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隱患暗藏

魏王的生辰宴,自是美味珍饈無奇不有。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當然亦是靡費無數。便是受邀的客人們皆來自於高門世家,也很是開了一番眼界。好些菜餚吃食皆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或有集色香味於一全的,或有集稀奇古怪於一體的。當然,這些宛如金山銀山堆出來的精緻食物是不是合每一個人的口味,卻是未必了。

宴席當中,王玫只是禮節性地動了動筷子,揀着清淡的略嚐了嚐。李十三娘因在孕中,比她更仔細些,許多完全看不出原料爲何的吃食半點也不敢沾。不過,她們這般拘謹的模樣,在一衆客人中也顯得十分尋常。畢竟,在外用宴席須得嚴守禮儀,看着很是熱鬧,其實也不過是舉一舉箸的事罷了。更何況,魏王妃與太子妃相對而坐,看起來妯娌間情深如姊妹,話裡行間也是恭恭敬敬,周圍的氣氛卻始終微妙得緊。她們身旁就坐的貴主們,無論年長年幼,都做出和樂融融之態,彼此之間卻很有些涇渭分明的意思。見此情狀,一衆內眷心裡不知轉過了多少念頭,哪裡還有什麼心思品嚐佳餚?

外院正堂的氣氛則更加熱烈。除了太子之外,身在京中的親王們不論長輩、晚輩,都很給面子地親自過來給魏王祝賀生辰。更別提一羣宗室、駙馬都尉了,圍着魏王說好話都不帶重樣的。太子不來,其他人皆衆星拱月般圍攏着他,魏王當然只有更高興的,無形之中也更飄飄然了。

另外,一天下來,宮中來使也不知跑了多少趟,送來聖人賜下的各種物件。那些物件也不見得有多珍貴,有筆墨紙硯,有書帖、畫卷,有小弓小箭,甚至還有小馬駒之類的活物。很顯然,聖人這是想起了什麼便教人送來魏王府,爲的可能也不全是魏王的生辰。不論如何,這份寵愛如今也算得上是諸位皇子中的頭一位了。這一樁樁落在匆匆過來露一露面的衆臣眼中,自是各有計較。到得生辰宴結束的時候,魏王朗朗的笑聲迴響在每一位賓客的心中,有的越發輕飄飄,有的卻越發沉甸甸。

崔家一行人回到勝業坊的時候,坊門堪堪關閉。時候已經不早了,崔敦低聲與崔斂說了幾句話,回首見內眷們面上都流露出疲憊之色,便道:“都回去歇着。有什麼事,明日再說。”在他看來,魏王再如何受寵,也並非什麼十萬火急之事。太子不着調、魏王受寵都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魏徵這太子太師纔剛封了一個月,東宮的位置還穩得很。

於是,一家人便回到各自的院落裡洗漱歇息。

王玫牽着崔簡,細細問了他一些話,得知他覺得今天的宴席很是沉悶之後,不由得笑了:“你們那十幾席都是小郎君,怎麼也覺得沉悶了?”小郎君們都由魏王庶長子李欣招待,聽說這一位聰明老成得緊,不過是將小郎君們聚在一處拿頑耍的遊戲哄一鬨,怎麼可能出什麼差錯。

崔簡認真地回憶着方纔宴席前後種種,答道:“他們堂兄弟之間太過小心翼翼,大家看着也都覺得難受,不知該如何是好了。”根據他平日的觀察,也模模糊糊知道太子與魏王兩兄弟並非兄友弟恭,所以見着李欣與李象的生疏相處也並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場的小郎君們畢竟年紀都不大,眼見着身爲主家的李欣都頗爲拘謹,自然更不敢妄動了。

王玫擡首看向崔淵,便接道:“各家都有難事,阿實也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天家兄弟之間積累的矛盾,隨着這次生辰宴可能會越來越深不可解。崔簡點點頭,他本就不認識李欣與李象,自然不會在意這些事。

到得點睛堂後,王玫便吩咐青娘去廚下要些清湯餅作爲夜宵。而後,她自行拆了頭髮去了浴室。待她走進右耳房時,崔淵卻跟了進來,看着她那一頭披散的烏絲,微微笑道:“夜已經深了,一起洗罷。”

王玫回首橫了他一眼,踏進那大浴斛中,舒適地長嘆了口氣。崔淵也進來時,水便漫溢出去,響起一陣淅淅瀝瀝的水聲。對面的冰肌玉體雖是大半都掩在水底下,但那截露出水面的頸項與臂膀便已經足夠誘人了。崔淵望着近在咫尺的愛妻,低低地笑了笑,一貫醇厚的聲音也多了幾分黯啞。

也不知過了多久,如波濤般涌動的水面終究漸漸止住了。崔淵喚人換了一回熱水,接着便被王玫趕了出去。他回到正房的時候,崔簡也已經簡單洗浴過了,坐在棋盤前對着自家阿爺某日不經意擺下的珍瓏苦思冥想。他學棋並不久,大抵看得出此局十分奧妙奇巧,卻不懂其構思紛繁,更不知該如何解局。

“將湯餅吃了,早些去睡。”崔淵道,“你學棋才幾個月,想解珍瓏還太早了些。若有空閒,多尋幾位阿兄下棋,說不得還會更有長進些。”

崔簡應了一聲,吃了小碗湯餅,見王玫還未出來,便繼續等着。

直到王玫出來了,小傢伙給她問了安,這才帶着盧傅母等退下去。王玫用了幾箸湯餅,見崔淵披着頭髮似是要出門,挑眉問:“時候不早了,你這是要去何處?”這種時候他要去見的,必然是一家之主崔敦。所爲的,自然也不會是尋常的小事。

“庶兄的事,想與阿爺通個氣。”崔淵答道。魏王與太子是東風壓倒西風,或是西風壓倒東風,確實都不是急事。但事關自家,卻是一時半刻也不能耽誤。雖說許多世家都會在奪嫡之時兩邊支持,但這並不是他們一家的做法。他們一家嫡脈畢竟子嗣尚少,根基也不算深厚,容不得這等牆頭草的行爲。而且,更重要的是,未來那位君王,可並不似當今聖人這般心胸寬廣。

王玫攏了攏半乾的長髮:“魏王妃有了身孕,魏王越發躊躇滿志,此事確實拖不得。四年大考眼見着就要開始了,你究竟有什麼打算?”魏王如今是想方設法讓自己事事都勝過太子,各種條件累積起來,“嫡子”自然亦是重中之重。先前兩人均是子嗣稀少,但太子的嫡子畢竟勝過了魏王的庶子。如今魏王妃的身孕,卻無形之中讓太子這一脈唯一的優勢也失去了。今日魏王妃與太子妃臉上的笑容,何嘗不是多了幾分警惕與針鋒相對之意?不過,希望越大,失望便越大。若是魏王妃生下的是女兒,卻不知魏王到時候又會是何種臉色?——不,這孩子尚未出生,一切就已經結束了。也許,他或者她,並不必面對巨大的落差帶給父母的衝擊。

“此時再說打算,已經遲了。”崔淵勾起嘴角,“安心罷,他們折騰不起什麼風浪。”他早已經將各種意外都考慮過了,當然也有了應對之法。說罷,他便施施然地去了正院內堂。

內堂中,崔敦正在飲解酒湯,聽着鄭夫人說起今日宴席上的見聞。雖是些瑣碎小事,但鄭夫人抽絲剝繭挑了不少有意思的細節,他聽着也覺得回味悠長。崔淵進來時,他只着一身中衣坐在榻上,擡起眼:“究竟有什麼緊要的事,能讓你又悄悄走這麼一趟。”方纔家來時不跟着過來,顯然意味着他並不想讓崔澄、崔澹兩兄弟知道此事。

“庶兄投效了魏王。”崔淵答得很直接。

崔敦一時怔住了,想起前兩天收到的信:“他在信中確實有幾分語焉不詳,但也沒有表露出什麼來。你如何能斷定,他已經做下了此事?”

崔淵輕輕笑了笑:“我知道,阿爺一定很難相信,庶兄居然如此愚蠢,爲了謀小利而置家族安危於不顧。不過,他若不是起了心動了念,回信又何必如此含糊?至於他不曾表露出什麼,自然是有人與他說了阿爺的態度。而且,我已經在信裡寫得明明白白,他哪有膽量敢在回信中勸阿爺改易立場?”

崔敦雙目猛然沉了下來。

崔淵又道:“崔泌告知我此事,只是想挑起咱們家的內鬥,也不會期望庶兄一人便能改變咱們一房的想法。當然,光是一家人心不齊,便不知道私下能做出多少事來了。找個合適的時機輕輕一推,偌大的博陵崔氏二房說不得便會應聲而倒。”

崔敦擰緊的雙眉慢慢地舒開來:“如此蠢物,放在外頭確實太危險。幸好如今不過是個縣令,若是讓他走得遠了,指不定會惹出什麼禍患來。”不過是一個庶子而已,與家族相比孰輕孰重,自然不需他做出取捨判斷。

“阿爺須得儘快修書一封給范陽郡公,改日我便帶着這親筆書信去郡公府上拜訪。”崔淵接道,“四年大考,確實是個再好不過的時機。”崔家能讓崔遊門蔭出仕,自然也能將他按下去,直到他腦筋徹底清醒爲止。

“你能替我寫一封信,便不能再寫幾封?”崔敦瞥了他一眼。

崔淵只作沒聽見:“范陽郡公與阿爺相交莫逆,自然有許多話需要說得明白些。”范陽郡公這樣的人物,他以崔敦的筆跡寫的信又如何能騙得過?而且,以兩家如今的交情,坦然一些反倒更好。

崔敦嘆了口氣,揮了揮手:“也罷,你大兄心太軟、二兄又不夠細緻,此事便交由你做主。”身爲父親,他對四個兒子的脾性漸漸瞭如指掌。作爲嫡長子,崔澄確實是位照顧弟弟的好兄長,但許多時候卻不夠殺伐果斷。崔澹擔任武職越久,性格便越粗疏,在不該敏銳的時候敏銳,不該遲鈍的時候遲鈍。崔遊更不必說了,也是與嫡出兄弟們一同教養長大的,卻養得眼皮子如此之淺,他亦始料未及。也只有崔淵,由內而外的狂性,卻有足夠的聰明才智讓他如此驕傲。又因他狂到了骨子裡,有幾分獨斷之性,處理事情的時候往往是先斬後奏,反倒不會留什麼後患。

聞言,崔淵笑了笑,便告退了。

此番最爲緊要的,反倒是這一句話。得了這一句話,他提前做的種種事,也不至於太過出格了。至於范陽郡公的信,什麼時候寫不得呢?讓自家阿爺多愁幾日該如何遣詞造句也好,時時刻刻都想着這樁家醜,也省得他到時候又莫名地心軟起來。

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68章 告知親人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0章 盧家拜訪第4章 王家七郎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8章 母女交心第71章 重陽之宴第56章 中秋夜宴第93章 七郎省試第57章 久仰大名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2章 芙蓉之宴第61章 盧十一娘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44章 心中志向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80章 還俗歸家第2章 放妻之後第22章 芙蓉之宴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74章 登高相會第22章 芙蓉之宴第39章 七夕之日第27章 解困之恩第59章 續絃之意第2章 放妻之後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39章 形形□□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6章 準備雪恥第3章 長秋尼寺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69章 表妹來襲第59章 續絃之意第8章 東都洛陽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97章 催出新婦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97章 催出新婦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38章 影響王第25章 寺廟進香
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68章 告知親人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0章 盧家拜訪第4章 王家七郎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8章 母女交心第71章 重陽之宴第56章 中秋夜宴第93章 七郎省試第57章 久仰大名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2章 芙蓉之宴第61章 盧十一娘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44章 心中志向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80章 還俗歸家第2章 放妻之後第22章 芙蓉之宴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74章 登高相會第22章 芙蓉之宴第39章 七夕之日第27章 解困之恩第59章 續絃之意第2章 放妻之後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39章 形形□□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6章 準備雪恥第3章 長秋尼寺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69章 表妹來襲第59章 續絃之意第8章 東都洛陽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97章 催出新婦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97章 催出新婦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38章 影響王第25章 寺廟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