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王家宴會

這一日,已經不知沉寂了多久的宣平坊王宅終於徹底熱鬧起來。不僅外院中賓客盈門,正堂裡鼓樂琴聲延綿不絕,不時便有聞樂起舞者,或行酒令即興吟詩者,引來一片轟然叫好聲;內院前亦是車馬喧囂,迎來了一羣衣飾華貴的嬌客,或優雅或歡快的笑聲便如鶯啼般動人。

內院門前,頭戴白玉道冠、身着雪青色廣袖素紗道袍的王玫微微含笑,迎向剛下馬車的李十三娘:“表姊可算是來了。本想着離得不遠,你應該到得也早些。卻沒料到其他客人都要到齊了,你才姍姍來遲。”

“我可是將別院中的事安排妥當纔過來的,不然哪裡放心得下?”李十三娘仔細端詳了她一番,嘆道:“許是不習慣,總覺得你這打扮太素淡了些。不過,你穿着這一身來迎客,不打緊麼?”

“什麼叫‘穿着這一身’,我如今也只能穿道袍了,不是適合得很麼?”王玫笑道,“阿嫂實在不方便,我雖已經是方外之人,也只能出來幫襯一二了。幸得諸位貴客也都能理解,不會覺得家中失禮。”按理說,她這出家之人,確實不該出門迎客待客。但今日一早,崔氏便被腹中的孩兒折騰得臉色蒼白,晗娘年紀還小,李氏輩分又高,只能臨時讓她頂上來了。

“她眼下如何?待會兒帶我去瞧瞧她罷。”

“阿嫂如今大概在園子裡待客,跽坐着倒是無妨,只是不能久站。”

“這可是我見過的,最能折騰阿孃的孩兒了。”李十三娘嘆道。

“可不是麼?”王玫早便猜測,如此不體貼阿孃的小傢伙,必定是個比二郎王旼更頑皮的侄兒。李氏也這麼想,還責令王珂與大郎王昉往後必須好好教養他。上房揭瓦倒是無妨,就怕一時不查,讓他傷着了自己或他人。

“說起來,帖子上說只邀了親近的人家,我便將幾個孩子都帶來了。”李十三娘回首道,“來,趕緊出來見過表姨。”

王玫看向那輛翠蓋朱輪車,便見崔芝娘扶着侍婢的手下了車,然後便是她也曾經見過的大郎崔韌。緊接着出來的,卻是她再熟悉不過的小身影。她不由得微微張大了眼睛,看着那個緊緊抱着一個長木盒的小傢伙跳下馬車,滿臉笑容地朝她走過來。雖說都是姓崔,但她從來未曾想過,崔氏父子與博陵崔氏二房嫡支竟如此親近。能讓表姊帶着來赴宴,必定不會是尋常的親戚,莫非是族兄弟?——許是崔子竟崔四郎的名氣實在是太響亮了,翩翩佳公子的傳聞也委實太多了,她竟始終沒有想過會是他。

李十三娘瞧着她的神色,笑道:“你還記得這小傢伙罷。潼關的施飯之恩,他可一直不曾忘記呢!”

“王娘子!”崔簡已經走到了她身邊,仰着小腦袋望着她,笑得眉眼彎彎。他伸出手,習慣性地想牽着她。但一想眼下的場合,又不動聲色的縮了回去。能見到王娘子,他已經很高興了。如阿爺所說,還是別顯得太親近比較好,免得旁人看了疑惑,反而不好私下再往來了。

王玫心念微轉:看來,表姊也只知道潼關之事。後來他們之間的來往,牽扯到了崔郎君,又有私相授受之嫌,確實是不好明說了。於是,她也便接着李十三孃的話道:“這樣懂事的孩子,哪裡會不記得呢?許久不見了,阿實。”

李十三娘瞧了瞧她,又看了看一臉歡喜的崔簡,戲謔道:“阿實,怎麼不將你的禮物送給九娘?九娘,你有所不知,剛上馬車時,我讓他將這木盒交給侍婢拿着,他怎麼都不願意,一直說要親手交給你呢。”

王玫聽了,想起這孩子曾送給她的各種小禮物,目光越發柔和:“是麼?阿實有心了。”

崔簡見崔芝娘、崔韌都空着手,李十三娘也並沒有直接送上禮物的舉動,頓時明白這般場合的贈禮應是僕婢拿了私下送上,自己的行爲的確是有些突兀了。他俊秀的小臉上頓時升起了淡淡的紅暈,但仍是將木盒遞了過去:“這……這是我阿爺的畫,送給王娘子。”

王玫並沒有注意到李十三孃的神情突然微微一變,而是自然而然地將木盒接了過來:“謝謝你,阿實。也替我謝過你阿爺。”每一次見到崔郎君時,他不是正沉迷於風景之中,便是在揣摩他人的畫作。如今終於有機會見識到他的作品,她也頗覺期待。

她的神態動作如此平靜,絲毫沒有半點應有的激動或者高興,李十三娘猜測她或許並不知道崔淵、崔簡的身份,捂着嘴笑起來:“如今時候不早了,咱們進去罷。禮物也不忙着看,回頭再拆也無妨。”

聞言,王玫頷首,將盒子遞給了身後的丹娘:“表姊說得是,隨我來罷。”

她先將李十三娘帶到內堂,裡頭已經坐了十來位貴婦人,都是出身五姓七家或類似世家的高門貴婦,如河東裴氏、京兆韋氏、京兆杜氏、琅琊王氏、蘭陵蕭氏、弘農楊氏等。不過,因王家官位不高的緣故,交好的這些貴婦家中的境況也很相似,俱是出於五品以下的小官之家。正因爲如此,她們纔會彼此相互理解,也有些同病相憐的意味。

李十三娘雖是晚輩,但身爲真定長公主唯一的兒媳,自然不可小覷。這些貴婦人也便都含笑招呼起來,又打趣李十三娘與李氏兩姑侄不但長得相像,脾氣也同樣爽利。李十三娘笑吟吟地與她們寒暄了一通,將三個孩子牽過來拜見長輩,收了一圈裝着見面禮的荷包香囊,便道:“在場的都是長輩,小輩待在這裡也不合適。六姑姑,我還是到園子裡去幫襯阿崔罷。”

“去罷,煩勞你了。”李氏道,又轉首對王玫道,“玫娘,將你表姊帶過去。”

王玫行了女冠的拱手禮,在諸位貴婦難掩惋惜的視線裡,淡然地離開了。李氏望着女兒的背影,收回了目光,笑盈盈地換了話題,很快便將諸人的注意力拉了回來。儘管外頭對女兒出家的緣由多有猜測,但她只需知道,玫娘有想做的事情,那便夠了。做父母的,雖盼着孩兒安樂無憂。但若孩子是個有志向且心中有成算的,便不該埋沒了她纔是。

在園子裡遊玩賞景的女眷,都是些年輕貴婦或花信少女。王家的園子雖然佔地不算大,但勝在花樹齊全,四季皆有時興鮮花綻放。如今正是秋季,在名爲“木樨閣”的院子中,正有兩棵吐着幽幽香氣的桂樹。金色的桂花宛如小巧精緻的鈴鐺,一簇簇地煞是可愛。桂樹下支起了青羅帳幔,隨風擺動的帳幔中間,擺了張曲足長食案,食案邊放着幾十張月牙凳,頗有些類似於後世那種多人聚餐。

此時尚未到用午食的時候,年輕的婦人和少女們正在玩着各種小遊戲,如行令、投壺、雙陸、鬥草等。也有些人只是坐在旁邊聊天談笑而已。因大家都相熟,也不拘坐姿,趺坐、垂足坐者,不一而足。崔氏也側坐在茵褥上,靠着憑几與旁邊的婦人輕言細語。

“我本想着來幫你的忙,眼下看了,哪裡還須幫什麼忙,竟是無處不妥帖。”李十三孃親暱地走過去,坐在崔氏身邊,拉着她的手,仔細打量了一番,“氣色比先前算是好多了,但仍是太瘦弱了些。”

“這個孩子懷得實在辛苦。”崔氏笑着回道,“我方纔還問阿杜、阿楊,可有什麼好主意呢!”

被她稱爲“阿杜”、“阿楊”的兩位年輕婦人抿脣輕笑起來。李十三娘便很順利地融入了她們的談話之中。王玫輕輕與崔氏說了一聲,便攜着崔芝娘、崔簡、崔韌到了離木樨閣不遠的竹林小院“幽篁裡”中。當初晗娘選擇此地作爲她的院子,如今早已帶着昐娘搬了過來。今日,她也在自己的院落裡招待年紀相仿的小姑娘們。王昉則在另一座杏林小院裡,負責看住那些小郎君。

“芝娘姊姊。”聽了女婢傳的消息,晗娘驚喜地迎了出來,與崔芝娘說說笑笑地進去了。

崔韌本來想跟着崔芝娘往裡走,但回首見崔簡仍站在王玫身邊,又猶豫着走了回來,緊緊拉住小兄長的手不放。

“阿實,我家的侄兒在隔壁的杏林小院裡招待小郎君們,你想帶着大郎去那裡頑麼?”王玫俯身問道。她與崔簡的相處較爲隨意,也習慣將他當成大孩子,絲毫不覺得詢問他,讓他來選擇有什麼不對。

崔簡略作思索,問道:“王娘子接下來要去哪裡?接着招待客人?”若是招待客人,他再跟下去便不合適了。不過,分明是來王娘子家做客,卻一時連單獨相處說話的機會也尋不到,他不禁覺得有些失落。

“客人們應是到齊了。”王玫回憶着發出的請帖,確定需要她暫時忘記眼下的身份去迎接的客人都已經到了。

“那,你要回桂樹下麼?”

“我如今是方外之人,不好與大家一道飲宴遊玩,待會兒便直接回自己的院落去了。”

“那我也與你一同去。”崔簡很乾脆地道。

王玫微微一笑,牽起他的手:“也好。我先與我侄兒說一聲罷。”

到得杏林小院,不出她所料,王昉早已經把一羣七八歲往下的小郎君都馴得服服帖帖了。他深諳他們的年齡差異與興趣,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遊戲:稍大一些的,在草地上頑射箭。每人手裡都拎着一張小弓,排隊輪流去射草地上豎着的十步、二十步、三十步遠的三種靶子。這些靶子上已經插滿了七零八落的小木箭。射中的時候,大家一同歡呼;不中的時候,互相嘲弄一番,也不放在心上。年紀小一些的,或目不轉睛地盯着兄長們射箭,或拿着王旼貢獻出的一箱籠玩具追逐打鬧,或湊在一起鬥草,也都各自找着了樂趣。

至於王昉,時不時指點一番怎麼射箭,又在小傢伙們中間轉了轉、平息他們的紛爭,赫然便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小先生模樣。

“姑姑,這兩位是?”瞧見王玫帶着小客人來了,王昉快步走了過來。

“這是李家表姊帶來的兩位小郎君,崔韌和崔簡。”王玫介紹道,“阿實,這是我家的大侄兒,王昉。”

“崔小郎君。”王昉微微一笑。

“王家阿兄。”崔簡規規矩矩地朝他行了一個長揖禮。崔韌被他帶得也彎了彎腰,擡起頭後,卻是眼巴巴地看向那頭正玩得熱火朝天的小郎君們:“阿兄,我們也去頑。”

崔簡有些爲難,猶豫了一會兒,眼見着崔韌眼睛裡已經含起了淚水,只能對王玫道:“王娘子,我先陪着大郎頑一會,過一陣再來找你。”

“好,彆着急,你帶着阿弟玩得盡興了再來尋我便是。”王玫自然笑着答應了,又指着王昉道,“你若有爲難的時候,便儘可找我家大郎。”小傢伙們還是應當多與同齡人在一起頑耍纔好。尤其崔簡總跟着崔郎君在外頭走動,也不容易交到年紀相近的朋友。往後年長了,少了這種總角之交便太可惜了。

不過……還是到下一章再揭露吧~~~→→

女主:都說崔四郎是位翩翩公子,絕對不會是什麼鬍子拉渣的邋遢大漢……嗯,怎麼可能呢……

男主:呵呵。.。

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42章 回到家中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31章 惡人求親第42章 回到家中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9章 洛陽坊市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56章 中秋夜宴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38章 影響王第30章 雙喜一怒第57章 久仰大名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49章 崔家四郎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90章 共度元日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5章 和離之因第5章 和離之因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章 回家首夜第80章 還俗歸家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65章 吹皺池水第87章 崔郎報復第35章 偶然相遇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36章 高人支招
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42章 回到家中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31章 惡人求親第42章 回到家中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9章 洛陽坊市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56章 中秋夜宴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38章 影響王第30章 雙喜一怒第57章 久仰大名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49章 崔家四郎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90章 共度元日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5章 和離之因第5章 和離之因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章 回家首夜第80章 還俗歸家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65章 吹皺池水第87章 崔郎報復第35章 偶然相遇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36章 高人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