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堅持己見

傍晚,一家之主崔敦終於回府了。於是,崔家人再度齊聚一堂,在正院內堂中一道用了豐盛的夕食。用過夕食之後,崔敦斜倚在憑几上,掃了一眼底下的兒孫們,又看向鄭夫人,問道:“怎麼覺着你們都有些沉悶?日間發生了何事?”他事務繁忙,早便不記得盧家晚輩來訪這等小事了。

“沒什麼。”崔淵神情自若地答道,“阿爺,我最近想着,阿實和五郎也都到了該啓蒙的年紀了。轉年之後,可否從族裡尋個先生來教他們?如此,阿韌再過兩三年也能過來與他們一同讀書,叔父叔母便不必操心此事了。”

崔敦擡起眉,欣慰地撫了撫長鬚,轉向崔澄笑道:“都是當阿爺的,到底盡不盡心,真是一聽便知啊。怎麼就能差得那麼遠呢?”

崔澄訕訕地看了角落裡默不作聲的崔會一眼:“阿爺教訓得是,都是兒子的錯。”他既是如此說了,小鄭氏也垂下雙目道:“也是兒疏忽了,向阿翁、阿家請罪。”父母皆認錯了,大郎崔篤、三郎崔慎、崔蕙娘、五郎崔會也都跟着拜倒在地。

“行了,只是讓你們倆上些心而已。”崔敦揮了揮手,“別以爲大郎、三郎、蕙娘都大了,便將五郎給忘了。”說着,他又瞥向崔淵:“尋先生一事,便交給子尚罷。子竟,你也跟着看看,挑個你們都覺得合適的。記住,須提攜那些家境雖一般,品性卻不錯的崔氏子弟。”

“是,阿爺放心。”崔澄、崔淵齊聲應道。博陵崔氏二房雖顯赫,但也僅限於嫡支而已,有些分支早便已經沒落了。族中置有大量族產祭田供他們日常生活所需,卻畢竟無法維持世族的體面,於是族人間也便漸漸有了高下之分。既有緊緊依附嫡支,靠着他們的日常節禮過活的;亦有自強不息,乾脆便成了耕讀之家的;甚至更有些罔顧博陵崔氏名聲,靠着家中女兒收取大量聘禮的。崔敦作爲二房之主,素來賞罰分明、毫不留情。只是,他如今雖然身居高位,卻仍然須得謹慎小心。即便想提攜族人,也須得越發不動聲色方可。

說到此處,崔篤、崔敏、崔慎、崔蕙娘與崔會便先告退了。孫輩中,便只留下了靠在自家阿爺身邊不願走的崔簡與懵懵懂懂的崔英娘。

“可還有其他事?”於是,崔敦又問。那些孫輩們不宜聽見的話題,此時便可提起來了。

“阿爺是不知道,今日那盧十郎來拜訪,話裡行間卻很是自命不凡,還敢瞧不起子竟!”崔澹趁着崔澄尚未出言,立刻爲幼弟說起話來,“只不過區區幽州解頭而已,未免也太高看了自己一些!”

鄭夫人眉頭微微一皺,看向崔澄、崔淵道:“你們兄弟倆怎麼不曾提過此事?”

“也不是正經的舅兄,無須說這些。”崔淵滿不在乎地回道。

崔敦卻是笑了起來:“子放,你也未免將子竟看得太高了些。瞧不起他又如何?舍掉什麼書畫雙絕的名聲不提,他身爲人子、身爲人夫、身爲人父,又做了多少能讓人瞧得起的事?咱們一家除了他無所事事之外,皆已經出仕,還不許旁人瞧不起他麼?”

料不到父親竟是這般態度,崔澹一噎,一時竟無法答話。而崔淵卻像與己無關一般,漫不經心地又作出了走神之狀。倒是他身邊的崔簡撅起了嘴,對祖父指責自家阿爺感到非常不高興。但他是晚輩,就算是仗着年紀小,在這種場合也不能多語。

“阿郎,盧家這個時候遣了盧十郎與盧十一娘來訪,無非爲了三樁事而已。”鄭夫人接道,“一則想定下四郎與盧十一孃的婚事;二則是在來年省試裡推舉盧十郎之事;三則是提醒我們,盧家已經出了孝,丁憂的盧二郎與盧六郎也是時候謀個合適的職官了。”

沒待崔敦回答,崔淵便出聲道:“婚事絕無可能。我不會娶盧十一娘。”

鄭夫人蛾眉微蹙:“你今日沒見過阿實與盧十一娘相處,瞧起來便像是阿盧再世一般和睦。爲了阿實,你也不願與盧家繼續做親麼?”

“盧十一娘是阿實的姨母,往後自是能夠繼續往來。”崔淵答道,“在阿孃眼中,難不成以阿實爲藉口,便能左右我往後的親事了?不論我娶何人,皆只因我想娶,如此而已。不然,我寧可不娶,免得又禍害了一個可憐人。”

“四郎你……”鄭夫人有些惱了,“你以爲阿孃不知道,前兩日你去見了何人?!”

“我本便無意隱瞞,阿孃知道了也無妨。不過,此事尚是我一頭熱,她根本毫不知曉。若於她名聲有礙,也都是我的錯。”崔淵平靜地接道,“此生我若再娶,非她不可。在她答應之前,我不想再提續絃之事。”

“是哪家女子?”見他說得斬釘截鐵,崔敦問。崔澄、崔澹也一臉好奇,倒是小鄭氏、清平郡主似是想到什麼,皆看向了崔淵與他身邊的崔簡。

“阿爺,她什麼也不知道,我不想在這時候給她添什麼麻煩,因此不方便提她的閨名。”崔淵解釋道,“我相信她的品性,也覺得她與阿實相處更像母子。若是將她娶了家來,便算是無憾了。”在他心中,父親崔敦身爲博陵崔氏二房嫡支家主,在兒孫婚姻上的顧慮反倒比母親鄭夫人更現實一些。鄭夫人還能以情動人,崔敦卻更多地會考慮與王家聯姻將給崔家帶來什麼益處。至少,在目前來看,崔敦定會認爲,太原王氏女不如范陽盧氏女——雖說兩家這一房的嫡支都不曾出什麼高官,但至少盧氏全族中還有位范陽郡公,五品以上的高官也有幾位。太原王氏則是遍尋族中都不曾出過服緋之官,沒落衰退之相已是難以更改了。

崔敦望了望幼子,略作沉吟,對鄭夫人道:“既是如此,此事便不可操之過急。至於其他兩件事,倒是舉手之勞。但范陽郡公眼看着便要升遷吏部考功員外郎,正好主持來年的省試。此事,不妨交給他們盧氏自己人便可。丁憂補缺,須得再等等。四年大考時纔會有好缺,到時候幫盧家人看看便是。”

“多謝阿爺。”崔淵俯身拜下。

鄭夫人一聲嘆息,望向彷彿聽不懂又彷彿什麼都懂的崔簡。她不願相信,幼子便如此固執。倘若博陵崔子竟欲續娶的消息傳出去,什麼正當好年華的五姓七家女娶不得,又何必將就一個和離之婦?何況又是已經出家爲女冠的婦人!事到如今,她須得好好想一想對策方可。

該說的事都已經說了,時候也不早了,崔家三兄弟便向父母告退,各自帶着媳婦兒女,回了自己的院落。

當崔氏父子兩人手牽着手,走回點睛堂時,崔簡突然問:“阿爺不想娶小姨母,想娶王娘子?”儘管自家阿爺與祖母並沒有指名道姓地說出來,但一向聰慧敏感的他自然聯想到了真相。

崔淵頷首:“你覺得她如何?”

“我喜歡王娘子。”崔簡毫不猶豫地回道,“不過,阿爺,我覺得……突然要喚她阿孃,還有些彆扭。”在內心深處,他認爲誰都不能取代自己的阿孃。因此,聽着祖母總是將小姨母與阿孃放在一起說,其實他並不覺得愉快。小姨母便是小姨母,永遠也不會變成阿孃;王娘子也是王娘子,同樣不是他真正的阿孃。

“生你的阿孃只有盧氏。”崔淵道,揉了揉他的腦袋,“你不必勉強自己。你只需想着,和九娘在一起生活高不高興便可。將她當成你最親近的長輩,像信任阿爺一樣信任她,像敬愛阿爺一樣敬愛她,便足夠了。”

崔簡眨了眨眼睛,笑了:“我不會勉強自己,阿爺也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如果是爲了我,阿爺娶了不喜歡的人,我也會不高興。王娘子……已經是一位我最親近的長輩了。雖然比起她,我更喜歡阿爺,但我會努力更喜歡她的。”

“很好。”崔淵勾起嘴脣。

沒兩日,鄭夫人便又下了帖子邀了盧十一娘過來頑。崔淵自然明白她的用意,便刻意避了出去,在外院待了許久。只是,當他突然一時技癢,想回點睛堂繼續作畫時,卻不期然地在路上遇見了正與崔簡一同散步的盧十一娘。

“阿爺!”崔簡眼尖,發現了自家阿爺,立刻拉着盧十一娘奔了過來,“阿爺去哪裡了?怎麼剛纔不與我們一同用午食?”

“有些事忙。”崔淵不得不找了個藉口,有些冷淡地朝着盧十一娘微微頷首致意。既然他不想繼續與盧氏聯姻,便不能給這位內妹任何可能會引起誤解的態度與舉動,也只能冷漠一些了。

“見過姊夫。”盧十一娘蹲身行禮,瞧着兩父子的舉止,又垂目想了想,忽然道,“姊夫可知,鄭夫人將我邀來是爲何意?想必定是很清楚罷,不然也不會避而不見了。見到姊夫之後,我便明白了,其實姊夫並沒有與盧氏再續姻親的念頭。”

崔淵沒料到她竟然如此直白地說了出來,挑了挑眉,點頭道:“確實如此。”這位內妹的性情,倒是與他所知的盧氏的性情並不相像。當然,他也更欣賞這樣直爽的脾性,彼此說話不用太費心思,也更容易坦誠相對。

“姊夫怕是不知,我家中阿爺已經打定了主意,將我這個女兒再嫁入崔氏。”盧十一娘臉上流露出輕諷,“博陵崔氏二房嫡支,目前是博陵崔氏最顯赫的一房之一,他又如何捨得斷掉這門姻親?只顧着要將我這個女兒的一生,去換我兩位兄長的前程,也不管我是不是願意,崔家是不是有意。”

崔淵神色微鬆,緩聲道:“岳父想得太多了。若是爲了兩位舅兄出了孝求職官一事,崔家當然會盡力,畢竟盧氏是阿實的母族。”有個實力強大的母族,往後也能支持與庇護阿實,自然是件好事。

盧十一娘苦笑道:“但一個外甥,總不如一個女兒來得放心些。我先前也曾想過,若是阿實過得不好,便是頂着姊夫的冷眼,嫁過來照顧他亦是無妨。可如今見阿實過得這麼好,我實在想不出嫁入崔家於他有什麼益處,甚至於崔家有什麼益處。也只有我那阿爺與兄長,才能從這樁婚事裡獲益罷了。”

“於你也是毫無益處。”崔淵微微一笑,“十一娘,你如今處境很是艱難罷,若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儘管說便是。”

盧十一娘沉默了一會兒,咬了咬嘴脣,大膽地道:“希望姊夫千萬別答應聯姻之事。而且……而且若有……若有……”她的臉頰上浮起了紅暈:“若有合適的郎君,請姊夫幫我。”

“此事交給內姊,是否更合適些?在滎陽鄭氏裡尋一位合適的郎君,想來岳父也不會斷然拒絕罷。”崔淵沉吟道。這本來應是內宅女子之事,但想必盧十一娘如今在盧氏一族中也找不到能幫她之人了罷。那些嫂嫂、姊妹們,無不盯着她的一舉一動,都想讓她嫁入崔家。但還有一位能夠名正言順替她打算的人,那便是她與盧氏的長姊。

盧十一娘搖了搖首,眼眶微微紅起來:“就因爲此事,阿爺幾乎已經與阿姊斷了來往。我……我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崔淵細細思索了一番:“博陵崔氏二房中或許有合適的郎君。若你不介意並非嫡支——”

“是否嫡支無妨。”盧十一娘懇切地道,“只需看人品才學便可。我阿爺想的也只是有利可圖便夠了。至於我自己……只想見一見,看看是否閤眼緣。”說到此處時,她的臉越發紅了起來,雙目中卻盡是堅定。

崔淵點頭,回道:“那我盡力一試。”

“姊夫大恩,十一娘銘記終生。”盧十一娘感激地道,眼角也漸漸溼潤了。

十一娘會有一個好歸宿噠

這娃兒也挺命苦~~

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93章 七郎省試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23章 提攜還恩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97章 催出新婦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0章 啓程歸家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20章 曲競渡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54章 嫁妝經營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58章 互相試探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90章 共度元日第75章 談話了悟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94章 添妝鋪房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85章 波折再起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章 王家七郎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94章 添妝鋪房第29章 兄長貢舉第43章 崔氏一門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41章 暫時告別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9章 表妹來襲第62章 堅持己見第91章 相約上元第3章 長秋尼寺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7章 兄妹深談第75章 談話了悟第38章 訪客探望
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93章 七郎省試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23章 提攜還恩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97章 催出新婦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0章 啓程歸家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20章 曲競渡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54章 嫁妝經營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58章 互相試探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90章 共度元日第75章 談話了悟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94章 添妝鋪房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85章 波折再起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章 王家七郎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94章 添妝鋪房第29章 兄長貢舉第43章 崔氏一門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41章 暫時告別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9章 表妹來襲第62章 堅持己見第91章 相約上元第3章 長秋尼寺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7章 兄妹深談第75章 談話了悟第38章 訪客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