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狀頭出世

偶像近在眼前,離考試又尚有些時間,到底該不該勇敢地上前說幾句話,大膽地表明自己的心跡呢?最厭惡的人就在旁邊,時間很充裕,到底該不該去責罵幾句,展示出自己的與衆不同呢?

腦殘粉和腦殘黑們的心中真是愁腸百結。也罷,還有兩天一夜呢,機會多得是,也不差這一時半會的。且這個時候容易引起衆人矚目,說不得於偶像或者於己有些妨礙呢?——不過,大多數人放下盤旋的小心思,卻有人猶豫了許久,仍是忍不住走了過去。

“子竟阿兄,門邊透風,容易着涼生病。倒不如坐到裡頭來,磨墨也不容易凍住。”崔泳神情略有些複雜地望着面前的人,實在受不過內心的煎熬,這才忍不住提醒了一句。聞言,崔淵側過首,挑起眉朝他淺淺一笑:“無妨,此處風景好些。”他的身子骨比尋常文人結實許多,自是不會將這區區春日寒風放在眼中。

崔泳掃了一眼他身邊的簡單物什,又補充道:“子竟阿兄的行李帶得有些少,若需要什麼,儘管找我便是了。我阿兄和阿嫂給我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物品,光是吃食就帶了好些……”他忽然想起自家兄長與眼前之人已經形同陌路,聲音不由得越來越小。

崔淵的神色略溫和了些:“你的好意我心領了。這些都是小事,你也很不必放在心上,還是專心些考試罷。”

崔泳點點頭,到底臉皮薄,沒有在這上千人面前說出一定要將狀頭奪過來之類的話。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後,仍忍不住又看了崔淵好幾眼,直到旁邊國子學的同窗提醒了幾句,這才恍然回過神來。

崔淵心中則再一次感嘆,崔泌居然能帶得出一個心性如此純正的弟弟,他所剩無幾的良知或許都用在此處了罷。雖是如此,但他的內心裡卻毫無動搖。崔泌自然須得落得他該有的下場,崔泳遭了牽連也有他平日不察的過錯。而且,受些磨礪,對於這個一向順風順水、受到妥帖保護的少年郎而言,或許也是件好事。安平房未來的希望,暫時也只得他一人了。

時任吏部考功員外郎的范陽郡公盧承慶帶着一羣書吏走了進來。他巡睃着底下正襟危坐的衆舉子,目光在崔淵身上一掠而過,眼中卻多了幾分笑意。待衆人都紛紛起身與他見過禮之後,他便吩咐書吏們發下了第一場讀史的考卷。考卷一共五道題,可選擇《史記》、《漢書》、《後漢書》三種不同的卷子。大多數人自是選擇最擅長的,崔淵則隨意抽了一張,正是《史記》。

粗略地讀了一遍題,崔淵便磨起墨來。他磨墨時不急不慢,待墨汁磨得光潔圓融濃稠了,幾道題該如何作答便已經瞭然於胸。於是,一手瀟灑中帶着鋒銳的行楷毫不遲疑地落在答卷之上,沒有絲毫滯礙,一氣呵成。

他答完之後,時候尚早,許多人仍在冥思苦想着。盧承慶在衆考生之間走動,不多時便來到他身側,將他的卷子拿起來,迅速瀏覽完後,已經難掩讚賞之意。他提着這份卷子便回到堂前長案邊,磨了硃砂洋洋灑灑地點評了一段又一段。

時近正午,崔淵拿出幾張胡餅啃起來。這芝麻胡餅不必加熱,吃起來酥脆得很,味道也只比熱騰騰的時候稍微差些,他也並不在意。許是受他的影響,旁邊不少舉子都覺得腹中飢餓,忙拿出炭爐來加熱飯菜。待到這些人忙活起來之後,吃飽喝足的崔淵便又百無聊賴地透過門縫看向外頭。

很快,他便瞧見了三張再熟悉不過的臉孔。許是擔心他省試的情況,崔澄頻繁地進出官署顯得很是忙碌,不過每經過一次都會似不經意地往這都堂裡看一眼。而崔滔顯然是閒來無事,不停地繞着尚書省官署轉圈。連崔澹也趁着換班的時候,穿着千牛備身的鎧甲在外頭站了一會。當然,這三人的行爲教崔斂得知之後,把他們都拎到官舍裡去教訓了一通。至於崔敦,自然連面都不曾露過。

崔淵既忍俊不禁,也覺得少了些許樂趣。不過,倒也無妨,正好小憩一會。

直至天色漸暗,這第一場讀史考試才正式結束。書吏們迅速將卷子收上來,諸舉子臉上則浮現出或得意志滿、或生無可戀的神色,端的是人間百態皆一一顯現。而後,盧承慶帶着書吏、卷子離開,兵士則輪值,考場中的舉子們也活泛許多。

因崔淵蓋着狐裘一直沉睡着,無論是腦殘粉和腦殘黑都不想如此無禮地去打攪他,只能暗自忍耐。不料直到衆人酒足飯飽、談天說地結束,前前後後都躺倒一片,他也並未醒來。心願無法得償的人們只能忍着心酸自去睡了。

第二日一早,衆人蓬頭垢面地醒來,便已經到了準備考第二場時務策的時候了。崔淵向兵士要了些清水洗漱一番,自是格外精神煥發。也有些舉子效仿他,更多人卻是來不及了,只能拼命睜開惺忪的睡眼,力圖將睡意徹底驅趕出去。

時務策的五道題,均是盧承慶擅長之事。一爲軍情軍務,二爲疆域外患,三爲考功之道,四爲取士之義,五爲民生之策。州府解送的舉子們,多數都是飽讀經書出身,並無遊歷的經驗,對這種切中時弊的時務大都只能泛泛而論。而崔淵一則在外遊歷多年,見過之事包羅萬象,自是看得更獨到;二則家學淵源深厚,各種奏摺時政都可隨意翻看,見解無疑也更深遠。因此,他仍然下筆如有神,筆跡彷彿隨着思維而動,無須修飾改動,早早地便答完了。

盧承慶也依舊忍着拍案叫好的驚喜,繼續給他的卷子上寫評,最後忍不住圈了個“甲第”。所謂“甲第”,只有那些極爲出衆的卷子纔可獲得。若是人才輩出的年頭,頂多也不過兩三個;若是人才凋零的年頭,便是狀頭也只是“乙第”而已。一連幾年都不曾出現“甲第”也是常有之事。換而言之,狀頭只是在本年的舉子中拔得頭籌,而“甲第”卻是大唐歷年進士之中的佼佼者。

此時,崔淵當然並不知他這狀頭已經定了下來。他提着考具,不緊不慢地邁着步子離開了皇城。停在不遠處的牛車上冒出了崔簡的小腦袋,高興地衝着他笑起來。他三步並作兩步走過去,躍上馬車,便見裡頭兩張笑意盎然的臉龐。不過兩日不見,卻彷彿分別了許久。於是,他便將這一大一小都攬進了懷中。

“趕緊家去罷。下午我已經去廚下做了好些吃食,就等着接你回去嚐嚐呢。”

“阿爺,我已經先替你試過了,都很好吃!”

“好不容易考完,你可想歇息幾日?晉王方纔使人來傳話,讓你不必擔心摹本之事。只管先鬆快些,再去尋他不遲。且聽聞楷書分冊的雕版已經快要打磨好了,在放榜之前應該能印刷出來。”

“阿爺多歇幾天,教我練習射箭。我最近都能射二十步靶了,你還未看過呢。”

王玫與崔簡你一句我一句,說的雖是不同的事,卻讓聽者覺得溫馨之極。崔淵禁不住勾起嘴角:“都依你們罷。忙了這麼些天,也很該休息幾日了。”方纔那一剎那,已經鮮明地留存在了他的記憶中。他的靈感正在涌動,線條、色澤從紛亂迅速地理順成爲畫面——正是一幅讓他恨不得能立刻舉筆畫出來的溫馨圖景。

盧承慶此人素來是雷厲風行的性子,貢舉結束之後,便忙起了判卷之事。無論明經科、進士科或是律科等,他都是一揮筆,就痛痛快快地黜落了好些人,完全沒有興趣驗看其中是否有貴人相托者。遞紙條、送賄賂、寫帖子、敘出身名望,於他而言幾乎沒有任何用處。身爲聖人親自拔擢的考功員外郎,又是正二品爵位的范陽郡公,五姓中范陽盧氏最出色房支的族長,他當然擁有這般無畏無懼的底氣。

至於那些好卷子,他也會及時命人抄錄下來,加上自己的點評,以備感興趣者隨時查看參考。往常這些令考功員外郎無不叫苦不迭、頭疼不已的差使,他卻是做得得心應手,每日走路時都彷彿腳下生風。尚書省六部尚書與左右僕射見了都甚覺好奇,於是便在處理公務之餘,調了那些好卷子來看,對答卷與評語都激賞不已。房相又在聖人面前提了,聖人還記得崔淵考省試之事呢,也十分感興趣。此事便讓盧承慶與崔淵不知不覺都出了一回風頭。

且不提此次貢舉之事在朝堂中引起了衆臣的津津樂道,另一羣人也正熱情高漲地在新建成的印刷工坊中忙碌着。名家真跡摹本的楷書分冊已經開始印刷了,因先前行書分冊甫出來便售賣一空,他們便在印了八千冊楷書摹本的同時,加印了五千冊行書摹本。

售賣摹本的書肆位於東市的角落,是晉王李治向聖人與長孫皇后“募捐”而建成的,只售名家法帖、畫作的摹本,同時高價收購名家真跡。因衆人皆知此書肆來歷不凡,倒也不敢輕易糊弄。更有些苦於送禮無門的,恨不得將家當都掏出來,以討得晉王歡心。於是,迄今爲止,晉王的收穫很是不少,連聖人都多了好些收藏。

此刻,晉王李治、崔淵、崔渲等人正從成堆的經摺裝冊子中抽出一二,查看印刷是否有所疏漏。他們從頭仔細驗看到尾,均未出現錯污,於是鬆了口氣。

崔淵將裝着幾冊摹本的檀木盒子遞給李治:“煩勞大王獻給聖人。”

“上回行書分冊獻上去,阿爺便愛不釋手。這一回,他必定只有更喜愛的。”李治笑道。衆人也都跟着笑起來,他們辛辛苦苦這麼久,雖不能說只爲了這一刻,但得到聖人的肯定,自是比什麼都重要。

“諸位這些時日實在是辛苦了。”李治又道,“尤其是子竟,連省試之前也不得空閒讀書,萬幸沒有耽誤你。不然,若教今歲貢舉少了一位甲第狀頭,我還不知如何向阿爺交代呢。”他笑容晏晏,隨口打趣兩句,尤其顯得親近。

崔渲訝然:“這才過了多少天?數千份卷子便已經評完了?范陽郡公果真是令人佩服!”

“旁人且不說,子竟的卷子,盧郡公當天就評完了。如今在三省六部都傳遍了,我也跟着阿爺看了一遍。”李治道,“子竟果然身負大才,盧郡公的點評也精妙得很。任是誰看了,都挑不出錯漏來。阿爺還說,今歲若只取子竟一人,恐怕也足夠了。”他這般說着,心裡突然也升起了一種微妙的感覺。既自得於這般人物不投太子門下,亦不投魏王門下,卻只與他意氣相投、矢志效忠。又不免有些擔心,若崔淵當真入了仕途,他一時很難給他什麼助力,他到時候或許會改投門戶。不過,眼下情勢複雜,兩位兄長相爭越發激烈,說不得便有他的機遇呢?

“大王謬讚了。”崔淵微微一笑,仍然一如往常,“自從去年下場縣試以來,我便從未想過今歲狀頭會旁落。而且,較之省試,我眼下對摹本之事也確實更有興趣。”

他說得如此理所當然,完全無愧於狂士的名聲,李治與崔渲不由得都笑了起來。而其他文士或羨慕或佩服,也沒有旁的心思,只上前齊聲慶賀,又道省試張榜之日一定須得宴請衆人一同慶祝。崔淵自是答應了:好酒好肉都必不會少,也教大家都嚐嚐他釀酒炙肉的手藝。

作者有話要說:昨晚俺發完文之後,沒想到裡頭有很多敏感詞:/東/突/厥,結果導致文被系統鎖了,然後網審足足三個小時。所以沒有能夠及時修改過來。今天一早才網審通過也解鎖了,我趕緊就把這幾個字給分開了,囧。因爲沒肉又是古代文,所以我的敏感度降得好低啊》。《

昨天沒能好好看文的大家,抱歉啦~~~今天發文早一點,補償大家~~

唐朝科舉還不完善,尤其在唐初,考試的時候也挺隨意的——走人情更是很常見,主持貢舉的官員級別也低→→,所以會出現好多與大家熟知的科舉不一樣的細節。想來想去,我就寫了一些子竟科舉的過程~~至於他答題神馬的,我才能所限實在弄不出來,只能這樣了。

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29章 兄長貢舉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39章 形形□□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7章 兄妹深談第13章 回到長安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66章 坦誠溝通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7章 家中生活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4章 親人相見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0章 啓程歸家第96章 親迎之禮第65章 吹皺池水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2章 崔氏父子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46章 宴飲邀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49章 崔家四郎第98章 喜結青廬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57章 久仰大名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8章 母女交心第95章 婚禮前日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9章 端陽來臨第84章 終成密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64章 心中糾結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34章 心生抉擇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98章 喜結青廬第95章 婚禮前日第45章 道門歸家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07章 相約而見
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29章 兄長貢舉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39章 形形□□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7章 兄妹深談第13章 回到長安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66章 坦誠溝通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7章 家中生活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4章 親人相見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0章 啓程歸家第96章 親迎之禮第65章 吹皺池水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2章 崔氏父子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46章 宴飲邀請第74章 登高相會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49章 崔家四郎第98章 喜結青廬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57章 久仰大名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8章 母女交心第95章 婚禮前日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9章 端陽來臨第84章 終成密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64章 心中糾結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34章 心生抉擇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98章 喜結青廬第95章 婚禮前日第45章 道門歸家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07章 相約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