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唐棄婦

仲春時節,天氣轉暖,正是賞春遊園的好時候。適逢盛世,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平民百姓,皆以遊賞爲風尚,哪裡願意錯過這般春日好風景。大江南北、城郭內外,早已是一片摩肩擦踵、衣冠如織的景象了。

自古皆繁華之地的東都洛陽當然也不例外,不僅洛水附近車馬如龍、帷帳林立,又因城郊山川丘陵交錯,人們紛紛驅車踏春登山訪景。那些藏於山中的寺觀,也不復幽然寧靜,各類香客頻頻拜訪,寺觀之內皆是遊者如雲。

由前朝世族捐建的長秋寺儘管並不是洛陽名寺,但因是座尼寺,也迎來了不少官宦女眷。焚香祝禱之後,香客們也會在寺中盤亙片刻,賞景遊玩。前頭寺中的玩鬧笑聲隱隱約約傳到廟宇後頭,卻絲毫沒有沖淡正走在竹林小徑上的幾人身上的沉鬱氣氛。

在前面引路的婢女年紀約十四五歲,步伐快而穩,行走間大家氣度盡顯。走在她身後的男子約二十來歲,眉頭緊皺,臉色沉鬱,彷彿心中壓着什麼重擔。而落在最後的兩個婢女年近雙十,舉止卻略有些輕浮。兩人互相使着眼色,目光裡盡是毫不掩飾的幸災樂禍。

竹林深處,掩映着幾間精舍。院落雖小,卻樣樣齊全、處處精緻。精舍外頭,守着位十七八歲的婢女。眼見着這一行人來了,她難掩驚喜之意,向着男子行禮,低聲問候:“郎君可算是來了。”

年輕男子往精舍裡看了一眼,問道:“九娘近來如何?”

聽出他詢問中的關心之意,這婢女的眼睛立時便紅了,搖首道:“郎君延請的醫者來瞧過之後,給娘子開了藥方,氣色已好轉了些。但自從娘子醒來,便已有月餘不曾開口說話了。奴等正不知該如何是好,幸得郎君終於來探望娘子了……”

年輕男子的眉頭微微一動,道:“你們都下去罷,我去看看她。”

“是。”四個婢女都退到了院落中間,卻是兩兩各自站着,絲毫沒有許久未見略作寒暄之意。

精舍面闊三間,寬敞明亮。男子進了精舍內,環視一遭,見各色擺設還算齊全,暗暗地鬆了口氣。他也沒有心思仔細打量,徑直往右轉去了東屋。跨入屋內,便見一扇繡着曼荼羅的立屏風後,半掩着水色紗羅垂帳的矮足牀。待他繞過屏風,那半躺在牀上、靠着隱囊的人便直勾勾地看了過來,驚了他一跳。

那是一位年約二十許的少婦,五官秀麗,面容卻一片青白,毫無血色,顯是正在病中。她彷彿不認識他一般盯着他看,反應異常淡漠。那張毫無表情的臉、木然的眼神,襯上垂落下來的如雲烏髮,竟讓人不由得生出森森寒意。

年輕男子站在牀邊,看着她的模樣,眼中終於流露出了痛色:“九娘……”

他伸出手,似乎想要輕輕地按在她攏着被衾的柔荑之上,半途中卻緊緊握成了拳頭,收了回去:“我忘不了……”他的聲音變得異常沙啞,怒火也隱約透了出來,甚至帶着幾分咬牙切齒的意味:“我忘不了那日的屈辱!”

他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起來,從袖子裡取出一張細白麻紙,放在牀前的矮几上,語速異常快:“九娘,我不能再見你了。只要一看到你,便會想到那一日。你我夫妻緣分雖已盡,但那件事於你我皆爲大恥,你放心,我絕不會讓任何消息流出去。今日回去之後,我便會修書一封讓人送去長安王家,請妻兄過來見證此事。”

少婦平靜地望着他,彷彿根本不曾感覺到他的情緒起伏,又或者,他的情緒起伏早已與她無關似的。事實上,她也根本聽不懂他那又快又急的一長串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好不容易從死後穿越的驚嚇中回過神,她終於接受了自己將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陌生的朝代、一羣陌生的人中間重新活一次的事實。但是,擺在她面前最嚴峻的問題,就是聽不太懂這個時期的語言。

剛過來的那幾天,她便從婢女穿的高胸長裙上判斷出,這大概是隋唐時期。於是,心裡總算也更安穩了一點。語言不通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但說來說去,這到底也是漢語。雖然古漢語發音不一樣,不過,聽得多了,漸漸習慣了,語速較慢的一些日常對話也就慢慢能聽懂了。

醒來已經有將近四十天了,她仍然處於學習與瞭解的階段。言語不通,又換了個軀殼,她不敢也不能開口說話,更不能流露出什麼奇怪的情緒,以免兩位貼身婢女發現什麼。而這具身體剛剛大病過一場,接着就懸樑自盡,才讓她這個異世的靈魂得以附身重生。她就算是每天不言不語、面無表情,兩個婢女也只當她遭逢這些事情之後性情大變,什麼都沒有懷疑,僅是時不時趁她“睡着”悄悄相對垂淚而已。

通過她的觀察,以及婢女們的隻言片語,她大概推測出了關於這具身體的身份、境遇等的片段信息。

首先,這具身體大概生在一個條件相當不錯的王姓官宦家庭。屋裡的擺設精巧漂亮,件件都堪稱是藝術品,連兩位女婢的舉止也像是後世的大家閨秀一般優雅、禮節周到。其次,她可能被安置在了離家很遠的偏僻地方。直到這個年輕男子進來爲止,還沒有任何一個人來探過病。然後,她大概可能已婚,眼前這個男人似乎應該就是她的丈夫,不然不會舉止稱呼都帶着一種奇異的親暱感。他叫她“九娘”,那她應該就是姓王行九。若是沒有閨名,名字應該就是王九娘了。

而眼前這個年輕男子頭戴翹腳襆頭、身穿圓領長袍、腳踏長靴,下頜上略蓄了短鬚。這樣典型的形容裝扮,終於讓她能夠斷定,這個時代應該就是唐朝沒錯了。

說起來,這男子五官端正、身量修長,光從外貌來看,也是個不錯的丈夫人選。但是——現在是她的丈夫,也許以後很快就不是了。從他的表情舉止,以及她好不容易提取出的關鍵詞就能夠推斷,他絕對不是單純爲了探病而來的,更不是爲了接她回家養病而來的。而那張細白麻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放妻書”?或者是“休書”?

兩個婢女一直在她面前唸叨着要給郎君送信,就是給他送信吧?結果,傳說中的郎君來了,還沒說上幾句話,就直接向着一個重病未愈的虛弱女子,甩出了一封“休書”?

這具軀體的狀況非常差,先前幾乎是從瀕死的邊緣被救回來,養了一個多月也不過堪堪好了些。雖然她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但想必現在也是滿臉病容、虛弱不堪吧?這個男人把重病的妻子丟在偏僻角落裡不聞不問,一來就給休書,難不成看不出她現在的病況?或者說看見了也沒有一點憐惜之情?

不,他看起來好像很痛苦,似乎也有那麼一點捨不得——

難道,是這個當妻子的犯了什麼大錯?所以才被安置到了這種地方,又從來沒有人來探視過?但是,兩個貼身的婢女在這幾十天裡,好像從來沒有提起過類似的話題。她們是不知情,還是知情卻不想當着她的面說?

她垂下眼睫,心裡有些亂了。

不知道前身曾經做過什麼事,除了被休妻之外,還會受到什麼懲罰,讓她頓生忐忑。

而作爲她的丈夫的年輕男子望着她,發現她仍然沒有任何反應時,有些失落又有些釋然:“你安心養病。身體養好之後,再動身回長安不遲。”頓了頓,他又低聲道:“九娘,待妻兄趕到後,我再過來。”

說罷,他便旋腫離開了。

正當兩位男女主人俱在精舍內時,院子裡的四個婢女也打破了沉寂。

率先說話的卻不是舉止有度的兩個婢女,而是年輕男子帶來的兩個年長婢女。她們一臉嘲笑地看向女主人身邊的兩個貼身婢子,一人道:“瞧瞧她們,事到如今還裝模作樣的,以爲自己是什麼人物呢!”

另一人接道:“都說不愧是大家出身的,連婢女都與別家不同。不過,大家出身又如何?還不是被郎君厭棄了?”

“是啊,平日裡就端着架子瞧不起咱們。現在都流落到這荒郊野外的尼寺裡來了,還以爲自己同以前一樣呢!”

年紀較幼的女婢臉色微微一變,難掩氣惱:“你們——”

但年紀稍長的女婢立即嚴厲地看了她一眼,她也只能按捺下惱怒,紅着眼睛低聲道:“丹娘,她們不是在說我們,是在指桑罵槐呢!這樣欺主的奴婢,往日裡我們何曾見過。若是在家裡,早便被驅趕出去了。哼,果然是——”

“住口,青娘。”名喚丹孃的女婢喝止了她,“郎君和娘子還在裡頭呢,何必與她們爭執起來,平白讓郎君不快。”

但,那兩個婢女並沒有因爲她們的讓步而放過她們。

“瞧瞧她們那樣,還真以爲郎君是來把娘子接回去的麼?”

“嘻嘻,是啊!你不知道,郎君來之前,可是在書房裡待了許久呢!奴親眼見他寫了滿滿的一張紙,揣在身上帶來了。”

“咦,那張紙上寫了什麼?”

“奴又不識字,怎會知道?”

丹娘和青娘怔了怔,均臉色劇變。她們因爲擔心娘子的病情,最近不斷地給郎君送信,希望郎君消氣之後便能過來探一探娘子,也好安一安娘子的心。卻沒想到,都過了兩三個月,郎君竟仍然不能放下那件事。

“丹娘!怎麼辦?”青娘幾乎要哭出聲來了,滿面無措。

丹娘定了定神,聽見精舍內傳來的腳步聲,立刻迎了上去:“郎君怎麼這麼快便出來了?娘子心緒不穩,郎君若能多坐片刻,她不知該有多歡喜呢!”

年輕男子看了她一眼,並沒有接過她的話頭,而是直接道:“我已經將放妻書給了九娘,回頭就給長安去信。你們二人是她的貼身婢子,仔細照料好她。她從王家帶來的婢僕,我會陸續遣過來。多些人,熱鬧一些,說不得她的精神也會好一些。”

說罷,他便急匆匆地往外走去,竟像是連一時半刻都不願意在此處多待了。

“郎君——”丹娘和青娘又驚又恐,顧不得儀態,提起裙角便追了上去。

“郎君請止步!”

“郎君,娘子並沒有做錯什麼!”

“郎君!”

她們一直追到了竹林外,男主人也沒有任何猶疑或回頭的意思,徑自匆匆去了。而路邊也多了些到長秋寺來賞景進香的女眷,略有些好奇的視線紛紛投了過來。

兩位婢女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心知娘子歸宗之事已經成了定局。丹娘想到精舍內不知該有多傷心的女主人,又猛地轉過身,提裙跑了回去。青娘踉踉蹌蹌地跟在她身後。兩人和男主人帶來的兩個得意洋洋的婢女錯身而過,卻完全無視了她們的挑釁,急急地奔回了竹林深處的小院落。

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85章 波折再起第48章 來是他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90章 共度元日第73章 落花流水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2章 崔氏父子第75章 談話了悟第95章 婚禮前日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92章 夜色後續第78章 曲踏秋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91章 相約上元第93章 七郎省試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1章 路過潼關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1章 路過潼關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0章 啓程歸家第92章 夜色後續第81章 閨中之客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39章 形形□□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72章 王大婚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85章 波折再起第6章 再見前夫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39章 形形□□第55章 中秋之節第98章 喜結青廬第80章 還俗歸家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7章 兄妹深談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39章 形形□□第75章 談話了悟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6章 再見前夫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83章 納吉之禮第72章 初次交鋒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6章 中秋夜宴第69章 表妹來襲
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85章 波折再起第48章 來是他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90章 共度元日第73章 落花流水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2章 崔氏父子第75章 談話了悟第95章 婚禮前日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92章 夜色後續第78章 曲踏秋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91章 相約上元第93章 七郎省試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1章 路過潼關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1章 路過潼關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0章 啓程歸家第92章 夜色後續第81章 閨中之客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39章 形形□□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72章 王大婚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85章 波折再起第6章 再見前夫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139章 形形□□第55章 中秋之節第98章 喜結青廬第80章 還俗歸家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7章 兄妹深談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39章 形形□□第75章 談話了悟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6章 再見前夫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83章 納吉之禮第72章 初次交鋒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6章 中秋夜宴第69章 表妹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