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親人相見

自春明門入長安城,越過道政坊後折向南行,經過東市東大街,再過安邑坊,便是宣平坊了。天色已經不早,落日餘暉灑落在坊牆之上,投下長長的陰影。明暗相間的寬闊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皆是神色匆匆,唯恐錯過了坊門關閉的時辰。尤其東市坊門附近,更是人流如潮。但即使大家都歸心似箭,人羣與車隊也仍是安定有序地在街道兩邊迅速地流動着。王家十幾輛車匯入其間後,更是絲毫不醒目,很順利地趕在暮鼓敲響之前,進入了宣平坊。

王家的宅第便在宣平坊的東南角。從外面看去,不過是座不甚起眼的四進宅院。白牆黛瓦,非常樸素,絲毫沒有高門世家那種煊赫氣勢。這樣的普通宅院,整個長安城中幾乎隨處可見,委實低調得很。

車隊無聲無息地自烏頭大門駛入,伴隨着咚咚的暮鼓響聲,在外宅左側漸次停了下來。載着王七郎、王九孃的馬車,則一直順着甬道行至第二進的內門前才緩緩停下。

“九娘,到家了,還不趕緊下車?”馬車外響起王七郎的笑聲。他似是正在和什麼人說話,口氣甚是親暱:“這些時日辛苦你了,阿爺阿孃身子可還健朗?”

“阿翁阿家身體還好,只是最近掛念九娘,略有些心火旺了。”迴應他的,是一個寧靜的聲音,淡然中帶着些許溫情。

“九娘初回家,恐怕有些不慣,還須你多用心些。”

“等你吩咐便晚了,我早便和阿家都佈置妥當了,放心罷。”

王九娘稍稍平復了心情,便下了馬車。一眼望過去,藤蘿垂落的內門前立着一位年約二十餘歲的少婦,眉眼淺淡,氣質略顯清冷,看起來像是有些難以親近,但當她脣邊勾起一縷微笑時,卻顯得隨和了不少。只見她上身着雪青色窄袖小衫,外套藕荷色卷草紋對襟繫帶半臂,身下是一襲高腰碧色長裙,手上挽着一條水色絞纈披帛。這樣一身偏素淡的裝扮,與時下流行的富貴華美全然不似,卻很襯她高華的氣度。

王九娘心道:這應當就是那位不知是出身清河崔氏還是博陵崔氏的嫂嫂了。她正要上前見禮,崔氏便輕移蓮步,姿態優雅而又不失親密地將她拉到身邊:“九娘,來,讓我瞧瞧。”

她並沒有刻意地流露出親熱之態,只是溫和地打量了王九娘一番,輕輕拍了拍她的手,嘆道:“果然又瘦了些,氣色倒是還好。不過,還須好好將養一段時日。”

“往後說不得便要煩勞阿嫂了。”這樣自然的態度,倒讓王九娘覺得十分舒適。她是歸宗之女,往後大概一直會在孃家住着,少不得必須與這位嫂嫂打交道。若能姑嫂相得,自然是再好不過;若是性情不投,也只能敬而遠之了。幸好,目前看來,崔氏不愧爲大家女子,氣度從容高潔,並非難相處之人。她總算可以略微鬆口氣了。

“一家人還說什麼見外的話?”崔氏笑道,“七郎,記得將九娘所用的方子抄一份與我。明日再延請醫者好好瞧一瞧。”

王七郎道:“那便都交給你了。”他敏感地發覺妹妹在崔氏面前仍有些拘謹,想起過去這姑嫂二人的關係也很是尋常,心中不禁微嘆。不過,來日方長,一起生活得久了,漸漸地便會親近起來。

“阿翁阿家都已是等得急了,我們這便進去罷。”崔氏把起王九孃的手臂,帶着她往二門內走去。王七郎不緊不慢地邁着步子,含笑隨在她們身後。落在最後的,便是一羣靜默無聲的侍婢了。

越過內門,眼前赫然是一個偌大的回字形寬敞院落。院落裡遍植蔥蘢花木,或幽香陣陣,或樹蔭婆娑,幾條青石鋪就的小徑湮沒其中,彎彎曲曲,頗有意境。院落正中央建有一座軒闊的二層小樓,便是女主人起居或待客所用的內堂了。由於天氣漸熱,樓上樓下都懸掛起了竹捲簾,半放不放地垂在中間,既可遮陽又顯得精巧美觀。

王九娘隨着崔氏、王七郎踏上內堂的臺階,正要推門而入,門便突然由內打開了。幾個侍婢匆匆退到一旁,裡頭快步走出了一位中年麗人。她梳着高髻,身穿茶色寶相紋絞纈廣袖衫、青翠色撮花高胸裙,體態微豐、膚色白嫩,尤顯雍容。但她此刻的神情卻與雍容毫無干系,滿面急切焦躁,蹙緊的眉頭在望見王九娘時,才漸漸舒展開來。緊接着,她眼中便已盈盈泛起了淚光,伸手將女兒緊緊地攬入了懷裡:“玫娘,我的兒,你可真是受苦了!”

或許因血緣的關係,王九娘甫見到她便覺得格外親近。如今聽得她忍不住啜泣起來,心中亦是又酸又澀,淚水也止不住地涌了出來:“阿孃,兒回來了。”至於“玫娘”這個稱呼是否意味着她有個大名,她也已經暫時沒有心思再細究了。

“早便該回來了。若知道我兒過的居然是那種日子,阿孃早便讓七郎接你家來了,哪裡會讓我兒受那麼多委屈?”李氏眼見着女兒消瘦得略有些脫了形,又想起兒子先前信中所言,越發憐惜心疼,竟哭得更厲害了。

母女二人就這樣在內堂外頭相擁而泣,崔氏在一旁看得雙目微紅,侍立在側的婢女也無不落淚。只有王七郎勸解道:“阿孃,九娘回來便是好事,應覺得歡喜纔是。過去之事不必再提起,徒增傷懷而已。”見母親、妹妹、妻子都已哭得眼睛紅腫,他一嘆,又勸道:“阿孃,九娘隨着兒子千里迢迢趕回來,已是累得狠了。如今又哭了這麼一場,恐怕身體便更虛了。兒子好不容易纔讓她養了這般好氣色,若是病倒了豈不是白費了功夫?到時候,又累得阿孃阿爺擔心了。”

崔氏也拭淚道:“阿家近來心火略旺,七情上頭也需注意一二,大喜大悲恐有些傷身。九孃的身子尚未完全養好,也該小心纔是。”

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好不容易勸得兩人收了淚,這才一同進了內堂。

內堂一樓以一架巨型的花鳥人物屏風分隔成內外兩間。外間中,一張長榻緊靠那架屏風放着,長榻東西兩側則置有幾方短榻,上頭都鋪着厚實軟和的茵褥,角落則擺放着香爐、銅燈座等物。

李氏攜着女兒坐在了長榻上,王七郎在右側短榻上坐了,崔氏侍立一旁,低聲吩咐了侍婢幾句。

李氏摩挲着女兒消瘦的臉頰,嘆道:“我的兒,你阿兄還說你身體好多了,阿孃怎麼看都覺得還病着呢。”

“確實已經好多了,阿兄將兒照顧得很好。”王九娘回道,瞥了坐在下頭的兄長一眼。王七郎端起一杯解渴的漿水飲了,朝她笑了笑,接道:“方纔十五娘還說,明日便讓醫者來給九娘瞧瞧,看看是否要改個藥方。”

李氏看了看崔氏,也微微露出了笑意:“確實想得周到。十五娘,你也忙了一天,坐下來歇息一會兒。”她說着,又對身側的侍婢嗔道:“還不趕緊去把郎主請過來?孩子好不容易回來了,還端什麼架子?”

王七郎聽了,站起來道:“我去外院見阿爺罷,九娘身體弱,便不必去了。”

王九娘也連忙要跟着起來:“兒不累,拜見阿爺是應當的。”

“好好坐着。”李氏卻把她攬在身邊,“七郎也別動。當初都是他答應了張家,許了這門婚事!將好好的女兒害成了如今這般模樣,他這做阿爺的也不覺得虧心!”

明顯是兩個長輩正在置氣,做兒女的倒是不好說話了。

王九娘正覺得爲難,便聽外頭響起了腳步聲,一個溫和的聲音也隨之傳了進來。“好了,都是我這做阿爺的錯,你這做阿孃的半點也沒有錯。玫娘如今好好的,這些事也不必在她面前提起了。否則,豈不是總教她勾起了心事?”說着,一位身着淺綠色襴袍的中年男子便走了進來。他蓄着長鬚,膚色略顯蒼白,身形也稍有些瘦弱,姿容儀態雖是無可挑剔,卻絲毫沒有一家之主那般的威嚴。

“阿爺。”王七郎行禮喚道。

“阿爺。”王九娘被李氏按着只能坐在榻上,也趕緊喚了一聲。

“好,好,回來便好。”太原王氏三房嫡支之主王奇,不論待家人或是同僚,皆是溫如春風。他坐在了女兒的另一側,也細細地端詳了她一番,撫了撫長鬚:“天色已經晚了,儘快用過夕食,也好早些讓七郎、九娘下去休息。待到明日,再好好敘一敘這幾年的事罷。”

李氏微微頷首,道:“十五娘,將孩子們喚過來,讓他們見一見姑姑。玫娘,你離家已有三年了,大郎他們也都長大了。”

“若是遇上了,我還真有些擔心認不出來。”王九娘笑着接道,“尤其是二郎,他長大後我還從未見過呢。”

不多時,四個年歲不一的孩童便在侍婢的簇擁下過來了。最年長的孩子已經是個十歲的少年郎,梳着成年男子似的單髻,舉止沉靜有度。其次便是位七八歲的女童,梳着雙丫髻,眉眼俱像父親,性情卻頗似母親一般淡然。再次便是位五六歲的女童,生着圓溜溜的杏核眼,竟與祖母李氏生得相像。最小的男童不過三歲左右,圓圓滾滾,有些笨拙地行了個禮後,便徑直扎進了父親懷裡,連連喚着“阿爺、阿爺”撒嬌。

王七郎將他從懷裡拉出來,笑道:“二郎這些時日又鬧騰了?”

“可不是麼?”崔氏頗有些無奈,“若不是有大郎管束着,連園子裡的池子他也敢跳下去。”

“大郎,書讀得如何?”

“阿爺儘管考問。”

“噢?那明日一早,你到我書房來。”

“晗娘、昐娘,到祖母身邊來。”李氏將兩個小姑娘喚過來,愛憐地揉了揉她們的頭髮。

王九娘見着兄長的血脈,自然也覺得親近,笑道:“晗娘、昐娘若是得了空閒,便儘管來找姑姑頑。”

“阿孃說姑姑要養身子。等姑姑養好了身子,我們再來找姑姑。”昐娘道,笑起來的時候,瞧着也頗像崔氏。

“到時候,我還想聽姑姑說說洛陽的事呢。”晗娘也淺淺笑道。

眼見着家人之間的和樂融融,又不着痕跡地觀察了一番孩子們的面容,王九娘心裡隱隱有些猜測:兄長與她是嫡親的兄妹,父親並沒有旁的庶子庶女。而這四個孩子,似乎也皆是崔氏所出,兄長竟也沒有庶子庶女。難道,家中居然有不納妾的規矩麼?在這個時代,那可真是難得一見的端正家風了。

另外,她似乎有個大名?也是,堂堂太原王氏三房嫡支嫡女,怎麼會沒有名字,只以排行爲名呢?不過,玫?眉?梅?究竟是哪個字來着?

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83章 納吉之禮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章 大唐棄婦第48章 來是他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39章 形形□□第7章 兄妹深談第29章 兄長貢舉第69章 表妹來襲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7章 解困之恩第83章 納吉之禮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95章 婚禮前日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64章 心中糾結第93章 七郎省試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9章 端陽來臨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92章 夜色後續第31章 惡人求親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7章 兄妹深談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1章 路過潼關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96章 親迎之禮第7章 兄妹深談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50章 重新相識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2章 放妻之後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93章 七郎省試第66章 坦誠溝通第30章 雙喜一怒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48章 來是他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19章 情勢判斷
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83章 納吉之禮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章 大唐棄婦第48章 來是他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39章 形形□□第7章 兄妹深談第29章 兄長貢舉第69章 表妹來襲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7章 解困之恩第83章 納吉之禮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95章 婚禮前日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64章 心中糾結第93章 七郎省試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9章 端陽來臨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92章 夜色後續第31章 惡人求親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7章 兄妹深談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1章 路過潼關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96章 親迎之禮第7章 兄妹深談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50章 重新相識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2章 放妻之後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93章 七郎省試第66章 坦誠溝通第30章 雙喜一怒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48章 來是他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19章 情勢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