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何人出手

在長安城高門貴族中,若提起崔家四郎,大概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想到別人。崔四郎只有一人,那便是博陵崔氏二房嫡支嫡幼子,排行第四的崔淵崔子竟。據說他生來早慧,旁人還在讀《急救篇》《千字文》的時候,他便已經能誦《詩經》《論語》。然而,及年紀漸長之後,他卻癡迷書畫之道,無心詩文辭賦。不過十一二歲的年紀,便毅然離家遨遊天下,再回京城之時,便以氣勢磅礴的山水圖而轟動四方,甚至連宮中的聖人見了也讚不絕口。聖人喜他的書畫,又愛他年少俊美倜儻,本欲破格徵辟,將他留在身邊做起居郎,他卻婉辭不受,自比“閒雲野鶴”。因他是真定長公主之侄,聖人將他視爲子侄輩,亦是不以爲意,遂成爲一段佳話。

關於這位崔家四郎的傳聞還有許多。譬如他瀟灑隨性,有人捧着千金求一畫,他卻毫不理會,而他若看上某家人的園子,便會要求在裡頭住上一段時間,再以畫爲賃金相贈。譬如他本是擅長山水,每作一幅都令人拍案叫絕,但後來他卻觀顧愷之畫作而入迷,爲揣摩人物繪畫精髓而暫時封筆。譬如他看似風流實則癡情,其妻盧氏逝世之時他尚在外遊歷,回來得知噩耗扶棺痛哭,爲妻守孝整整三年。

這些傳聞真真假假,已難以辨認。他人眼中的崔四郎,是位翩翩佳公子,既有一騎紅塵行遍天下的瀟灑,又有書畫雙絕的雅緻情懷。他繼承了魏晉名士那般的才華,視功名利祿於無物,醉臥山林、醒時放歌,自由自在。家庭留不住他,長安亦留不住他,沒有任何一處能留得住他,反而讓人羨慕不已。

上述種種,皆是崔四郎,又皆不是崔四郎。

或許,只有崔家人自己才清楚,自家這位四郎君究竟是何性情。說癡也癡,說不羈也不羈,說狂放也狂放,說隨性也隨性。但更重要的是,他一旦想要做什麼事,誰都攔不住他。

清晨,天邊剛剛亮起一絲微白,長安城中絕大多數人依舊處於睡夢之中。青龍坊西側某個商人家的院落內,便響起了推門的輕微吱呀聲。賃了這戶人家東廂房的,正是一位虯髯大漢。原本主人家見他生得高大又一臉兇相,唯恐引了盜匪入室,不願賃房屋與他,但又見他帶着個年幼乖巧的孩童,便動了惻隱之心,許這父子兩人住下了。幾日來,這大漢皆是早出暮歸,將兒子託給主人家看顧一二,自己蹲在不遠處的花圃邊發呆,即便頑童往他身上丟石頭也一概不理,倒讓主人家與附近鄰居安心了不少。

便見這大漢從井裡打了一盆水,洗漱乾淨後,剛開始還有些迷茫的一雙眼睛頓時精光四射。他環顧四周,突然低聲道:“都給我進來。”

說罷,他便回了屋子,只是那門卻並未關上,敞開了一條縫隙。

幾乎是下一刻,幾個虎背熊腰的大漢便翻上院牆,跳進了院子裡。他們互相看了看,默默地走進了東廂房,順帶合上了門。

崔淵坐在四足矮牀邊,打量着進來的幾位大漢,笑了一聲:“原來是你們。”他當然很清楚自己身邊跟了多少個父親派來的部曲,但卻沒料到裡頭還有不少熟人。“張大、張二、何老六、錢老八,你們真是每一回都沒落下。”

被他點名的四個大漢一臉苦笑。

“四郎,某等行事都是聽郎主的吩咐,實在不敢隱瞞四郎如今身在長安的消息。”

“就看在某等跟了四郎十幾年,連婆娘都沒娶上的份上,千萬手下留情啊!”

崔淵挑了挑眉:“這新來的是誰?”他當然早已經不是年少輕狂時的他,也不會再遷怒這羣忠心耿耿的部曲。而且,正因爲他們在,他才能放心地帶着兒子四處遊歷,不必擔心哪天將兒子丟在角落裡而不自知。

“某吳老五,見過四郎。”被幾位同僚的反應驚了一跳的大漢忙拱手行禮。

“改日我和阿爺說說,乾脆將你們放到我的名下。”崔淵笑道,“該娶婆娘的趕緊娶了婆娘,免得跟着我風裡來雨裡去,連傳宗接代的事都耽誤了。”

五個大漢一喜,忙不迭跪拜下來。他們跟了這位這麼多年,哪裡還不清楚他的本性?且不說那些他們鬧不懂的書畫風雅之事,便是光論武藝,這位郎君遊歷這麼些年,見過的血也很是不少,只有他們拜服的份。

“如今,我有件事須得讓你們悄悄地去做。”崔淵將他們扶了起來,沉聲道。

“何事?四郎儘管吩咐!某等必不負四郎所託!”大漢們連連拍着胸膛。

崔淵微微一笑:“你們輪流去盯着一個叫元十九的校書郎,看他每日都在做些什麼,回來稟報與我。尤其書房裡、寢房裡可有什麼暗格之類的所在,須得一一打探出來。”他家的部曲曾隨着阿爺走過了幽燕之地、突厥王帳、回紇諸部、鐵勒部落,每一個都是如百鍊橫刀般歷經鮮血磨礪的人物,尋常世家部曲自是不能相比。這樣的打探任務,於他們而言已經是大材小用了。

“一天十二個時辰都跟着?”

“不錯。”

“那元十九可是得罪了四郎?某等將他套在袋子裡打一頓便是!管教他只能哭爹喊娘,丟盡了臉!!”

“此人人品低劣,我也不過是打抱不平而已。”崔淵輕描淡寫地道,“打一頓難免留下什麼行跡,能讓他墜馬便是最好。若有什麼進展,你們隨時都可過來告知與我。不過,須時時留一人看顧阿實。”

“那是自然,小郎君可比那什麼元十九重要多了。”大漢們爽快地道。

倏忽間便是幾日過去,又逢官員休沐之日,長安城街頭巷尾多了不少車馬行人。然而,青龍坊內卻仍然一派安寧。王玫估算着日子,覺得今天母親李氏大概不會過來,心中略有些失落。爲了避開那人渣,家人外出時也不得不錯開休沐的日子。明後日她應該能見着母親李氏,父親王奇便大概只能在中元節的時候見面了。至於兄長王珂、嫂嫂崔氏,大約也能在中元節時出門罷。橫豎也沒有幾天了,她便耐心等待就是。

如今,王玫已經完全適應道觀中這般清淨的生活。每日練字誦經、修習養生之術,時不時還有一位可愛的客人來串門,日子平淡中帶着趣味,天天心情都非常放鬆,連走路似乎都輕快了不少。她甚至想過,就算是元十九之事解決了,保留着度牒也沒有什麼不好。在道觀中住一段時日,思念家人了便回家中修行;若家中有什麼不方便了,她便回到道觀中居住。偶爾將度牒拿出來,女冠的身份還能擋掉不少事:譬如赴不完的飲宴,交際不完的貴婦之類。若有萬一的時候,還能繼續避婚。

過得甚至稱得上有些愜意的她,自是不知道,有人正化身“路見不平”的遊俠兒,打算尋機拔刀相助。

“嘿!四郎有所不知,那元十九看着像個人模狗樣的世家子弟,其實……嘖!平康坊中曲、南曲幾乎天天都去,那些個平日眼睛都往天上看的都知娘子個個都往他身上貼,這個讓他作詩、那個讓他寫字,他也都笑呵呵地應了,把那些個婆娘逗弄都恨不得直接跟着他跑了。她們哪裡知道,若是真被他贖回去做了家伎,不是撕咬就是鞭打辱罵,過得怕是連狗都不如!”

崔淵眉頭輕輕一動,作勢踢了一腳那說得口沫橫飛的大漢:“張二,別說這些沒用的!叫你們打聽他書房、寢房中的暗格呢?可有發現?”

那張二搔了搔頭:“他平常都不在寢房睡,某和大兄進去翻了一回,都是些娘們兒的衣裳用具,沒什麼暗格。倒是書房裡外總有幾個僕人看守,他每天也只在書房的長榻上睡,像是確實藏着什麼。”他想了想,又道:“這幾天我們發現還有一撥人也在盯着他。行跡也很是小心,不過他們尚未發現我們。”

崔淵輕輕一笑,點頭道:“想除掉他的,自然大有人在。他那書房果真看得那麼緊?”

“他家裡身手過得去的部曲都在書房附近!不過一個校書郎,還真把自家書房當成什麼進不得的重地了,又不是郎主那般得聖人看顧的重臣!”張二嘟囔道,“若要闖進去,那些人也擋不住某等!只聽四郎吩咐便是!”

“何必闖進去?放火燒了便是。”崔淵淡淡地道,“別傷着無辜之人便可。把他那書房燒個精光後,再看他如何反應。”若是當真把那些私相授受的證據把柄都燒光了,那元十九定會失去理智去找王家七郎算賬罷!這不正是製造意外的好機會麼?

真可惜,不能向王七郎說明身份。不然,若是兩人能聯手,想必此事會做得更乾脆利落罷!崔淵心裡頗有些惋惜之意。不過,有王家在明面上吸引了那元十九的注意,他在暗中出手便更合適了。如此倒也是正好。

七月十五,正是中元節。道門視中元節爲祭祀祖先之日,幾乎每一座道觀中都設壇打醮,祈福作法。而佛門則稱“盂蘭盆節”,藉由祭拜儀式,普度亡者鬼魂尤其是那些無主孤魂,將他們送入地府之中。

這樣重要的節日,官府自然休沐一日。長安城的人們也格外忙碌,不是去佛寺中參加法會,便是去道觀中圍觀打醮。到了晚上,大家都涌到曲江池或水渠邊,買了各式河燈沿着水放了。遠遠看去,幽幽水波上,點點燈光就猶如冥河中的魂火一般,彷彿真的連通了生死兩個世界。

就在大家都正寄託哀思之時,崇義坊內一戶人家卻燃起了沖天的火光。坊中武侯連忙敲響了雲板,周圍貴族宅第裡皆派了僕從過去幫着滅火,以免火勢繼續蔓延下去。幸好得了衆人相助,火勢很快便控制住了。不過,那家人的外院也已經燒燬了大半。所有僕從都臉色慘白,跪在地上等着主人發落。

而從盂蘭盆法會上回來的這家主人得知消息後,自是驚駭不已。他家的郎君更是立刻奪了旁邊部曲的馬匹,翻身上馬便要催馬狂奔而去。然而,長安城內不許跑馬,他家人自是不允他行如此魯莽之事。就在勸的勸、攔的攔、教訓的教訓,場面混亂不堪的時候,那馬突然受驚了,前蹄高揚直立起來,竟將那郎君甩在了地上。一時之間,驚叫聲、嚎哭聲響成一片,圍觀者更是數不勝數。

宣平坊,王宅。

“什麼?”王珂驚訝之極,竟有些失態地站了起來,“什麼時候的事?!”

“就在方纔。”趙九恭敬地回道,“也不知是何人的手筆,完全不留痕跡。某等跟了元十九這麼些時日,也沒發覺他得罪過其他人。”

王珂垂目想了想,嘴角微勾:“元十九傷得如何?”

“據說跌斷了腿,至少須在家中休養半年。”趙九道。

王珂聽了,冷笑一聲:“真是便宜他了。若能讓他跌斷了椎骨,從此半身不遂,才能解吾家之恨!”

“七郎君,那暗中下手之人,可要查一查?”

“不必了。”是誰做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想要的是同樣的結果。王珂略作沉吟,接着道:“元十九必會懷疑是我下的手,幸好你們不曾出手,他也栽贓不成。都趕緊撤回來罷,暫時不必理會他。”待他此番府試過了,明年省試也過了,授了校書郎一職,便也不必迴避他了。針鋒相對也罷,報仇雪恨也罷,彼此傾扎也罷,他都接得下!想到此,他神色溫和了不少:“明日便去將九娘接回來。我也已經快有半個月不曾見她了。”

“是。”

作者有話要說:男主總算名字都出現了,擦汗~~

以後可能就是雙方的視角了~

mua,謝謝柳穿魚迷親丟的地雷~

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83章 納吉之禮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56章 中秋夜宴第38章 訪客探望第8章 東都洛陽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20章 曲競渡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73章 落花流水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7章 家中生活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38章 影響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65章 吹皺池水第48章 來是他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3章 回到長安第2章 放妻之後第172章 王大婚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3章 長秋尼寺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章 大唐棄婦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2章 放妻之後第7章 兄妹深談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38章 影響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1章 閨中之客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87章 崔郎報復第32章 尚無對策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45章 道門歸家第57章 久仰大名第97章 催出新婦第47章 王家宴會第97章 催出新婦第78章 曲踏秋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51章 有來有往第36章 高人支招第74章 登高相會第82章 遣媒提親第99章 崔家認親第5章 和離之因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章 大唐棄婦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52章 敏銳察覺第5章 和離之因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20章 曲競渡第88章 下聘納徵第38章 訪客探望
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83章 納吉之禮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56章 中秋夜宴第38章 訪客探望第8章 東都洛陽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20章 曲競渡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73章 落花流水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7章 家中生活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38章 影響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65章 吹皺池水第48章 來是他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3章 回到長安第2章 放妻之後第172章 王大婚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3章 長秋尼寺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章 大唐棄婦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2章 放妻之後第7章 兄妹深談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38章 影響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1章 閨中之客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87章 崔郎報復第32章 尚無對策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45章 道門歸家第57章 久仰大名第97章 催出新婦第47章 王家宴會第97章 催出新婦第78章 曲踏秋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51章 有來有往第36章 高人支招第74章 登高相會第82章 遣媒提親第99章 崔家認親第5章 和離之因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章 大唐棄婦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52章 敏銳察覺第5章 和離之因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20章 曲競渡第88章 下聘納徵第38章 訪客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