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喜獲侄兒

時間稍稍回溯,卻說王玫帶着晗娘、昐娘去第三進院落裡探望崔氏,便被她的貼身侍婢們迎了進去。崔氏正挺着高高隆起的腹部坐在榻邊,慢慢地喝着一杯溫熱的酪漿。見她們來了,她露出溫雅的笑容,有些笨拙地站起身:“九娘可算是回來了。”

“阿嫂。”王玫上前把住她的手臂,細細一看,發覺她渾身略有些水腫,比她出嫁前顯得更豐腴了幾分。不過,崔氏本便並非豐腴的體態,如此看去,除了腹部之外都並沒有任何臃腫之感,反而更像是此時盛行的身形姿態了。

“這幾日過得可好?”崔氏問道,“阿家、嫂嫂們如何?”

王玫微微一笑,輕輕地點了點頭:“她們都待我很不錯。除了有些想念家裡人之外,其餘都很好。而且,阿家還說讓我和四郎回來住一段時日,正好趕在阿兄赴任之前多向他請教貢舉之事。”

崔氏略作思索,拍了拍她的手:“如今吏部尚未正式下發告身,不過,七郎在家中也待不得多久,最早四月上旬便須出門上任了。我如今身子不便,也只能待腹中的孩兒長大些,再跟着去他任上。”

“阿嫂只管去。我定會常回家看顧阿爺、阿孃。”王玫又問,“侄兒侄女們也都去麼?”

崔氏望向晗娘與昐娘,嘆道:“七郎先帶着大郎過去,說讓他多經歷些世俗人情。二郎年紀還小呢,阿翁阿家這頭也離不得他。至於晗娘、昐娘便罷了,也不知那縣裡到底如何,待我去了之後再作打算罷。她們留在家中,阿家還可手把手地教她們處理內宅事務,也不會錯過宴飲交際。”

爲人父母確實很不容易,每一個孩子都須得細細打算,只恨不得給他們最好的。王玫心中長長一嘆。崔氏已經爲王家添了五個孩子,開枝散葉的任務也算是超額完成了。不過,待孩子們一個接一個長大,她大概就再也沒有時間沉浸在自己琴棋書畫的悠閒世界中了。母親爲了孩子而徹底犧牲自己的生活,她能理解,但大抵是做不到的。

“不論如何,阿嫂暫且都不須想得太多,只管先將腹中這調皮的小傢伙先生下。”王玫試着輕輕地摩挲着那高聳的腹部,晗娘與昐娘也好奇地伸着手掌放上去。崔氏任她們撫摸,眼中流露出慈愛的笑容。

臨近午時,崔氏便將王玫趕回內堂去,只留下晗娘、昐娘陪她用午食。王玫也確實想與王奇、李氏多說一說話,便暫時與她告別,回了內堂。她走入內堂時,李氏正好吩咐僕婢們端上食案。

王奇與王昉下了半天棋,一時未能分出勝負,只能留待午食之後再戰。崔簡與王旼蹲在院子裡,拿着紙筆對着盛開的花卉塗塗抹抹。也不知誰給他們找來的各色顏料,紙上大塊大塊的顏色,十分鮮豔奪目。王玫讓他們用完午食再接着畫,又親自給他們洗乾淨小手和臉,將他們帶到李氏旁邊,一同用午食。

李氏又細細問了婢女給崔氏那裡送了些什麼吃食,有沒有禁忌之物。至於王珂、崔淵,聽聞在書房中招待客人,她只吩咐廚下多給他們上些佐酒的小食,便不再理會。

如此一同其樂融融地用了午食後,王玫陪着崔簡、王旼作了一會兒畫。因崔簡年紀大些,又曾得崔淵指點,畫起來也頗爲像模像樣。至於王旼,努力了半晌,很疑惑地望着紙上一團團完全看不出線條的顏色,又擡首看了看他想畫的花,有些氣餒了。他將毛筆一扔,嘟着嘴道:“不畫了!”

王玫揉了揉他的小腦袋:“二郎,你可以不畫,但不能撒氣,知道麼?”

王旼如今也將近五歲了,自是明白方纔是自己錯了,便低聲認了錯,又拉住崔簡的袖子道:“阿實,咱們不畫了,玩鬥草好麼?”

崔簡在自己的畫上添了幾筆,點頭道:“好。”趁着王旼撒腿去揪草的時候,他便將自己的畫捧給了王玫:“母親,我想……我想讓父親教我裝裱。將這幅畫裝裱好了,就送給母親。”

“我很喜歡,多謝阿實。”王玫輕輕地摟了摟他,“你且去頑,我先將這幅畫收起來。”

目送小傢伙們歡笑着跑開之後,她便將畫交給了丹娘保管。回到內堂,陪李氏說了一會兒話,她又有些不放心崔氏,便再度去了第三進院落裡。

崔氏正在晗娘、昐孃的陪同下散步,回首見王玫來了,不禁笑道:“你也太緊張了些。我都已經生過四個孩兒了,自然知道該如何照料自己。”說着,她猛然想起小姑的身體狀況,目光中多了些許憐惜:“九娘,不妨也陪我走一走?”

王玫便扶着她繼續在院子裡漫步,不時評點幾句角落裡正傲然開放的牡丹叢。說來,這些牡丹都是崔氏親自照料的,也頗有些名貴的品種,但卻沒有魏紫、姚黃那般的花中之王。王玫不知這兩種名品何時才能培育出來,卻已經讓花農去鑽研這些了。近期曲江池有牡丹花會,她也想湊湊熱鬧,也好看看培養花卉是否真能成爲一條利潤可觀的生財之道。

“不如剪幾朵養一養,明日正好簪上?”崔氏提議道。

“罷了,阿嫂培育它們也不容易。”王玫回道。

崔氏不由得失笑:“它們遲早都要凋謝,不妨在盛放時給我們增添些光彩罷。”說着,她便問晗娘、昐娘想不想去剪花。兩個小姑娘很是感興趣,走到牡丹叢邊認真挑了起來。晗娘對牡丹似是有幾分瞭解,執起剪子,小心翼翼地剪下一枝,落在婢女雙手託着的盛着水的淺玉盤中。昐娘有樣學樣,也跟着剪了一枝。

王玫正含笑看着她們,不經意間望見崔氏的裙裾,便道:“阿嫂的裙子怎麼溼了?”說着,她怔了怔,發現崔氏裙底下已經是一片水淋淋,頓時醒悟過來,急道:“阿嫂,沒事罷?!”

崔氏不慌不忙地望向她,淡然一笑:“剛剛破水,無妨,離生產還有些時候呢。”

王玫呆住了,她完全無法想象,自家嫂嫂竟然連要生孩子都如此淡定。“便是有些時候,也須得進產室了罷。對了,趕緊讓廚下做些羹湯給阿嫂用,好讓你多積蓄些氣力生產。”她焦急得一迭聲地吩咐着旁邊的僕婢。晗娘、昐娘也趕忙放下剪子,擔憂地望着崔氏,一時不知道該做什麼是好了。

崔氏扶住旁邊的侍婢,卻笑道:“不必着急,我去產室也就是了。”她差遣了婢女去內堂稟報一聲,這才慢悠悠地進了早便準備好的產室中。

待李氏趕到時,王玫已經催了人去將穩婆、醫者都請過來。見王玫、晗娘、昐娘皆是滿臉擔憂,她便沒有讓她們離開,只是將她們帶到廂房裡坐下,又讓她們飲了些溫熱的酪漿定定神。“安心罷,十五娘吉人自有天相,定會順順利利的。”

此時,王珂也正匆匆地趕回第三進的院落裡。雖然崔氏並非首次生產,他寬慰妹妹時也顯得很是輕鬆,但那孩兒遲遲不出世,他又何嘗不擔心?崔氏一日不安然生產,他便一日無法全然放鬆下來。

“已經入了產室?穩婆在何處?醫者可遣人去找了?”他一連拋出了好些個問題,王榮皆一一答了:“崔娘子剛入產室。這幾日兩個穩婆也正在府中養着呢,很快就跟進去了。九娘也立刻派人去找了醫者,娘子說守在外頭壓一壓便可。”

王珂略鬆了口氣,跨進院子之後,便來到產室前,略提高了些聲音道:“十五娘,如何?”

“無妨,七郎安心罷。”裡頭傳來崔氏的應聲,他便道:“我就在外頭守着。”每一個孩兒出世,他都在產室外頭等着,也已經很有經驗了。如今剛破水,離生產還有一段時間,倒不必太過緊張。

於是,他去了旁邊的廂房,見了李氏,勸她且去內堂休息:“阿孃放心,有我在這裡呢。”

李氏也確實有些疲憊了,猶豫片刻才嘆道:“若有什麼事,立即便報知與我。”說罷,她又看向旁邊的王玫、晗娘、昐娘:“與我一同回內堂等着罷?”

王玫一臉魂遊天外,想到了後世所知的那些生產知識,仍禁不住憂心,搖首道:“我想在這裡等着,算是陪一陪阿兄也好。晗娘、昐娘倒不如先跟着阿孃回去,尤其是昐娘,似是有些嚇住了。”

李氏愛憐地捏了捏昐孃的臉頰,牽着孫女們離開了。王珂便坐了下來,道:“你也不必太過擔心。待會兒有醫者在,即使出什麼意外,應該也能及時治療。”

王玫想到女子生產的苦痛,禁不住眨了眨眼,嘆道:“阿兄,你可要待阿嫂更好一些。”

不知她爲何忽然冒出這句話,王珂微微擰起眉:“我一直待十五娘很好。怎麼,子竟待你不好?”

“他當然待我很好。”王玫回道。知道自家阿兄已經是這世上難得的好男人,她便不再糾結這個話題了。

外院書房中,崔淵與鍾瑀、崔泓又談論了一會兒,這才代替王珂將他們都送了出去。因鍾瑀住得遠,便率先告辭,騎馬離開了。崔泓稍後一步,有些不放心地問了幾句崔沛的近況。他正要上馬時,立在他身後的崔淵冷不丁問道:“八郎,你如今尚未婚配罷?”

年方十八歲的少年郎似是想到了什麼,險些從馬上摔下來,回首道:“家中阿孃正在相看,暫時沒尋着合適的。”他心裡猜測着族兄的言下之意,有些緊張,又有些雀躍,一雙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崔淵頷首,並未仔細注意他的神色,轉身便欲回去。崔泓糾結了片刻,眼見他走得遠了,忍不住跳下馬,趕緊拉住了他:“子竟阿兄……可是……可是想做個冰人?”

崔淵見他吞吞吐吐,知道他年輕面皮薄,便乾脆地道:“確實如此。我覺得你們年紀、性子都很合適,應該是樁很不錯的婚事。”

崔泓紅了臉,問道:“不知是哪家的小娘子?”他見崔淵擡起眉,忙又補充一句:“可是阿嫂認識的小娘子?”

崔淵敏感地發覺他似是話中有話,細細一想,頓時明白了什麼,似笑非笑道:“原來你早就相中了人,怎麼卻一直不提?那般正值花信年華的小娘子,可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定下親事,到時候你可悔之不及了。”

“我不知她是誰……其實……也想尋個時機問一問。”崔泓低聲道,“她喚阿嫂姊姊,想必是太原王氏之女。只是不知是嫡支還是旁支。若是嫡支,我怕是配不上她罷。”

“堂堂男子漢大丈夫,扭捏什麼?”崔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你年少有爲,在五姓子當中也是屈指可數的佳婿。他們家,應當不會太過挑剔。安心罷,此事便交給我與九娘,你且回去好好等着消息,也和族叔父、族叔母提一提,別亂點了鴛鴦譜。”

崔泓大喜過望,朝他一拜:“此事若能成,我——”

“行了。”崔淵推着他上馬,笑道,“還未問過那位小娘子,誰知道成與不成。我和九娘可都不敢做什麼保證。”

崔泓卻是粲然一笑,也不再患得患失了,信心昂揚地道:“便是一時不成,就讓我見她一面,好好說一說。我敢對她保證,這世上絕沒有旁人能比我待她更好了!不管她想要什麼樣的誥命霞帔,我一定都給她掙來!”

“我崔氏子正該如此。”崔淵滿意地道。他自己便不拘小節,自是欣賞崔泓這樣自信滿滿的直率性情。

目送崔泓騎馬遠去後,他便回了正院內堂。王昉畢竟纔不過十一歲,聽聞母親生產的消息之後,心緒便有些亂了,無法再陪王奇對弈。王奇當然也擔心兒媳婦,但見李氏都已經回了內堂,便平靜許多。此時又看女婿過來了,便拉着他繼續下棋。

不多時,王玫便難掩喜色與興奮地趕了過來,微微平復着喘息,這才道:“母子均安!我又有小侄兒了!”

正找出一副佛珠手串撥弄着的李氏立即雙手合十:“阿彌陀佛。”說着,她便滿面春風地起了身,豪爽地道:“將庫房裡的銅錢都取出來,重重地賞下去!服侍十五孃的僕婢加倍重賞!趕緊地,將該準備的都準備起來!”

三個侄兒兩個侄女,夠了^_^

第51章 有來有往第9章 洛陽坊市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2章 敏銳察覺第22章 芙蓉之宴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1章 路過潼關第36章 高人支招第77章 舅兄提醒第51章 有來有往第67章 自然相處第37章 道觀生活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68章 告知親人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50章 重新相識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59章 續絃之意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93章 七郎省試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41章 暫時告別第50章 重新相識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87章 崔郎報復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2章 放妻之後第77章 舅兄提醒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56章 中秋夜宴第92章 夜色後續第7章 兄妹深談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5章 回家首夜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90章 共度元日第48章 來是他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55章 中秋之節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4章 王家七郎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22章 芙蓉之宴第33章 再次對峙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72章 王大婚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3章 回到長安第7章 兄妹深談第53章 心有所動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96章 親迎之禮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29章 崔淵縣試
第51章 有來有往第9章 洛陽坊市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2章 敏銳察覺第22章 芙蓉之宴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1章 路過潼關第36章 高人支招第77章 舅兄提醒第51章 有來有往第67章 自然相處第37章 道觀生活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68章 告知親人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50章 重新相識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59章 續絃之意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93章 七郎省試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41章 暫時告別第50章 重新相識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87章 崔郎報復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2章 放妻之後第77章 舅兄提醒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56章 中秋夜宴第92章 夜色後續第7章 兄妹深談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5章 回家首夜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90章 共度元日第48章 來是他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55章 中秋之節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4章 王家七郎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22章 芙蓉之宴第33章 再次對峙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72章 王大婚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3章 回到長安第7章 兄妹深談第53章 心有所動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96章 親迎之禮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29章 崔淵縣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