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風雨之前

在看似情真意切實則意味深長的寒暄中,王玫不動聲色地觀察着太子妃蘇氏的神色變幻。她幾乎能夠確定,太子妃絕對不知道太子如今正在籌劃着做些什麼。不然,她怎麼可能保持如此淡然溫和的神態?猶記得當初太子魏王爭道的時候,她還難以掩飾受到的驚嚇呢。當然,端詳蘇氏的絕非她一人,陪着蘇氏說話的晉王妃杜氏、晉陽公主都正在暗地裡打量着。至於衡山公主,頗有幾分心不在焉,時不時地蹙起眉,彷彿正在想些別的事。

蘇氏與她們說了幾句話,便帶着兩個太子良娣走得遠了。兩位小公主、杜氏、王玫來到偏殿中坐下後,宮婢陸續給她們上了熱茶。

“表嫂。”衡山公主悄悄地挪過來,壓低聲音,“鄭國公去世,是因昨夜四阿兄遇刺?”

王玫擡起眼:“貴主怎會這麼想?鄭國公纏綿病榻已久,聽聞年前便病重了罷。”

“幼娘……”晉陽公主有些無奈地接過話,“你到底又在胡思亂想些什麼?前幾日阿爺還帶着太子阿兄、九阿兄去了鄭國公府看望呢。若不是鄭國公病情重了,阿爺也不會這麼急急忙忙地去探他了。”

衡山公主輕輕哼了一聲:“阿姊還當我什麼都不懂呢。若不是鄭國公病情好轉,阿爺爲何會許下你與那魏叔玉的婚事?堂堂嫡出公主下降,難不成還是爲了沖喜?”

晉陽公主一時無言以對。王玫則驚訝極了,想不到晉陽公主如此年幼,聖人便給她定下了親事。此外,魏徵怎麼說也是年過花甲之人了,怎麼還會有適齡的兒子與年方十一歲的晉陽公主相配?崔府與鄭國公府來往甚少,她對其家眷並不瞭解,還須問一問崔淵方可。晉陽公主如此聰慧溫和,又生得美貌,可千萬不能所嫁非人。便是魏徵之子又如何?也並不意味着一定是良人。杜荷還是杜如晦之子,房遺愛還是房玄齡之子呢。

杜氏便道:“幼娘莫擔心。九郎已經奉阿翁之命去弔唁了,也會問一問鄭國公府如今到底是何等情形。想來那魏叔玉是魏公長子,必定是能撐得起家業的。”

長子?王玫眨了眨眼,難不成是庶長子?將近五十歲才生出嫡子的難度未免也太大了罷。以最寵愛的嫡出女兒下降給魏徵的庶長子,聖人果然十分看重這位心腹愛臣。只是如今他去世,說不得完婚便要等到三年之後了。這樣也好,晉陽公主還能多留幾年,不必像兩位姊姊那樣,十二歲便出嫁——這般年紀就出嫁,簡直就是摧殘未成年少女。

“貴主也是關心則亂。”想到此,她也接道,“這樣罷,我回去問一問四郎。他結識的人多,或許便有與魏叔玉走得近些的。實在不成,也可結交一番,考察他的品性。至於鄭國公過世,恐怕也不過是巧合而已。能以病困之體勉強支撐到如今,已然不易了。”就算魏徵當真是被太子的所作所爲氣得病情加重,如今誰又能明明白白地說出來呢?

衡山公主神色微霽,仍咬着嘴脣道:“你們都當我是孩子,還不許我……”她說到此,又有些落寞起來:“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怎麼可能走到如此境地。換了我是阿爺阿孃,也不願意相信。”她說話之時,聲音格外低沉,彷彿自言自語一般,幾乎讓人聽不清楚。

晉陽公主將侍奉的宮婢都遣了下去,面上浮現出幾分薄怒:“幼娘,難不成你如今還不知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你若繼續莽撞下去,我便只能讓阿孃給你禁足,好好教一教你了。免得你連禍從口出的道理都不明白!”

衡山公主懨懨的,只往王玫身邊又挪了挪,卻並未回話。見她如此沒精神,王玫不免也有些心疼,輕輕地將她攬在懷裡。杜氏溫聲道:“兕子莫急,幼娘也是心裡替兄長們擔憂而已。說起來,昨夜刺客之事,聽聞還牽連了崔郎君與千牛備身王郎君?兩人都無事罷?九郎接到消息之後,心裡也擔憂得很。”

“想不到竟然驚動了晉王與王妃,勞兩位掛心了。四郎、仲翔與刺客纏鬥了片刻,都不曾受傷。不過,目睹了慘劇,讓他們心裡很是震動,也一夜未眠。”王玫道,“我又想起先前曾與兩位貴主說起的醫女以及義診施藥之事。且不說日常診治,在這種非同尋常之時,若能隨時尋得醫者,或許便可多救一條性命了。”

“表嫂所言甚是。不單醫女少之又少,良醫其實也並不多,診費亦不低。不然,便不至於都趁着青光觀義診的時候去尋醫問藥了。”晉陽公主略作思索,“幾年前阿孃與我病重時,阿爺曾想爲我們修建生祠、造佛像,但阿孃拒絕了。如今我越來越覺得,與其給寺觀施捨香油錢,倒不如將我的湯沐邑所得都用來養醫女與醫者,多開些義診呢。”

提起此事,衡山公主也多少有些反應:“我的湯沐邑也都交給阿姊就是了。”

杜氏聽了,亦十分感興趣:“都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此事若少了我可不成。”

王玫不禁微微一笑:“王妃若有此意便再好不過。我還想着貴人越多越好呢,不僅能羣策羣力,建起義診所、女醫院之後,也不會有什麼人膽敢輕易指手畫腳,甚至出手阻攔。”

杜氏抿脣笑道:“原來阿王已經很有些想法,不如與我們說一說,那‘義診所’、‘女醫院’究竟都有些什麼章程?此事到底該如何做?我們每一個人又該做些什麼?”

王玫便請宮婢取來筆墨紙硯,將她的所思所想大概畫出個框架來。這女醫院,便是專門爲女子、女童進行義診的醫館;義診所,則是專門爲男子與男童進行診治的醫館。兩者對富貴者收取診費,對貧窮人家進行義診,並定期向達官貴族豪商募捐錢財以維持日常營生。當然,還須建立女醫學,專門培育女醫。師傅是現成的,青光觀那些醫術高深的女冠或者庵堂的佛醫皆可擔任。至於學徒,只能暫時先從奴婢中選些資質上佳的,往後可從貧窮農家中領養,或者將那些無人照管的流浪兒都養作醫學徒等。

念頭很多,需要做的事更多,須得一步一步來。最爲關鍵的,便是獲得長孫皇后的支持,以便往後將此事變成大唐貴女們能夠積極投入的大善事。

她們你一言我一語,熱情高漲極了。長孫皇后與真定長公主在殿外聽了片刻,相視一笑。此事不禁有利於自身康健,也造福於平民百姓,功德無量,又何樂而不爲呢?聽得晚輩們說起這些充滿希望的事,她們彷彿也可暫時忘記那些逼近的陰影。或許,有了這些歡笑之聲,便是再濃重的陰影,最終也會安然離去罷。

在離開立政殿前,王玫見到了前來問安的晉王孺子武氏與楊氏。楊氏是一位爽朗的少女,一雙眼眸笑起來時顯得明媚極了,讓人看着便心生歡喜。武氏則與先前所見略有幾分不同。來到宮中之後,她彷彿收斂了許多。昔日那些矛盾衝突極其強烈的品質,如今都蟄伏起來。不見剛烈,只餘些許嫵媚;不見肆意張揚,只餘冷靜隱忍。只是,她的一顰一笑仍是真切得令人覺得十分特別。

據王玫所知,這位武二孃很得晉王寵愛,卻也遠不到寵妾滅妻的程度。或許她在晉王面前,與在晉王妃、長孫皇后面前完全不同罷。當看到她安靜地立在杜氏身後時,王玫心中忽而升騰起來一種格外奇妙的感覺。尤其當長孫皇后、杜氏與武二孃一同出現,曾經的歷史潮流帶給她的衝擊,幾乎令她再一次懷疑自己確實是“莊公夢蝶,蝶夢莊公”。

一代賢后長孫氏,已經不再紅顏薄命。或許除了生了兩個兄弟鬩牆的熊孩子之外,她的人生已經沒有留下任何遺憾。橫空出世的杜氏取代王氏成爲皇后,與晉王李治琴瑟相和,又不曾過分打壓武氏,或許不會落得王皇后那般成爲人彘骨醉的下場。而女皇陛下究竟還能不能再出現,也許只能交給時間了。或許她只會是寵妃,或許她將取杜氏而代之,或許她母憑子貴還有另外的機緣,誰又知道呢?

真定長公主的儀仗駛出宮門,路過東宮前的時候,也許是王玫的錯覺,總覺得格外多了幾分緊張之感。她只飛快地瞥了一眼,便放下了窗上的竹簾。真定長公主斜倚在憑几上,眉間帶着些疲憊。侍婢正在替她揉肩捏頸,她的神情也逐漸放鬆下來。

“叔母看着似是有些累了,家去後早些歇息纔好。年節裡連着這麼些天都忙着,也很該靜養一段時日了。”王玫道,將溫熱的牛乳端給她。

真定長公主飲了牛乳:“昨夜之事剛過去,便是想靜養,恐怕這心裡也靜不下來。”她眯起眼,瞥了瞥正襟危坐的侄媳婦:“子竟事後可曾與你說些什麼?瞧你這模樣,也不像是什麼都不知道的。”

王玫搖了搖首:“他只說,此事恐怕是一出將計就計。崔泌還藉着芙娘施了連環計,一招不成,或許還有些後着。而兒如今覺着,這一回引起的波瀾,可能並沒有想象當中那般洶涌。”魏徵這位愛臣之死,將聖人滿腔的怒火沖淡了,轉而陷入了悲傷。他若是不堅持追究罪魁禍首,也許此事並不會引發太子一派與魏王一派的針鋒相對。當然,她並不知道太子一派對刺客之事還有什麼後手,但多半也很難成功。冷靜下來的聖人很少做出錯誤的決定——便是錯了,也還有長孫皇后、房玄齡、長孫無忌在呢。

而令她好奇的是,魏徵臨終前給聖人寫了半個摺子,裡頭到底會說些什麼。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或許“人之將死,其勇也難得”,他會道出羣臣們都不敢說的某些話?譬如,關於聖人教子的問題?又譬如,關於東宮之位的問題?

當然,她不敢問真定長公主,真定長公主甚至長孫皇后也未必知道真相。

真定長公主輕輕閉上眼,沉吟道:“你所言確實有些道理。雖說對魏相未免有些不敬,但他這個時候……也罷,今日來不及了,明天再去弔唁也不遲。”

回到崔府之後,天色已經晚了。王玫又給鄭夫人問了安,與她說了說宮中的事,這纔回到點睛堂。崔淵、崔簡父子倆已經在正房裡等着她了,她換了衣衫,便問:“阿實,今日去了鄭國公府,覺得如何?”

崔簡按了按胸口,低聲道:“看着魏公家眷痛哭,孩兒也覺得很難受。”他年幼失恃,那時候並不能理解失去阿孃的痛苦。當年紀長到能夠理解之後,又覺得茫然若失,彷彿缺了什麼。因他記憶裡沒有得到阿孃的關愛,所以失去之後纔沒有徹心徹骨的痛楚。直到他今天望見魏家那幾個少年郎的神情,纔在剎那間有些理解了——失去怙恃意味着什麼。而他既覺得慶幸,又有些恐慌。慶幸於如今怙恃雙得,恐慌於在很久之後或許會失去他們。

王玫揉了揉他的小腦袋,將他摟進懷裡:“我自宮中得知,聖人將晉陽公主許給了魏叔玉。不知那魏叔玉年紀幾何?品性又如何?他作爲長兄,若撐不起偌大的國公府,也配不得晉陽公主這般品貌出衆的人物。”

“聽聞他一直在國子學中進學,大郎幾個應該對他了解一些,喚了他們來問問便知了。”崔淵道,“只憑今日所見,我倒覺得不錯。不過十七八歲,接人待物有條不紊,悲而不自傷自苦,已經頗爲難得了。”

王玫這才鬆了口氣:“你可曾聽魏公家人說起,他臨終前寫了摺子與聖人?聖人看完之後似乎頗受震動。也不知他到底寫了什麼,對眼下的情勢會有什麼影響。我常聽聞魏相耿介,往往能直諫聖人,太子與魏王的教養之失,如今勢同水火的情勢,他爲何卻從來不說?”

“魏公曾諫過,藉着魏王哭訴衆臣對他不敬之事,支持太子之尊位。只是,聖人卻屢屢犯之。魏王恩寵逾制,便將太子的用度提上去。兩相逾制,這才養出了魏王的不臣之心與太子的憤懣。”崔淵回道,“其實,魏公並非不知變通者,往往能借着時機進諫。聖人置若罔聞,他也無可奈何。直至如今,太子與魏王之爭無人不曉,又無人敢明言。也許,這個摺子裡,他會提到罷。”頓了頓,他又道:“你很不必擔心,此事多半要栽給突厥人或薛延陀人了。只是不知,太子還能忍多久,魏王又能忍多久。”

王玫輕輕一嘆,看着崔簡似懂非懂的小臉:“也罷,那些風風雨雨暫時也淋不到咱們。我只管忙着茶園、女醫之事便是了。”

崔淵握住她的手,桃花眼揚了起來,露出笑意:“很該如此。便是我,也幾乎無從插手。”明處什麼也做不成,只能轉到暗處去做了。或許許多人都期望平靜,但他知道波瀾遲早都要過來,倒不如找準時候引發而出,才能取得先機。

爲什麼越過晉陽公主這個姐姐給衡山公主定親呢,我覺得是因爲晉陽公主的身體實在太弱了……

另外魏徵去世的時候都六十三了,長子魏叔玉還能和衡山公主定親,妥妥的應該是庶長子吧……就算是繼室,也不至於……好吧,總而言之魏叔玉是庶長子是我的推測,史料裡木有明說

羣麼麼噠~

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5章 和離之因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44章 心中志向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20章 曲競渡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72章 王大婚第66章 坦誠溝通第56章 中秋夜宴第39章 七夕之日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69章 表妹來襲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68章 告知親人第9章 洛陽坊市第24章 宴飲之樂第94章 添妝鋪房第6章 再見前夫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5章 和離之因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31章 惡人求親第59章 續絃之意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38章 影響王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7章 兄妹深談第87章 崔郎報復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36章 高人支招第8章 東都洛陽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60章 盧家拜訪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55章 中秋之節第73章 落花流水第7章 兄妹深談第45章 道門歸家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7章 家中生活第95章 婚禮前日第53章 心有所動第60章 盧家拜訪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3章 回到長安第3章 長秋尼寺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38章 影響王第70章 王十七娘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29章 崔淵縣試
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5章 和離之因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44章 心中志向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20章 曲競渡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72章 王大婚第66章 坦誠溝通第56章 中秋夜宴第39章 七夕之日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69章 表妹來襲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68章 告知親人第9章 洛陽坊市第24章 宴飲之樂第94章 添妝鋪房第6章 再見前夫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5章 和離之因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31章 惡人求親第59章 續絃之意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38章 影響王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7章 兄妹深談第87章 崔郎報復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36章 高人支招第8章 東都洛陽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60章 盧家拜訪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55章 中秋之節第73章 落花流水第7章 兄妹深談第45章 道門歸家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7章 家中生活第95章 婚禮前日第53章 心有所動第60章 盧家拜訪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3章 回到長安第3章 長秋尼寺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38章 影響王第70章 王十七娘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29章 崔淵縣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