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茶鋪開業

東市西街路口處,或悠閒或匆忙的行人們在經過那座煥然一新的暗紅色二層小樓前時,皆不由自主地往半開的門內瞧了瞧。有識字的,擡首望向二樓窗邊架起的深綠色旌旗,上頭赫然便是四個風骨斐然的楷書字“風雅茶肆”。

“風雅茶肆?嘖,區區一個商鋪,居然也敢自稱風雅。”

“可不是?也不知是賣什麼的,總不會是文房四寶罷!”

“這位郎君,什麼是茶肆哩?‘茶’又是什麼哩?”

“且不說其他,這四個字卻寫得極妙。光是這幾個字,吾輩便遠遠不及,稱一聲‘風雅’,卻也不爲過。真不知這到底是何人所寫,某且去問一問罷。順帶也幫這位老丈問問掌櫃,‘茶’到底是何物,又與‘風雅’有何干系。”

說罷,那年輕文士便推門而入。只見這一樓約莫三間四架大小,顯得極爲寬敞。靠牆的三面都立着一排類似書架的櫃子,擺滿了或樸拙或精美的竹盒。大堂中央則砌了一方青石鋪就的矮臺,上頭安置着幾張翹頭案,旁邊還生着火爐,煮着一銅甕清水。

清水咕咚咕咚地沸騰起來,絲絲縷縷水汽瀰漫,竹香與一種莫名的清香交雜在一起,竟有種置身於野趣盎然的郊外的錯覺。年輕文士略有些好奇地走近櫃子邊,端詳了片刻,實在是猜不出那些竹盒裡都裝了什麼,只得喚道:“掌櫃可在?今日你們這茶肆開業了麼?”

“貴客稍候。”三兩個身着素色圓領袍的男子從後頭轉了出來,舉手投足卻全然不似尋常那些精明的商家掌櫃、夥計,反倒像是識文斷字的文人一般。他們有禮有節地朝着年輕文士行了叉手禮,掌櫃模樣的中年男子便道:“茶肆正是今日開業。”

“這‘茶’究竟是何物?吃食?零嘴?”

“不,茗茶可用來做平常飲的漿水,亦是養生的藥材。寺廟裡的大和尚們便常飲茶,有解膩健胃的功效。不同的茶,功效也不盡相同。某家的茶,不僅有寺廟大和尚們飲的蒸青,亦有前所未見的炒青,滋味各有所長。貴客可想試上一試?”說罷,掌櫃便登上矮臺,坐在翹頭案前,掰開蒸青茶餅,開始煎起茶來。

他的動作如行雲流水,讓人看得格外賞心悅目。在外頭看熱鬧的行人們實在忍不住了,便一窩蜂地涌了進來,瞪大了雙眼看他煎茶。掌櫃煎茶之後,分了數盞,與衆人品嚐。有人贊好,也有人覺着太過苦澀。於是,他便又用炒青泡茶,再分與衆人。泡茶的滋味正合適,清清淡淡,得了不少人喜歡。

人羣中,有人低聲議論起來:“你可曾記得,當日在雍州府衙前,崔子竟與晉王……”

“不錯,當時聽說他們就是在煮茶、煎茶。”

“你們自然不知,這飲茶近來在各大世家高門中很是風行。據說,連當今聖人每天也都飲茶呢!”

“想不到,這茶……果然是風雅之道啊。”

“可不是。當日崔子竟煎茶——嘖,簡直讓人看得目不轉睛,那才叫風雅呢!”

掌櫃聽着底下的議論,微微一笑:“某的主家說了,茶是新鮮之物。因而開業十日內,買兩盒便贈一盒。諸位客人若想試試,不妨買些家去嘗一嘗。家中有女眷、孩童的,還可再另外買些花茶、果茶。”

當各種茶的香氣徐徐漫溢的時候,樓上某間茶室中,王玫勾了勾嘴角,對璃娘道:“做得很不錯。你阿爺也很下了一番功夫,方纔與我們煎茶、泡茶的手法都很是老道。你在這麼些時日裡教會他們,也不容易。”

璃娘鬆了口氣,笑起來:“幸而娘子想到了這一層。不然,客人們家去之後,都不知道該如何飲茶呢!我也是一時尋不着人了,又不方便教陌生人,這纔想起了我阿爺。橫豎娘子京郊的莊子都交給了我兄弟管着,他也閒得很。”

“你們很用心。”王玫頷首,雙眸中透出喜意,“說不得數月之後,我們便需在西市再開一間茶肆了。待上品茶炒製出來,還可再開幾家專門品茶閒談的茶樓,配上抹茶點心、抹茶零嘴。”她所設想的茶樓,一切都應該與茶相關,也容易形成品牌效應。

“母親。”崔簡坐在一旁,輕輕扯了扯她的袖子,“爲何要犬風雅’爲名?方纔好像引起了許多人的爭論,若是他們因此不滿,又該如何是好?”

小傢伙提出的問題十分獨到,王玫想了想,答道:“正因爲他們會爭論,‘風雅茶肆’之名才能傳得更快更遠。而且,茶之一道本便蘊含風雅,他們親眼見到,就不會再懷疑了。另外,你阿爺在府衙前坐的大半日,也不是白坐的。他開了這麼多回文會,親手煎茶、煮茶待客也不知有多少次了。”自家這位長安文士偶像所做的各式各樣的活廣告,也是時候驗收宣傳效果了。

崔簡認真地思索着,又問:“爲何母親還設了二樓作爲茶室?”

“阿實可還記得,我們去酒肆、食肆時,都會徑直去雅間。”王玫回道,“有些身份較爲富貴的客人不喜在下頭品茶、買茶、觀看煎茶。設茶室,既符合他們的身份,也能滿足他們靜靜品茶的需求。女眷們尤其需要這樣一間茶室,細細品味、精心挑選。”

“所以,掌櫃、夥計們都須會煎茶、泡茶,才能招待客人?”

“不錯。給客人煎茶、泡茶,舉動賞心悅目,讓客人心裡高興,他們便更容易買茶。”所謂服務業,便須得體貼周到而又專業。一切爲客人着想,自然更容易贏得回頭客,口碑經口耳相傳,亦會越來越好。

崔蕙娘在旁邊靜靜聽着,忽然道:“既然招待女眷,叔母可是準備了婢女?”

“璃娘已經□□了幾人,由她暫且領着。待過些時日,再看她們能不能獨當一面。”王玫道,“不過,因來不及招工,夥計、婢女用的都是我陪嫁的家生奴婢。”王家給她陪嫁了好幾房人口,總計有數十人。尤其身邊貼身侍婢們都是整戶陪嫁來的,一家子的身契都握在她手中,李氏也能更放心些。不過,點睛堂不需要那麼多人伺候,她的嫁妝也早就安排妥當了,許多人一時都閒了下來。如今茶園、茶鋪之事正好需要人手,她便令王四喜、璃娘好生考察了一番,將這些人都妥善安置好。

“家生奴婢總比現買的更容易□□一些。”崔蕙娘道,飲了一口茶,“叔母身邊的人,只教了一個多月,煎茶、泡茶的技藝便已經勝過我的侍婢了。”

王玫輕輕笑了起來:“若是你覺得合口味,便多過來散散心也好。東市離得近,茶室也幽靜。約上幾位閨中好友,聊聊天、飲飲茶、嚐嚐茶點,豈不是愜意得很?”她說罷,便聽外頭一陣歡慶的樂聲響了起來。

王旼、崔簡、崔會、崔英娘都忍不住走到窗前,踮起腳往下看。卻見街上走來一隊載歌載舞的百戲,引來了一羣圍觀的行人。走到茶肆前時,他們停了下來,敲鑼打鼓地說起了慶賀開業的吉祥話。一邊說,這羣百戲一邊或舞劍,或跳胡旋舞、胡騰舞,或表演吞火吐火,一時間更是吸引了無數目光。不多時,便有更多行人聞聲而至,看熱鬧的幾乎將整條街都堵住了。更有些人乾脆便去了對面的酒肆、食肆,佔了臨街的好位置繼續看,時不時還大聲喝彩。

幾個小傢伙都看得津津有味,崔蕙娘卻輕聲道:“叔母,這種熱鬧場面,與‘風雅’大相徑庭,是否有些不合適?”

“‘風雅’與‘熱鬧’並不矛盾。”王玫彎起嘴角,“人愈多,瞭解我們的飲茶之道的人便愈多,其中能欣賞我們的人也愈多。而且,煎茶、泡茶、品茶雖說確實風雅,但歸根到底,茶也不過是一種養生之飲,終究是要喝下去的。大俗即大雅,也不必過分拘泥於此。”對於高門世家與文人騷客而言,飲茶是風雅;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飲茶也只是爲了解渴或解膩罷了。可看性與實效性,是茶的一體兩面,並不衝突。任何人都能從茶中尋找到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或許是養生,或許是雅緻,或許是興趣,或許是炫耀,或許只是解渴而已。

崔蕙娘深深地看着她:“兒越來越覺得,叔母果然有些與衆不同。”

王玫挑起眉:“我卻覺得,自己十分尋常。”

崔蕙娘垂下眸,搖了搖首:“不,叔母所思所想,與祖母相比,與我阿孃相比,顯然更廣闊一些。兒常常想,只有過着叔母這樣的日子,才永遠都不會覺得乏味罷。畢竟,再如何熱鬧的宴飲,再如何華貴雍容的日子,其實也不過是‘吃喝頑樂’四字而已。”

王玫一怔。她沒有料到,這孩子竟然思索起了“如何活着才更有意義”這樣深刻的命題。這個時代的許多女子,都是隨波逐流地活着,都是遵循禮教地活着。更有些金枝玉葉,則是隨心所欲地活着。但無論是哪種活法,大多數出身高貴的女子,其實都離不開那些宅院中事。換而言之,她們被限制在宅院中,因而才追求極致的“吃喝頑樂”,追求極致的享受。

總是一成不變的生活,自然便容易覺得空虛寂寞冷,自然便容易無所事事,眼光自然便容易侷限在一家、一族之中。倘若她們能邁出宅院,多做一些別的事——哪怕只是用心打理嫁妝,經營農莊或商鋪也好,都會比做甩手掌櫃、年終只盤盤賬更能增長見識。當然,王玫心中知道,女子絕不比男子差着什麼。她們只是缺了機會——或者說,男子們不願給她們機會而已。

“蕙娘若是想過我這樣的日子,不妨來幫我經營茶園?”

“兒……只學過掌家……”

“這與掌家很相似,都是些經濟庶務。何況,你往後遲早也須親手打理嫁妝,練一練手也好。”王玫笑道,拍了拍崔蕙孃的手,“最近,衡山公主、晉陽公主和我還想做另一件大善之事,你若能參與其中便更好了。”這麼多事,她有時也顧不過來,很需要一位爽利能幹的助手。這位聰敏不凡的侄女,說不得便極爲適合呢。

“好。”崔蕙娘立即點頭答應了,姣好的潔白臉龐上也終於綻放出了真切的笑容。

待看過了茶肆開業的熱鬧,王玫便又帶着孩子們回了崔府。崔蕙娘十分用心地協助她準備起了崔簡的生辰小宴。崔簡自己還煞有介事地寫了帖子,使盧傅母派人給兄弟姊妹們的院子裡送去。當然,公主府的崔芝娘、崔韌也沒有落下。他原本還想邀王家的晗娘、昐娘,但想想宣平坊離得遠,恐怕來不及過來,便只有做罷了。

於是,待崔家長輩們陸陸續續回來時,便見晚輩們已經熱熱鬧鬧地在園子裡開宴了。鄭夫人、小鄭氏、清平郡主都忍不住去湊了熱鬧,王玫則與崔淵單獨用了夕食。兩人在燭光下對坐而食,彷彿也多了幾分與尋常不同的浪漫氣氛。

到得夜裡,這場小宴才結束,崔簡牽着王旼高高興興地回了點睛堂。這是他自有記憶以來,過得最快活、最歡喜的一次生辰。他雙眼亮晶晶地給王玫、崔淵問了安,便拉着王旼抵足同眠。兩個小傢伙在衾被裡繼續嘀咕,分享着他們心中幾乎要飛揚起來的愜意心情。

“如果每一年的生辰都能像今天這麼快活就好了。”

“不,如果每一天都能像今天這麼快活就好了。那不就是天天都過生辰嗎?”

“每一天都像今天這樣,就一點都不稀奇了,也不會覺得快活。”

“真的?”

“真的。所以,咱們明日還得繼續進學呢。先生交代的功課,你都做完了麼?”

“阿實,我很困,想睡了。”

“……看來,你真的很喜歡被先生罰。”

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章 大唐棄婦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65章 吹皺池水第67章 自然相處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51章 有來有往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55章 中秋之節第82章 遣媒提親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1章 惡人求親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72章 王大婚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43章 崔氏一門第33章 再次對峙第59章 續絃之意第20章 曲競渡第98章 喜結青廬第58章 互相試探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79章 天命不違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57章 久仰大名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39章 形形□□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73章 落花流水第57章 久仰大名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66章 坦誠溝通第37章 道觀生活第79章 天命不違第30章 雙喜一怒第49章 崔家四郎第5章 和離之因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
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章 大唐棄婦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65章 吹皺池水第67章 自然相處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51章 有來有往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55章 中秋之節第82章 遣媒提親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1章 惡人求親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72章 王大婚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43章 崔氏一門第33章 再次對峙第59章 續絃之意第20章 曲競渡第98章 喜結青廬第58章 互相試探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79章 天命不違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57章 久仰大名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39章 形形□□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73章 落花流水第57章 久仰大名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66章 坦誠溝通第37章 道觀生活第79章 天命不違第30章 雙喜一怒第49章 崔家四郎第5章 和離之因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