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省試開考

因捉拿刺客的緣故,長安城關閉城門與諸裡坊,維持戒嚴長達五日之久。這五日中,除了身份能夠確認的高官世族之外,任何人都不得隨意出門。即使如此,前往鄭國公府弔唁者依舊絡繹不絕。而徹夜不休將這偌大的城池翻了個底朝天的金吾衛也終於有了收穫,陸續將刺客捉拿歸案。十來名刺客中,有一半因試圖突出重圍而被射殺當場,另一半重傷入獄。由此也可知,他們並不似是心存死志的死士。

也不知大理寺獄中究竟採用了什麼刑罰招待這些刺客,沒過幾天,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便開始了三司會審。崔淵、王方翼作爲證人前去指認刺客,屍首和半死不活的人都是擡出來的。兩位翩翩佳公子臉色絲毫不變,仔仔細細地端詳着那些髒污無比的屍首與犯人,將這些人的身形體貌與記憶中一一比對。早就得到他們的證詞的大理寺司直在一旁反覆對照。不過,兩位證人的記憶都相當出衆,指認之結果與證詞毫無差異。

三司會審傳喚的證人非常多,甚至連女眷都悄悄請了過來。耗費了半個月之久,終於浮現出了完整的線索。刺客曾居住的客棧,曾進入的店鋪,曾購置的橫刀,曾租賃的宅子——萬千證據彙集,所得之結果自然看似十分可信——這些刺客乃是東突厥人,因懷恨大唐而潛入長安,得知魏王深受聖人寵愛,又住在宮外,便意圖刺殺。

魏王一派當然並不滿意這般的結果。便有御史跳將出來,聲稱東突厥諸部或歸降大唐,或流亡西突厥,這些年來並無什麼動靜。這些個東突厥刺客又是從何處而來的?怎麼進的長安城?另外,他們購置橫刀,製作箭簇所用的錢財又是何處得來?可有質庫(當鋪)、商鋪曾與他們交換錢財物品?

林林總總一堆問題,問得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均無言以對。

大理寺自是再行查探,轉眼又過去十來天,竟尋出兩個與這些東突厥人裡應外合的武官來。據說這兩個戍衛在邊境的武官是某折衝府的果毅都尉,受了這些東突厥人的金銀珠寶賄賂,給他們安排了過所(路引)。這些個刺客憑着過所,一路就裝扮成了商隊來了長安。他們將貨物出售給西市胡商,得了錢財,便開始伺機而動。

這一出“故事”終於能編圓了。便是魏王一派再如何不滿,也不能無根無據地繼續鬧騰。魏王李泰倒是帶着閻氏去了幾趟宮中,面容憔悴地與聖人、長孫皇后說話,作足了強顏歡笑之狀。然而,即使是如此暗示了幾番,也未能激發起聖人的拳拳愛子之心。倒是太子一派又蹦躂起來,彷彿義憤填膺般聲稱要爲魏王報仇,討伐西突厥——誰知道這幾個東突厥人是不是受西突厥支持,暗地裡派來的呢?

刺客當然乾脆利落地斬首示衆了,兩個有通敵嫌疑的武官也判了斬首,家人流放三千里。但此事並未就此了結,滿朝文武就着出兵與否這個話題,繼續吵吵嚷嚷。

作爲證人、聰明人兼消息靈通者,崔淵自是將此事的諸多枝杈都瞭解得清清楚楚。他們幾人暗地裡在其中所做的事,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王玫也時不時地關注此事的進展,他便將這些事當講故事似的,說給了她聽。

“早便說了,若是魏王受了傷,作出苦肉計還可多些勝算。如今想掙得聖人與皇后殿下的憐惜,身上一絲傷口也沒有,又怎麼可能生出什麼效果來?”另有一句話王玫並沒有說:以爲臉色蒼白就能裝作飽受驚嚇實在是太天真了。哪怕是把那面團團似的身體減小一兩圈呢,也更有些說服力罷。

“若無魏公去世之事在前,趁着聖人怒火未消,他這般拙劣的苦肉計或許能夠成功。”崔淵道,“不過,此時聖人已經意不在此,不願繼續追查下去,他再如何覺得委屈,恐怕也不得不吞下去了。”

聽聞聖人最近頗爲思念那些已經故去的愛臣們,正命閻立本繪開國功臣像,仿照西漢麒麟閣、東漢雲臺閣故事,掛到凌煙閣中。說不得,連已經漸失聖眷的陳國公侯君集也會被想起來。嘖,太子一派勢大,於眼下情形十分不利。是時候將那些刺客中的一人被替換了的消息傳出去了。那人的傷口是他刺的,當他瞧不出其中的漏洞麼?那刺客既然能被替換,說不得便是個關鍵人物。或者臉不能教人瞧見,或者私下拿着他們什麼把柄。眼下不論此人被太子或陳國公塞到了何處,都有可能讓已經急躁起來的魏王一派逮住什麼蛛絲馬跡。

王玫見他正在沉思,便笑道:“明日就是進士科省試了,我和阿實送你去朱雀門罷。”

因刺客一事的緣故,今歲的省試比往年推遲了將近半個月。眼下已經過了驚蟄,舉子們倒也不必在早春的寒氣中苦熬兩日了。不過,省試不比得府試與縣試,不能離開考場,亦不能輕易提前交卷。換而言之,崔淵若想如以前那般瀟灑,怕是不行了。

“都已經二月中旬了,也纔剛剛轉暖,須得給你多帶些衣物纔好。一件狐裘一件鶴氅,夜裡還能當衾被蓋着。另外還需帶些吃食,以及夜裡取暖的小炭爐。”她一邊盤算着,一邊列了個清單,吩咐丹娘、青娘立即去準備好。至於筆墨硯臺之類的文具考具等物,卻是早就安排妥當了。去年兄長省試時,她便幫着阿孃阿嫂一同準備了好些物品,如今也已經是駕輕就熟了,照着眼下的氣候略微增減就是了。

崔淵見她如此認真,禁不住攬住她的腰,垂眼看向她列得越來越長的清單:“我可不是尋常世家公子,山珍海味吃得,粗茶淡飯也用得。不必帶那麼些物什,一件狐裘,幾個胡餅或肉餅便足矣。”

“好罷,你說了算。待你回來了,我再與你做些好吃的。”王玫道。與這位貴公子相處太久,她倒一時忘了當初那個虯髯大漢了。或許就算什麼也不帶,他也能泰然自若地在裡頭待兩日一夜,而後安然無恙地出來罷。畢竟,他的經歷可能遠比講述給她聽的那些更加豐富,也更加驚險萬分。

“你西市的茶肆籌備得如何?”

“拖了這麼些時候,已經妥當了。我也總算不必擔心產茶太多卻賣不出去了。之前你也忙,忘了告訴你,年前我又向阿孃借了些可靠的人手,讓王四喜帶着去購置了些新茶園。今年的明前新茶,說不得能從年頭喝到年尾呢。那些品相差些的茶餅,我想拿來供應茶樓。到時候,裡頭掛的字畫可不能少。”

“呵,畫且不說,字寫多少都無妨。”至於畫,他還有些捨不得輕易給那些什麼都不懂的人瞧。

“我認識的人多得很,便是讓他們出手畫幾幅,也必不會墮了你那家茶樓的名頭。”

“好,那便都交給你了,崔大狀頭。”

翌日,正是癸卯年進士科開考的日子。崔府衆人都已經習慣崔淵在貢舉中的一往無前了,除了鄭夫人問了幾句之外,其餘人竟都興致勃勃地說起了慶祝宴飲該在什麼時候舉辦,邀請些什麼人。眼見着衆人的注意力迅速轉移了,一家三口也並不意外,跟着說了些想法,便坐上牛車去了朱雀門前。

驚蟄已過,柳芽新綠,桃花盛開,街邊處處都含着春意。崔簡坐在牛車的車轅上,時不時便掀起車簾讓車內的崔淵、王玫瞧一瞧他覺得不錯的景緻:“阿爺,省試結束之後,咱們也去京郊踏一踏春?這幾天都悶得很。”連上元節觀燈都沒能有始有終,事後說起來,小兄弟幾個都覺得缺了些什麼,有些悵然若失。

崔淵也想起曾與李治相約出京狩獵,擡眉嘆道:“若是情勢緩和些,省試張榜之後,不妨出去狩獵罷。先前我曾與晉王有約,只是不知到時候是否能踐約。”張榜的時候,大概在上巳節前後,氣候已經足夠溫暖,倒是正好。然而,出了刺客之事,聖人與長孫皇后大概不會放心晉王離京。不過,就在郊外山林中走一走,或許應該無妨罷。

提到狩獵,崔簡的眼睛便亮了。他習武已經增加了射獵一項,由崔淵親自啓蒙教導。若是崔淵沒有空閒,六藝皆精的崔沛也可指導一二。他早就想試試自己是否能射中獵物了,聽得這般的好消息自然更是躍躍欲試。

見父子倆興致都不錯,王玫亦笑了起來:“我也許久不曾騎馬了,正好一起去散一散心。”

輕輕鬆鬆地說着話,一家人便到了朱雀門前。那裡已經聚集了上千名從各州府解送來的舉子。只是他們臉上並沒有往年那種意氣風發之感。上元之夜的刺殺之事以及接踵而來的風雲變幻,不僅影響了達官貴族,也震懾着這些一心向往官場的文士。他們從未如此臨近過仕途中的風暴,即使這場風暴並未推動起洶涌的浪潮,也足夠讓他們或者冷靜下來或者驚惶茫然了。

崔淵出現的時候,自雍州解送的舉子們便都禁不住望向他。經過府試的風波,他的腦殘粉越來越多。更別提之後印刷出的摹本,幾乎讓來自大唐每個角落的舉子們都知道了崔淵崔子竟這個名字。於是乎,當第一個人激動地喊了起來,無數目光都匯聚在他身上。有崇拜者,有欣賞者,有好奇者,有複雜者,亦有純粹的嫉妒與不屑者。

崔淵一如既往地不將這些目光放在心上,拎着裝滿物什的盒子去了朱雀門的側門。幾個書吏已經捧起名冊開始唱名,首先進去的便是雍州解送的舉子,作爲解頭的崔淵自然排在最前面。待他的身影消失在門內,崔府的牛車便緩緩朝着西市駛去。

王玫絲毫不擔心,摟着崔簡笑道:“阿實與我一同去瞧瞧新茶肆籌備得如何了。再幫我想想,若要開一座茶樓,東市可有合適的地方?”小傢伙點點頭,認真地回憶起來。東市他已經去過多次,腦中很快便浮現出了縱橫交錯的井字形街道。

卻說崔淵隨着指引的書吏往內走,很快便到了作爲考場的尚書省都堂。他雖然從未來過此處,但自家阿爺崔敦作爲兵部尚書、大兄崔澄作爲戶部郎中,都在這座官衙中處理公務。過去來往的皆是步伐匆忙卻不失儀態的大小官員,如今官署內外卻都站滿了左右衛的兵士,顯得格外森嚴。

進入考場之前,書吏與兵士照例盤查衆舉子是否有夾帶等行爲。崔淵這般的人物,他們多少曾聽聞過。便不曾聽聞,也知道他姓氏前的郡望“博陵”意味着什麼。且不說旁的,兵部尚書的官衙就在這裡頭呢!

因此,檢查崔淵的書吏與兵士顯得格外有禮,還低聲提醒了他幾句,又說了些吉祥話。

崔淵淡笑着謝過他們的好意,便舉步進去了。

盤查通過之後,諸舉子開始自行選擇坐席。許多人早就打聽好了,忙不迭地選了避風之處或者靠牆的位置。崔淵卻選了個門前的位置,吹着仍帶着寒氣的涼風,很是滿意。坐在太暖和的地方,難免會昏昏入睡,他需要些許寒風來提一提神。更何況,這一次考試又不許提前交卷,也不許隨意離開考場。他做完卷子之後,總得找些消磨時間的事不是?透過門縫看一看來往的人,說不得還能從中發現幾個熟面孔呢。

後續入場的舉子們本以爲再也尋不着好位置,一看門前最近的位置已經有人坐了,都鬆了口氣。崔淵卻不慌不忙地將狐裘披在身上,再坐下來,又將簡單的行李與文房四寶都準備妥當。他衣着華貴,但帶的行李十分簡便,在一衆忙亂收拾的舉子們當中顯得尤爲自若。自始至終,他都並未與任何人說話甚至對視,也並未注意到不少人正悄悄地關注着他。

作者有話要說:刺客的事告一段落了

崔泌嘛……等他覺得蹦躂很high的時候再把他拉下來豈不是更爽

麼麼噠

上了一個好榜單,所以這周不但收藏增加了,留言也多了,也看到了些意見與想法。嗯,這篇文毛病確實很不少,所以收訂比一直蹭蹭地跌,我自己也知道,慢熱、衝突不足,女主性格不夠突出等等→→。甚至寫到最近,我還覺得這似乎成了男主文了,囧。所以,格外感謝那些一直陪到現在的親們~~~

ps.謝謝下面兩位親扔的地雷,我會繼續努力的。

何所思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5-03-0112:39:13

vivi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5-03-0123:32:46

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31章 惡人求親第5章 和離之因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32章 尚無對策第87章 崔郎報復第6章 再見前夫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46章 宴飲邀請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8章 母女交心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39章 七夕之日第77章 舅兄提醒第81章 閨中之客第7章 兄妹深談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32章 尚無對策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4章 王家七郎第95章 婚禮前日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51章 有來有往第92章 夜色後續第85章 波折再起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60章 盧家拜訪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88章 下聘納徵第96章 親迎之禮第5章 和離之因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96章 親迎之禮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45章 道門歸家第40章 何人出手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29章 兄長貢舉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77章 舅兄提醒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67章 自然相處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81章 閨中之客第88章 下聘納徵第51章 有來有往第89章 除夕之夜第20章 曲競渡
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31章 惡人求親第5章 和離之因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32章 尚無對策第87章 崔郎報復第6章 再見前夫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46章 宴飲邀請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8章 母女交心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39章 七夕之日第77章 舅兄提醒第81章 閨中之客第7章 兄妹深談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32章 尚無對策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4章 王家七郎第95章 婚禮前日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51章 有來有往第92章 夜色後續第85章 波折再起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60章 盧家拜訪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88章 下聘納徵第96章 親迎之禮第5章 和離之因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96章 親迎之禮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45章 道門歸家第40章 何人出手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29章 兄長貢舉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77章 舅兄提醒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67章 自然相處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81章 閨中之客第88章 下聘納徵第51章 有來有往第89章 除夕之夜第20章 曲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