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登高相會

崔淵與崔滔離開後,鄭夫人便向蕭夫人、李夫人等道歉,不鹹不淡地說了崔簡幾句。幾位貴夫人卻像是將崔簡當成了自家嫡親孫兒似的,爭相護得緊緊的,反倒爲崔簡辯駁起來。真定長公主並不多語,似笑非笑地瞥了王玫一眼後,又望向從石屏風後陸陸續續走出的小娘子們。

雖得了崔簡那麼一番毫不客氣的“點評”,但這羣少女臉上的神情卻依然如故。甚至還有幾個嬌憨些的,依偎在自家長輩面前,紅着臉撒嬌說要趕緊將她們的畫收起來,回去再好好練一練畫技。王玫饒有興致地觀察着她們,也發現其實不少人性子都非常高傲,雖努力掩飾,但眼中仍透出一二分惱怒。畢竟她們畫菊也是費了些工夫的,最終卻讓一個五六歲的小兒評點得一無是處,身爲頂尖的世家貴女,難免覺得崔家有些輕視她們。

真定長公主突然道:“阿蕭,你身後立着的那個圓臉杏眼的小娘子,莫不就是清淨的族妹?”她仍然記得蕭夫人方纔認親戚那一段,於是格外仔細地打量着圍在她身邊的四個小娘子。

蕭夫人驚訝道:“貴主真是好眼力,如何認出來的?”

“她們族姊妹確實看着有些相像。”真定長公主笑道,“兩人都過來,讓我好好瞧瞧。”

王玫側首見王十七娘垂目作羞澀之狀,脣角勾了勾,牽着她便走近長榻邊。一時之間,諸位少女的視線都匯聚在姊妹倆身上,又不動聲色地移開。誰心裡都很清楚,即使不能成爲崔淵崔子竟的續絃人選,若是得了真定長公主的喜歡,又有博陵崔氏二房嫡支的提攜,自然會有更好的前程。然而,能得貴主看重,也須與貴主投緣方可。再羨慕嫉妒恨,這般的緣分也是求也求不來的。

“我依稀記得,你是大房的,清淨是三房的?”真定長公主問。

“貴主好記性。”王十七娘行禮回道,聲音溫和,頭卻一直垂着,“兒與九娘姊姊雖然隔了房,卻因相處過一段時日,也頗爲親近。”

王玫接道:“貧道及笄之後,曾患了一場重病。爺孃便將貧道送回晉陽老家休養了一年。”此事她也是從丹娘、青娘那裡旁敲側擊而來,也曾經聽王珂提到過。據她推測,應該是剛被元十九拋棄的那段時日,家中父母爲了避嫌纔將前身送回了晉陽。或許也因確實相處過的緣故,她後來瞧見王十七娘便越發覺得熟稔了。

“姊妹倆親近也是一種緣分。”真定長公主似是想起了什麼,眉頭微微一動,“你們待會兒也不必拘束,便坐在一起就是。”

有了真定長公主發話,午宴開始之後,王玫便與王十七娘、盧十一娘相鄰坐了。她的表姊李十三娘一向細心,自然注意到稍早時她們站在一起,便索性將她們安排在了一處。王玫、王十七娘與盧十一娘相視一笑,也不似旁邊那些少女們或安靜或熱鬧或時不時打打機鋒,安然享用起吃食來。

因重陽有登高之俗,所以這一日大家便索性只吃些糕點,取“高”與“糕”的同音湊趣。而但凡是重陽所食糕點,便一概稱爲“重陽糕”。當然,除了平日常用的那些糕點之外,也有些重陽節令糕點。如用充滿芳香的蓬草做的灰綠色的米糕“蓬餌”與面糕“蓬餅”,用紅色、金色菊花榨汁做成的雙色重九米錦糕,以及乾脆便直接揉進菊花的“菊花糕”等。

這些蒸制的糕點皆清香微甜,吃起來毫不油膩,但難免有些容易口渴。於是,吃糕的同時,大家便也飲菊花酒與茱萸酒。菊花酒清甜,茱萸酒辛辣,各人口味不同,選擇亦不同。不過,女眷們多受不得茱萸酒的味道,宴席上便只溫了菊花酒。

午宴之後,真定長公主、鄭夫人與幾位貴夫人便帶着少女們走出了院子,或賞菊,或登高。賞菊的自是少不得鬥一鬥文采,勝者便能得一朵長公主親自剪的菊花簪起來。因有彩頭,一時便吸引了諸位少女的注意。而一直想着登高的王玫與王十七娘、盧十一娘各自帶着貼身侍婢,緩步朝着小山坡上行去。

小山坡上除了她們踩在落葉上的咯吱聲,便只餘下秋風拂動樹葉的沙沙聲。葉濤起伏,撲簌作響,間或夾雜着一二鳥鳴,卻襯得樹林中更寧靜,也讓身處其中之人的心境不由得更平緩安寧了許多。

三人一邊慢行,一邊聊了些故鄉風物舊事。王玫說的自然是她根據真實經歷與所見所聞拼湊出的長安、洛陽,王十七娘提了晉陽老家的事情,盧十一娘則回憶了范陽的風俗。話裡行間,她們對彼此也更加了解,越發覺得性情十分投契,也都生出了結交之心。

王十七娘忽然道:“九娘姊姊,方纔借了你的光,入了貴主的眼,多謝。”

“也是你和貴主有緣,我可當不得你的謝。”王玫微微笑道,“你想想,我哪裡有那麼大的顏面?若不是蕭夫人尋着好時機提起這一樁,貴主也不會放在心上。”

王十七娘瞥了她一眼,哼道:“總歸是要謝你,你便受着就是,推辭什麼?也許貴主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但有她這樣幾句話,我在那邊府裡也好過許多。舅母大概也會真的費些心思幫我尋一門好婚姻了。”

提起婚姻,她亦是臉不紅氣不喘,彷彿這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事。王玫越發覺得這位族妹從外貌到性情,都似她想象中那般肆意隨性的唐朝貴女。驕傲卻不失本真,隨意卻不會妄爲,心裡對她也更是喜歡了幾分。“蕭夫人若能上心,確實能尋得不錯的親事。”鴻臚寺卿崔家,總比遠在晉陽的大房人脈更廣一些。想必大房也是因此才決定將女兒遠遠地送過來罷。

王十七娘微微垂下眼睫,道:“不論多好的親事,結親之人終歸是我。若並非我想要的親事,倒不如與九娘姊姊你一樣出家爲女冠得好。”

“你方纔是怎麼向十一娘說我的來着?‘一時想不開出了家’?”王玫似笑非笑地接道,“出家之事確實應該慎重考慮,莫要總是掛在嘴邊,對道君也不誠心。”

“知道了,不提就是。”王十七娘回道。

盧十一娘在旁邊聽着族姊妹倆討論這些,有些尷尬,又有些感觸。王氏姊妹既然當着她的面議論這些,便是信任她的品性,相信她不會隨意外傳,也相信她的性情與她們相類,不會因此而生出什麼輕視。她垂首想了想,也鼓起勇氣道:“十七娘說得是。世家聯姻,外人看起來光鮮亮麗,道是門當戶對。其實又何嘗不是互取好處呢?娶嫁之事,終歸不是賣兒鬻女,也須得讓人兩廂情願纔好。”

王十七娘聞言,杏眼微眯,笑道:“九娘姊姊,十一娘這性子,實在讓人喜歡得緊。”

“喜歡便向十一娘多學一學。”王玫道,“千萬記得捂好自己的本性,可別圖一時痛快。”她覺得以方纔王十七娘所言,似是隱約發現了自己的婚事有什麼不順之處,且生出了抗爭之心。抗爭是應當的,但如何抗爭才能不傷及自身,卻是需要仔細計較方可。“你是太原王氏女,不是清河崔氏女,若有萬一,便來投奔我們就是。”

王十七娘微微一怔,扭過了臉,耳畔泛起淺紅:“我是大房之女,你們三房插什麼手。”

王玫很清楚她是個彆扭的性子,便只是淡淡一笑,不再說什麼。不經意望向旁邊,卻見盧十一娘帶着些許豔羨望着她們,輕嘆道:“有可靠的族中長輩投奔,真是再好不過了。我……我身邊的親人族人,都靠不住。”

“若有什麼我們能幫得上的,儘管告訴我們。”王玫寬慰她道。

“即便幫不上,聽你訴訴苦,心裡或許也好受些。”王十七娘也道。

盧十一娘笑着搖搖首:“今日不是時候,改天再與你們相約訴說罷。”

因這小山坡並不算太高,不多時她們便登到了坡頂。舉目望去,別院的景緻便如畫卷一般展露開來。金紅二色染盡了秋光,襯得別院中央那座碧波盪漾的湖泊也更是美不勝收了。而湖左岸的一羣小郎君正熱鬧非凡地射菊,時不時便遙遙傳來喝彩聲。連湖右岸的小娘子們也顧不得賞玩了,紛紛好奇地走近,爲各自的兄弟助威。因他們年紀尚小,頑在一處也無妨,僕婢們便乾脆將小娘子們的飲宴搬到了左岸。於是,待小娘子們坐在靶場邊觀戰後,小郎君們也越發熱血沸騰了。

王十七娘看了半晌,忍不住道:“什麼賞菊、繪菊,無非是她們各顯神通而已,哪有小郎君們射菊有趣?不如咱們走近瞧一瞧?”

王玫想了想,搖首道:“咱們且去問問表姊罷。”她們畢竟是客人,也不好違了主人家的安排,隨意走動。何況這是長公主別院,更不是能隨心所欲的地方。

盧十一娘也頷首同意:“若是能去,我也覺得射菊更有意思些。”

三人走了沒幾步,後頭便傳來一個聲音道:“叔母也已經帶着客人去看射菊了。你們若是行得快些,倒是能趕上她們。”說話之人正是崔淵。他說罷,便從楓樹林中緩步走出來,坦坦蕩蕩地望着她們,身後則冒出了三顆高低不一的小腦袋。

“姨母,王娘子。”崔簡滿臉驚喜地出聲喚道,“阿爺正帶我們登高望遠呢,沒想到還能遇到你們。”他家阿爺三兩句就將從父支開了,帶着他們緩步在樹林裡慢行,又是教他們撿樹葉又是教他們認蟲鳥,十分有耐心。他本來以爲,說不準什麼時候,阿爺便又會坐在角落裡發起呆來,卻沒想到轉來轉去,竟遇上了王娘子、姨母一行。

崔簡當然不知道,自家阿爺爲了這番偶遇又費了多少心思。連這漫山遍野的秋景,也似一時之間失去了吸引力一般,讓他只追尋着眼前這個略有些單薄的身影。他的目光落在王玫身上,又不動聲色地移開。

盧十一娘悄悄看了看王玫,見她似乎沒有接話的意思,便向崔淵行了禮,又問崔簡:“阿實,你們眼下也要去看射菊?”

“嗯。三兄好不容易參加一回宴會,王家阿兄也來了,我想看他們比試。”崔簡毫不掩飾自己的興致勃勃。他說的三兄便是崔澄的嫡次子崔慎,年方十歲,與王昉正好同齡。

“我阿兄一定會贏。”王旼接過話,自信滿滿地道。

“三兄會贏!”崔韌撅起嘴道。

從方纔望見射菊場上的熱鬧景象開始,兩個小傢伙便爲自家阿兄爭執起來,誰也不願意讓誰。崔簡倒是覺得勝負輸贏都無妨,哪位阿兄獲勝他都覺得很高興。而且,若是他再長几歲,也能去參加射菊,便更有意思了。

“我們下去瞧一瞧,便知誰贏誰輸了。”崔淵道。

王十七娘看了看他,上前牽了一臉不快的王旼,將他與崔韌分開。盧十一娘若有所思地牽上了崔簡,發覺小傢伙的視線在王玫身上繞了繞,她也禁不住看了過去。王玫卻很淡定地牽起了崔韌的小手,低聲安慰道:“阿韌別急,先下去看看再說。”

她們牽着小傢伙們在前頭走,崔淵落在最後,與王玫隔了幾步距離,不遠也不近。他的視線始終不由自主地落在王玫身上,從她滿頭青絲、白皙的頸項、纖細窈窕的身影,到細嫩修長的手。看了又看,瞧了又瞧,怎麼也看不膩。

看着瞧着,崔子竟崔四郎便有些漫不經心地想道:這樣相對只作不相識,已經完全不能滿足他了。須得儘快去王家提親,將此事定下來纔好。婚期也須早些安排,只有娶得人歸才能真正放心。當然,在此之前,他需要與自家阿爺阿孃開誠佈公地談一談這樁婚事。

作者有話要說:下一章就是談婚事了╮(╯_╰)╭……可得好好想一想先……

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81章 閨中之客第35章 偶然相遇第82章 遣媒提親第94章 添妝鋪房第86章 準備雪恥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90章 共度元日第69章 表妹來襲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95章 婚禮前日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8章 母女交心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40章 何人出手第61章 盧十一娘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32章 尚無對策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83章 納吉之禮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20章 曲競渡第78章 曲踏秋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62章 堅持己見第84章 終成密友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93章 七郎省試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84章 終成密友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98章 喜結青廬第31章 惡人求親
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81章 閨中之客第35章 偶然相遇第82章 遣媒提親第94章 添妝鋪房第86章 準備雪恥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90章 共度元日第69章 表妹來襲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95章 婚禮前日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8章 母女交心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40章 何人出手第61章 盧十一娘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32章 尚無對策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83章 納吉之禮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20章 曲競渡第78章 曲踏秋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62章 堅持己見第84章 終成密友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93章 七郎省試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84章 終成密友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98章 喜結青廬第31章 惡人求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