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又起動靜

崔簡畢竟是博陵崔氏二房嫡支的血脈,又是鄭夫人親自教養長大的,禮儀規矩不但毫無錯漏,而且行雲流水頗具風範。盧大郎仔細地打量着他,心裡不論如何挑剔,也不得不承認這孩子不愧是博陵崔氏子。假以時日,必定又是一個優雅瀟灑的崔郎君。

他的目光從崔簡移向了崔淵,父子二人的動作儀態驚人的相似,且似乎周身都洋溢着獨特的親暱之感。一瞬間,他彷彿成了多餘之人。即便他自忖身爲盧家子,風度儀態都不可能落在下風,心裡也有些不舒服。這種感覺令盧大郎的雙目不由得動了動:“阿實生得與他娘有幾分相像,只可惜阿爺阿孃都不曾見過這孩子。若是有機會,子竟不妨讓他與十一娘一道回一次范陽,也好認一認母族這邊的親戚。王家確實離得近,也容易來往。但他們家並非他的母族,也不需太過親近。”

他說得如此直白,固然其立場能夠理解,崔淵心裡也自然生出幾分不喜。盧家確實是母族,但若是真正心疼崔簡,盧大郎便不會來了長安半個多月也不提出見一見他了。這次的帖子裡,他也根本就沒有提到崔簡。若不是他將小傢伙帶過來,恐怕他也想不起來還有這個外甥罷。單從此處來看,王家就算不是崔簡真正的母族又如何?那份疼愛之心卻比他們更真切許多,也更值得依靠。

於是,他淡淡地道:“長安與范陽離得太遠,阿實年紀幼小,十一娘也剛出嫁,幾年之內恐怕都不可能去罷。”

盧大郎皺起眉,哪裡聽不出他的疏遠之意,便道:“他先前不過三四歲就跟着你在外遊歷,想來也並非尋常小兒。子竟難不成不想讓他見外祖父?不肯讓他去拜祭外祖母?”

“舅兄多慮了。”崔淵道,接着便讓崔簡退下去,“去隔壁陪你母親。”

崔簡眼睛一亮,向盧大郎行了一禮後,便出去了。他的動作看似平常那般有禮有節,但隱約卻透出絲毫不掩飾的愉悅,彷彿他一直都在等着這句話一般。盧大郎看得氣悶,低聲道:“我盧家的外甥,可不能白白給了王家!”

“舅兄何出此言。”崔淵道,“盧家永遠是阿實的母族,血緣之親是抹不去的。”只是,這母族並非人人都可依靠,亦非人人都需親近罷了。

不待盧大郎再說什麼,他又道:“不知舅兄有什麼話想和我說?如今茶室裡只有你我二人,但說無妨。出得你口,只入我耳。”

盧大郎略作沉吟,低聲道:“聽聞十一娘這樁婚事,是真定長公主一力促成。我們先前只知那王方翼是同安大長公主的嫡孫,日後會成爲祁縣王氏的族長,所以才答應下來。不過,來到長安之後,同安大長公主遣人來告訴我,她與這孫兒沒有多少祖孫情誼,必不會讓他成爲族長——不知子竟可知此事?又或者,長安城內人盡皆知王方翼母子被逐出同安大長公主的公主府,皇后殿下卻依然做了媒,是否真定長公主或者你們崔家的意思?”

聞言,崔淵似笑非笑:“舅兄莫非覺得,我們崔家故意讓十一娘所嫁非人?十八歲便成爲聖人身邊的千牛備身,舅兄以爲,誰都能像王方翼那般出色麼?若是你們能在長安城中找出他這個年紀裡,官位更高、更受聖人器重的未婚世家子,便讓十一娘與他和離罷。”

盧大郎麪皮漲得通紅:“得聖人器重固然好,但若不能得未來聖人的器重,又有何用?!且你們這麼隨意地結了這樁婚事,豈不是給我們平白無故結了仇?!祁縣王氏若不能成爲助力,反倒成爲仇敵,這件婚事又有何益?”

崔淵眉頭一動:“按理說,王方翼既然已經是我的連襟、舅兄的妹婿,舅兄不應該站在他的立場爲他想一想麼?他生性孝順,夾雜在祖母與母親之間,已經是盡力斡旋了。若是他當真有錯,孝心不足,聖人又怎麼可能會器重他?”說到此,他頓了頓,冷笑起來:“舅兄爲何口口聲聲都替同安大長公主說話?那位貴主難不成給你許了什麼好處?”正是該大考遷轉的時候,同安大長公主用更高的職官誘之,將盧大郎誆騙到魏王一派中來,又讓他影響盧十一娘,給王方翼添堵自是再容易不過。原來這回確實並非崔泌的手筆,卻是同安大長公主心中不忿,又生出了挑撥崔家與盧家之間的姻親關係的念頭。只是,她大概從未想過,盧十一孃的性情堅定,又與王方翼情投意合,必不會被盧大郎說動。嘖,這樣耳根子軟的姻親,不要也罷;這樣不分是非的舅父,阿實不要也罷。

Www ⊕TTKΛN ⊕Сo

盧大郎一怔,低聲道:“在你眼裡,我們盧家便是這般無利不起早麼?這位貴主畢竟是聖人嫡親的姑母,我們一家職低位卑,受了她的打壓也毫無辦法!多考慮一二又有什麼錯?!便是郡公,也不過是區區一個考功員外郎,又哪裡能庇護得住我們?”

崔淵飲了一口茶:“貴主畢竟只是貴主而已,不能隨意干政,又有何懼?況且祁縣王氏也日漸沒落了,便是再如何打壓,有郡公在,也輕易不可能打壓到外官身上。除非舅兄好好的外官不做,想闖進京官這片渾水中來。”

盧大郎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神色端的是千變萬化。

崔淵彷彿沒瞧見似的,又道:“舅兄在長安城中也待了半個月,必定知道如今這裡處處兇險。貿然留在京中,實在是不智之舉。方纔你提到了未來聖人——太子殿下還在呢,也不曾聽說他厭惡王方翼——什麼‘未來聖人不喜他’又從何說起?莫非,舅兄另有所指?”

盧大郎猛地立了起來,怒道:“如今京中已經是這般情勢,誰都看得出來太子之位不穩!你們崔家有真定長公主坐鎮,自是什麼都不愁!我們卻不能不多想一些!郡公那一房青雲直上,我們這一房卻江河日下,當然需要抓住機會!”

崔淵冷冷道:“舅兄慎言。皇家之事,是他們的家事,與我們這些臣子無關。我相信,郡公早便與舅兄提過范陽盧氏在這場風波中該有的態度。舅兄只需聽長輩的話,請他適當安排,謀一個合適的缺,早早地離開長安赴任便可。方纔那些想法,往後提也不必再提。否則,家族之禍,迫在眉睫。”

盧大郎咬了咬牙,也冷笑道:“子竟,我與你說這些事,便是與你推心置腹。你卻絲毫不將我的好心與信任放在眼中。你以爲,這天底下就只有你一個聰明人?哪個勢強哪個勢弱都瞧不出來,別說從龍之功掙不掙得上了,只怕礙了眼還不自知罷!!”

這從龍之功豈是那麼好掙的?哪條纔是真龍,這羣被富貴迷了眼的人可看得真切?崔淵擰起眉,覺得再辯解下去也是浪費時辰,便道:“既然與舅兄話不投機,便說到此處罷。舅兄若無其他事,我便不奉陪了。畢竟,我還須得忙摹本之事,先告辭了。”

盧大郎見他起身施施然地出去了,惱怒之極。坐着生了一會兒悶氣,便也奪門而出。他走得急,根本不知道崔淵只是踱步到了旁邊的茶室。王玫、盧十一娘、王十七娘都聽了他簡述的幾句話,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崔淵便道:“他便是想給魏王遞出投名狀,魏王也沒什麼空閒看。如今投向魏王的有才之士並不少,舅兄在其中實在太不顯眼。只需讓郡公早早地將他遣出京去,他心裡那點念頭自然而然便會消去。”

盧十一娘含淚道:“原來他心裡是那般想的。想來,阿爺若是知道了,必然也會生出這些小心思來。他們也不替我想想,哪有光顧着侍奉祖母,倒是將阿家、夫君落在一旁的道理?祖母再如何不喜夫君,夫君畢竟也是祁縣王氏嫡脈唯一的傳人。他便不是宗子又如何?日後又哪裡不能與兩位阿兄相互提攜?”

“他們只是一時被同安大長公主的威脅嚇住了,被魏王如今的聲勢迷住了。”王玫安慰她道,“再過些日子,等京中的情勢明朗了,他們便會理解四郎的苦心,也不會再爲難於你了。”同安大長公主剛將族孫女送到魏王府當了孺子,據說也頗得魏王喜歡,心裡大概又喜又悲。這種複雜情緒一時無法排解,這才執着於繼續給崔家、給王方翼找麻煩。待到一年半載之後,晉王李治成了太子,她發覺自己看錯了人,想必也沒有心思再做這些閒事了。

王十七娘也道:“十一娘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你本便是晚輩,又是娘子,哪裡勸得了兄長與阿爺呢?無非只能從中傳個話,讓能約束勸解他們的長輩出手便是了。倒是此事還須得提醒仲翔阿兄纔是。”

她話音剛落下,王玫、盧十一娘便都看向崔淵。

崔淵挑起眉:“你們未免也太小看仲翔了。昔日他與他阿孃被同安大長公主趕出長安,只能在京郊的莊子裡生活,後來都能去往聖人身邊成爲千牛備身。如今他已經成家立業,同安大長公主也拿捏不得他了,更是無須擔憂。”

盧十一娘擦了淚,微微一笑:“姊夫說得很是。”

王玫便道:“原本好端端的,平白讓十一娘哭了一場。不如咱們去西市走一走?也好散一散心。”

王十七娘自然十分贊成,盧十一娘也點點頭。

崔淵道:“你們且去就是,我帶着阿實去夾纈工坊。這件事畢竟是舅兄與我說的,我自會提醒仲翔幾句。十一娘便當成不知道,免得你夾在中間覺着難受。”盧十一娘畢竟是盧家女,輕易也不能評說自家阿兄的行爲。而他作爲連襟,又是王方翼的好友,自然不必顧忌什麼。

一行人便分作了兩撥。崔淵帶着崔簡騎馬去夾纈工坊,王玫坐着盧十一娘、王十七娘的牛車去西市。崔淵又命部曲去給王方翼送信,讓他得空便來崔府一趟,三五好友一起吃一吃酒。王方翼自是欣然答應了,也不問他都邀了什麼人,只說了幾個合適的日子。又一來一回,兩人便敲定了一個好時候。

賞雪煮酒,在這嚴寒的冬日之中,自然是再愜意不過的。崔淵、王方翼、崔泓、崔沛、崔澹、崔滔幾人,慵懶地臥在席間,一邊品嚐美酒,一邊觀賞外頭紛紛揚揚灑落的大雪。他們所在之處,正是崔府園子裡某個暖閣中。這暖閣周圍植滿了梅樹,紅的白的開了滿樹,迎着雪花綻放,冷香陣陣,顯得格外風骨錚錚。

“許久不曾如此閒散了。”崔滔道,“如今每日都去衙門點卯,卻是格外懷念以前那些無拘無束的日子。”他本便沒有什麼功利之心,只是見着連崔淵都入了仕途,自己依然吃喝玩樂看着有些不像罷了。如今雖去了個閒得無聊的地方混着日子,卻也到底不能像往日那般四處胡鬧了。若是被那些監察御史發現了,必定至少都須得脫一層皮的。

“往日倒是慣得你了。”崔澹不輕不重地踹了他兩腳,“換了我和仲翔,一個月裡能有一日像今天這般,便已經知足了。”他與王方翼一樣,都是年少之時便以武藝冠絕著稱,從來沒有當過紈絝子弟,自是不知紈絝改邪歸正的苦楚。

崔淵斜了他們一眼,道:“日子久了,自然便習慣了。”而後,他又看向王方翼:“仲翔,前一陣讓你注意漢王李元昌,可有什麼消息?這位大王不久之前與晉王走得很近,但晉王大婚之後便顧不得他了。聽說他最近很是熱衷於各種文會,不知打的什麼念頭。”

王方翼沉思片刻:“據說,太子曾邀他一同效仿突厥宴飲,飲酒作樂過幾回。按理說,太子如今沉迷訓練突厥鐵衛,與陳國公(侯君集)稍微走動也有理可循。但漢王精於書畫,太子又爲何會對他感興趣?”

崔淵挑了挑眉:“同是被聖人斥責過的,自然覺得‘同病相憐’。”他這話,無疑便是指太子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心裡都存着怨望了。崔泓、崔沛兄弟倆露出驚色:“只不過是父親訓斥兒子,也能訓斥出怨望來?”

“咱們自家天天訓、時時訓,早便習慣了,自然覺得無妨。從未被訓斥過的,豈不是覺得這是天大的事?更何況,旁邊還有個受寵的弟弟戳着心。”崔淵淡淡地道。

崔澹似乎想到什麼,猛地坐了起來:“魏公不是封了太子太師麼?他這半年一直病着,聖人前些日子便派了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住在魏公家裡,以便隨時稟報他的病情。我聽人說起,這李安儼近來像是也常去東宮走動。原本還覺得,學生問一問先生的病情也是應該的。但仔細想想,自魏公成爲太子太師之後,也不見太子對他如何恭敬,哪來的師生情誼?”

崔淵雙目微沉,低聲道:“李安儼以前是那位太子身邊的人,難不成還想輔佐這位太子再戰一回玄武門,一雪前恥?”李安儼與鄭國公魏徵以前都是息王李建成身邊的人,一文一武都歸了當今聖人所用,且均頗受重視。如今魏徵成爲太子太師,李安儼也和太子李承乾走得近,確實像是有什麼事要發生了。只不過,魏徵是奉聖命,又與聖人君臣相得,必定不會坐視太子生出異心。但他如今病重,也不得太子信任,難以約束他。至於李安儼的心思,卻是難以推測了。

作者有話要說:終於慢慢地一步一步寫到快要轉年的時候了,感覺離我這麼多年第一本大長篇bg文完結越來越近了~

大家麼麼噠~

謝謝王小鳯扔了一個地雷,麼麼噠,最近每天都能看到你的禮物,心裡很高興

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2章 放妻之後第6章 再見前夫第7章 兄妹深談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94章 添妝鋪房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3章 長秋尼寺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6章 王家夜談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72章 王大婚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4章 宴飲之樂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85章 波折再起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72章 王大婚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67章 自然相處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28章 首次相見第80章 還俗歸家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4章 親人相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章 大唐棄婦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6章 王家夜談第24章 宴飲之樂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72章 初次交鋒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71章 重陽之宴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23章 提攜還恩第21章 受邀宴飲第3章 長秋尼寺
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2章 放妻之後第6章 再見前夫第7章 兄妹深談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94章 添妝鋪房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3章 長秋尼寺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6章 王家夜談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72章 王大婚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4章 宴飲之樂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85章 波折再起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72章 王大婚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67章 自然相處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28章 首次相見第80章 還俗歸家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4章 親人相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章 大唐棄婦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6章 王家夜談第24章 宴飲之樂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72章 初次交鋒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71章 重陽之宴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23章 提攜還恩第21章 受邀宴飲第3章 長秋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