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形形□□

轉眼便到了丹陽長公主設宴的日子。時值盛夏,氣候炎熱不堪。除了清晨深夜還稍有些涼意之外,其餘時候,掛在碧空中的金烏都曬得視野之內皆是白花花、明晃晃一片。整座長安城彷彿都變成了一個大蒸籠,上百萬人如同蒸餅,每天都被熱氣薰得汗流浹背。

真定長公主素來苦夏,只能趁着早晨涼爽的時候,儘快登車出發。崔家女眷簇擁在內院門前相送,她環視衆人,笑道:“你們且各自忙去罷。不過是去丹陽那裡走一遭,晚上便家來了。”鄭夫人也笑得十分慈愛,囑咐崔蕙娘道:“王家晗娘、昐娘剛來,怕是有些不習慣。你這當阿姊的,可得好好照顧她們。”崔蕙孃的目光從李十三娘牽着的崔芝娘身上移了回來,微笑着滿口答應了。

小鄭氏、清平郡主、王玫都注意到了她略有些黯然的神色,妯娌三個互相瞧了瞧。臨出發了,王玫自是沒有時間與她們再多說些什麼。目送兩位長輩登上厭翟車後,她便向她們告別,又殷殷囑咐了晗娘、昐娘幾句,這才牽着崔簡、崔韌上了後頭的翠蓋朱輪車。

李十三娘也頗爲不適應這等熱浪逼人的天氣,有些懨懨地坐在冰盆邊,飲了一口祛暑清熱的涼茶:“方纔怎麼了?瞧着蕙娘似乎有些提不起勁頭呢。”王玫接過丹娘遞來的乾淨軟巾,替崔簡、崔韌擦去了額頭上的汗,讓他們喝了些涼茶補充水分,這纔回道:“畢竟年紀還小。這些時日天天將她拘在家中,想是有些悶了。”

李十三娘不由得笑了:“也是。阿家與我一向懶怠動彈,全然忘了小娘子們卻是不懼這般大熱的天。”

坐在她身側的崔芝娘聞言,有些擔憂地往外瞧了一眼:“阿姊恐怕是有些想念她交好的姊姊們了。阿孃,從母,爲何這回不帶着阿姊同去?聽說,去的都是阿姊那般年紀的姊姊。我去了,反倒沒什麼意思罷。”

李十三娘似笑非笑地掐了一把她的腰:“帶着你出門,你卻嫌棄起來了?”

王玫將她手中的涼茶換成溫水,又推着她離冰盆遠些:“芝娘不小了,與她說明白便是了。蕙娘也懂事,待過了這段日子,晉王選妃之事徹底定下來了,便可出門散散心了。”近來,長安城中因晉王妃人選一事人心浮動。許多有意的人家紛紛帶着小娘子四處串門,試圖請公主們舉薦。崔家對此事無意,自然便只能選擇閉門不出了。丹陽長公主這次宴飲,想必便邀了不少家世不錯的人家相看。爲了避嫌,就不能帶上崔蕙娘這般年紀合適的小娘子了。

崔芝娘已經快滿十歲了,聽得“晉王選妃”四字,頓時便明白了。而後,她微微紅着臉,挪到了馬車角落裡,陪着崔簡、崔韌頑耍。

李十三娘斜倚着隱囊,嘆道:“天氣這般難熬,偏偏這些人心裡,竟比那日頭還更火熱幾分。此事早些定下才好呢。免得人人都覺得自家有機會,削尖了腦袋四處鑽營。聽說,爲了得貴主們的舉薦,好些人家還送出了多份重禮。”

“若是叔母願意,恐怕光是收禮便要收得手軟了。”王玫禁不住笑了起來,“有真心實意爲晉王着想的,自然也有藉着這一回斂財的。同是貴主,也有百樣人呢。”只是,蹦躂得最歡快的,收禮收得最兇的,恐怕聖人、皇后殿下、重臣們心裡也都很清楚罷。人情往來是一回事,鑽營賄賂又是另一回事了。有時候,只需一個機會,便能分辨出人心與人性。且,打着晉王婚事的幌子,也不看拿出賄賂的都是些什麼人家,便來者不拒地收下來,可不是活生生打晉王的臉麼?

李十三娘以袖掩脣,打了個呵欠,又懶懶地吩咐貼身侍婢從角落裡尋出個食盒,吃了塊水晶龍鳳糕。

王玫見狀,便道:“阿嫂,過些日子,你便讓太醫診一診脈罷。”

李十三娘怔了怔,神色微微一動:“你說得很是。我這些日子確實略有些反常。”

“我原想着,既然待在別院中也熱得很,不如侍奉阿家和叔母去京郊別莊中避暑。只是,不知咱們家有沒有山居別院。這時節,若住在山上,應該涼快許多。不過,你若有了好消息,怕是不能隨便動了。”王玫又道。

李十三娘撫着腹部,嗔道:“若真有了好消息,才該去避暑呢!不然,我熱壞了不要緊,熱壞了肚子中這個卻該如何是好?且我也不是什麼體弱之人,不過坐一坐車,乘着檐子上山而已,能有什麼危險?”

“那便說定了。”王玫壓低聲音,“其實,別說芝娘、蕙娘了,便是我,在別院中待了這麼幾個月,也想換一換地方了。”人可真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她尚是位平民百姓的時候,一年四季住在一百來平的房子中便十分滿足了。如今成了世家女子,在一處豪宅中住久了,竟也覺得沒有新鮮感了。難不成,往後須得過着春夏秋冬隨着季節遷居的日子,她纔會覺得愉快?又不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何至於此呢?又或者,最近茶園經營、推廣茶都太順利了,所以生活稍有些單調,纔想換一換新環境?若是如此,不如再下功夫研讀《神農本草經》,想一想複方茶,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一些?

丹陽長公主的公主府離得並不遠,就在春明門旁的道政坊中,西面便毗鄰東市。道政坊對面是隆慶坊,隆慶坊之西便是勝業坊。若是此次飲宴持續得太久,來不及回宣平坊別院,乾脆回到勝業坊崔府、公主府也便宜。

當冰盆裡的冰塊都融盡的時候,真定長公主的鹵簿便徐徐進入了丹陽長公主的公主府。李十三娘、王玫先下車,奉着真定長公主、鄭夫人乘上了步輿之後,兩人才帶着孩子們坐上檐子。擡步輿與檐子的粗使婢女個個膀大腰圓、健步如飛,王玫總覺得她們似乎格外有精氣神,不由得多看了幾眼。而後,她想到丹陽長公主的駙馬都尉是名將薛萬徹,便覺得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到得舉行飲宴的水榭邊,丹陽長公主迎了出來。她親熱地把着真定長公主的手臂,推辭不受鄭夫人的禮,又喚着李十三娘和王玫跟着過來。水榭內衆人從她的態度中便知她與真定長公主的情分確實不同。

在侍婢的指引下,十來位貴婦款款起身,各自領着一兩位小娘子給真定長公主見禮。鄭夫人也認識她們,寒暄了幾句之後,便讓王玫、李十三娘、崔芝娘也與她們行禮。而後,丹陽長公主不再理會剩下的人,徑直將真定長公主一行人帶到了二樓。

一邊上樓,她一邊壓低聲音抱怨道:“真定姊姊有所不知,我分明就發了十幾個帖子,卻不曾想竟來了這麼些人。有些人我連見都不曾見過,就成羣結隊地來了,也不好趕將出去。”

真定長公主拍拍她的手:“我還道分明時候還早得很,這裡頭怎麼烏泱泱的一羣人呢。來便來了,又不妨礙咱們姊妹幾個親近,不過是多看幾個小娘子而已。”

“還是姊姊疼我。我還擔心姊姊誤會我借你之名斂財呢。”丹陽長公主捂嘴笑道,“如今便是消息再不靈通的,也知道真定姊姊在阿兄、阿嫂面前說得上話。只是,這些日子姊姊閉門不出,她們都尋不着機會討好姊姊。這回大概是聽說姊姊會來,所以便上趕着湊過來了。”

真定長公主漫不經心地往下瞟了一眼:“什麼斂財不斂財。這樣的詞偏你也能說得出口。咱們難不成還缺那幾個錢?吃相那般難看,阿兄若是知道了,怕是氣得胸口都疼了罷——活像是他苛待了咱們這些姊妹似的。”

丹陽長公主也露出了輕蔑之色:“可不是麼?聽人說起來的時候,我都替她們臉紅!”

二樓中空空蕩蕩,只有衡陽長公主帶着婢女正倚在欄杆邊眺望湖中美景。她就住在隆慶坊,離得很近,因而到得也早。聽見聲音之後,她便起身迎過來:“都是一樣的姊妹,日子也有不同的活法。咱們又何必爲她們費什麼心思?只需自己問心無愧也就是了。”

三位公主便親熱地挨在一起說起了小話,鄭夫人在旁邊時不時不緩不急地插兩句,很快便加入了她們的談話。王玫對這位阿家又佩服又敬重,總覺得她將自己的身份拿捏得特別妥當。畢竟,公主的阿嫂可不易做。便是尋常的妯娌,要處成無話不談的密友也十分難得。

“來了這麼些人,一時間哪裡看得過來?”李十三娘湊在她耳邊,“你方纔注意到了麼?只寒暄了那麼一會兒,一個兩個都恨不得立即找藉口過來問安呢。”

剛走入水榭時,那齊刷刷看過來的幾十道視線,便是再遲鈍也無法忽略。因人實在太多,王玫方纔也不過是粗略地掃了一眼。除了特意見過禮的那些貴婦之外,還有些貴婦人看着也有些眼熟,當然也有少數眼生得很的。至於那些個未婚的小娘子,大約都在及笄的年紀,倒是從不曾見過。“阿嫂,方纔婢女特意引過來見禮的,便是那些真正邀過來的客人罷?那些不速之客,倒比正經來的客人還多呢。”丹陽長公主若不給她們一個下馬威,恐怕她們還以爲公主府如此好進罷。

李十三娘忽然笑了起來:“你猜我想起了什麼?當初給子竟說親的時候也是這樣……”

王玫面不改色心不跳,瞥了她一眼:“當初也不知是誰,教她們氣悶得難受了好幾天。如今想起來,居然能引出笑容了,可當真不容易。”

“她們上趕着失了分寸,便是她們的過錯。我只管看着便是了,哪裡至於爲她們生氣呢。”李十三娘回道,“眼下亦是如此。上趕着過來的,不是心太大了自命不凡,便是教富貴榮華迷了眼睛。這等人,想必阿家和貴主們也看不上。”

王玫心中暗歎:可不是麼?這婚姻之事可不是舉士出仕,若有才華通實務,毛遂自薦反倒容易讓人另眼相看。門第太低,家世不顯,便是有才有貌,又如何能擔得起晉王妃的重任?同是嫡子,晉王妃總不能比魏王妃閻氏差得太多罷?何況,那可是未來的皇后,更須得小心謹慎才行。

過了不久,長樂公主、晉陽公主、衡山公主也到了。王玫、李十三娘起身拜見,兩位小公主立即將她們扶了起來。她們也有幾天不曾見面了,便敘了敘這幾日的近況,又提到長孫皇后的身體也越發好了。

“阿嫂只管好好養病。這一回,我們必定會給九郎挑個好媳婦。”真定長公主道,“不過,下頭人太多,都教我們看也看不過來。”說着,她掃了李十三娘、王玫一眼:“十三娘、九娘,待會兒趁着小娘子們玩樂時,替我們好好瞧一瞧。”

“真定姊姊說得是。”丹陽長公主道,“長廣姊姊、臨海、館陶都還沒到呢!光是家世不錯的小娘子,便至少有二十來個。旁的那些人且不管,這二十來個裡,你們倆也篩一篩纔好。”

衡陽長公主、長樂公主皆頷首稱是,晉陽公主不好說什麼,衡山公主卻忍不住撲進真定長公主懷裡,撒嬌道:“真定姑母,我也想看看!讓我跟着表嫂們去看看罷!”

這般漂亮可愛的小侄女扭股糖似的撒嬌賣癡,真定長公主實在受不住,連聲道:“去罷去罷。你和晉陽都換身衣衫,別教她們認出來了。唉,就當作新認識了玩伴也好。與她們頑在一處,也更容易瞧出她們的本性呢。”

她給出了這樣光明正大的藉口,長樂公主也只得准許了,又託李十三娘與王玫照顧兩位小公主。兩人自是忙不迭答應了。

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7章 兄妹深談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65章 吹皺池水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章 大唐棄婦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84章 終成密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93章 七郎省試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39章 形形□□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48章 來是他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9章 端陽來臨第90章 共度元日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25章 寺廟進香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84章 終成密友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22章 芙蓉之宴第6章 再見前夫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63章 心悅君兮第22章 芙蓉之宴第40章 何人出手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1章 路過潼關第48章 來是他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34章 心生抉擇第58章 互相試探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章 大唐棄婦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48章 來是他第84章 終成密友第4章 王家七郎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57章 奪得解頭
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7章 兄妹深談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65章 吹皺池水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章 大唐棄婦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84章 終成密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93章 七郎省試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39章 形形□□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48章 來是他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9章 端陽來臨第90章 共度元日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25章 寺廟進香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84章 終成密友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22章 芙蓉之宴第6章 再見前夫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63章 心悅君兮第22章 芙蓉之宴第40章 何人出手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1章 路過潼關第48章 來是他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34章 心生抉擇第58章 互相試探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章 大唐棄婦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48章 來是他第84章 終成密友第4章 王家七郎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57章 奪得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