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婦歸寧

當崔家父祖輩的郎君們都齊聚在外院書房中的時候,正院內堂裡亦是熱鬧非凡。崔篤、崔敏、崔慎三人正拿着傳聞中的壽宴文卷,一字一句地細細品讀。且不說崔淵的詩賦,便是崔沛、崔泌、崔泳等崔氏子們亦是大放光彩,令他們心中充滿了身爲博陵崔氏子的驕傲。此外,這文卷是崔渲親手抄寫的,筆跡如龍蛇狂舞,隱含鋒銳正氣,光是這一手字也值得鑑賞一番了。

鄭夫人與真定長公主正詢問崔簡這兩日進學的情況,崔簡對答如流,側首望見兄長們欣喜得近乎陶醉的神色,又背起了他家阿爺的詩賦。難爲兩首詩、一首賦,他背得一字不差,引得鄭夫人、真定長公主連連誇讚。

崔簡抿了抿嘴脣,露出了笑容:“我還背了先生作的四首詩。”接着,他便又琅琅背誦起來,一雙烏黑的眸子亮亮的。不過,這一回卻不似方纔那般順利,稍有些磕磕絆絆。每當他背不出來時,便悄悄望一望坐在小鄭氏身後的崔會。崔會冥思苦想之後,便悄然無聲地以脣形提示他。

兩位長輩自然將他們的情狀都看在眼中,連帶着也誇了崔會幾句,又說他們兄弟情深。待王玫領着一羣端着食案的僕婢進來時,恰好聽個正着。她與有榮焉地勾起嘴角,輕輕揉了揉崔簡的頭頂,笑道:“阿家、叔母、兩位嫂嫂,不妨嘗一嘗兒整治的朝食?”

洗手作羹湯本便是新婦應做之事,但在五姓七家這般的世家當中,自然不需親手下廚,立在旁邊指點廚子便足矣。王玫已經下了好幾回廚,次次食單都不重樣,每一回都頗得鄭夫人讚許。連崔敦也生出了些許好奇,點名要嚐嚐新婦的手藝。於是,趁着今日休沐,崔斂、真定長公主一早就過來了,她便又領了這個差使,去廚房忙碌了許久。

“阿嫂對你的廚藝可是讚不絕口,正好也讓我嚐嚐。”真定長公主道,垂目看向食案。便見食案上擺着淡雅的青瓷碗碟:兩個小碗中盛着綠意盎然的粥、以波棱菜點綴的餺飥湯;一個大些的碟子中臥着渾然似透明般的翠色牢丸(餃子);另兩個小碟裡卻放着同樣是青色的糕點,一種糕點似是糯米青團,另一種卻是沾了白芝麻過油煎成。

對於吃慣了口味濃重的葷腥之物的世家貴婦們而言,這幾樣吃食瞧起來便賞心悅目,嚐起來口味也偏清淡一些,味道卻出人意料地好。

王玫輕聲道:“如今正是春日,兒便想着取些春意翠色,也應了這般好時節。而且,朝食吃得清淡些,也合了養生之道。”她好不容易讓人試着漂洗面團得了些澄面,這才終於成功地做出了蝦餃。至於青團卻是加了剁碎的艾草,沾上炒制過的豆粉,更增了幾分香味。她又擔心這些看起來太素淡了些,於是用油煎了些青團,壓成餅狀,撒上白芝麻,看起來也令人頗有食慾。

用過朝食後,真定長公主看了一眼鄭夫人,嘆道:“阿嫂真是好口福。”

鄭夫人不免失笑,便道:“貴主若是喜歡,便在這裡住下就是。”

“阿嫂就不能讓九娘隨我回公主府麼?”

“這卻是不能。如今不光是我,怕是底下這一羣都離不得九娘呢。”

真定長公主啞然,也覺得方纔底下那羣優雅吃着朝食的孩子們的速度似乎比平常快了不少。聽見她們的頑笑話之後,崔英娘、崔簡還眼巴巴地擡首望着她,讓她忍俊不禁,心裡也徹底柔軟下來,笑道:“你們便安心罷!”

清平郡主見愛女這般情態,亦忍不住露出笑意,看了王玫一眼:“英娘這一陣也能吃得多些了。九娘還特地教廚下做了些味道不錯的牛乳點心,她十分喜歡。倒令我都不知該如何感謝九娘是好了。”

王玫笑着回道:“二嫂見外了。英娘這般惹人疼,爲她做什麼都使得,何況只是琢磨些吃食呢?”她見崔英娘生得如此病弱,心裡也頗爲不忍,自然絞盡腦汁結合青光觀觀主傳授給她的養生方及後世所見所聞,想出了些小姑娘喜歡的吃食。

小鄭氏也道:“九娘這般手藝,我還想讓蕙娘跟着你學一學呢!”

李十三娘跟着嘆道:“我若是知道九娘有這般好手藝,早便將芝娘送過來了。正愁着讓她跟着誰學這個呢,總不能去廚下聽廚娘的罷。”

王玫瞧了瞧臉頰微紅的崔蕙娘與崔芝娘,應道:“不過是些吃食而已,也是我胡亂琢磨出來的。若是嫂嫂們不嫌棄,就讓蕙娘、芝娘跟着我到廚下去便是。”

“謝謝叔母。”崔蕙娘、崔芝娘遂款款拜下。

鄭夫人笑看着她們,忽然想起一事,問道:“九娘,可是定的今日歸寧?”

“因今日休沐,所以想回宣平坊看一看。”王玫道。轉眼間,她也已經出嫁七八日了。雖然崔家的生活比她預先想的更容易適應,但夢迴之時,她依然十分想念家人。此時尚沒有回門的習俗,不過鄭夫人通情達理,她只試着提了一提,她便答應了。

鄭夫人便道:“本想着你與四郎回孃家住上一段時日也使得,不過明日貴主與我便要去青光觀,定不能落下你來。不如你們在宣平坊歇一夜,明日一早在東坊門外等着?”

王玫本來沒想過在家中住下,聽了此話心裡又驚又喜:“幸得阿家體恤,兒只是有些擔心家中阿嫂生產之事,倒不必特意回去住。且四郎在準備縣試,若擾了他反倒不美了。”崔氏早便應該到產期了,家中卻仍然毫無動靜,她也略有些掛心。

聞言,鄭夫人卻道:“正因爲他要縣試,才更該去你孃家請教請教七郎呢。你也正好再問一問親家,縣試、府試、省試,咱們女眷們到底該準備些什麼。”

王玫頷首,微微一笑:“兒只聽阿家安排就是。”說着,她又看向旁邊豎起耳朵聽着、有些懨懨的崔簡,低聲道:“阿實放心,必定會帶你一起去。”至於功課,她相信王昉也能夠指點他,不會讓他落下進度。

崔簡聽了,立即便高興起來。

略作收拾,又按鄭夫人的吩咐準備了豐厚的禮物,崔淵、王玫便帶着崔簡去了宣平坊。到得王家,卻是王珂在內院門前守候着。上上下下仔細打量了妹妹後,他方露出笑意:“阿爺、阿孃都等着你們。子竟,行完禮之後便隨我到書房一敘罷。”

崔淵頷首,王玫道:“阿兄,阿嫂近來如何?身子可還好?”

王珂寬慰道:“許是那孩兒待得太舒服,一時不願出來,一直沒什麼動靜。醫者說暫且無妨,大約也就是這兩日的事了罷。”他顯得很是淡定,王玫遂放心多了,又道:“明日我且去請教觀主,看看可有什麼法子。”她十分信賴自家師傅的醫術,一想到她,心中便安定了下來,又有些可惜自己沒有學醫的天賦。

一行人到了內堂,向王奇與李氏跪拜行禮,便被他們喚了起來。

王奇實在按捺不住,不顧王珂的無奈之色,將女婿叫到一旁,熱切地詢問他盧太縣君壽宴一事。聽崔淵一五一十說了,他猶嫌不足,又讓他將作的詩賦寫下來:“也好教大郎學一學。”話雖是這麼說,但旁邊聽着的王昉剛露出喜色,又有些不確定起來:祖父別是拿他當藉口,到時候便直接將姑父寫的詩賦掛去自己的書房了罷。

王珂長嘆一聲,崔淵卻是笑吟吟地答應了:“岳父若是不急,我便去舅兄書房再寫。”

王奇聽了,故作淡然之態:“自是不急。”說着,他斜睨了兒子一眼,有些不捨地道:“你們想是有什麼話要說,去罷去罷。”

王珂失笑,朝他行了一禮,又將王昉推到他跟前:“大郎,陪着你祖父手談幾局。”一招將兒子和父親都安頓好後,他便與崔淵並肩去了外院。他們二人早便約好了今日見面,還有許多事需要仔細謀劃,自然一時一刻都不能浪費。

另一邊,李氏端詳着女兒的氣色,見她仍是不施脂粉,氣色也依舊紅潤,不由得放了心,笑道:“瞧你這般模樣,也知你過得不錯,我總算能放心了。”她又讓崔簡過來,捏了捏他的臉頰:“許久不見阿實,卻是清瘦了一些。玫娘,你可得好生給這孩子補一補纔是。”

王玫也覺得小傢伙肉嘟嘟地更顯可愛,但崔簡從未限制過食量,卻是怎麼也長不胖,便道:“阿實每日又是習武,又是進學,想是太忙了。或許過一陣適應了,便會好些。不過,別的不說,每日多飲些牛乳、羊乳,身子骨也能更健壯些。”

崔簡聞言,扭了扭身子,認真道:“我覺得這樣正好。”他已經七歲了,纔不想像阿韌、王二郎那般肉墩墩的呢!

“阿實,聽聞你阿爺在盧太縣君的壽宴上作了詩賦,你可記得?”李氏又笑問。

崔簡便背給她聽,背到興致上,又接着將崔沛的詩也背了,仍舊很是流暢。王玫聽得,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分明早晨在鄭夫人、真定長公主面前背得磕磕絆絆的,還讓崔會提醒了好幾回呢。小小年紀,居然也知道藏拙了?不,他不是藏拙,只是想讓崔會也獲得幾句稱讚?難爲他竟然體貼到這般程度。

崔簡似是想到了早上的事,有些心虛地瞧了瞧她,低聲道:“母親,我……我也不想騙祖母、叔祖母。但祖母從不讓五阿兄背這些,也不誇他……”他生性敏感,總能察覺崔會滿是羨慕的目光,心裡實在過意不去。

王玫一嘆,想了想,嚴肅地道:“雖不知你是怎麼想到的,但在祖母、叔祖母面前,可不能耍這些小心思。我知道你是爲了五郎,不過,總該有更坦誠的法子罷。你若誇五郎也背得好,祖母、叔祖母自然會讓他試一試。”

崔簡垂着小腦袋道:“我也試過……”祖母卻像是並不在意這些,大世母也有些不高興。

李氏聽了,自然知道無論五姓中的哪一家,待庶子都不可能等同於嫡子。何況,崔簡可是崔淵目前唯一的血脈,又在鄭夫人身邊長大,情分自是不同。她便道:“阿實心善,懂得友愛兄長,確實是好孩子。不過,隱瞞長輩總是不好的。你若想讓五郎得些誇讚,不妨請先生多誇一誇他就是。”

崔簡點着頭。他年紀小,仍不明白嫡庶之別。但再過三年五載,心裡應當漸漸就清楚了。王玫相信,到了那時候,這孩子必定能尋出適合自己與崔會的相處之道。

“阿孃,阿嫂在自己院子裡?”

“她如今隨時都會生產,我實在不放心她再外出走動,便將她拘在院子裡了。”李氏道,“偏她經你叮囑,已經養成了散步的習慣,每天都坐不住,飯後還須得在院子裡轉半個時辰呢。”

“這習慣卻是再好不過,阿孃也該多四處走一走纔是。”王玫道,“阿實在這裡與二郎一同頑罷,我去舅母那裡探一探她。”

崔簡點點頭,便與王旼手牽着手去看王奇、王昉對弈。

王玫叫上了兩個小侄女,與她們一同去後頭王珂、崔氏的院子。一路上,她又問她們最近都在做些什麼,小姑娘們皆一一答了。姑侄三人仍然如以前那般親熱,就像從未分離過似的。

嗯,有親說起前幾章說了朝堂的事,怎麼沒見男女主有什麼反應?

其實,因爲日子過得慢,otz,以及,他們還沒有真正捲進去

不過也快了

九娘又要有侄兒or侄女了,我還沒想好孩子的性別呢

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38章 影響王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7章 兄妹深談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5章 和離之因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48章 來是他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0章 啓程歸家第79章 天命不違第86章 準備雪恥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20章 曲競渡第98章 喜結青廬第32章 尚無對策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22章 芙蓉之宴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42章 回到家中第3章 長秋尼寺第37章 道觀生活第20章 曲競渡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5章 和離之因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39章 形形□□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42章 回到家中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8章 曲踏秋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40章 何人出手第79章 天命不違第40章 何人出手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3章 長秋尼寺第68章 告知親人第28章 首次相見第39章 七夕之日
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38章 影響王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7章 兄妹深談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5章 和離之因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48章 來是他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0章 啓程歸家第79章 天命不違第86章 準備雪恥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20章 曲競渡第98章 喜結青廬第32章 尚無對策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22章 芙蓉之宴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42章 回到家中第3章 長秋尼寺第37章 道觀生活第20章 曲競渡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5章 和離之因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39章 形形□□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42章 回到家中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8章 曲踏秋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40章 何人出手第79章 天命不違第40章 何人出手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3章 長秋尼寺第68章 告知親人第28章 首次相見第39章 七夕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