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球場風雲

許是有些興奮的緣故,少年郎蒼白的臉上染了些許薄紅,笑着評點起了崔淵的行書。他的聰敏智慧才學自是不及魏王,不過因體弱多病得聖人、皇后悉心教養的緣故,於書法一道造詣頗深,評說亦是十分中肯。

崔淵原本並不想多說什麼,但此時難免心生幾分知己之感,便朗朗笑了起來:“大王所言甚是。某的草書不及行書多矣,楷書雖能見人,但畢竟不合我的性子,也不敢隨便獻醜。”他素來便喜歡一筆而就的酣暢淋漓之感,因此更偏愛草書,對自己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如今仍有兩三分不及先祖崔瑗,在他看來就不值得爲外人所道。

“是子竟自謙了。”少年郎便道,“改日也讓我瞧一瞧你的楷書、隸書與篆體罷。”

畢竟是龍子鳳孫,雖然語氣平和,卻不免帶着幾分不容拒絕之意。不過,崔淵並不覺得意外。倘若連這一點脾氣也沒有,又哪裡像是聖人、皇后所出的嫡幼子?何況,這位的態度比之魏王、太子殿下已經溫和太多了。“大王若不嫌棄,某改日便……”崔淵略頓了頓,想到眼前這位尚未出宮建府,接着道,“便請叔母帶給大王罷。”在他們家,能光明正大出入宮廷的,自然只有真定長公主了。

聞言,少年郎笑道:“我也已經有些天不見十三姑姑了,替我問聲好罷。”說完,他聽見馬球場上的蹄聲,望了望球場上聚起的人,有些驚訝地問:“你今日也要下場擊鞠?”而後,他便示意自己身後那一羣人往側面讓出一條道來:“我將你強留在這裡,只怕表兄與妹夫們都等不及了。”

“多謝大王,某告退。”崔淵長拜道謝,匆匆去了。瞬息之間,他的目光有些漫不經心地掃過這羣侍婢與宦者,而後便走得遠了。

王玫此時已經跽坐在席上,肅拜下來:“見過大王。”而她腦海裡早就揣測出了這少年郎的身份:已經封王,身體算不上好,住在宮廷之中——顯然,這位一定便是晉王李治了。若沒有意外,他就是未來的唐高宗,一位想借着宮廷鬥爭影響朝堂,既無情狠辣又當斷不斷的皇帝。大概連他自己也並未料到,不願受羣臣轄制的結果,最終卻是養虎爲患,成就了一代女皇。

晉王從她行禮的姿勢中看出了她的女眷身份,目光只在她那身丈夫衣上轉了轉,便移開了:“不必多禮。”說罷,他轉頭便見觀戰臺下行來一羣盛裝打扮的宮婢,當中簇擁着兩位華衣美飾的少女,不由得微微笑起來:“十八娘,十七娘。”

那兩位少女瞧着也不過是含苞欲放的年紀,頂多只有十三四歲而已,舉止氣度高華,卻仍有幾分青澀。王玫只匆匆一眼,便又俯身拜倒:“見過兩位貴主。”這兩位原來竟是晉王的妹妹?看起來與他相差大概一兩歲左右,卻已經在去年年初便陸續出降,成婚也未免太早了些。想到此,她暗暗鬆了口氣。或許在真定長公主身邊待得久了,她覺得這兩位貴主無論是威勢氣魄都仍有些不足,也讓人生不出太多的敬畏之心。

“起來罷。”應答的少女緩步上前,很是親熱地喚着晉王“阿兄”。另一位少女略遲一步,絲毫沒有理會她的意思。不多時,這三位便自顧自地離開,去了觀戰臺正中央,視野最廣闊的位置。

王玫這才直起腰,神色平和地望向馬球場上。說實話,對着父親母親、親近長輩之外的人行跪拜大禮,她心裡仍然十分不習慣。但不習慣又如何?遲早都會有這麼一日。在這個時代,除了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夠永遠挺直背脊。即使是五姓七家,即使是皇子皇女皇孫。而在登上大位之前,又有多少人徹底敗退下來?嫡庶長幼在皇家其實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誰會成爲最終的勝利者。

李承乾?李泰?或者,仍然是李治?

這時候,馬球場兩側的人都已經準備妥當。左邊一隊人身着棗紅色的緊身袴褶,揮鞭大笑,意氣風發;右邊一隊人身着紫棠色袴褶,悶頭悶腦,默不作聲。若光從氣勢來看,左邊戰意勃發、胸有成竹,勝算顯然更大一些。然而——王玫的目光停在右邊側下方那個熟悉的身影上:她當然只支持自家夫君。

或許感覺到了她的視線,崔淵擡起首,往觀戰臺上望去,而後微微一笑。

“無精打采的作甚?”崔滔忽然怒道,馬鞭指向對面自信滿滿的十幾人,“難不成你們甘心就這麼被他們羞辱?!他們是功臣之子!是駙馬都尉!那又如何?!你們不是宗室子?!不是公主子?!不是五姓子?!血脈身份不比他們高貴?!”他胸膛劇烈起伏,雙眼因怒意而迸發出異彩。

“但……二十七郎幾個,都家去了。”一位宗室子回道。受到挑釁的不止一人,首先忍不住跳出來的卻只有崔滔。他們幾個酒意上頭,便也憤憤地應了這場球賽,待回過神來,後悔不迭時,早有知機的已經悄悄溜掉了。擊鞠的人竟然都湊不齊了,這纔有了方纔崔滔到處逮人那一出。

崔滔聽得,嘿然笑道:“事到如今,你家去也已經遲了。”

“擊鞠眼看就要開始了,你們還吵來吵去的浪費時間?”崔淵冷哼着打斷他們,“不過是一場擊鞠而已,贏了又如何?駙馬都尉還能帶着公主哭進宮去,尋聖人、皇后殿下做主不成?若是如此,往後誰還敢與他們擊鞠?你們可別想得太多了。”

衆人當然知道這一場擊鞠並不像他所說的那麼簡單,然而,眼下也只能打起精神來,各自散開,心不在焉地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球場邊上的幾個大漢高舉着鼓槌,敲響了鼓點。鼓聲由慢而快,彷彿延綿不絕的雷聲,到□□時戛然而止。剎那之間,衆人催馬上前,衝向球場正中央放着的色彩斑斕的小球。棗紅隊一位年輕郎君搶得先機,球杖觸地一帶,便將球擊飛出去。

緊接着,不論是棗紅隊或是紫棠隊,都追着球衝過去。馬匹之間的距離近得驚人,時不時便有撞擊的嘶叫聲響起。馬蹄揚起的塵土,球杖擊出的軌跡,球飛舞來去,一時間,紫棠隊的半邊球場便混亂不堪起來。

棗紅隊好像商量過戰術,兵分三路,互相配合擊球、傳球。而紫棠隊畢竟只是四處拉過來湊數的烏合之衆,彼此之間毫無默契,見球飛過來了,便都衝過去揮球杖。且不說配合了,你擠着我、我擠着你,呵斥的,勒馬的,抱怨的,自己人不經意間都下了不少絆子。幾乎毫無懸念地,棗紅隊乾脆利落探身掃去,小球飛過幾匹馬的四蹄之間,跳入球門裡。

棗紅隊先下一籌,場邊的大漢們敲着歡快的鼓點,又有人將小紅旗插到他們的計分架上。

“崔子由!若是短賽!你們便輸了!”棗紅隊中,一位少年擡起球杖笑道,“也罷!看你們好不容易湊齊了人,便再陪你們耍一耍!”

崔滔臉上陰雲密佈,一語不發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崔淵看了他一眼,略收了幾分漫不經心之態。如果沒認錯,那少年就是十七公主高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房遺愛了。房相嫡次子,駙馬都尉,確實有目中無人的資格。不過,他怎麼會突然和一羣沒什麼來往的紈絝子弟過不去?當然,有依附東宮的十八公主城陽公主駙馬都尉杜荷在,確實不難理解。有意思的是,這兩人什麼時候走得這麼近了?雖然素來有房謀杜斷一說,但私下裡,蔡國公府(杜如晦)、樑國公府(房玄齡)可沒什麼交情。

接下來,那五彩斑斕的小球在馬蹄、球杖之間時隱時現,場上的搶奪也越發兇狠危險。紫棠隊連失了五籌之多,且仍舊一籌未進。崔滔滿面塵土,嘴脣都咬得出了血。而剛纔那幾個心裡擔憂的宗室子弟也被激出了血性,越發賣力了。這時候,崔泌、崔泳兄弟二人就有些左右支拙起來。他們確實不經常遊獵擊鞠,在拼搶撞擊時總是留有餘地。但對方打得興起,又見崔滔爲首的幾人爭搶得狠,便有心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沒過多久,就教棗紅隊尋了個機會,將球搶了回來。崔滔大喝一聲,駕馬不管不顧地衝了過去,球杖一挑,竟然奪過了球,傳給了崔淵。崔淵周圍的人伺機而動,幾乎是好幾支球杖都伸過來搶球。被他們緊緊扣住,崔淵桃花眼一眯,彷彿斜劈一刀般,將球狠狠地打飛出去。但那球畢竟飛得低,很快就被人接個正着,紫棠色袴褶醒目非常。棗紅隊隨即圍了上去,幾匹馬將那人擠壓在中間。不知是誰的球杖敲中了哪匹馬的膝蓋,那馬雙蹄揚起,痛嘶一聲撞了出去。

衝撞在一起的馬瞬時間失去了控制,馬上的兩人趕緊跳下來。不過,畢竟有人稍稍遲了一步,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阿兄!!”崔泳定睛一看,高喊起來。

棗紅隊那羣人面面相覷,駕馬退開幾步。他們畢竟並非真是爲了結仇而來,也不想出什麼太大的意外,便主動讓人敲了鼓點,又喚了太醫,暫時休戰。

崔淵瞥了崔滔一眼,跳下馬,三兩步便來到崔泌身邊,問道:“澄瀾沒事罷?”

“大約只是扭了筋。”崔泌苦笑,“應該沒傷着骨頭。”

“對不住。”崔滔也跟了過來,長嘆道,“都是我將你們兄弟倆拉過來的,明知實力不濟,還一時熱血昏頭與他們拼搶了起來。旁邊已經有太醫等着,你們都下去診治一番罷。”

崔泳聽了,有些猶豫地擡起首:“……子由兄還想繼續?”

“這回不如算了罷。”崔泌也道,“我們這邊如今仍然一籌未進,若是少了兩人,恐怕——”

“恐怕輸得更難看?”崔滔接道,“輸便輸罷。無論如何,也總比中途認輸強些。如今,我爲的已經不是自己的顏面,而是我阿孃的顏面。”說着,他便命部曲們用檐子將崔泌擡下去,又對崔泳道:“你且下去陪你阿兄罷。”

崔泳還待再說什麼,發覺崔泌遠遠望過來,便低着頭走開了。

崔淵、崔滔與紫棠隊剩下衆人神色低迷地回了旁邊的廂房換身衣衫,又將疲憊不堪的馬都換了。再回到場上時,他們的隊伍不但缺了人,方纔搶球時的狠勁也已經完全消散殆盡。

崔淵環視一眼,低聲笑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崔泌傷得真是時候,不論是他自己,或是棗紅隊,或是杜荷,或是他與子由,恐怕都這麼覺得罷。崔澄瀾此人,怎麼能容許自己在這般不可控制的場面中待得太久?擊鞠比賽拼搶衝撞得厲害,就算是重傷,甚至死了都毫不意外,他必定是要尋機會離開的。什麼時機離開最佳,既能讓人愧疚不安,又自然而然,他大概早便想好了罷。

只是,想讓子由欠一個偌大的人情,又不想得罪太子一派的杜荷,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事?已經上了這條船,中間跳下去就太遲了。雖然他本來對這場看起來像是意氣之爭的擊鞠沒有興致,如今反倒覺得,怎麼都不能讓某人好過——

想到此處,崔淵微微彎了彎脣角:“嘖,子由,想贏麼?”

崔滔挑起眉,平靜地道:“忽然想通了,非贏不可。”

“那你們都將球給我便是。不論誰搶着了球,只管傳給我。”崔淵將球杖垂在身側,彷彿手執的並非月牙頭的馬球杖,而是一柄鋒利的橫刀。“被人欺到頭上,卻百般隱忍,不合咱們博陵崔氏二房的家訓。”

不論是杜荷等人自作主張的試探也好,是那位太子殿下等不及了也好,或是他們想借着這次擊鞠乾脆造一出惺惺相惜的佳話也好——都不能教他們完全如了意。不然,他哪裡像個魏晉狂士?哪裡有臉面到觀戰臺接愛妻?又哪裡有臉面回去見兒子?。.。

第22章 芙蓉之宴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5章 和離之因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78章 曲踏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60章 盧家拜訪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22章 芙蓉之宴第27章 解困之恩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88章 下聘納徵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84章 終成密友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88章 下聘納徵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63章 心悅君兮第58章 互相試探第59章 續絃之意第42章 回到家中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41章 暫時告別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48章 來是他第138章 影響王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94章 添妝鋪房第61章 盧十一娘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7章 兄妹深談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67章 魏王之宴
第22章 芙蓉之宴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5章 和離之因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78章 曲踏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60章 盧家拜訪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22章 芙蓉之宴第27章 解困之恩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88章 下聘納徵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84章 終成密友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88章 下聘納徵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63章 心悅君兮第58章 互相試探第59章 續絃之意第42章 回到家中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41章 暫時告別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48章 來是他第138章 影響王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94章 添妝鋪房第61章 盧十一娘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7章 兄妹深談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67章 魏王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