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和離之因

雖然今日身心俱疲,但或許因心情太過激盪之故,王九娘其實並未睡多久,便醒了過來。若是往常,丹娘、青娘不放心她獨處,至少會留一人服侍在側。但她張開眼後,卻發現寢房中竟然空無一人。反倒是隔壁的中屋,隱隱約約傳來啜泣與低語聲。

王九娘下意識地輕輕坐起來,側耳細聽。中屋內王七郎早便遣退了無關人等,令他們都在院子外聽候吩咐,自然不會刻意防備正在熟睡的她。於是,丹娘略帶沙啞的聲音所敘述的事情,她皆聽得一清二楚。

“九娘出嫁三載,一直未有身孕,年前侍奉舅姑時,遭張家娘子暗諷,回來後左思右想,便將我們四個陪嫁侍婢中顏色最好的碧娘開臉給了張家郎君爲妾。張家郎君口頭寬慰九娘不必憂心子嗣之事,她仍然整日悶悶不樂。雖不見張家郎君有多愛寵碧娘,但自忖相貌出色的黛娘私下卻頗有怨懟之意。婢子曾提醒九娘,早日將黛娘發嫁出去,不過九娘念着舊情,說是好歹過了年再提此事。”丹娘似是頓了頓,聲音越發低沉,“除夕後原本一切順遂,但上元節前,黛娘突然提起觀燈之事,勸說九娘去城中幾大寺廟中觀燈,施捨些香油錢,嚐嚐那些吉祥寓意的佛門小食,也好保佑早得貴子。九娘意動,上元節便依言去了幾大寺廟。”

“寺廟中燈火輝煌、人潮洶涌,到得安國寺時,更是擠擠攘攘。婢子、青娘本來一直緊跟在九娘身邊,但不留神卻與九娘並黛娘走散了。待我們四處尋找,終於尋得九娘時,已是過了半個時辰。而九娘那時明顯失魂落魄、驚懼交加,回到家中後便稱身體不適,又不肯就醫,便懨懨地躺了兩天。”丹娘這樣徐徐說來,細節詳盡,連王九娘都彷彿親身經歷一般,聽得聚精會神。她雖然不曾明說,但前身在那短短的半個時辰內所遇見的事,顯然便是一切變故的根源了。

“因上元夜裡只有黛娘一直侍奉九娘,張家郎君便詢問她那時可遇到什麼事端。黛娘巧言說人流夾裹她們走出太遠,九娘受到驚嚇這才病了。但是,沒兩日,她便悄悄給九娘遞了張細白麻紙。婢子侍奉在側,親眼見九娘臉上血色全無,然後便勉強起了身,打點出門。”

“九娘本想只帶着黛娘一人,但婢子好說歹說,她便勉強答應容婢子與青娘在側服侍。婢子本以爲,她只是去見一見故交舊友,沒料到她進了一座偏僻的寺廟,出來相見的卻是一個年輕男子。”

說到這裡,丹娘突然沉默了。

緊接着,王九娘就聽見王七郎緊捏指節發出的咯吱聲,然後便是難掩怒意的冷笑:“呵,好個無恥之尤的元十九!接着說!”

元十九?聽得這個名字,王九娘突覺心中一縮,又驚又痛又怒又怨的複雜情緒瞬間從心底涌出來,幾乎便要將她的神智淹沒了。她猛然警醒,暗地裡握緊雙拳,指甲狠狠地掐入掌心,這才恢復了平常。

看來,這名叫元十九的男子,確實和前身有舊情。然而,明知舊情人已經嫁作他人婦,卻收買其貼身婢女私相授受,暗地裡傳信約見,人品實在太不堪了!

“那年輕男子長得一表人才,口舌又甚是了得,同九娘說了好些舊情難忘的話。九娘不言不語,那黛娘竟跟着胡說八道起來,還說她見這十九郎後悔不迭,這才心軟讓他在上元節見了九娘一面。婢子直到那時才知道,上元節的事,都是這黛娘一手設計的。”丹娘接着道,“然後,他們又一唱一和地說起九娘被張家薄待的事,惹得九娘落淚不已。那年輕男子竟說他比張家郎君更憐惜九娘,九娘若遇到什麼難事,不妨便遣人告知他。又說他被長輩逼迫娶的娘子已經過世了,若九娘願意,他們便可重續前緣。”

王九娘心中一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狗血事件,她完全能想象得到。前身識人不明,被無恥的舊情人和心存不滿的侍女聯手禍害到自盡身亡的境地,她必須吸取教訓才行。

“九娘又羞又急,轉身欲走,迎面就撞上了臉色鐵青的張家郎君。結果,因張家郎君只帶了隨身僕從,沒攔下那元十九郎,教他跑了。他一怒之下,便把黛娘直接捆了發賣出去,又將羞愧暈倒的九娘徑直送到了長秋寺。”

外間又是一片安靜,只能聽見青娘細小的哭聲。

王九娘定了定神,便聽王七郎冷道:“發賣?實在太便宜那賤婢了!你們便不曾想過,張五郎怎會來得那麼巧?”

王九娘心中一動,順着他的提示細細思索,悚然想到另一個名字——碧娘。

就聽丹娘倒吸了口冷氣,澀然道:“竟是碧娘?!”

不是那碧娘還會有誰?前身將她開臉送給丈夫爲妾,又對她不冷不熱,還有黛娘在旁邊虎視眈眈。誰知道她會不會膽大包天,企圖一箭雙鵰?再者,除了曾經是貼身侍婢的她以外,誰能那麼輕易地打聽到主母的動靜?甚至從主母的反應中推測出發生了什麼事,便暗地裡通報給了張五郎?

“你們二人對前事一無所知。那兩個賤婢本來早應灌藥打死,卻因九娘憐憫她們的性命,阿孃不得不放過她們。一個兩個在阿孃面前發了毒誓,到頭來卻害得九娘落到如今的境地。”王七郎嘿然笑了,語中帶着說不出的冷酷之意,“本應是內宅婦人之事,但犯到我手上,也容她們不得。”

王九娘雖不習慣這種高高在上、視人性命於無物的姿態,但也不可能愚蠢到對這個時代的一貫做法說三道四。何況那碧娘與黛娘都心存害人之意,將前身逼得自盡,也算得上是罪有應得了。

接着,便聽王七郎又問:“九娘到這長秋寺後,便病了?”

丹娘啞聲答道:“……不是病了,是當夜就小產了。”

王九娘雙瞳微縮,不由自主地擡手覆上了自己的小腹。她從來不知道,原來自己的腹中竟曾經孕育着一個生命。剛遭到丈夫拋棄的前身,又雪上加霜地失去了孩子,所以才——

外間王七郎久久未曾說話,好一會兒才低聲道:“果然,我方纔看那些藥方便覺得不對,確實是產後失調用方。此事,那張五郎可知道?”

“九娘小產之後,心灰意冷,令婢子不準再提此事,說是便當這個孩子從未來過。將養了幾日後,替九娘診斷開藥的長秋寺寺主靈和法師私下對婢子說,九娘此次小產太傷身體,恐怕往後再難有子息了。”丹娘哽咽起來,“又過兩日,九娘將婢子、青娘支開,便……便懸樑自盡了……”

外間猛然響起几案翻倒的聲音,王九娘又悄悄地躺了下來,翻了個身。她彷彿感覺到有人站在東屋入口,定定地看了她半晌,這才安心地放下擋風的竹簾。

“婢子當時只顧着替九娘傷心,後來想想,九娘許是聽到了靈和法師那番話,纔會一時想不開。”

“所以,九娘才傷了喉嚨?”

“是。那天剛好張家郎君請來的洛陽醫者趕到了,又有靈和法師相助,才救活了九娘。後來九娘也幾度病危,幸得醫者妙手仁心,這才轉危爲安。經此大變,九娘易了性情,醒來後不言不語,毫無反應。今日喚七郎一聲‘阿兄’,還是九娘頭一次開口。”

王七郎長嘆一聲:“丹娘,將那放妻書拿來我瞧瞧。青娘,去將長秋寺靈和法師請來一見。她是九孃的救命恩人,我作爲阿兄,理應替九娘好好向她致謝。”

“是。”

青娘似是出門了,外間又安靜了一會兒,王七郎才道:“和離之事,已無可更改。事到如今,張五郎如此行事也算是事出有因。不過,他張家上下苛待九娘,我絕不會就此放過。兩個賤婢也只有一死才能放心。”說罷,他低聲又道:“你們二人好好侍奉九娘,也算是將功補過了。倘若再有什麼流言蜚語,那兩個賤婢就是你們往後的下場。”

“是,七郎放心。婢子在此立誓,終身不嫁侍奉九娘。如背叛九娘,願受九雷轟頂而死,死後墮入阿鼻地獄不得超生。”

“……很好。”

王九娘閉上眼,心裡不免長嘆一聲。丹娘纔不過十七八歲,正是適婚的好年紀。然而,在這個時代,嫁人或許並不是什麼好選擇。丈夫納妾蓄婢都是常事,攬妓談笑更稱爲風雅。而矢志不嫁又是另一條艱辛的路途了。仔細想想,像她這樣和離歸家,又有父母兄長可依靠的,說不定才過得更自由自在些?

今天實在是發生了太多的事,起起伏伏、屢受衝擊的王九娘心裡不免自嘲:接下來不管聽到什麼消息,估計她都能保持淡定了。另外,不知兄長王七郎又會怎麼對付那個罪魁禍首元十九?算了,她先記住這個名字,離所有姓“元”、“原”、“袁”的都遠遠的就是了。

似睡非睡地又過了一陣,因腹中實在飢餓,王九娘便假作剛醒過來。

“九娘可是醒了?”雙目紅腫的丹娘守候在牀邊,勉強朝她一笑,“九娘睡了兩三個時辰,已經過了未初,可覺得餓了?”

王九娘輕輕點頭,舉目又往她身後看。

丹娘似是察覺了她的意圖:“長秋寺的靈和法師不便過來,七郎便親去寺中致謝了。”

恐怕不止致謝,還想了解妹妹的身體究竟虛弱到了什麼程度吧?王七郎雖然似乎初通脈息,也能看懂藥方,但畢竟不是醫者。

“九娘放心,七郎很快便回來了。雖然七郎說了一同進夕食,但九娘體弱,耽擱不得,不若先進些燕窩粥暖暖胃罷?”

王九娘沉吟片刻,頷首答應了。她如今身子虛弱,萬萬不能錯過進食時間,不然只會把自己折騰得更難受。再者,王七郎恐怕也希望她別因爲些許小事,就不把自己的身體放在心上。

而她正在小口喝燕窩粥的時候,王七郎便回來了。

見丹娘正服侍妹妹進燕窩粥,他讚許地點點頭:“沒想到與靈和法師說了這麼些時候,幸好九娘並未專程等着我。廚下都準備了什麼夕食?”

“回七郎的話,夕食備了燕窩粥、紫米蓮子粥、青精飯、羊肉蒸餅、雞子湯、炙對蝦、鯽魚羹、蒸筍、雍菜、蔓菁。另外,長秋寺也送來了曼陀樣夾餅、道場羹。”

“噢?長秋寺的食物口味如何?”

“婢子覺得,比起洛陽城那些大寺來也是不差的。”丹娘中規中矩地回答。

青娘小心翼翼地接道:“天花畢羅尤其不錯,只是今日沒有。”

“那便讓我嚐嚐罷。九娘須在這裡休養兩旬,遲早有機會試試她們做的天花畢羅。”王七郎隨手挑了蒸筍、鯽魚羹、雞子湯放到牀上的食案上,“這些都是九娘喜歡的。待身子好了,阿兄再和你一起炙羊肉吃。”

沒想到他竟然如此細心,王九娘看向這位兄長,嘴角不由得微微勾起,露出了笑容。

王七郎也笑了,在仍然擺滿了各式主食、菜餚的食案邊盤腿坐下來:“阿兄這幾天快馬加鞭從長安趕過來,如今餓得都能吞下一頭牛了。就算廚下做得再多,也都吃得下。”

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78章 曲踏秋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57章 久仰大名第42章 回到家中第55章 中秋之節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22章 芙蓉之宴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26章 遇到惡人第9章 洛陽坊市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67章 自然相處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39章 形形□□第95章 婚禮前日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2章 放妻之後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37章 道觀生活第26章 遇到惡人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38章 訪客探望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36章 高人支招第83章 納吉之禮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1章 路過潼關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78章 曲踏秋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章 王家七郎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9章 洛陽坊市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29章 兄長貢舉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0章 啓程歸家第4章 王家七郎第53章 心有所動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8章 下聘納徵第29章 兄長貢舉第93章 七郎省試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40章 何人出手第37章 道觀生活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0章 啓程歸家第41章 暫時告別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71章 消除內患
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78章 曲踏秋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57章 久仰大名第42章 回到家中第55章 中秋之節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22章 芙蓉之宴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26章 遇到惡人第9章 洛陽坊市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67章 自然相處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39章 形形□□第95章 婚禮前日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2章 放妻之後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37章 道觀生活第26章 遇到惡人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38章 訪客探望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36章 高人支招第83章 納吉之禮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1章 路過潼關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78章 曲踏秋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章 王家七郎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9章 洛陽坊市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29章 兄長貢舉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0章 啓程歸家第4章 王家七郎第53章 心有所動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8章 下聘納徵第29章 兄長貢舉第93章 七郎省試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40章 何人出手第37章 道觀生活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0章 啓程歸家第41章 暫時告別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71章 消除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