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芙蓉之宴

到了芙蓉宴這一日,從清早開始,來自長安城各處的馬車隊便紛紛朝着宣平坊涌了過去。往日已經算是很熱鬧的宣平坊內,更是處處聞得車馬喧囂之聲。東北角別院的烏頭門外,形形/色/色/的客人亦是絡繹不絕。

在諸位貴主之中,真定長公主應該算得上是最容易令人忽略的一位了。她的那些姊妹侄女時不時便鬧出傳遍長安大街小巷的奇葩事,幾乎都成了長安人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而這位貴主既不驕奢跋扈,亦沒有養面首或與什麼奇怪人士私通的嗜好,更不喜大肆揮霍、日日飲宴被一羣人圍起來吹捧。當然,她也並非孝悌賢婦的典範,也從未大度到主動爲駙馬納妾尋嬖寵的地步。總而言之,在一羣公主中亦是處於不上不下、不好不壞的位置。所以,真定長公主一年到頭都難得在各類宴席或者傳聞中出現,低調得幾乎讓人很難記住她。但這並不意味着高官世家們膽敢無視她的存在。因爲聖人對這位安安靜靜從來不惹是生非的異母妹妹很是看重,時不時便給些豐厚的賞賜,連帶她的駙馬和唯一的兒子也甚得聖意。

正因如此,這位貴主的芙蓉宴帖子甫發出去,不論是收到帖子還是未收到帖子的人都不敢怠慢地趕過來赴宴。原本打算選在這個日子開宴的人家更是忙不迭地改了日期,以免衝撞了貴主,或者屆時大部分賓客未到反而失了面子。

此時,三輛不甚起眼的烏檀馬車在別院的二門前緩緩停了下來。既不是朱輪華蓋車,也未鑲金飾玉,顯見裡頭坐着的並不是有品級的外命婦。然而,正立在門邊迎客的真定長公主兒媳李氏柳眉微微一動,卻仍是笑容滿面地迎了上去:“六姑姑可教兒好等!”

這一聲親熱的呼喚,讓剛與她寒暄過,正要入內的幾位盛裝貴婦步子略停了停,不着痕跡地回首瞧去。雖然李氏對每一位客人都是同樣的親近,言談舉止無不妥帖,但待自家親戚畢竟不同,這種親熱勁兒是旁人求也求不來的。

就見那當頭的烏檀馬車內下來一位看上去大約三十左右的雍容貴婦,那含着笑意的精緻面容竟與李氏有三四分相像。她輕輕地握住李氏的手,微嗔道:“十三娘,就你一人在這裡迎客,怕是累了罷。若早知道你這麼忙,我便讓我們家十五娘來幫忙了。”她梳着寶髻,頭上插戴了梳篦和步搖,身穿一襲妃色寶相花紋八幅齊胸長裙,肩上披着杏紅花鳥紋夾纈帔帛。雖不算格外富貴逼人,卻自有高門女子的氣度。

“十五娘?若是六姑姑捨得,便讓她在這裡陪着我迎客如何?順便將九娘也留下。”李氏笑道,略有些好奇地往後頭兩輛馬車瞧去。第二輛馬車內,下來一位二十多歲的少婦,梳着高髻,眉眼淺淡,氣度出衆。她上身着水紅石榴紋絞纈對襟半臂,繫了一條梅青色六幅高腰綾裙,披着秘色卷草紋絞纈帔帛,看似簡約卻十足出塵不凡。第三輛馬車裡,則走出一位年約二十許的少婦。她梳着螺髻,前頭插了個金鑲玉釵朵,簪了朵半開的芙蓉,後頭綵帶飄飄,配上蜜合色的小團花翻領半臂,齊胸的八幅石榴長裙,披在肩上的鵝黃五瓣花絞纈帔帛。秀美的面容被這身打扮襯着,顯得穩重大方中又多了一絲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嫵媚動人。

“表妹。”崔氏頷首行禮,淺笑道,“若不嫌棄,我便留在這裡幫你罷。”

王玫一手拉着一個小侄女,笑得也很是愉快:“我也想同表姊學一學接人待物呢!”由於來客衆多,各色馬車都排成了長隊,規規矩矩地從二門前通過。她們雖然早便到了,但其實已經在這內外院的甬道里等了一陣。透過輕薄的紗簾,她早已看到這位便宜表姊了。甫瞧見她的時候,她心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那天殺的崔子由,簡直是暴殄天物。不錯,這位便宜表姊李氏,是她目前見過容貌最出衆的美人。年約二十餘歲,柳眉杏眼,肌膚白嫩如玉,體態略豐,身段婀娜多姿,一顰一笑皆優雅貴氣而又嬌豔。如果她是男子,這般的極品美人必是要時時寵着愛着纔好。但很可惜,這個時代的男子絕大多數都不懂得憐香惜玉。

李十三娘雙目微微一動,又看向她身邊的女童。一個大概七八歲,梳着簡單的雙環丫髻,兩邊各插了一朵攢珠花,上着淺粉色葡萄紋夾纈半臂,下穿櫻桃紅高腰六幅裙;一個只有五六歲,同樣是雙環丫髻配小珠花,上身着櫻草色對襟花鳥紋夾纈半臂,下穿橘紅高腰六幅裙。一個溫柔嫺雅,一個嬌憨可愛,不需刻意雕琢,便都像鮮嫩的花兒一樣讓人一時挪不開眼。

兩個小姑娘乖巧地行了禮,口稱“表姨”,嗓音亦似黃鸝般動聽。

李十三娘忙從手上褪下兩個赤金花鳥銜藍寶手鐲給她們,連聲讚了幾句,又道:“六姑姑真是將自家媳婦、女兒、孫女兒藏得嚴嚴實實,生怕她們被人搶了去不成?不過,若我在街上見了這般的人兒,也願意搶回家去每天都好好看着。”

李氏忍不住笑了起來:“若不是怕貴主怪罪,我還想將你帶回家去藏起來呢!”

崔氏、王玫便也跟着說笑了幾句,李氏接着道:“後頭還有貴客,我們便不耽誤你了。”

李十三娘露出些許歉意,把住崔氏和王玫的手臂道:“實在對不住了,待客人都到齊了,我再過去與六姑姑說話。我呀,一見十五娘、九娘便覺得實在心喜,待會兒你們一定要坐在我身邊纔好。”

“到時候,希望十三娘不覺得我們無趣便好。”崔氏抿脣微笑,也順着她換了稱呼。她們倆年紀相差無幾,這樣喚着名字倒是更顯親熱些。

“我也與表姊一見如故,很想和表姊多說說話。”王玫也笑道。這便宜表姊真是個長袖善舞的妙人,與自家母親、嫂嫂的風格完全不同,她也着實對她很有好感。如果她說的不是什麼客氣話,想必往後也會漸漸有來有往,成爲關係不錯的朋友。

於是,李十三娘便喚來自己的貼身侍婢吩咐了幾句。那侍婢相貌平平,舉止卻很是從容,極爲有禮地將王家女眷們引入了二門。

真定長公主這座別院,建造之時確實很是費了一番心思。整座別院只有兩進,頭一進是家中男子大宴賓客之處,裡頭據說還有個夯土修築的大馬球場。裡一進則是個繞湖修築的大園子。王家女眷一路走過去,便見假山奇石如峰巒疊嶂,時而泉水叮咚,時而飛瀑流瀉,時而矮木蔥蘢,時而蒼松挺拔。擡首便遠遠可見有一座樓閣立在假山之上,隱有絲竹笙簫之聲傳來,歡笑一陣接着一陣,想是招待客人的所在了。

那侍婢腳下卻並未停歇,王家女眷也便安然隨在她身後,繼續緩步行走。

直到繞過這座如延綿山脈般的假山羣,眼前豁然一片碧波盪漾,清澈的水面上覆蓋着幾乎無邊無際的綠葉,潔白、粉紅的芙蕖竟相綻放,隨波涌動起伏,簡直就像是芙蓉之海一般。王玫看得驚歎不已,心中暗道:果然不愧爲芙蓉宴。開了這麼一池子荷花,若不請大家都來賞一賞,如何能分享這般震撼人心的生命之美?她之前還猶猶豫豫地不願意過來,但如今看了這座園子,心裡卻覺得很是值得了。就算接下來會遇上什麼不愉快的事,也完全動搖不了她的好心情。

“姑姑,這片芙蕖開得真是漂亮。”晗娘也略停了停步子,嘆道。

昐娘則有些惋惜:“可惜二郎沒有來,不然他肯定高興極了。”

王玫忍不住低低笑道:“幸虧二郎沒有來。咱們家湖裡的芙蕖都快教他折光了,可別禍害了貴主院子裡這些花兒。”

李氏與崔氏聽了,均不由得微微勾了勾嘴脣。那領路的侍婢忍不住瞥了她一眼,繼續將她們領到臨湖的一座樓臺前。那樓臺看起來像是宮殿,其實四面都沒有牆壁,只圍了幾層紗幔,顯然是夏日納涼的好去處。

樓臺中影影綽綽坐着三兩個人,遠遠沒有方纔假山之上的樓閣那般熱鬧。但李氏、崔氏互相看了一眼,神情卻更加慎重了些。王玫見她們將背脊挺得更直,步伐也越發優雅,不禁有些緊張又有些納悶:以她們與李十三孃的遠親關係,有必要特地帶她們來覲見真定長公主麼?不過,也許這也是她那便宜表姊的好意罷。在貴主跟前露一露面,往後與那些趨炎附勢的高官貴族交往起來,也更多了一層底氣。

到得樓臺外,侍婢低聲稟報道:“貴主,太原王氏三房的女眷到了。”

“請進來。”裡頭傳來一個平靜中帶着幾分慵懶的聲音。

在侍婢的眼色示意下,王家幾人魚貫走入飛舞的紗幔內,口稱“覲見貴主”,款款行禮。

“坐。”那聲音再度響起來。

李氏、崔氏、王玫攜着晗娘、昐娘在旁邊空着的矮榻茵褥上跪坐下來。

“蒙貴主青睞,終於有緣得見這座園子了,果然又疏闊又精緻,景色實在漂亮得讓人挪不開眼去。”李氏微笑着道。她不提其他,只是贊這個園子,頗有幾分不卑不亢之意。

“是我疏忽了。親戚之間本就該常來常往,何況又住得近。”真定長公主的聲音裡多了些許和悅,“我瞧着十三娘與你確實長得相像,不愧是姑侄。若是將我那孫女兒叫來,不知與你家孫女兒是否也有幾分相似?去把芝娘叫來,見見她的表姑祖母。”

話音未落,立在外頭的侍婢就退了出去。真定長公主又道:“這位是我家阿嫂,你們可曾見過?”

李氏笑着回道:“以前也曾有過幾面之緣,鄭夫人恐怕也覺得有些面熟罷。”

真定長公主旁邊響起一個柔和的女聲:“昔年也曾交往過,只是這些年阿李深居簡出,確實許久不曾見了。”

崔尚書位列三品,其妻出身滎陽鄭氏,封三品郡夫人。而自家母親身上並無品級,對方稱“阿李”,足見確實略有些親近之意了。王玫心中一嘆,在家中待得久了,她自然知道父親職官位卑其實給父母都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家世高貴卻無相應的權勢匹配,就只留了個名聲在外而已,無論是族內或是族外,嘲諷者估計都並不少。倘若這回能與真定長公主、博陵崔氏二房結個眼緣,母親與嫂嫂大概也不必整日在家中枯坐了。有唐一代,日日出門交際宴飲,纔是世家大族女眷真正的生活。淪落到無人下帖邀請的地步,對於太原王氏三房嫡支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悲哀罷。

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9章 端陽來臨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80章 還俗歸家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2章 放妻之後第3章 長秋尼寺第5章 和離之因第56章 中秋夜宴第55章 中秋之節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38章 影響王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90章 共度元日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95章 婚禮前日第8章 東都洛陽第93章 七郎省試第32章 尚無對策第37章 道觀生活第39章 七夕之日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39章 形形□□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6章 再見前夫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8章 東都洛陽第83章 納吉之禮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1章 受邀宴飲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37章 道觀生活第55章 中秋之節第3章 長秋尼寺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0章 啓程歸家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92章 夜色後續
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9章 端陽來臨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80章 還俗歸家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2章 放妻之後第3章 長秋尼寺第5章 和離之因第56章 中秋夜宴第55章 中秋之節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38章 影響王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90章 共度元日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95章 婚禮前日第8章 東都洛陽第93章 七郎省試第32章 尚無對策第37章 道觀生活第39章 七夕之日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39章 形形□□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6章 再見前夫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8章 東都洛陽第83章 納吉之禮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1章 受邀宴飲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37章 道觀生活第55章 中秋之節第3章 長秋尼寺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0章 啓程歸家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92章 夜色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