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摹本之事

宣平坊,真定長公主別院某座小院子裡,一身寬袍大袖的崔淵徐徐放下手中的酒盞,禁不住勾起嘴角:“該不會讓阿實遇見藥王了罷?”他那雙熠熠生輝的桃花眼中滿含着笑意,襯得俊美的容貌越發出衆。渾身上下皆透着貴介公子的風流雅緻,與數日之前沉迷《蘭亭序》時的落拓形容截然不同。甚至於,彷彿比尋常那滿不在乎的隨性模樣還更多了幾分魅力。

“可不是哩。”張大忍不住讚了幾句崔簡和王玫,“藥王跟着小郎君回了別院,與娘子說起茶道和藥草,竟捨不得離開了。後來他的幾個徒弟都找了過來。原本是要接他老人家回去,瞧見咱們家的新茶之後,卻都留了下來。貴主、夫人都說小郎君、娘子身負鴻運,總能遇上高人。”

崔淵朗聲大笑起來:“子由該不會嫉妒了罷?他連着數月尋訪藥王,只能得些蛛絲馬跡。遠不如阿實,偶然遇見便直接帶回家去了。”只要一想到試圖以尋訪藥王之事一改紈絝形象的崔滔瞪圓了眼睛、滿腹無奈的模樣,他便覺得有趣得緊。不曾當面目睹這一時刻,當真是可惜了。

笑過了之後,他便又問:“可知藥王有何打算?”

張大露出有些古怪的神色來,哼哧了半晌,才答道:“……他想收咱們家小郎君爲徒。”

“阿實若是喜好行醫,能拜藥王爲師自是再好不過。”崔淵微微頷首,“不過,他對醫藥之道並不算感興趣,恐怕拒絕了罷?”他對自家兒子再瞭解不過,當然知道他的選擇。不論對方是不是藥王這等值得尊崇的高人,不論他與藥王有沒有眼緣,這孩子也不會輕易改變主意。

“……藥王想收……咱們家下一位小郎君爲徒。”張大點點頭,又趕緊補充道。

聽了此話,便是崔淵也不由得微微一怔,似乎想到了什麼,竟笑道:“那可有得等了。”他曾細細問過青光觀觀主,恐怕比王玫自個兒還更瞭解她的身體狀況。原本,他也並不在意他們是否還能有孩兒,只要愛妻身子康健便足矣。然而,得知她漸漸調養好身子,便自然而然能有身孕之後,他心底偶然也會浮現出淡淡的期待與喜意。不過,孩兒什麼時候到來,大概也有其緣法,強求不得。

崔淵又問了幾句話,便讓張大下去了。而後,他笑着看向一直坐在旁邊的李治:“大王不妨去山居別院見一見藥王,請他出山爲聖人、皇后殿下診治。”太子、魏王也都曾尋找過藥王爲長孫皇后醫治,只是藥王說是隱居,其實卻居無定所,遲遲尋訪不到。如今有了藥王的行蹤,便是一個大好的機會。當然,福禍相依,晉王若當真勸服藥王入宮診治,也不知太子、魏王對他的觀感又會生出何等變化了。若令他們警戒起來,恐怕往後的變數就更多了。

李治略作思索,卻搖了搖首:“如今阿孃、阿爺都漸漸康健起來,姑母推薦入宮的道醫佛醫功不可沒。我又何必做這些多餘的事?倒不如請藥王給一個承諾,若他日道醫佛醫們對阿孃阿爺的病情束手無策,他便入宮診治得好。”

崔淵微微頷首:“大王說得是。倘若大王方纔急着去見藥王,恐怕我也會加以勸說。”如藥王這樣的高人,自然不能以權勢逼迫其屈就,只能如當年聖人那般以誠相待。但,此時將人情用盡卻殊爲不智,倒不如約一個承諾留待他日實現。

李治輕輕一笑,斜睨了他一眼:“子竟,看來,你家與這些高人異士都頗爲有緣。”

“物以類聚。”崔淵毫不臉紅地回答。他起身走了幾步,風度翩翩,衣袂飄飄,確實渾然不似凡塵中人。李治繃不住笑了起來,也站起身:“這一次文會,你不曾下帖子相邀,也不知已經來了多少人。且來者魚龍混雜,恐怕未必都是精通書道之人。”

崔淵挑起眉:“大王可是忘了那張仿造我的字跡的帖子?若是以帖子相邀,我擔心又會錯過那樣的人才。因而,倒不如教想來的都能來。”不僅想來的都能來,那些不想來的經朋友勸說,恐怕也會心不甘情不願地過來。張五郎結交的那些朋友大都是心性狹小之輩,既想着在文會上揚名,又想着挑釁於他,自然不會錯過這般好機會。三五朋友都說想來,便容不得張五郎堅持不來了。

“你說得是。”李治道,“不過,這般盛大的文會,也只有女眷不在的時候才能辦。”數百人一擁而入,比一次大型宴飲還更紛亂些。若是稍不留意,便可能有所衝撞。

崔淵想了想,道:“下一回便不在家中辦了,改去曲江如何?橫豎地方大,隨意找一片林子圍起來便是。我依稀記得,尋常的文會便是這麼辦的。”寒族士子以及小世族的子弟多有囊中羞澀的,他們的文會便以天爲幕、以地爲席、以野爲景,自帶些酒食,倒也頗有幾分趣味。

兩人並肩朝着仍然開着幾朵殘荷的湖邊行去,便見掛着書畫的柳樹下人頭攢動,四處都響起了評論的嗡嗡之聲,看上去確實比集市還更熱鬧幾分。他們也並不駐足觀看,徑直向着崔泓、崔沛兄弟倆所在的八角亭而去。

八角亭附近聚集的都是平日常來文會的士子,彼此之間也已經很是熟悉了,都生出了幾分惺惺相惜之意。見他們來了,便是衆人都知道李治的身份,也都神情自若地起身行禮,接着又坐下各自談天說笑起來。

“子竟兄,這次文會怎麼來了這麼些人?”鍾瑀鍾十四郎問道,“我們也不曾接到帖子,還以爲是家中僕從傳錯了話。”

“這次文會與往日不同。”崔淵回道,“大王與我有件事,想請諸位幫忙。”他朝着衆人行了叉手禮,眼角餘光瞥了崔泌一眼,便將當日與聖人說過的摹本之事一一道來。

出身寒門或者小世族的士子們聽了,頓時面露驚喜之色,忍不住撫掌大笑:“此計大善!大善!”“難爲子竟你是如何想出來的?!”“聖人、大王、子竟之慷慨大度,吾等寒門士子永世難忘!”

崔泳聽了,也不由得嘆道:“原來子竟兄這回邀了這麼些人,便是想從中尋一些書法出衆的人才。只咱們幾個,確實連臨摹也摹不出多少本來。參與此事之人,多多益善!!”他身邊的崔泌眼中涌動着沉沉之色,暗自咬了咬牙,卻也只能露出無懈可擊的微笑:“我等若能襄助子竟一二,也便心滿意足了。”這般露臉揚名的大事,他自然不願意錯過。即便自己的努力,恐怕大部分都只會化爲崔淵的功績,他也不得不做。

崔泓、崔沛兄弟倆雖說早便知道此事了,也不免露出興奮之色:“我們但憑子竟阿兄差遣便是了。有機會得見名家真跡,又與諸位切磋書道,哪裡能錯過?”

杜荷卻是一怔,苦笑着嘆道:“我不擅書道,恐怕幫不得大王與子竟兄了。”他幾乎回回不落地來參加文會,只爲了拉攏崔淵。雖說也與衆人混了個臉熟,但畢竟不是同道中人,也沒有結交上什麼朋友。後來崔泌、崔泳兄弟二人投了魏王,他滿腹心思都盯着他們,便更是與其他人疏遠了不少。

崔淵挑起眉,笑道:“誰說不擅書道便幫不得忙了?我便不信,萊國公府(杜如晦)沒有珍藏的法帖。”不待杜荷再說什麼,他又道:“我們只是借來一陣,待幾個月後必會原樣奉還,你大可不必擔心。”

李治此時才似笑非笑道:“妹夫難道信不過我們?”

他是城陽公主嫡親的兄長,作爲駙馬都尉的杜荷只能起身行叉手禮,道:“我阿爺珍藏的法帖,都在阿兄府中。我且向阿兄問一問罷。此事確實有益於社稷,我等又如何能袖手旁觀?若是阿兄那裡不成,說不得我便再去問太子殿下要些法帖了,必不會空手而歸就是。”

太子李承乾對書畫風雅之事一向不感興趣,哪裡會收藏什麼法帖。杜荷此話,顯然便是爲太子撈一份功勞來了。若不是崔淵與李治早將此事稟報給了聖人,恐怕他還恨不得將他們都擠下去,將這份功勞都推給太子呢。只是,魏王精通書畫之事衆人皆知,誰又不知太子對這些事分毫不感興趣?但凡是明眼人,自是能將前因後果都看得清清楚楚。

崔淵心中不由得暗道:杜荷倒是忠心耿耿,滿心只想着與他阿爺一樣支持主君上位,然後君臣相得流芳千古。只可惜,這看主君的眼光便比他阿爺差得遠了。這樣的小功勞,他倒也不吝嗇給太子。不過,爲太子撈功勞的來了,爲魏王搶功勞的還會遠麼?

果然,崔泌也淺淺笑起來:“若說法帖,魏王的收藏比之太子殿下也不遑多讓。且魏王素來喜好書畫之道,恐怕對此事也很感興趣。”

李治很是隨意地看了他一眼,眉眼彎彎,顯得十分高興:“兩位兄長都珍藏了些什麼法帖?恐怕連我都未曾見過。此番若是有機會見識見識,我便心滿意足了。”他這般表態,便是默許太子、魏王分他的功勞了。

杜荷、崔泌心中不由得鬆了口氣。他們雖說各爲其主,主君都不將這嫡出幼弟放在眼中。但晉王對於他們這些臣子而言,亦是得罪不起的。有了他這般發話,兩人行事便不必太過顧忌了。

崔淵看了李治一眼,不免又感慨起來。這般退一步,晉王在聖人心中的評價恐怕又會高上一層。橫豎已經在聖人面前過了明路,不論誰來搶,李治的功勞其實半點也不會少。但願意退讓,令兄長們都來分一杯羹,顯然便更是胸懷大度了。作爲疼愛嫡子的父親,聖人見到三兄弟齊心協力將此事做成,當然只有更高興的。

於是,崔淵便給衆人都斟了一杯酒,端起酒杯:“有法帖出法帖,有力出力,各位的襄助之功,大王與我必定會稟報聖人。”說罷,他便仰首一飲而盡。諸人也紛紛飲盡杯中酒,接下來就各自忙碌去了。

崔淵便又命僕從將參與文會的士子們都召集起來。數百人齊刷刷地在鋪好的竹蓆上坐下,或激動興奮,或若有所思,或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當崔淵與李治立在前方,將摹本之事細細說來之後,一時之間底下人更是喧鬧無比。有人立刻跳起來想要當場摹寫,有人卻是忍不住想看名家真跡,有人則嚷嚷着逐名得利僞君子之類的話。

崔淵神色絲毫不變,請崔泓、崔沛二人帶着那些想看名家真跡、臨摹的文士去一旁的園子中賞看,又請李治代爲評判那些摹本。待人羣漸漸散去,場中剩下的便只有數十人了。因先前隱藏在人羣中,這些人胡亂嚷嚷起來也毫不顧忌。如今就留下他們,便有些人慌亂起來,連連聲稱他們也要去臨摹,就想尾隨而去。

“噢?”崔淵勾起嘴角,“我方纔怎麼聽見,你們說我利用各位得名?”

那幾人渾身一僵,其中一人轉過身,行禮道:“崔四郎恐怕是聽岔了。”

崔淵衝着他們溫和一笑:“我自幼習武,從來沒有聽岔過。”說着,他揮了揮手,令旁邊的僕從將這幾人帶出去:“既然你們隨意侮辱於我,我這文會恐怕也容不得幾位留下來了。從今往後,我也不想在文會上再見到你們。”

那些人原本只是想逞一逞口舌之快,哪裡知道會被正主聽見,只能灰溜溜地出去了。

崔淵回過首,掃視着剩下的人,卻聽一人冷笑喝道:“崔子竟,你竟毫不辯解,難不成是心虛了?”那人作義憤填膺狀,橫眉冷對,卻正是張五郎。

崔淵笑了笑:“正好相反。我坦坦蕩蕩,自是無須多言。旁人誣陷一二句便滿心想着辯解,也只有心虛者纔會如此。這位張五郎,我若指責你與你的友人嫉妒我,千方百計攻擊我、誣陷我,你又該如何辯解?”

張五郎張了張口,一時竟答不出來,只能道:“我們何時因嫉妒而攻擊你、誣陷你了?!”

崔淵隨口說了幾句話,這些人便目瞪口呆起來。那自然都是他們私下飲酒作樂時,胡亂罵的話,也有他們參加其他文會時傳的小話。有些話自是污糟不堪,有些卻透着濃濃的妒意,任誰聽了都會鄙薄說話之人的品性。他們原本以爲無人知道,誰知竟會傳到了原主的耳中?

“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張五郎的聲音有些發顫了。

崔淵垂下眼,冷冷一笑。他生得俊美,便是冷笑也帶着幾分說不出的風流瀟灑之意:“當年九娘看走了眼,才嫁了你這文不成武不就的混賬。如今我與她恩愛繾綣,你可不是嫉妒得發狂麼?只不過,我須得讓你知道,博陵崔氏子的名聲,可不是你這等人能抹黑的。惹惱了我,便須得承擔後果。”

說着,他勾起嘴角:“我也不會用什麼權勢相逼的伎倆。八月府試我必爲解頭,明年省試我必爲狀頭。聽說你也過了進士科縣試,你可敢在長安參加府試、省試,與我比上一比?若輸了,便滾回洛陽去,永遠別在我和九娘面前出現,如何?”

張五郎氣得渾身發顫,他只當這崔子竟便是去年正月與王玫私會的男子,自然怒不可遏。只是礙於面子的緣故,纔沒有將他們的“醜事”說出來。如今得了崔淵當面挑釁,腦袋一熱,便應道:“有何不敢?!若你輸了又如何?!”

崔淵擡了擡下頜,滿面輕慢之色:“輸?我崔子竟從未輸過。”

張五郎望着他,不知爲何竟從心底生出幾分自慚形穢來。於是,他便只能扔下一句話“府試見”後,便匆匆忙忙推開那些七嘴八舌圍着他說話的友人,去得遠了。

崔淵望着他的背影,挑眉低聲道:“好面子確實是唯一的優點。”比之元十九那等畜生,張五郎此人雖有些瑕疵,但也不是什麼壞人。因而,他也沒有對這人使什麼手段,只讓他離得遠些,別打擾他們一家人平靜的生活便是了。

第90章 共度元日第9章 洛陽坊市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8章 母女交心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77章 舅兄提醒第56章 中秋夜宴第83章 納吉之禮第32章 尚無對策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41章 暫時告別第44章 心中志向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2章 崔氏父子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1章 路過潼關第79章 天命不違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64章 心中糾結第7章 兄妹深談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0章 啓程歸家第31章 惡人求親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5章 回家首夜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5章 偶然相遇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33章 再次對峙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97章 催出新婦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93章 七郎省試第21章 受邀宴飲第96章 親迎之禮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60章 盧家拜訪第20章 曲競渡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34章 心生抉擇第51章 有來有往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56章 中秋夜宴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38章 影響王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98章 喜結青廬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1章 暫時告別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22章 芙蓉之宴第9章 洛陽坊市
第90章 共度元日第9章 洛陽坊市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8章 母女交心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77章 舅兄提醒第56章 中秋夜宴第83章 納吉之禮第32章 尚無對策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41章 暫時告別第44章 心中志向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2章 崔氏父子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1章 路過潼關第79章 天命不違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64章 心中糾結第7章 兄妹深談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0章 啓程歸家第31章 惡人求親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5章 回家首夜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5章 偶然相遇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33章 再次對峙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97章 催出新婦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93章 七郎省試第21章 受邀宴飲第96章 親迎之禮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60章 盧家拜訪第20章 曲競渡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34章 心生抉擇第51章 有來有往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56章 中秋夜宴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38章 影響王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98章 喜結青廬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1章 暫時告別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22章 芙蓉之宴第9章 洛陽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