣爽。

站在馬車邊,她第一眼自然看向了千古雄關潼關。那是一座造在山坳中間,用於屯兵的小型城池。城池之外還有更堅固結實的關城。潼關的關城因地利之便,只需將周圍的山地囊括其中,便營造出了易守難攻的城防。而面西的關城門樓高達將近六七丈,底下的門洞窄而幽深,門洞上方刻着“潼關”二字,被時間侵蝕得略有些剝落了。無論是門樓上垛口處,或是門洞中間,都立着一隊隊目光裡萃着煞氣的士卒,緊緊地盯着過往的行人不放。

由於此處地處要衝,門卒驗過所也格外細心,停在門樓外的車馬已經排成了長隊。步行之人、下車走動之人越來越多,又兼有衝着潼關名氣而來的文士,人頭攢動,竟讓這充滿威煞之氣的潼關外圍變得像洛陽南市那般熱鬧。

也許由於人實在太多,過門樓又實在太慢,爲了滿足過往行人的需求,這關城外頭竟還開了兩家食肆,生意非常興隆。

王九娘轉了幾圈,終於活動開身體之後,便覺得腹中有些飢餓了,遂帶着侍婢們隨意地選了一家食肆,進去用午食。這樣的路邊食肆,也不可能提供雅間,所有客人都擠在一樓的大堂裡,吆喝聲、大笑聲,幾乎將小二的聲音都淹沒了。

“此處……”丹娘皺起眉,湊在王九孃的耳邊,“九娘,這等腌臢之地,便莫要進去了。不若讓趙九去買了吃食,在馬車裡用便是。又或者,先驗過所入了關城,在城中的邸店中用午食。”

“丹娘顧慮得是。”趙九也很少見地附和道,“九娘身份貴重,還是先回馬車中。某這就去買些吃食。”

王九娘掃了一眼這稍有些亂糟糟的食肆,爲了安全考慮,只能點頭同意。不過,在轉身離開之前,她卻發現角落裡一張小食案邊坐了個年約四五歲的孩童。他手裡拿着一個芝麻胡餅,另一隻手在懷裡摸了又摸,有些窘迫地擡起首,那張白嫩的臉上漸漸泛起了紅暈。在旁邊正等着收錢的店小二見狀,說了幾句之後,又趕着去招呼其他客人了。那小傢伙咬了咬嘴脣,又在懷裡摸索起來。比起同齡之人,他已經足夠鎮定了。但是,孤零零地坐在角落,又丟失了錢財,總讓人覺得分外可憐可愛。

“趙九。”王九娘以眼神示意,“幫那位小郎君付了午食錢,再將他帶過來。”她左看右看,也沒見那孩子的父母出來解圍,更沒有什麼僕從追隨,不由得有些爲這小傢伙的安全擔心。

待趙九將小二叫過去付錢,又低聲去與那個孩童說話。王九娘不太意外地發現,孩子對他充滿了警戒。他側首認真地看了看她們這一羣人,神情才略鬆了鬆。接着,小傢伙朝她們走了過來,小短腿不緊不慢地邁着步子,竟也隱約透着幾分風度。

走到她跟前後,他仰起首,這才恍然大悟般行了個禮,略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多謝娘子相助。”

“……”小傢伙如此稱呼她,王九娘一瞬間竟有些難以反應過來。誰叫這個稱呼和“相公”一樣,在後世變成了私密稱呼呢。“你怎地一人在此?阿爺阿孃不在身邊麼?你小小年紀,孤身待在這種人來人往的地方,很是危險。”

“阿爺方纔出去了,吩咐我在此處等他。”

“他也不擔心你被人擄走。”

小傢伙笑了起來,搖了搖首,道:“旁邊就是潼關,誰敢在這裡擄人?”

這孩子倒是比想象中更成熟懂事。王九娘微微笑了,還是不太放心:“此處確實不安全,你阿爺可說過何時回來接你?”

“不曾說過。”小傢伙頓了頓,又補充道,“昨晚我們在城內的邸店裡住,我可以回去那裡等他。”

“這做阿爺的也太不小心了,竟將這麼小的孩子丟在這魚龍混雜的食肆裡。”青娘壓低聲音,卻難掩憤慨,“連上元節看燈的時候都有柺子擄走那些與家人失散的孩童呢!潼關外又如何?這麼小小的人,轉眼就帶走了。”

確實是位不負責任的父親。王九娘心裡也腹誹了一番,和顏悅色地對小傢伙道:“我們也正要入潼關去邸店投宿,你可願意同行?”

“多謝娘子。”小傢伙又不緊不慢地行了個禮,“我姓崔,不知娘子貴姓?”

“原來是崔小郎君,我姓王。”王九娘習慣性地牽起他的手。這崔小郎剛開始似乎有些訝異,卻並未掙脫,反而還多看了她好幾眼。

一起回到馬車上後,不多時,趙九便買了些蒸餅、芝麻胡餅、古樓子、餅餌之類方便拿在手中的吃食回來了。王九娘吩咐他用過了午食,就立即排隊驗過所、入城投宿:“時候雖早了些,不過我已經有些累了。估計阿兄他們興致一起,也會在河谷處多賞玩一陣。待我在邸店住下之後,你還可以帶些吃食與酒,去瞧瞧他們。”

趙九看了一眼她身邊的幼小孩童,點頭道:“聽九孃的。”

崔小郎正接過丹娘遞給他的蒸餅,乖巧地道謝,感覺到他的目光後,略有些疑惑地看了看他。或許擔心嚇着他,趙九對他擠出了一個僵硬的笑容。結果,卻讓青娘忍不住笑了起來,丹娘和王九娘亦是忍俊不禁。

吃完有些簡陋的午食之後,孩子約莫是累了,趴在馬車角落裡便睡熟了。排在長隊伍中等待驗過所的馬車仍然緩緩地朝前面移動着。

王九娘仔細地打量了一番睡着的孩子,輕聲道:“丹娘,這崔小郎君的衣衫雖普通,但氣度卻很是不一般,莫非是世家子弟?”

丹娘微微頷首:“可能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的分支子弟。”

“再如何枝繁葉茂的鐘鳴鼎食之家,分支也有敗落的時候。但看這位小郎君,便覺得他們家遲早會有再起的一日。”王九娘嘆道,又想到兄長的孩子,“許久不見大郎了,不知與崔小郎君相比如何。”

“大郎當然是好孩子。”丹娘毫不猶豫地道,“九娘以前也說,大郎君和七郎很像呢。”

王九娘在腦海中想象出一位縮小版的兄長,不由得勾脣笑了:“二郎呢?”

“那便只有見過才知道了。”丹娘回道,“但崔娘子一向教子嚴格,又有大郎那般懂事的哥哥,想必二郎的性子也是頂好的。”

眼見丹娘臉上流露出了自豪與驕傲的神色,王九娘也不忍心再說下去了:安安穩穩長大的子弟,與顛沛流離中長大的子弟,心性上總會有些差別。且不提別的,單隻見多識廣這一項,自家的侄兒們或許便不如這崔小郎君了。只是,若是他父親再這樣隨意下去,遲早會讓這個孩子遇到危險。

好不容易驗了過所入得關城,王九娘才聽趙九說,這潼關城內只有一家邸店,而且上好的房間都已經訂出去了。若是官身,自然便能入住更寬敞舒適的驛站。但潼關來往人多,官吏也不少,驛站可能早便已經滿了——即使未滿,也不會有什麼好的房間留下。而兄長王七郎尚未出仕,父親的官銜也並不高,即使身爲太原王氏嫡支,權勢不夠煊赫,亦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若過了潼關城,趕在天黑前,應能到下一個縣城。”趙九盤算片刻,道,“九娘是想在此處住一晚,還是繼續趕路?”

“我怎麼能拋下阿兄先走?”王九娘絲毫沒有猶豫,“沒有上好的房間也無妨,只要收拾得乾淨些便可。趙九,先訂好房間;丹娘,多找幾個人仔細收拾一番。”

“是。”

由於丹娘、青孃的強烈要求,王九娘並沒有下馬車,而是繼續坐在裡頭等消息。

這時候,睡足一覺的崔小郎也醒了,揉了揉眼睛,發現馬車正對着邸店門口,立刻露出了放鬆的笑容:“王娘子,就是這家邸店了。你們也要住在這裡?”

“是,我阿兄正和友人在河谷那邊遊覽,我須得在這裡等着他們。”王九娘道,“你也乖乖地待在邸店房間裡等你阿爺。”細細一想,她又問:“我送你回房間如何?都送到邸店門口了,再多幾步路也無妨。”

“多謝王娘子。”崔小郎沒有拒絕,主動地朝她伸出了手。

一大一小手牽着手,很快就到了二樓的某間房前。王九娘推開房門,確定裡面確實空無一人後,才低頭囑咐道:“若是稍晚你阿爺未曾回來,我再讓青娘給你送些吃食,你就別去大堂裡吃夕食了。”

崔小郎點了點頭,滿臉感激:“待我阿爺回來,一定會把吃食的錢還給王娘子。”

“不用客氣了。”王九娘忍不住揉了揉他的小腦袋。軟軟的頭髮和白嫩漂亮的小臉,讓人的心也不由得柔軟了許多。

兩人依依不捨地暫時道別,王九娘才帶着青娘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待到晚上,聽說崔小郎那個不負責任的父親還沒回來,她又親自去送了夕食。她待一個萍水相逢的孩童如此友善體貼,惹得青娘、丹娘似乎想起了什麼,眼圈不約而同地微微紅了。她自個兒倒是沒有多作聯想,即便沒等着兄長回來,也安然地睡了。

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72章 初次交鋒第2章 放妻之後第31章 惡人求親第27章 解困之恩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32章 尚無對策第67章 自然相處第3章 長秋尼寺第78章 曲踏秋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49章 崔家四郎第40章 何人出手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72章 王大婚第10章 啓程歸家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65章 吹皺池水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70章 王十七娘第3章 長秋尼寺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40章 何人出手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48章 來是他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38章 影響王第172章 王大婚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章 大唐棄婦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8章 東都洛陽第15章 回家首夜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44章 心中志向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
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72章 初次交鋒第2章 放妻之後第31章 惡人求親第27章 解困之恩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32章 尚無對策第67章 自然相處第3章 長秋尼寺第78章 曲踏秋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49章 崔家四郎第40章 何人出手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72章 王大婚第10章 啓程歸家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65章 吹皺池水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70章 王十七娘第3章 長秋尼寺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40章 何人出手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48章 來是他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38章 影響王第172章 王大婚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章 大唐棄婦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8章 東都洛陽第15章 回家首夜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44章 心中志向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