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婚在即

端午過後,也到了李世民着李恪北上返京的時候,李恪便自揚州啓程,往長安而去。

雖時已過中夏,天氣炎熱,但李恪也不曾有絲毫的耽擱,早追、晚趕,午歇,時才五月中,便也將到長安城。

長安城外,灞水邊,李恪迎着已經漸漸升起的日頭正策馬往灞橋邊去,汗水也早已打溼了他的後背和前襟。

頭頂烈日,耳邊是嘈雜不斷的蟬鳴,連日趕路的李恪心中也不禁多了幾分煩悶,不過好在看着已然在目的長安城,多少多了幾分慰藉。

“殿下,是小娘。”烈日下,灞橋上,席君買正落後一個馬頭走在李恪的身後,突然指着對岸柳樹下一個女子的身影對李恪道。

席君買乃李恪親衛統領,能叫席君買稱之小娘的除了李恪小妹高陽公主李芳齡,還有便是即將成爲楚王妃的武媚娘了。

不過高陽公主身在宮中,出宮不易,更不可能出了長安城在此候他,故而席君買說的必然就是武媚娘了。

果然,李恪沿着席君買所指的方向望去,對岸柳樹下守着的女子正是李恪不久之後的楚王妃。而正是五月炎夏,能叫武媚娘在此等候的除了李恪,又還能有誰。

李恪一衆出現在河岸很是顯眼,李恪看到了武媚娘,盯着灞水對岸忘了許久的武媚娘也看見了李恪,武媚娘站在柳樹樹蔭之下,朝着李恪的方向招了招手。

“君買留下,先生帶着其他人先行回府。”李恪看着武媚娘招手,對身後跟着的衆人吩咐道。

“諾。”李恪身後跟着的王玄策應了一身,帶着一衆衛率先行離去了。

待王玄策走後,李恪便徑直策馬走向了武媚娘,到了武媚娘身邊,李恪翻身下馬,將馬繮丟給了席君買。

“三郎。”武媚娘見得李恪近前,嘴角勾勒出了一道彎月,對李恪笑道。

正是盛夏,烈日炎炎,哪怕是在樹蔭之下,也蒸地人覺着悶熱。李恪近前看着武媚娘,看着武媚娘額角已經浸出的汗珠,還有被河邊水汽蒸地略顯蒼白的臉色,心中也不免疼惜。

李恪提起了自己的袖角,輕輕地在她的臉上拭去了汗珠,對武媚娘道:“夏日炎炎,烈陽當空,你不在府中歇着納涼,來這城外作甚,可別熱壞了身子。”

武媚娘看着李恪爲自己擦拭着額見的汗珠,心中泛起一絲甜意,上前拉住李恪的手臂,對李恪道:“無妨,媚娘知道三郎今日抵京,媚娘想着早些見着三郎,便特來城外等候。媚娘是坐着馬車來的,路上未曾受着熱毒,三郎不必擔憂。”

李恪看着武媚孃的滿面喜色,正是小女子侯得分別已久的情郎時的模樣,心中哪裡還忍責備,李恪輕輕地拍着武媚孃的手背,柔聲道:“本王一路回京,山遠水長的,哪有個準定的時候,若是本王今日晚間纔到,你也要等到晚間嗎?”

武媚娘不假思索地回道:“三郎回京,媚娘本當迎候,就算是三郎明日纔回,媚娘也願等。”

李恪聽着武媚孃的話,心中的疼惜越甚,李恪問道:“你何時到的此處,怕是已等候了許久吧。”

這一次,倒是還不等武媚娘開口,武媚娘身旁跟着的侍女錦兒先回了李恪的話。

錦兒道:“小娘昨日得到殿下來信,知殿下今日抵京,今日早間天色方亮便趕來的此處,已等了近兩個時辰了。”

最難消受美人恩,李恪回京,武媚娘在城外等了這般久,倒是李恪的心中有些不過意了。

李恪聞言,握着武媚孃的手,道:“你想早些見我,只管在王府等着便是,何必遭這個罪。”

武媚娘卻道:“當初三郎南下,便是媚娘在灞橋爲三郎送的行,如今三郎北歸,也自當是媚娘在此相迎纔好。”

李恪笑道:“媚娘心意,本王領了,媚娘快些隨本王一同回城吧,在過些時候便是正午,太陽可就越發地毒辣了。”

武媚娘看着李恪,先是點頭應了下來,稍後頓了頓,又道:“三郎可以和媚娘一同乘馬車回城嗎?”

李恪應道:“那是自然,若是你乘馬車回城,本王也不放心,本王先送你回去,然後再回王府。”

“好,殿下快隨我登車。”武媚娘說着,便拉着李恪一同登上了武府的馬車。

在馬車上,李恪剛剛坐定,武媚娘便挨着李恪坐在一處,雙手攬着李恪的手臂,輕輕地靠在了李恪的肩頭,臉上不禁露出了笑意。

雖然天氣炎熱,但馬車裡倒是比車外要涼快上許多,李恪低頭看着武媚娘小鳥依人的模樣,一頭青絲如綢緞般垂在李恪的胸前,髮梢上的清香鑽進了李恪的鼻中,李恪竟彷彿醉了一般。

若是放在一載之前,李恪還未到江陵的時候,李恪萬萬不會想到,這個本該在三十年後,女主爲皇,凌駕天下的則天皇帝竟還有如此嬌弱憐人的一面。

不過待李恪仔細想來也是,現在的武家,武士彠尚在,武媚娘還是被武士彠捧於手心的掌上明珠,武媚娘也還未歷經後宮中的那些爾虞我詐,心思自然還沒有那般狠厲和深沉。

“三郎,上月初,阿姊已經嫁入賀蘭家了,可惜三郎時在揚州,未能親見。”武媚娘靠在李恪的身邊,突然開口道。

武媚娘阿姊武順早在去歲便說親說給了武川賀蘭家的賀蘭越石,本是定於今歲歲中成婚,但因着李恪和武媚孃的大婚吉時算在了六月,故而武家和賀蘭家相商,特將武順這個長姐的婚事提前,不與武媚娘相沖。

李恪不知武媚娘爲何會突然提及此事,但還是道:“賀蘭越石雖無官職在身,但賀蘭家亦是代州豪族,名門之後,賀蘭越石風評也不差,更有應山縣男爵位在身,富貴無憂,也算是良配了。”

武媚娘點了點頭道:“那日阿姊成親,媚娘看着阿姊身着嫁衣,披金戴翠地被迎進了賀蘭府,本來想着自己出嫁時又該是何等模樣,沒想到,時間竟過得這般快,三郎已經奉旨回京籌備大婚,媚娘不日便是三郎的新娘子了。”

李恪聞言,伸出手去,慢慢地將武媚娘攬在懷中,輕聲道:“是啊,再過不滿一月便是你我大婚之日,屆時本王以親王儀仗往武府迎親,那時媚娘必是整個長安城最好看的新娘子。”

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二十章 尋人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一章 定帥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十七章 朝議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章 拒辱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十四章 拉攏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章 定儲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四章 取義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七章 命格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
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二十章 尋人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一章 定帥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十七章 朝議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章 拒辱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十四章 拉攏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章 定儲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四章 取義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七章 命格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