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盧氏之念

兩位閨中密友相繼大婚,與心繫之人喜結良緣,擺脫了曾經籠罩在她們身上的陰影,王玫與她們一樣高興。畢竟,對於此時的女子而言,婚姻便宛如第二次投胎,而且通常不由自己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卻未必時時都靠譜。能得一位一心人,相互扶持、相依相伴過着自己的小日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王玫已經與王十七娘、盧十一娘說好了,隔兩日便相約去茶肆小聚。三人皆已經成婚,夫婿是親戚兄弟、至交好友,阿家又都是知情達理之人,出門拜訪做客倒是比過去更加自由許多。不過,畢竟已經快要進入臘月了,各種事情都接踵而來。雖說王玫不需要像小鄭氏那般執掌崔府內務,準備臘日祭祀以及相繼而來的祭竈、除夕、元日、上元等節慶,但她也須得查看自己那些嫁妝的出息。不論是莊子、店鋪或是宅子,都需要她仔細盤一盤帳,算算收支情況。另外,茶園、茶肆單獨做賬,年底也該給真定長公主、鄭夫人、李氏、崔氏分利。隨着飲茶之風流傳得越來越廣,她也很該早些準備派人前往益州等地開闢新茶園、研製新茶葉了。

如此忙了幾天,王玫看着賬本上那些繁體數字都有些頭昏眼花了,索性便決定給自己放兩日假。她剛取出梅香撲鼻的箋紙,正欲給王十七娘、盧十一娘寫兩張帖子,便見丹娘捧着一張精美的帖子走進書房裡。

“哪家的帖子?”王玫隨口問道。

“盧家給郎君的帖子。”丹娘回道,“因約得急,就在明日,所以大管事便使人送了過來,免得耽誤了。”盧家與崔家來往並不勤快,只是送一送節禮的情誼罷了。便是崔敦與范陽郡公惺惺相惜而交好,面上的交情仍然不過爾爾。而今會給崔淵送這種急帖子的,除了盧十一孃的大兄,崔簡的大舅父之外,大概也不會有旁人。

王玫打開那張帖子一看,略作沉吟,便道:“約得這麼急,想必也正等着四郎差人給個準信罷。”她便起身去了崔淵的書房,找出他早就準備好的各類回帖,挑了個措辭合適的:“將這封回帖送去盧家,就說約在東市的風雅茶肆見面。而後,再派個小廝去夾纈工坊告知四郎。”帖子裡也沒有提上門拜訪,她這才安排在風雅茶肆見面。

正好,崔淵明日須得出門,她便將王十七娘、盧十一娘也約在茶肆裡小聚就是。雖非休沐日,但臘日臨近,想必東市也很熱鬧。她們若是得空,不但能在東市裡走一走,甚至還可去西市瞧瞧。畢竟,年後她便打算去西市開一家茶肆,提前熟悉熟悉周遭環境也好。

夜裡用完夕食之後,崔淵便命人拿來那張帖子細細看了:“約得這麼急,許是有什麼事想說罷。光看帖子,卻是尋常得很。”這位盧家大舅兄自從來到長安之後,也只來過一次崔家。見了崔敦、鄭夫人,他便以爲盧十一娘籌備嫁妝爲藉口早早離開了。在盧十一孃的婚禮上,他的存在感又有些薄弱,更不曾在內宅中露面。因此,王玫還不曾見過他。

“茶肆二樓的茶室裡一向很安靜,你們或者敘舊或者論事都使得。”王玫接道,“我和十一娘、十七娘正好說說西市新茶肆之事。有十一娘在,你們或許也不會覺得太過尷尬。”她聽崔淵說過,他只見過盧家兩位舅兄兩三次,彼此都並不熟悉。想來,他續絃之後,本來便淡薄得很的親戚關係就更像是陌生人了。

“母親、阿爺,我也想去見小姨母。”崔簡道。

王玫想了想:“是呢,阿實尚未正式拜見過舅父,倒是我們疏忽了。”此前崔淵曾經帶着崔簡去過一次盧大郎暫住的宅子,但因沒有提前遞上拜帖的緣故,撲了個空。後來盧大郎拜訪崔家卻並未提出要見崔簡,崔淵心裡有些不滿,便息了再帶着小傢伙去見他的心思。橫豎他一向與盧家岳父、舅兄是兩路人,也越來越覺得崔簡併不需要來自於母族的支持。

崔簡撲閃着烏黑的眼眸:“孩兒已經見過舅父了。在小姨母的婚禮上,舅父代行父職叮囑小姨母,孩兒擠在人羣裡看得很清楚。”原本他對這位舅父很有幾分好奇,但見過之後卻再也不掛唸了。大概是因爲,他總覺得這位長輩在小姨母的婚禮上也笑得不夠真切的緣故。他一向敏感,對於虛情假意有着天然的直覺,也猜出大舅父大概並不滿意小姨母的婚事。

“畢竟不曾正式拜見過。”王玫道,捏了捏他的臉頰,“明日你先跟着阿爺去見舅父,再過來與小姨母說話,如何?”

“好。”崔簡點點頭,忽然又問,“小姨母成婚,舅父不高興麼?舅父是捨不得小姨母?還是不喜歡小姨父?”他一向是不懂就問的好孩子,自家阿爺與母親便是最佳的解惑者。

“當然是捨不得了。”王玫選了一個最合適的答案,“當初我與你阿爺成婚的時候,阿兄也是看他百般不順眼呢!妹妹不但嫁了出去,又嫁得離范陽那麼遠,往後大概也很難見着面了,他心裡恐怕更是難受呢。

崔簡歪了歪小腦袋,覺得這麼說似乎也有道理。但他心裡卻模模糊糊知道,事實或許並非如此。

崔淵則眯了眯眼,勾了勾嘴角。居然不高興?這樁婚事還有什麼可挑的?長孫皇后做的媒,年僅十八歲便是正六品的千牛備身,在聖人跟前護衛,無論前程或是人脈都比盧家人高出幾籌。莫非是不喜王方翼的出身?這卻也可笑之極。他雖然並非五姓子,但祁縣王氏在世族中的地位也並不低。作爲祁縣王氏未來的宗子,同安大長公主的嫡孫,娶范陽盧氏嫡支嫡幼女也算是一樁門當戶對的婚事。

倘若他們能尋得出比王方翼更好的郎君,盧十一娘便不會擔驚受怕到如今了。那些盧氏宗族的人說的都是些什麼玩意?絕大多數都只空有五姓嫡支嫡脈的名聲,或是自視甚高、毫不務實,或是隻知風花雪月,品性就更不必提了。

這般的好妹婿還覺得不滿意,莫非他們還有別的想法?

想到此,崔淵挑起眉:“九娘,我光顧着庶兄,倒是疏忽了盧家。原以爲有范陽郡公在,便可約束盧家一二。但他畢竟只是一房之長,也管不着其他幾房的動靜。”范陽盧氏共有四房,族人衆多,生出異心者必定也不會少。

王玫一怔。崔泌拉攏崔遊尚可理解,畢竟成與不成都能讓二房嫡支不安定。拉攏盧家卻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崔淵不可能受他們的影響,范陽郡公更是早有打算,他們就算做出什麼事,也禍及不到崔家與郡公那一房。且盧家官職不顯,便是作爲棋子亦很難用得上。難不成,他只想噁心噁心崔淵?或是藉着此事日後離間崔淵、崔簡父子間的感情?未免也想得太遠了罷?!

“不一定是崔泌。”崔淵沉吟片刻,眉目舒展開來,又是一片漫不經心之狀,“罷了,不論是誰,橫豎與咱們無關。盧家舅兄也很快就要回范陽或者赴任去了,天南地北,再難見着,明日且忍他一忍就是——就當是看在阿實或者十一孃的面子上。”

崔簡聽懂了這句話,毫不猶豫地道:“阿爺如果覺得不舒服,也沒有必要忍着。反正,阿爺不會有錯,錯的一定是舅父。”

崔淵、王玫聽了,不由得相視一笑。王玫將他抱進懷裡好好地揉了一通,崔淵則笑道:“阿實說得很是。不論是誰,若是錯了,忍他作甚。而且,他對仲翔不滿,便理應讓仲翔去解決此事。明日且聽一聽他到底想說什麼,再與仲翔去信罷。”

次日,一家三口去內堂向鄭夫人問安之後,便去了東市。王玫換了一身丈夫衣,也跟着崔淵、崔簡一起騎馬。王旼倒是沒有隨着一同過來,被崔沛關在書房裡繼續背書。到得茶肆之後,夥計殷勤地將三匹馬牽到後院的小馬廄中,崔家三人便悄悄地從後院的通道上樓,進了茶室。

因勝業坊與東市就隔了一條街,他們來得也早些,王十七娘、盧十一娘與盧大郎都尚未到達。璃娘取了最好的茶葉茶具過來,王玫與崔簡靜靜地坐在一旁,看崔淵煎茶。今日崔淵穿的是寬袍大袖的交領直裾深衣,一體淡青色,十分素淡。因而煎起茶來袍袖翻飛,卻絲毫不累贅,也顯得格外優雅。

待到茶煎好的時候,王十七娘與盧十一娘正好推門而入。崔淵便與她們又煎了幾盞,白色的浮沫細如新雪,顯得格外漂亮,更襯着外頭的雪景。王十七娘、盧十一娘自是讚不絕口:“果然姊夫纔是煎茶第一人,這茶沫也依稀像是畫呢。”

王玫笑而不語。她早便告知崔淵宋時盛行分茶之道,靠着那層白色浮沫寫字繪畫栩栩如生,有“水丹青”之說。又有後世喝咖啡也能在上頭描繪各種有趣的圖案。崔淵聽了,本便酷愛書畫之道的他自是頗爲意動,偶爾有空便鑽研起來。不過,煎茶尚是新出現的事物,更別提分茶之道了。他想用煎茶來展現分茶技藝,當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不過,泡茶也給了他新的靈感——不論如何,他的分茶技藝且有得磨練呢。

喝了煎茶之後,衆人才算由內而外徹底回了暖,一起說了些閒話。不多時,掌櫃便來報說,有位盧郎君到了,指明見崔四郎君。崔淵向王玫點點頭,牽着崔簡去了旁邊的茶室。王玫知道他必然沒興趣親自煎茶與盧大郎吃,就讓掌櫃去招待客人。

盧十一娘卻蹙起眉:“盧郎君?難不成是大兄?他早該與姊夫見面了,我先前勸了很多回,他卻一推再推,直說應該姊夫去見他纔是。怎麼如今,卻瞞着我與姊夫來往起來?我纔不信姊夫這麼忙,還能顧得上給他去帖子相邀呢。”

王玫也越聽越覺得其中必有緣故,便回道:“想是他覺得此事沒有必要與你說罷。”

盧十一娘難掩氣悶:“嫡親的兄妹,還有什麼不能說的?若是他想說的是趁着四年大考轉遷的事,我的確幫不上忙。但姊夫也尚未出仕呢!郡公纔是吏部考功員外郎,又是自家長輩,什麼不能說呢?”

她說到這裡,似是想到了什麼,神色微微一變。王玫並未接話,王十七娘卻很直接地道:“想來這件事,定是不能與郡公說的罷。又或者,他本來就只想私下找姊夫問一問。十一娘不必擔心,姊夫是什麼人,必不會讓你阿兄說動的。”

盧十一娘聞言,禁不住長嘆:“我是擔心,連姊夫也勸不了他。也不知他到底打什麼主意,話裡話外對仲翔也很有幾分不客氣。幸而不曾當面表露出來,沒有失禮。我可不能當他是捨不得我、擔憂於我。”

王玫寬慰她:“待他走了,四郎必會告訴我們他到底爲何而來。咱們不如先說說別的?譬如,在西市開一個什麼樣的茶肆?是與東市這間一樣,還是建成別的模樣?”是連鎖店?還是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定位?她已經思考了一段時間,卻並未打定主意。按理說,應當先做一做市場調研再做決定。不過,問一問好友,也算是徵詢意見了。

在三位好友商量新茶肆之事的時候,崔淵與盧大郎也面對面地坐了下來。

因是頭一回正式見面,崔簡向盧大郎行了稽首大禮:“孩兒見過舅父。”被盧大郎叫起之後,他才擡起首,睜着一雙如墨的眸子望着他。盧大郎因是長兄,與幼妹盧十一娘年紀相差將近二十歲,且早已經蓄鬚了,顯得很是老成。看起來,他的眉目也與盧十一娘並不相像,很難讓小傢伙生出多少親近之心來。

更何況,盧大郎見到他這個外甥,似乎也並不覺得激動,或者很好地掩蓋住了,更讓小傢伙覺得不受重視。於是,他默默地挪到自家阿爺身邊,規規矩矩地坐着,心裡卻想着隔壁的母親與小姨母、十七姨母。見都已經見過了,他什麼時候能走呢?

щшш●ttкan●CΟ

第95章 婚禮前日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60章 盧家拜訪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38章 影響王第139章 形形□□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5章 回家首夜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5章 回家首夜第77章 舅兄提醒第60章 盧家拜訪第78章 曲踏秋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4章 心中志向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96章 親迎之禮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74章 登高相會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章 大唐棄婦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78章 曲踏秋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48章 來是他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90章 共度元日第7章 兄妹深談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95章 婚禮前日第61章 盧十一娘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71章 重陽之宴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
第95章 婚禮前日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60章 盧家拜訪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38章 影響王第139章 形形□□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5章 回家首夜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5章 回家首夜第77章 舅兄提醒第60章 盧家拜訪第78章 曲踏秋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4章 心中志向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96章 親迎之禮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74章 登高相會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章 大唐棄婦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78章 曲踏秋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48章 來是他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90章 共度元日第7章 兄妹深談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95章 婚禮前日第61章 盧十一娘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71章 重陽之宴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