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貴主生辰

待王家小三郎滿月之後,王玫便辭別了李氏、王奇與崔氏,搬去了真定長公主別院。雖然心裡很是不捨,但如今暫時都住在宣平坊裡,來往也很是近便,她很快就再度適應了侍奉鄭夫人與真定長公主的生活。崔淵則因準備縣試的緣故,每日都帶着崔簡往來於別院與王家。父子倆時不時帶些李氏、崔氏準備的小物件回來,又替王玫捎些小東西過去,小鄭氏、李十三娘知道後,打趣了他們好幾回。

又幾日,臨近真定長公主的生辰,別院裡裡外外無不煥然一新。雖不是整壽,真定長公主也不欲大辦,但光是以她長公主的身份,便註定了這次生辰飲宴不可能僅僅只是家宴。幸而李十三娘已經習慣於操辦這樣的飲宴活動,又央了小鄭氏、王玫幫忙。王玫本只想給她們打打下手,真定長公主與鄭夫人卻親口點了她領了廚下食單的差使。於是,她便只能絞盡腦汁,勾勾畫畫好不容易纔列出了合適的食單。她列出的食單中有好些道美味佳餚都是廚下不曾做過的,因而不得不教廚子們試做了好些回。全家人每日都能嚐到試做的新鮮吃食,老老少少皆是十分滿意,送到勝業坊崔府中的吃食也得了崔敦、崔斂的誇讚。

就在這般忙碌之中,真定長公主生辰的正日子到了。長安城中的轔轔車馬,均朝宣平坊匯聚而來。能得到公主府發出的生辰宴帖子的,不是宗室親戚便是世家大族。光是長公主、公主們的車駕儀仗,就能從別院一直排到坊門之外。更別提諸位國夫人、郡夫人、郡君、縣君、鄉君等命婦的車駕了。

湖邊的水閣中,妝扮得華美雍容的真定長公主正笑吟吟地與姊姊妹妹、侄女們說話。王玫侍奉在她身邊,掃了一眼旁邊的婢女,她們便立即悄無聲息地換了諸位公主食案上的點心與漿水。雖說公主們的日常用度無不是山珍海味,什麼珍饈佳餚都幾乎吃得膩了,卻也不曾見過這種新換上的漿水、點心。嚐了嚐之後,既有喜歡得緊的,也有覺得太過清淡的。

素來與真定長公主交好的丹陽長公主便笑道:“十三姊,這漿水與點心難得合我的口味,少不得向你討個廚子了。”說罷,她又環視姊妹、侄女們一眼,嗔道:“大家都知曉,我就愛清淡的吃食,誰都不許同我搶。”

“若是平時,我自是不會與你搶。”衡陽長公主接道,“只是,這漿水的味道似是有些熟悉,喝下去也很舒服。我卻想不起來,究竟在何處嘗過了。”

真定長公主勾起脣,笑回道:“衡陽、丹陽,可不是我捨不得這廚子。”說着,她握住王玫的手輕輕拍了拍:“就怕送出去之後,我們家子竟找我要媳婦呢!”

丹陽長公主微怔,仔細打量了王玫一番:“原來都是你這侄媳婦心靈手巧的緣故。那我可不能奪人所愛了。”

“不過是些許吃食而已,哪有什麼藏私的道理。不管誰喜歡,將方子抄了去便是了。”真定長公主接道,“且也不是什麼金貴之物,不過是從寺院裡要來了些茶餅罷了。聽那些比丘說,飲茶有益養生,我卻偏偏嘗不得他們煮出的茶。九娘這孩子有孝心,又懂些養生之法,便換了煎茶、泡茶與我飲。如今飲了十幾日,確實有調理之效。”

諸位公主聽了,信者,不信者,自是神情不一。見真定長公主確實喜愛這侄媳婦,想替她撐腰,也不免又端詳了她一番。只有丹陽長公主直接要了方子,命侍婢回去學着做了。篤信佛教的衡陽長公主也要來方子細細看了,頷首道:“原來竟是茶茗。我倒是常見那些比丘們煮茶,卻不知這煎茶、泡茶又有何差異?”

真定長公主笑道:“這煎茶、泡茶之道,說不得還須得讓子竟、子由過來說一說了。”她正欲遣侍婢去外院喚人,便又有僕婦稟告道:“啓稟貴主,同安大長公主到了。”

同安大長公主是宗室當中身份最高的長輩,先帝的嫡親妹妹,深得聖人尊重。她生病之時,聖人不但前去公主府探視,甚至還親自侍奉湯藥。因而,在場諸位公主縱是再驕奢,也不敢隨意在她面前放肆。於是,大家都紛紛起身,隨在真定長公主身邊一同迎出去。

王玫扶着真定長公主緩步而出,坐上檐子,來到內院門前。正巧,同安大長公主由一位十五六歲的妙齡少女相扶着,剛下了厭翟車。諸位公主們遂上前喚“姑母”、“姑祖母”,真定長公主與丹陽長公主分別在她兩側攙扶着,請她上了旁邊備好的檐子。

王玫不着痕跡地打量着這位作爲祁縣王氏宗婦的大長公主。只見她銀眉銀髮,精神矍鑠,絲毫不似年近八十的老人家,不禁又想起王珂、崔淵先前拜會祁縣王氏時所受到的冷遇。

駙馬王裕這一支雖是嫡脈,本來卻並非祁縣王氏中最顯赫者。另有一支在元魏之時出了一位尚書左僕射(宰相),如今卻因嫡脈尚主的緣故,逐漸衰落下來,不得不依附同安大長公主。而同安大長公主子息不豐,所出一女一子皆早亡,又因與兒媳不和,將唯一的孫子王方翼也趕出了公主府。嫡脈凋零,膝下空虛,同安大長公主卻絲毫沒有將兒媳、孫子接回的意思,而是將幾位族孫女帶在身邊教養。聽聞王方翼當了崔家的儐相後,她便遷怒於崔淵、王珂,讓他們在公主府外空等了整整一日。先前與王家交好的祁縣王氏支脈也不敢出頭,這門親戚眼見着便又要斷了。

不料,王方翼得知此事之後,卻親自來到王家致歉,也與王珂、崔淵結交成了好友。後來,崔淵笑對她道,祁縣王氏也只得一個王方翼了,其餘人等大可不必過於放在心上。王方翼雖爲同安大長公主遷怒不喜,但畢竟是嫡親孫子,又得聖人看重,遲早能夠一展抱負。

想到此,王玫不由得微微皺了皺眉。今日是真定長公主的生辰,同安大長公主不至於因此事繼續遷怒崔家,擾亂這場生辰宴會罷。但她是長輩,縱是遷怒,作爲晚輩也只有賠禮道歉的份。誰又能想到,她竟然對嫡親的孫子如此厭惡呢?

“好妹妹,實在對不住。方纔貴主們都過來相迎,竟沒能準備好足夠的檐子。”李十三孃的聲音在近處響了起來,“不如你在這裡稍候片刻,僕婦們很快就過來了。”

“無妨。只是擔心族祖母不見兒,心裡憂心罷了。”方纔伴着同安大長公主下車的美貌少女微微一笑,回道。

李十三娘杏眼微動,盈盈笑意稍減了一二分,把着她的手臂走了過來:“若是貴主怪罪下來,少不得由我來擔着了。到時候,妹妹可得爲我美言幾句。”

“表嫂言重了。如此盛大的宴飲,哪有一點差錯都不出的?且兒若與貴主們同行,本便有些不妥。”那少女道,向王玫頷首致意,“不知這位是……”

王玫見她雖有幾分高傲,但舉手投足禮節周到,猜着了她的身份,便笑道:“我是貴主的侄媳,妹妹喚我一聲表嫂便是。不過,若從孃家論起來,太原王氏與祁縣王氏同氣連枝,姊妹相稱亦是無妨罷。”

那王氏少女望着她,蛾眉微揚,抿脣淺笑:“原來是太原王氏的姊姊。”她想了想,又歉然道:“聽聞前幾日,太原王氏的兄長來公主府拜見,族祖母卻因身體不適未能見他們。公主府裡沒有能主事的郎君,族祖母年事已高,下僕們怠慢了客人也是有的。希望兄長與姊姊莫放在心上纔是。”

王玫微微笑了起來,回道:“貴主身體不適,自然需安靜調養,我家兄長與阿郎不過是晚輩,便是侍奉湯藥也是他們的福氣呢。”她就不說王珂、崔淵與王方翼交好之事了。免得傳到同安大長公主處,又是一番風風雨雨。

待那王氏少女坐了檐子離開後,李十三娘將王玫留了下來,輕聲抱怨道:“不過是區區羅山令之女,侍奉在貴主身邊,便如此傲氣。咱們都是五姓嫡支嫡女,誰不比她出身更高貴?祁縣王氏,說起來也不過是太原王氏分支罷了。”

王玫皺了皺眉,道:“顏色生得好,又是世族貴女,自小得貴主喜歡,當然養得傲氣。”五姓女哪有不矜貴傲氣的?只是有些人並不顯於外,風骨尤其出衆;有些人卻沒能修出這般好風度罷了。

“想來,貴主將她帶在身邊,便是最疼愛她罷。說不得給她選個好夫婿……”李十三娘說到此處,神色輕輕一變,嗤笑起來,“原來竟是打着這個主意?怪不得久不出公主府的貴主竟也會來阿家的生辰飲宴呢。”

王玫有些疑惑,本欲再問,便聽僕婢稟報道:“晉王、晉陽公主、衡山公主到了。”聽得“晉王”二字,她忽然福至心靈,想到了那位悲催的王皇后。出身世家的王皇后,她怎麼就忘了呢?太原王氏、中山王氏雖然也有年齡合適的小娘子,但都不是嫡支嫡脈,且族中人也沒有舉薦晉王妃的資格。也只有祁縣王氏的同安大長公主,身爲輩分最高的長輩,才能干涉晉王的婚事。

毫無疑問,若是歷史沒有產生太大的偏差,方纔那位小娘子,必定就是那位被女皇陛下做成人彘、投進酒缸中骨醉的王皇后了。爲了轄制蕭淑妃將女皇陛下接到宮裡,引虎驅狼,最終成了宮斗的慘烈犧牲品。由此可見,這位小娘子宮斗的段數實在不高——眼下來看,她的情商也確實十分堪憂,基本沒有翻盤的可能。若她失敗,以女皇陛下的性格,祁縣王氏必定會受到牽連,說不定連太原王氏晉陽嫡支也逃脫不掉。

王玫王九娘,忽然有種強烈的干涉歷史的衝動。

先前太子、魏王奪嫡之事,於崔家、王家其實並無任何直接的關係,且實在太過敏感,更不是以她的能力能夠介入的。可是,晉王選妃以及往後的慘烈宮鬥,很有可能影響到崔家、王家的未來,她無法說服自己袖手旁觀。

可是,以她的身份與能力,眼下究竟又能做些什麼?

即使沒有王皇后,或許也會有盧皇后、範皇后、崔皇后。那些如鮮花般的少女,就應該落得手足皆廢的下場麼?然而,若是將女皇陛下蝴蝶掉,以晉王的審美偏好,又焉知會不會出現另外一位手段強橫的女子?這大唐歷史又將會走向何方?

正迷茫間,李十三娘牽着她上前迎接晉王、晉陽公主、衡山公主,向這幾位行國禮。

“兩位表嫂何至於此。今日是姑母生辰,行家禮就夠了。”晉王李治微微含笑道。晉陽公主、衡山公主親手將她們扶了起來。兩位小公主年紀相近,約莫八九歲,梳着雙丫髻,生得白嫩可愛,都是十足的美人胚子。晉陽公主年紀稍長些,文靜聰慧,據說深肖長孫皇后,身體也有些瘦弱;衡山公主顯得更活潑些,雙眸顧盼生輝,毫不掩飾能夠出宮的欣喜之色。

“聽說姑祖母方纔也到了,還請表嫂引我們去見一見長輩,也好給姑母祝壽。”晉王道。

“那便請大王與兩位貴主隨我們來罷。”李十三娘微笑應道,“不知兩位貴主可想乘坐檐子?”她與王玫都注意到,兩位小公主正不着痕跡地觀察別院中的景色,顯然對這移步換景的大園子很是感興趣。

“九阿兄,方纔坐了那麼久的厭翟車,渾身痠痛,已經累得很了。”聞言,衡山公主立即拉着晉王的袖子撒嬌道。

“幼娘說得是。”晉陽公主便道,“九阿兄,我們從未來過姑母的別院,不如先走一走,也好賞一賞這別院的景色。”

晉王答應了,又道:“幼娘還好,兕子你體弱,若是累了,便立刻上檐子。”

“九阿兄放心。”晉陽公主微微笑起來。

李十三娘與王玫便引着這三位金枝玉葉,緩步走進假山羣,徐徐介紹周圍的景緻。晉王、晉陽公主、衡山公主許是在宮中拘得太久的緣故,聽得津津有味。有些樓閣取名的典故,他們也像頑遊戲似的猜了又猜,全都說中了,心情也更好了。。

第30章 雙喜一怒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72章 王大婚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38章 訪客探望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98章 喜結青廬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5章 和離之因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98章 喜結青廬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66章 坦誠溝通第2章 放妻之後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52章 敏銳察覺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4章 親人相見第81章 閨中之客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30章 雙喜一怒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8章 曲踏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5章 回家首夜第21章 受邀宴飲第76章 相見恨晚第94章 添妝鋪房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37章 道觀生活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96章 親迎之禮第48章 來是他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72章 王大婚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85章 波折再起第57章 久仰大名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57章 久仰大名第26章 遇到惡人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36章 高人支招第83章 納吉之禮
第30章 雙喜一怒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72章 王大婚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38章 訪客探望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98章 喜結青廬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5章 和離之因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98章 喜結青廬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66章 坦誠溝通第2章 放妻之後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52章 敏銳察覺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4章 親人相見第81章 閨中之客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30章 雙喜一怒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8章 曲踏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5章 回家首夜第21章 受邀宴飲第76章 相見恨晚第94章 添妝鋪房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37章 道觀生活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96章 親迎之禮第48章 來是他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72章 王大婚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85章 波折再起第57章 久仰大名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57章 久仰大名第26章 遇到惡人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36章 高人支招第83章 納吉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