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洛陽坊市

道術坊位於洛水南岸,是天津橋與中橋之間的五坊之一。這名字聽起來甚是大氣,其實卻是個小坊,與西側的惠訓坊加起來才抵得過東側的道德坊。不過,或許也正因爲它佔地較小,坊中倒沒什麼豪門世家宅邸,只擠了些頂多兩進、三進的小宅院,而且多數住着平民與商人。也因此,坊中開了不少食肆、酒肆,有幾家頗具特色,在洛陽城中也算有些名氣。

當然,只在平民與商人當中口耳相傳的名氣,作爲官家女眷的王九娘從來不曾聽說過。即便是一向喜好聽傳消息的青娘,也是剛剛纔得知,此刻正笑得甜甜地喚着趙九,請他去打聽那些食肆的消息。

趙九是王七郎最得用的心腹,對王九娘自然也是畢恭畢敬。他吩咐趕車人將馬車停在妥當的地方後,便帶了兩名部曲在道術坊中尋訪了一圈。不多時,他便回來稟報:“回稟九娘,坊中人倒是薦了兩三個食肆。某去看過了,其中一家是上下兩層,瞧着既軒闊,也乾淨些。”

“那便去罷。”王九娘其實並不挑,想當年她也就是個普通平民而已,路邊攤沒有少吃過。但看丹娘手中攥着軟巾一付擔憂緊張的模樣,她便也不得不挑剔一些了。

趙九便在前面引路,帶着她們去了那家看好的食肆。與旁邊那些古舊的小樓相比,這食肆確實修得格外精緻一些,二樓窗邊懸着迎風招展的旗幟,從遠處看去也頗爲醒目。

因王九娘瞧起來身份高貴,食肆店家不敢怠慢,特地命夥計引她們去了二樓最大的雅間。說是雅間,果然齊整地鋪着坐席,設有乾乾淨淨的案几、憑几,牆壁上還掛了字畫。王九娘跪坐下來後,春娘趕緊在她身側放了個隱囊,讓她靠得更舒服些。

那小夥計也頗有眼色,待她安穩坐好,便殷勤地推薦了不少市井吃食。王九娘因心中好奇,又仗着人多,不虞浪費,於是便按他所言,要了不少聽起來或稀奇或誘人的飲食。

譬如色澤碧綠的桑葉飲,據說是用扶桑葉製成的,喝起來酸澀中微微帶苦,但細細品來又有回甘之意。不過,這種味道略有些奇特,就像時下大家都愛喝的酪漿一樣,王九娘仍然有些接受無能。要仔細說起來,她還是更喜歡那些加了水果的飲品——櫻桃酪漿就不錯。只需用水果調調味,酪漿也便變得可口多了。

王九娘還點了傳說中的肉類胡餅古樓子。待夥計端上來,她微微張大雙眼,有些訝異地看着那份佔了半張几案的千層肉烤餅。一層餅夾一層羊肉,足足摞了十幾二十層。這可不是一兩個人就能解決的份量,就算她與四個侍女分食,撐死了也吃不下這麼許多。幸好外頭還有趙九和幾個部曲,於是,她命夥計切了一大半給他們送過去了。

當然,也有很合她胃口的吃食。盛在白瓷碗中的五色餛飩,細巧可愛地簇擁在碗中央,顯得格外誘人。說是五色,白、綠、紫、紅、黃,用不同的糧食揉的面,裡頭的餡料也完全不同,味道確實很不錯。以及裹着白嫩蝦仁,還撒了些醃蘿蔔之類的酸菜在裡頭調味的蝦餅,咬下去便是滿口鮮香。

丹娘、青娘、春娘、夏娘也很少嘗這市井中的小食,還好奇地要了這裡的芝麻胡餅、蒸餅,說是要嚐嚐與自家廚下做的是否有所不同。結果認爲自家做得好吃的和食肆做得好吃的,各佔一半。青娘不服氣,又央王九娘來試試,作爲評判。王九娘不着痕跡地按了按吃得微微有些鼓脹的小腹,只能艱難地拒絕了她的提議。

吃飽喝足之後,王九娘想走路消消食,於是帶着婢女們循着路在道術坊中漫步。這裡甚少見她這樣的世家女子,來往的人羣不免總會多看她幾眼。沒多久,她便受不住打量的目光,回到了馬車上。

這時,從東面隱約傳來一陣鼓聲,鏗鏘激昂,足足響了上百下才突兀地止住了。

丹娘道:“已經到了午正時分,附近的南市也開了,九娘可想去走一走?”

王九娘點點頭,想起兄長先前豪氣萬分的叮囑,不由得淺笑道:“既然阿兄都那樣說了,我自是不必替他省錢。”

聽她竟自然而然地說出了這種玩笑之語,丹娘與青娘均微微一怔。

穩重如丹娘居然突地便雙目紅了起來。她垂首迅速地拭了拭淚,方勉強笑道:“奴真替九娘高興,九娘終於……終於算是走出來了。”

青娘更是又哭又笑,鼻尖都有些發紅了:“奴這纔算是相信,九娘真的想開了。在張家時,九娘何曾如此輕鬆過?總算脫離了他們家這個苦海,九娘往後一定會苦盡甘來的。”

王九娘反思了一番自己近來的得意忘形,決定還是應該高高掛起“謹慎小心”這四個字作爲座右銘。再如何移了性情,前身也不會成爲那種過於活潑外向之人。雖然她本便不是那類人,但打趣這種事情或許確實不太符合原本的設定。

不過,兩位貼身侍婢的反應,仍然忠誠得讓她意外。

“今天本應是個再高興不過的日子,你們一個兩個的,怎麼都哭成花臉貓了?”她不由得輕輕地拍了拍她們的手,“這幾個月你們也跟着我受苦了,往後我絕不會虧待了你們。”

“九娘說的哪裡話?這不過是分內之事罷了。”

“怎麼能這麼說?九娘就從來沒虧待過奴與丹娘。有九娘這樣的主子,奴就已經很滿足了。”

說來說去,怎麼哭得越厲害了?連兩個小丫頭也受到了感染,偷偷地抹起眼淚來,想是也曾經受過不少慢待。王九娘略作思考,決定換個話題轉移她們的注意力:“明日便要啓程回長安了。別的不提,總得買些禮物帶給阿爺阿孃、阿嫂和侄兒們纔是。”她並不知道兄長到底已經有幾個孩子,或者她先前以爲的只有這一個兄弟的結論是否推斷失誤了。但有丹娘、青娘在,肯定不會讓她在這種事上出差錯。“你們須得幫我想想,帶些什麼回去纔好。”

兩個貼身婢女得了這個異常重要的差事,立刻精神起來,左一句右一句地出起了主意。春娘與夏娘也豎着耳朵細細聽着,似乎想將這些都牢牢記在心裡。

“郎主與娘子愛重九娘,只要是九娘送的,不論是什麼都只會說好。如此,倒不用送多貴重之物。九娘且去那些行肆中多瞧上幾眼,有合心意的便很不錯了。”

很好,再一次印證了兄長先前所言,父母確實愛寵這個唯一的女兒。她並非原主,最擔心的便是見父母這一關。越是疼愛,越是瞭解女兒,這一關其實便越不好過。但願性情大變這個藉口能瞞得過去。她也會替前身好好孝敬父母的。

“若是崔娘子,送些時興的珠玉髮飾總不會出錯。”

“還是慎重些罷。崔娘子平素不太喜愛逛市坊,一些別緻的擺設或許更能打動於她。”

兄長娶了崔氏女,不知是清河崔氏還是博陵崔氏,估計也應是嫡支嫡女。名門著姓之嫡女,珠玉髮飾多得早就使不過來了,眼光也不會太低,或許別緻些的玩意兒更能得她青睞?

“小郎君、小娘子們今年該有多大了?九娘剛出嫁那會兒,二郎才過百日呢!”

“算起來,大郎應有十歲了。大娘晗娘也有八歲,二孃昐娘也是六歲了。”

“這麼說來,大郎便送筆墨紙硯,二郎送些玩器,兩位小娘子就送臂釧或是玉佩?”

兄長已經有兩雙兒女了,雖不知是嫡是庶,但膝下毫不空虛,實在是太好了。想到此處,王九娘輕輕地撫了撫腹部:她這輩子恐怕是不可能有兒女了。便把侄兒侄女們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女,好好疼愛罷。

這時,馬車停了下來,便聽外頭趙九道:“九娘子,馬車已經入了南市。某見南市之北多爲飯食行肆之類的雜店,便驅車往南趕了些。”

“還是趙九大兄細心。”青娘頭一個下了馬車,粲然笑起來。

丹娘眉頭輕挑,瞧了瞧她,又看了看面無表情的趙九,轉身扶着王九娘下馬車:“九娘小心腳下。”

王九娘方纔只顧着聽婢女們談論禮物和家人了,根本沒仔細看馬車外頭的景物。如今見到寬闊的大街兩側,各類行肆林立,作爲招牌的旌旗在風中飛舞,衣着富貴的男男女女悠閒地在不同的店面中進進出出,儼然便是一片繁華的步行街,不由得大開眼界。

而這些形形色色的人中,更不乏高鼻深目的胡人與肌膚黝黑的崑崙奴。不愧是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外國人的比例真是出奇地高。即使是在後世早就看慣了外國人的王九娘,也不禁爲那一張張擁有頗具異國風情的臉孔、卻身着唐人服飾的胡人而訝異。

倒是丹娘和青娘依舊顯得很淡定,都不動聲色地打量着旁邊的行肆。

“九娘,前頭似有一家夾纈店,可要去瞧瞧?”

夾纈?因爲最近做了不少新衣衫,王九娘總算是知道了一些衣料織染的常識。夾纈便是用雕版夾緊織物染出圖案的印花技術,色彩斑斕、圖案豐富,時下非常流行。絞纈便是紮緊部分織物再染色,形成暈染效果的印花技術,雖然印花紋樣有限,但勝在效果特別,也很是受歡迎。

“先去瞧瞧。”還沒逛過大唐織物店的王九娘心裡充滿了躍躍欲試。

夾纈店裡的夥計很是熱情,不近不遠地介紹着店裡那些設計特別的夾纈布匹。聽說這裡既提供批量染的織物,也提供少量定製的圖案,任客人選擇。不差錢的王九娘看了好一會兒,終於相中了一塊新染出的描繪洛水柳色的夾纈。

“將這塊夾纈做成屏風,擺在阿爺的書房如何?”好歹也是從洛陽帶回去的禮物,當然要有洛陽特色。天津橋、洛水、楊柳堤岸都齊全了,色彩又是難得的單一墨色,格外風雅——就是它了。

丹娘與青娘自是連連點頭,稱讚她這份禮物確實選得好。

首次購物便大獲成功,王九孃的信心也慢慢膨脹起來。接下來,不論是絞纈店、紗行、成衣行、珠寶行、脂粉店,還是文房四寶行、書肆,她都走了個遍。當然,就算是有錢有閒,兄長也拍胸脯豪爽地答應付賬了,做慣了市井小民的她也依然不習慣胡亂花用。爲長安的家人們捎帶禮物,這是最重要的目標。爲一直照顧她的兄長選件禮物,也是她的一片心意。最後,才輪到考慮自己的喜好。

待到南市即將關閉的時候,王九娘才終於完成了此次南市之行的目標。馬車裡已經堆滿了各色物品:絞纈、夾纈,鑲着寶石的大食彎刀,不知自哪裡出產的一套水晶杯,上等的陶硯、筆墨,以及潔白細膩的玉佩、赤金嵌紅寶石的臂釧……林林總總,看得王九娘直皺眉:她原以爲自己買得不多,但不知不覺竟也積累起了這麼一大堆東西。

這堆東西,究竟值多少錢?

算了,既然有兄長付賬,她就不必肉疼了。骨子裡仍是個平民百姓的王九娘,顯然仍需要朝着世家貴女的方向繼續修煉。

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40章 何人出手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88章 下聘納徵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37章 道觀生活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2章 崔氏父子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7章 家中生活第8章 東都洛陽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2章 放妻之後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3章 長秋尼寺第84章 終成密友第55章 中秋之節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40章 何人出手第98章 喜結青廬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89章 除夕之夜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59章 續絃之意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4章 親人相見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4章 王家七郎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39章 七夕之日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4章 王家七郎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29章 兄長貢舉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38章 影響王第51章 有來有往第89章 除夕之夜第49章 崔家四郎
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40章 何人出手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88章 下聘納徵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37章 道觀生活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2章 崔氏父子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7章 家中生活第8章 東都洛陽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2章 放妻之後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3章 長秋尼寺第84章 終成密友第55章 中秋之節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40章 何人出手第98章 喜結青廬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89章 除夕之夜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59章 續絃之意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4章 親人相見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4章 王家七郎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39章 七夕之日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4章 王家七郎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29章 兄長貢舉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38章 影響王第51章 有來有往第89章 除夕之夜第49章 崔家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