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七郎省試

上元節那三日三夜的歡慶氣息尚未在長安民衆們記憶中褪色,一年一度的省試便又聲勢浩大地開始了。明經科、進士科以及其他諸常科的舉子共計數千人,自然不可能同時考試。正月二十五日明經科率先開考,烏泱泱的一羣少年郎紛紛涌進了皇城內。待到經義、試策兩場作兩日考完後,正月二十七日便輪到進士科開考。

散落在長安城各角落的舉子們自這一日開始,大都不再四處奔走,而是閉門靜心等待考試之日到來。該投的文卷早已經投出去了,該走的門路也早已經得了消息,他們只需在試場上好生髮揮便可。只是,偏有些人卻依然頂着風雪,坐着馬車出了門,一如往日般自宣平坊來到了勝業坊。

王珂往來崔府多次,崔家的下人早便已經認得這位未來的親家郎君,自然殷勤地將他引到了外院崔敦待客的書房中。今天並非休沐日,崔尚書早便上朝去了,但書案上已經堆滿了各類奏疏,彷彿主人早便猜到他會過來似的。

王珂微微一笑,盤腿趺坐下來,拿起那些奏疏細細地看起來。他才學見識樣樣不缺,少的便是這樣的實務歷練。王家沒落已久,人脈與交際越來越狹窄,他無法接觸到這個龐大國家最上層的那羣名臣,更難以學習他們獨到的眼光與令人拍案叫絕的應對。而今,崔敦欣賞他,自然不吝嗇於指點他。與博聞廣識的崔尚書交談,他受益匪淺;看這些過去的奏疏,他不但能夠領悟那些老辣的時務策對,更隱約窺得了朝中上下的風向。這些都是極爲難得的體驗,可遇而不可求。他不得不承認,若無崔敦這位長輩的提攜,他此次省試入第大概有些艱難。而如今,他胸有成竹,心境平和,已有水到渠成之勢了。

“明潤兄。”崔淵得了未來舅兄過來的消息,自點睛堂趕了過來。他又熬了一夜作畫,只匆匆將沾滿墨與顏料的衣袍換了下來,來不及洗浴,因而墨香與顏料的味道仍是十分濃厚。

王珂一聞便知,只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我也不是第一回來了,不必理會我,你自去忙罷。”雖然他並不像自家阿爺王奇那般總覺得崔淵崔子竟千般萬般皆好,但憑心而論,其人品才學確實值得欽佩。不論是誰,只要打擾他作畫,都是不應該的。

崔淵牽起嘴角:“該畫的已經畫完了,無妨。”若他當真還在興頭上,便是九娘來了,也必須畫完方可相見。正逢當擱筆的時候,倒是巧得很。“我本以爲明潤兄這兩日會在家中養精蓄銳,卻是想岔了。”

“省試本是順其自然之事,與先前、如今都沒什麼分別。”王珂回道,“之前還曾心存忐忑,所以略感緊張。如今得了世父點撥,迷雲皆散,便無需擔心了。”眼下,省試於他,與先前的府試、縣試沒有任何差別。

崔淵掃了他手中的奏疏一眼:“安西都護府之事?”他眯起眼睛,又想起了延綿沙丘上傳開的清脆駝鈴聲:“安西都護府才設不久,上下皆不穩。陳國公(侯君集)攻下高昌後,遺留下的禍患確實不少。”他去安西時,都護府剛設,只有震懾之威,而無撫民之能。戰後民生凋敝,所遇高昌故民皆對他這唐人十分警惕。雖然高昌乃漢魏遺民,看起來俱是烏髮烏目,無甚區別,但畢竟脫離中原已久。開疆拓土固然是不世之功,但若不能安撫教化這些民衆,令其心向大唐,便毫無意義。“安西且如此,想必突厥故地更是隱患重重罷。”

王珂收起奏疏,嘆道:“子竟見多識廣,比我這困守長安之人眼界更高。”

“並非如此。”崔淵搖首道,“我先前遊歷天下,眼中只有風景,民生卻不甚經意。仔細論起來,我也不比明潤兄知道得更多。”因不曾想過民生之事,所以也並未格外注意某些細節。他能記住的,也只有印象最深刻的事而已。

“見了這麼多奏疏,邊疆之事頻發,比之長安的歌舞昇平,又是另一番景象。”王珂道,眉目間帶着些許堅毅之色,“即使眼下不能去,往後也必要走一遭。不拘東南西北,總該出去見識見識。”長期待在盛世繁華之地,若非心志堅定之人,難免沉溺於浮華當中,雄心壯志日漸消弭。只有遇險,歷經打磨,才能從石中脫胎而出,終成溫潤美玉。

“明潤兄可學了那些蕃語?”崔淵一語道破了關鍵。若是不通蕃語,雖也能建功立業,但畢竟做不到知己知彼,也容易爲人矇蔽。

“……”王珂搖了搖首,笑道,“蕃語也並非一時之功。想來,至少在第一回授官時,我是去不成那些地方了。”

“早一些、晚一些都無妨,只要時候合適便可。”崔淵有些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將書案上的奏疏都拿起來,迅速地掃了一眼。他看得很快,幾乎只是過一過目便罷了,彷彿不必思索也能瞧出奏疏中的真意。看完之後,他沉吟了一會兒,突地一笑:“因緣際會,或許四年之後,時機正好呢。”

王珂望着他,也不問他所言到底爲何意,突然道:“我曾提醒過你日後之事,想得如何了?”關於未來的路途,兩人也就談論過那麼一回而已。後來他也不曾再問,崔淵也並未特意回答。只是,今日說起安西都護府諸事,又見他看這些奏疏,若是他不曾意會錯,他當真——

崔淵眼尾一挑,脣角微勾:“明潤兄以爲呢?”

“呵……”王珂垂下雙目,“納徵、請期都已經過了,只剩下親迎禮。我還能如何?”

“明潤兄放心罷。”聽得此話,崔淵忍不住笑起來,接着便正色道,“雖然以前從未想過,自己竟然也能忍受那種枯燥無趣的生活,但仔細想想,或許官場也未必如我所想的那般枯燥。何況,人確實一時有一時之重任,該擔負的時候,擔負起來亦是應該的。”

王珂遂笑了,朗如清風明月,舒然雅緻。

正月二十七日,進士科也終於開考了。與先前縣試、府試一樣,第一日考讀史,第二日考策論。不過,這兩天舉子們吃住都在考場中,不得擅自離開。考場上的規矩較之先前,也嚴格了許多。李氏、崔氏與王玫早便打聽了省試需準備些什麼,吃食及禦寒衣物都反覆檢查了好幾遍,備得十分齊全,還特地讓他帶了個黃銅手爐以及些許木炭供取暖之用。

王珂帶着僕從乘車來到皇城朱雀門前,擡首望了望有些陰沉的天空。而後,他又看向旁邊那些形容各異的舉子。因他並不積極參加文會,見這些面孔都頗覺陌生。便是一同自雍州府試解送的舉子,也只是覺得略有些面熟而已。

衆人正在等候朱雀門開,紛紛灑灑的鵝毛大雪便從天而降。

舉子們身邊的僕從都忙去準備鶴氅,也有些舉子感慨起了這落雪之美。王珂卻只是掃了一眼,便垂目養神起來。很快,他身上便落了一層雪,沾溼了頭髮與衣衫。不過,旁邊突然伸出一柄傘,擋在了他頭上。

“明潤兄。”撐傘之人這回連衣衫也忘了換,只穿着件墨跡斑斑的夾衣立在風雪之中,卻並不顯得落拓,反倒有種瀟灑之態,吸引了衆多舉子的注意。

王珂輕輕地拍落身上的雪,朝他頷了頷首。正要說幾句話,朱雀門的側門徐徐打開了,幾個書吏捧着名冊,唱着名字,驗查文書後才放舉子們通過。時候不等人,這些書吏也並沒有太多的耐性。王珂無暇多言,便轉身去了。

崔淵撐着傘目送着他。雪越下越大,彷彿滿天飛舞的柳絮,遮住了朱雀門外漸漸稀少的人影。直到最後一個舉子得以進入後,偌大的銅門終於緩緩關閉。崔淵伸出手掌,接住一片雪,凝目看着它在手心裡化去,連水跡也蒸騰不見。而後,他緩緩轉身往回走,勻稱的兩列腳印很快就被大雪覆蓋住了。

明年的今日,他或許就在裡頭了罷。

幾乎同樣的時刻,王玫正扶着崔氏在內堂中緩步轉圈走動。王旼帶着寒風奔了進來,凍得通紅的臉上充滿了興奮,小手裡捧着一堆新雪:“祖母,阿孃,姑姑,下雪了!”他也不怕冷,捧起雪彷彿獻寶一般給長輩們看。但沒等他炫耀夠,雪卻已經漸漸融化了。他疑惑地看着手中的雪化成水,剛想繼續去外頭再捧一些回來,卻被王玫拉住了。

“手都是冰的,不覺得冷麼?”王玫給他揉熱了手,這才牽着他來到炭盆邊烤火。內堂裡暖融融一片,卻不知如今考場中又該是何等寒冷?後世都覺得高考安排在六七月實在太難熬,她卻覺得,此時在數九寒天考試才更痛苦。幸而只需要熬上兩日,若是時間再長些,身體弱的恐怕一染上風寒便可能斷送掉性命了。

李氏手裡拿着一串佛珠,慢慢地撥動着,口裡輕輕念起了經文。晗娘、昐娘也都隨着她念誦起來,王旼眨了眨眼睛,卻突然背起了《道德經》。雖只得前面幾句,但內堂中諸人聽得皆是一怔,而後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緊張與擔憂之意也在笑聲中一掃而空了。

兩天後,進士科考完。比起旁人那凍得青白的臉色,王珂卻彷彿只是去友人家中歇息了兩晚一般,風度翩翩如舊。因王昉、王旼對他省試都十分好奇,他也不需要立即休息,索性便說起了考場中的事。吃住都在一處,自然會發生些大大小小的趣事。孩子們按他所說的,又自行潤色了一番,更是樂不可支。

一片輕鬆的王家人自是不知,崔敦很快就親自看了王珂的答卷,笑眯眯地撫着鬍子回家,對崔淵道:“你那未來舅兄,想必定是進士無疑了。”不但崔淵聽了很高興,連崔澄、崔澹,甚至鄭夫人,都覺得帶出了幾分與有榮焉之狀。本便立志於下場科考的崔篤、崔敏、崔慎也將王珂王七郎當成了努力的目標。

崔淵本想給王珂送個消息,轉念一想,覺得他那未來舅兄大約並不需要,只需等着榜文便是了。於是,便一直保持着沉默。

轉眼間便又過了半個來月,明經科率先張榜。王家派去打聽的僕從回來報說,鍾十四郎高中了。王珂立即給鍾十四郎去信道喜。緊接着,進士科也張榜了。果然,太原王氏王珂名列前茅。奪狀頭者,則是位四十來歲的中年文士。至此,貞觀十六年年初的這一批新進士,正式進入了高官世族們的視野當中。

zzzzzzz

第6章 再見前夫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72章 王大婚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99章 崔家認親第42章 回到家中第40章 何人出手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3章 長秋尼寺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93章 七郎省試第97章 催出新婦第59章 續絃之意第94章 添妝鋪房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95章 婚禮前日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64章 心中糾結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29章 兄長貢舉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4章 登高相會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81章 閨中之客第5章 和離之因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45章 道門歸家第4章 王家七郎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98章 喜結青廬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2章 放妻之後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38章 影響王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6章 王家夜談第29章 兄長貢舉第48章 來是他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4章 親人相見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43章 崔氏一門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38章 影響王第20章 曲競渡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4章 宴飲之樂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30章 雙喜一怒第69章 表妹來襲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
第6章 再見前夫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72章 王大婚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99章 崔家認親第42章 回到家中第40章 何人出手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3章 長秋尼寺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93章 七郎省試第97章 催出新婦第59章 續絃之意第94章 添妝鋪房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95章 婚禮前日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64章 心中糾結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29章 兄長貢舉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4章 登高相會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81章 閨中之客第5章 和離之因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45章 道門歸家第4章 王家七郎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98章 喜結青廬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2章 放妻之後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38章 影響王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6章 王家夜談第29章 兄長貢舉第48章 來是他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4章 親人相見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43章 崔氏一門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38章 影響王第20章 曲競渡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4章 宴飲之樂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30章 雙喜一怒第69章 表妹來襲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