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終有喜事

齊王謀逆之事,令甫從魏王遇刺餘波中恢復過來的高門世家再一次渾身緊繃起來。但凡曾與齊王過從甚密的世家,都忙不迭地自證與此事無關。那些受到齊王收買,留在京中替他與陰弘智傳信做事的壯士更是一個都沒能逃過去,都進了大理寺獄。這些人看似刀槍不入、鐵骨錚錚的英雄,但到底都有軟弱之處,幾次過刑便將所知之事招了出來,又攀扯出了好些人。因牽扯之人實在太多,太子的突厥鐵衛心腹紇幹承基也在其中,魏王亦有曾來往的武將陷入,兩派頓時都焦頭爛額,一時竟也顧不上相爭了。

三月下旬,曲江畔芙蓉園終於舉行了新進士飲宴。曲江芙蓉宴已經成爲進士慶賀之宴的傳統,儘管此時長安城中氣氛有些凝重,但新進士們依然如期赴宴。崔淵作爲狀頭,也仍舊是衆人矚目。

芙蓉園屬於禁苑,其名來自於曲江池引入的一片水域,其中遍植芙蕖,每逢夏季便是勝景非凡。當然,這座園林不僅有芙蓉池,更有杏林、梨林、梅林、櫻林、楓林、銀杏林等,無論春夏秋冬皆景色宜人。這些勝景尋常百姓無福消受,只能遠遠地隔着牆觀看。而新進士們也唯獨此時此刻才能入內一觀。

崔淵與幾個交好的進士一邊說着摹本之事,一邊循着小徑前行,不多時便到了宴飲的小樓前。這座樓臺別名“進士樓”,許多意圖入仕的文人士子都常以“進士樓、芙蓉宴”來吟詩作賦激勵自己。此時踏進這座小樓,新進士們多少面帶些激動之色,崔淵卻仍是平常模樣。於他而言,這芙蓉宴也不過是一次地點有些特別的文會而已。

“咱們的甲第狀頭來了!”

“崔大狀頭可教我們好等!!”

樓上早已經安排好了席位,崔淵坐在左首第一的尊位,崔泳因是少年進士也讓衆人按着坐在了右首第一。其餘人彼此推辭着坐下,互相敬酒,倒也十分和樂。崔淵這個狀頭也少不得被他們灌了幾盞酒。他的酒量一向很好,挑眉與人鬥起酒來,面前醉倒了兩三人,自己卻依舊眼神清明。

崔泳猶豫片刻,紅着臉舉杯來敬他:“子竟阿兄這甲第狀頭當之無愧,我……甚爲佩服。”

崔淵喝下酒,淡淡地道:“你這少年進士也十分難得。崔相地下有靈,必會欣慰之極。”

崔泳並未想過他的反應竟會如此平和,更覺得他品行出衆,越發心悅誠服:“我已經去祖父靈前告慰過了,必不會墮咱們博陵崔氏的名聲。只是……日後我若有不懂之處請教,子竟阿兄可願替我解惑?我本以爲自己學識足夠,但見過子竟阿兄的答卷之後方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好處。生在長安,長在長安,已經如同井底之蛙,卻仍不自知,實在羞愧得很。”

“若我身在長安,你儘可來尋我。”崔淵回道,“你尚且年少,也很該四處走一走纔是。”

聽了此話,崔泳若有所思,低聲道:“我也不想只能去當個校書郎……”

他們二人只顧着交談並未喝酒,其他已經生了幾分醉意的人便鬨鬧道:“你們族兄弟兩個在說什麼呢!我們也一起聽聽!”“說起來,咱們不是還須得找兩人充作探花郎麼?眼下長安城的小娘子們都在街邊等着罷!”“就讓他們族兄弟兩個去!給咱們尋些好花來簪戴!”

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癸卯年的十幾個進士裡,數崔泳最爲年少,崔淵其次。其餘人都至少三四十歲了,便是想當探花郎恐怕也是不成的。崔泳與崔淵自是領了差使,出了芙蓉園,“探花”去了。

他們二人催馬而出時,曲江池畔已經匯聚了一羣羣前來圍觀探花郎的婦人、小娘子們。眼見着兩位探花郎都年輕俊美,她們頓時都喜壞了。嬌笑的,評頭論足的,擲花果的,投香帕的,險些將兩人都圍堵住了。

還有膽子更大些的,喊道:“探花郎可曾婚配?奴願爲探花郎□□添香!!”

“奴家中養了名品牡丹,探花郎可欲一探?若是瞧中了,牡丹儘管摘去便是!!”

崔淵只面無表情地策馬前行,花果香帕砸在身上視如不見;崔泳卻面皮薄,聽了這些直白的話臉都紅透了。終於出了曲江,路邊的圍觀羣衆卻仍舊不少,兩人分道揚鑣,總算減少了些許壓力。

且不說崔泳只敢去寺觀中探花,崔淵卻撥馬進了青龍坊。他身後那羣圍觀者知道他就是傳聞中的甲第狀頭,更是緊跟着不放。他只得將馬交給部曲,自己悄悄去了青光觀。王玫與崔簡今日拜訪青光觀,欲請觀主診脈。他掛念着愛妻的身子,便忍不住過來問一問。至於探花的差使,他本便沒放在心上。青光觀裡也有牡丹芍藥之類的時令花,雖不是什麼名貴的品種,但摘幾朵也足夠應付了。

“阿爺?!”正在碑亭前看碑文的崔簡發現了他,自是驚訝之極,“阿爺不是剛去了芙蓉園?纔剛過午時不久呢,進士宴已經結束了麼?”

“我得了探花的差使,正好來瞧一瞧。”崔淵道,“九孃的身子如何?可換了藥方?”

崔簡眨了眨眼:“姑曾祖母正在問診。丹娘、青娘說我不適合聽,便讓我待會兒再過去。”

崔淵牽着他往裡頭走:“不過是問一問病狀,眼下大概已經結束了。走罷,咱們去瞧瞧。”

此時,第三進的靜室當中,丹娘與青娘都忍不住喜極而泣。在她們的嗚咽聲裡,王玫難以置信地捂着自己的小腹,雙目微紅:“……真的麼?兒真的已經……已經……”她自從來到這個世上之後,便接二連三地聽到噩耗,早便對擁有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希望。卻原來,他竟然悄無聲息地來了?她竟然還能擁有血脈?擁有流着崔淵與她的血液的孩子?

“傻孩子。”觀主微微一笑,握住她的手腕,“脈如浮珠,我怎麼可能診錯?已經快兩個月了,你這做阿孃的居然渾然不覺?若不是子竟勸你過來診脈,換一個藥方,恐怕你還當自己最近只是春困罷。”

王玫拭去眼淚:“兒的月事一向不準,所以真沒想到……”自從傷了身子之後,她的月事就從未準過。雖說已經調養了將近兩年,但腹痛宮寒的症狀減輕了,月事的日子卻仍然不定。因而,兩個月不曾來月事,她與丹娘、青娘也沒有放在心上。

“嗚嗚,娘子總算是苦盡甘來了!”青娘抹着眼淚哭道。

“可不是麼?這些年娘子真是受盡了苦……”丹娘也忍不住流淚,“幸而有道祖保佑。”

崔淵父子倆正好來到門外,聽得裡頭的哭聲,神色都猛然大變。

崔淵心神不定,一時間浮想聯翩,臉色鐵青:若是連姑祖母都治不好的病,只能去請藥王出山了。幸而曾與藥王結了善緣,應該很容易便能找着他。都是他的錯,只顧着那些個陽謀陰謀,竟然沒有早些催着九娘看診!!什麼事能比九娘更重要?!哪怕是太子或魏王登位,與他也沒有任何干系!

崔簡更是難掩焦急之色,猛地推開門,看準了王玫便撲過去,大哭道:“母親!母親!別離開我!別生病!別丟下我!!”

他的動作雖然突然,但用的氣力並不大,像是唯恐撲壞了她一般。王玫將他攬入懷裡,輕輕拍着他的背以示安撫,青娘和丹娘則倒吸了一口冷氣。待聽清楚小傢伙哭着說什麼,兩人又不禁啼笑皆非。

崔淵也走近前,凝着臉對觀主道:“姑祖母,九娘到底得了什麼病?若是連姑祖母都沒有法子,我便帶着九娘去請藥王出手……”

王玫哭笑不得,喚道:“四郎,我並未生病……”

崔淵瞧了她一眼,視線在她仍然微紅的雙眼處略停了停:“九娘,莫要擔心。不管你生了什麼病,我都會陪着你去尋醫問診。其他事,放下也罷——早就該放下了。任何事都不如你和阿實重要。”

他自顧自地說完話,又追問觀主。許是從未見過他如此大失冷靜的模樣,觀主勾起嘴角:“九孃的病,我確實治不了。便是藥王,或許也未必能治得了。”

崔淵擰起眉:“姑祖母……”他剛想再問大唐上下還有什麼名醫,崔簡哭得更厲害了。王玫也顧不得小傢伙還在懷裡,喊道:“我真的沒有生病!是有孕了!”

崔淵和崔簡渾身一僵——父子倆頓時都傻愣在當場。

在兩雙近乎呆滯的眼睛的注視下,王玫不得不再度強調:“已經快兩個月了……”

“有孕?”崔淵本能地重複着,好半晌才反應過來。他的目光猛地亮了起來,喜得有些手足無措:“我……我又要做阿爺了?”

“我有妹妹了!!”崔簡立刻從王玫懷裡躥了出來,蹲在她身邊,小心翼翼地看向她的腹部:“母親,我方纔沒有嚇住妹妹吧?”

“放心罷,妹妹好着呢。”王玫笑起來。

觀主、青娘、丹娘也忍俊不禁,皆笑出了聲。青娘更是笑得前俯後仰,顯然從未見過郎君和小郎君這般呆傻的模樣。王玫聽她們笑得暢快,再看崔淵一付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神態,不由得彎起了眉眼:“四郎,快過來。”

崔淵有些遲疑地走到她身邊,大手忽然被她拉着貼向她的腹部:“咱們家的小娘子,再過些日子,就要出世了。”手下一片溫暖,彷彿隔着衣衫與肚腹,溫柔地觸到了裡頭的小傢伙。崔淵的心裡突然一片柔軟:是的,這一定就是他們家的小娘子。

父子倆咧嘴笑得格外傻,王玫忍不住又問:“姑祖母,兒一直飲藥,於孩子可有什麼妨礙?可需飲些保胎之藥?或者,近期飲食需要注意些什麼?”畢竟她的身子尚未調養到最佳的狀態,她希望能夠做些什麼,讓孩子健康地出世。

“你和孩子如今都很不錯,脈息十分有力,不需飲藥,吃食上注意些就是了。”觀主道,“你對養生也頗有心得,開個食單與我瞧瞧。每個月都過來一回,我再替你診脈。而且,這個孩子生下來後,你好好地坐月子,身子骨便能徹底調養過來了。”

“多謝姑祖母。”

“我也不留你了,趕緊些家去將這個好消息告訴阿鄭、貴主,讓她們也高興高興。”

一家三口遂起身告辭。出了青光觀,臨上馬車時,王玫又吩咐青娘去宣平坊一趟,將這個好消息告知爺孃與阿嫂。青娘歡歡喜喜地領命去了,丹娘過來扶她,崔淵與崔簡卻一左一右圍過來,搶了她的差使。

待馬車駛出青龍坊,王玫透過車簾望見曲江池附近擁擠的人潮,這纔想了起來——“芙蓉園進士宴尚未結束罷?你怎麼出來了?”

崔簡趕緊答道:“阿爺得了探花的差使呢!”

“原來是探花郎。”王玫似笑非笑地瞥了崔淵一眼,“既然接了差使,還不趕緊去尋幾朵花?可別教旁人空等了。”

崔淵早已經將探花之事忘得一乾二淨,擡首看了看天色:“時候還早着呢。到時候去你養花的宅子裡,摘一籃牡丹、芍藥與他們就是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他們一家四口團聚,旁的什麼事暫且放一邊罷!

於是乎,芙蓉園進士樓上的新進士們等到幾乎夕陽西下,纔將姍姍來遲的另一位探花郎等了回來。雖說他摘了一籃子新鮮芍藥、牡丹,但衆人已經沒有時間對着花吟詩作賦了,只能各挑了一朵簪在襆頭邊,便依依不捨地散去——不,或許依依不捨的只有他們,崔大狀頭向他們告辭之後,就很乾脆利落地御馬家去了。

這一個是妹妹,妥妥的

阿實終於如願以償……

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0章 啓程歸家第2章 放妻之後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38章 影響王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48章 來是他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20章 曲競渡第78章 曲踏秋第139章 形形□□第139章 形形□□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51章 有來有往第24章 宴飲之樂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9章 洛陽坊市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72章 初次交鋒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60章 盧家拜訪第81章 閨中之客第72章 初次交鋒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3章 回到長安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38章 訪客探望第41章 暫時告別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33章 再次對峙第5章 和離之因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43章 崔氏一門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91章 謀逆之始
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0章 啓程歸家第2章 放妻之後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38章 影響王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48章 來是他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20章 曲競渡第78章 曲踏秋第139章 形形□□第139章 形形□□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51章 有來有往第24章 宴飲之樂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9章 洛陽坊市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72章 初次交鋒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60章 盧家拜訪第81章 閨中之客第72章 初次交鋒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3章 回到長安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38章 訪客探望第41章 暫時告別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33章 再次對峙第5章 和離之因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43章 崔氏一門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91章 謀逆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